我的师傅
作者:高二高
这天,我在办公室打理着日常事务,我的手机响了起来,一看是我的师傅来电。
“亮子,忙吗?”手机那头传来了师傅的声音。“这会儿不太忙,咋了师傅?您说。”我回答着。
“我在联社门口,你下来一下吧。”师傅有事找我。我应承着,挂了电话来到大门口。
我和师傅有俩月没见了,师傅70多岁的人了,身体还算硬朗。师傅和共和国同年同日生。师傅无儿无女,和老伴儿相依为伴,一起过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我对师傅一直很是敬重,他就好像我心中的那盏朴实无华的灯,指引着我默默地前行。
我和师傅相识25个年头了。那年,我从省城的金融学校毕业,服从省联社的安排,回归故里。我对人生的未来,勾画了一张肥皂泡上的宏伟蓝图,描绘了生活的美好梦想,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寄望。那是一个夏日,我骑着一辆大28自行车来到了距离我家20多里地的县城最南边的小镇。镇上有一个信用社,简单的二层小楼。我在外面观察了一下小楼,觉得环境还行,比我想象的要好多了。记得当时,信用社主任安排我去分社工作。在和主任交谈的时候,来了一位老人,他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说话很腼腆,给人的第一感觉淳朴善良。
师傅带着我来到了小镇的一条街上,当时镇上还有一家农行营业所,我所工作的分社就在营业所的旁边,为了和刚分家的农行竞争业务而租赁的。这是一间简陋的民居房,我顿时心就凉了。家乡有一句格言:“有钱不住东南房。” 一间小屋临街而建,没有院子,就一间直通的布袋小屋。一道铁栅栏、一道铁门把房屋一分为二,里面办公外面招待客户。窗户小,屋内潮湿阴暗,一年四季亮着灯。那时的工作环境和现在比,真是老天爷举拐杖----天插(差)到了地上了:夏天仅有一台电扇,给满屋带来一丝微风。闷热的天气,汗水湿透了衣服,起了一身痱子。冬天,仅有一蜂窝煤炉子取暖。喝水就去四邻讨要。这就是我和师傅工作的地方。
随着时间的消磨,我对师傅有了了解。师傅本是一文化人,在市农校读过中专,60年代末的中专生在村里可算是高材生了。在学校的时候,师傅因为在校各项技能突出,为人友善,被老师推荐为班长,然后在自己的努力下,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那时候的党员可是优秀人物。他毕业那年,文化大革命刚刚开始,他和妻子是青梅竹马,岳父是南下干部,被打成了右派,受岳父的牵连。学校要他留校,组织考察,要求他和岳父划清界限,他没有服从,原本可以留在市里,因为他的不配合,被安置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90年代中期,因为供销社改革,师傅下岗了,回到了村里。村里有信用社的信用站,负责人年岁大了,师傅就接替了下来。恰巧这时候,信用社建立分社缺少人手,师傅就来到了这间小屋,组建了信用分社。当时就他一人,我的到来,让他有了搭伴的。
我们聊天中,师傅了解到了我的梦想,了解到了我的失落。在师傅的人生经历感化下,我逐渐地从迷茫中走了出来。他引领我和左邻右舍做朋友,用自己的真诚面对乡亲父老,和当地的农民朋友打成一片,和我心交心。我用诚信和他们之间架起了“爱心桥”,用我的真诚朴实感动了他们。这里的老百姓觉得把存款放到这里安心。
我在小镇上呆了三年,和师傅搭伴三年。后来,我来到了另一家信用社。在省联社成立前几年,分社撤消了。按照省联社的安排,信用站撤销了,师傅再次下岗了。
也许我和师傅有缘分,信用社需要一名服务人员,为大家伙做饭,并打理日常的杂务。我想到了师傅,师傅和我又走到了一起。因为师傅对信用社的工作熟悉,在打理日常杂务以外,和我一块儿去找存款、收息收贷。师傅是一操心人,对每一位客户贷款使用情况都清楚地记在心里,也让我对每一笔贷款从投放到催收,哪一笔贷款该收息了,哪一笔贷款到期了,做到了心中有数。
师傅是爱读书的人。时常用经典之作来教诲我。他曾送我一本《菜根谭》。在我不高兴的时候,他就会拿起来,给我读上一段。“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师傅爱岗敬业,时常嘱咐我,做人要实诚。人和人同事通的是心。与客户交往,就是“人心与人心的交换。”师傅是大家公认的老好人。师傅在供销社工作时,和方圆几十里的乡里乡亲们打交道。乡亲们知道师傅忠厚可靠,凡事靠给他放心。尤其对待孤寡老人,老人找到他,他会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在师傅的教导下,我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每年的麦收后、秋获后、过年前后,父老乡亲们把卖粮款、在外打工收入带回家。我知道我的服务形象,不单单代表我自己,更是农信社的招牌,在师傅的指导下,我给自己立下规矩:“钱账当面清,答应了的事,必须做到。遇到应急,必须向客户说明情况。”“七大姑八大姨”是我服务的起点,向他们讲解金融知识,取得他们对我的信任,帮他们把钱存到信用社。比如,邻村的李哥家卖了麦子,把卖粮款交给了我。我在清点完钱后,立即给他留一证明,并告知他,今天晚上我给你把存单送回,最迟不迟于明天早上。我信守承诺,第一时间把存单交到他的手中。这样,以一带十,辐射面逐渐扩大,得到了父老乡亲的信任。我以村里的“商户”和“经济”(农村交易员)为联系点,获取信息。“商户”和“经济”,他们是一个村庄的“百事通”。谁家卖粮了,谁在外地打工回来了,……在获取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走进这些人家中拉到存款。
“天长日久见人心”。随着日子的推移,我在这里有了“群众基础”。“储源”不请自来,当信用社晚上关门的时候,他们也会找到我家中,或给我打电话让我去他们家中去取现金,我会第一时间为他们做好服务。对于村里孤寡老人,我信守承诺保守秘密,成为他们的“贴心管家”。他们的养老钱,隐瞒他们的兄弟姐妹,却和我不隔心。经过多年的交往,他们愿意和我交心,我没有给他们带来过失误,没有出现过差错。
那是一个秋天,正是桃子上市的时候。我骑着摩托车带着师傅去邻村收息。在收息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一卖桃的熟人,给了几个桃子。我把桃子放在前面的筐子里,带着师傅,又去了几个村庄。因为是秋收时节,老乡们从地里回家晚,我们就需要等待。好在有师傅的陪伴,我心里感到安全。那天,我们俩收了一笔利息,天逐渐黑了下来。快到信用社的时候,迎面来了一辆大卡车,我们放慢了车速,等待着大卡车通过。这时候,从我们身边擦肩而过一辆摩托车,一人骑车一人坐车。后座上的人,突然伸手把我摩托车前筐的桃子顺手拿走了。我知道遇到抢劫的了。抢劫人对我是了解的,认为我前筐里放着钱。偷桃人把我们的摩托车带歪了。师傅被迎面卡车挂到了车下,腿被压了,抢劫的人跑了。
师傅的腿折了,成了瘸子。师傅离开了信用社,回到了家里。
师傅和我在这家信用社一呆就是十年。那年,我也离开了信用社,来到了联社。
师傅来找我。我知道,他又来找我存款了。师傅给我说,他们村子要搬迁了。他的宅子国家赔偿了80万元,还有他在供销社上班的那段时间,国家给落实了退休手续,他领到退休金了。师傅很满足,他和我的师娘身体硬朗,小日子过得很舒坦。
我帮师傅办理好存款。师傅和我一起走出营业厅:“亮子,我听说你入党了。好哇,遇事要时刻有一颗向党的心。 做每一件事,都要有一颗恒稳的心,不要为外界花花世界所迷惑,安安分分做好自己。我这是多说几句,知道你不会偏离墨线的。”
我目送他骑上三轮车,消失在人群中。我默默地祝福着师傅,愿他们老两口身体安康,好人长命百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图片原作者)
共 3 条评论
感谢来稿新长城文学网,期待精彩不断。
夏祺笔丰,遥祝好!
文笔清新,诗情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