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乐享田园生活

作者:高二高   创建时间:2021-07-17 14:53   阅读量:24164   推荐数:3   总鲜花数:21赠送列表   字数:1770
图片

                           乐享田园生活

        我出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乡村的袅袅炊烟,唤起我旧时的点滴,无尽的眷念,携着淡淡的温存。儿时的我跌跌撞撞地玩耍在田间地头,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就到了皱纹白发的天命之年。祖祖辈辈几千年的农耕文化,一直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人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周而复始地过着单调的农村生活。


        每到傍晚时分,袅袅的炊烟开始笼罩着乡村,在树木辉映下矮小破旧的房屋隐约可现,伴随着鸡犬相闻的一幅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难以忘却,夹带着母亲汗香泥土气息的乳汁喂养我长大,父亲的肩头是我儿时的战马,父亲驼着我走遍大街小巷。


        也许是对父母的留恋,我们一家人依旧居住在父母留下的简朴老宅。炎炎夏日,我赤脚行走在青稞田垄间,姥爷强劲有力的样子依然昨日闪烁在我的脑海,“骄阳下,姥爷古铜色的脊背上淌着豆瓣大的汗滴,常年的辛苦劳作使苍劲有力的双手布满了老茧,赤脚大仙一样行走在瓜田……”

    

       《荀子.王制》中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 


        依照四季的节令,同居一村的老少爷们相互奔走相告,相互帮衬着播种四季作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唐代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古人没有现在精准的天气预报,没有现在的科学种植法。有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古有:大禹治水、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今有: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知名林业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他们用尽一生把科技和富裕带给农民。夏日炎炎,万物生长,庄稼到了生长的时期,灌溉排水、施肥、除草、杀虫;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奔走在田间地头。有了春种、夏长的辛劳,都盼望着有个好的收成,深夜里打着酣睡,幻想着黄粱美梦。等到冬日,享受着秋收之美。乡亲们经历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只是一年的往复,丰收了喜悦满满,歉收了企盼着来年的收获。这个过程或许是一年、三年、五年,甚至用一辈子土里刨食靠天吃饭,出自这方黄土归结这方黄土。

        

        邻居二大爷已故去三十多年,在我的印象中,似乎有那么个老头儿记不清了,但是他的一些流传趣事,仍不时被村里现存的老人念叨着。刚刚实行土地承包的时候,他曾期盼买一头称心如意的驴:“小小的个儿,大大的劲儿,少吃点草儿,多屙点粪儿。”驴子的个小占空间少,驴棚不用建那么大;个子虽小但种地拉车要劲儿大;吃的少就不用备那么多草料;多屙屎可以为土地上肥。在那个靠人力畜力耕种的年代,二大爷期望值太高,美事想得太好,但事不愿违,终究没有合适的驴子满足他的梦想。

      

         村里懒得出名的二狗子,他挂在嘴边的话:“长嘴的活儿少揽”。他的意思是鸡鸭鹅牛羊猪少养,这些长嘴的畜类,每天都需要人来照顾。每天天一亮,鸡鸭就“唧唧嘎嘎”地吵个不停,猪在圈里“吱吱”地鸣叫,牛羊也会闹出动静,吵得主人早早地起来给它们喂食。各种饲料是不可少的,酷暑时节,主人拉着排子车,背着筐子,扎进草丛中收割青草,为它们备足鲜嫩的青草,这要忍受蚊虫的叮咬,享受汗水流淌的感觉。有句农谚:“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家里无论多少畜禽,在未换成钱之前都不叫钱,一场疫情或较大价格波动便成了空。勤劳为本,人活一辈,草木一秋。二狗子精明过了头,直到老去仍是孤身一人。

        

        三秃子聪明绝顶,是一个出了名的懒汉。他的生存哲理,做梦都奢望种地的诀窍,站在地头树荫下,念上一段经语就能迎来收获。站在荒草过腰的自家地里,双手合十自然自语道:“草死苗长地发喧。”然后感叹:“大草给你搭着凉儿,小草和你就着伴儿,你就是不长。”这种不动一锄一镰,更不添加水力和肥力,不用犁地土壤自然变得喧腾腾。这种盼望着苗儿茁壮生长的想法滑稽可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取代,乡亲们种地不再发愁,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心。民居美、环境美、乡风美,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便上公交车,网络缩短了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淳厚民意民风的俗话,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逐渐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淡化和消失,并且正在为求得更高质量,更富裕的生活梦想的实现而倾尽心力。这就需要我们每个人坚持努力,让生活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图片
【编者按】“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对乡下袅袅的炊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也是记忆犹新。土地是农民的根,里面有农民的魂。“二大爷”想要一头:小小的个儿,大大的劲儿,少吃点草儿,多屙点粪儿的驴子,他带着这个梦离开了;“二狗子”的说法是“长嘴的活儿少揽”;“三秃子”成天祈祷“草死苗长地发喧”。不管他们的想法是否滑稽,最终的目的还是对美好生活的那种期盼。可是,老辈人常说“人勤地不懒”,离开“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就没有“粒粒盘中餐”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耕方式逐渐被机械化取代,乡亲们种地不再发愁,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舒心。美文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留评。【编辑:风铃A】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3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