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 父亲的顺风耳(散文随笔)

作者:常振田   创建时间:2016-04-14 00:00   阅读量:15443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2477

父亲的顺风耳(散文随笔)

文/常振田


    父亲一生没什么嗜好,唯独一台收音机,形影不离随身听。几十年前,收音机在农村还算奢侈品,父亲硬是节衣缩食,于是,第一台体积小频率高的矿石牌收音机从牙缝里省出来了。父亲当年如获至宝,是收音机熨平了他无尽的生活烦恼和创伤,又是收音机丰富了他晚年的物质精神生活。


    父亲年轻时是出了名的“老犟筋”,犟劲上来,天王老子地王爷也压不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父亲在淅川县陶岔供销社外餐部当大厨,因三年自然灾害以及人为的浮夸风,当时口粮十分紧缺,饮食服务业定人定量定购,饭店领导规定每天只能卖二十公斤面粉的糊汤面条,无论什么特殊情况,也不能超出计划外半斤八两。


    谈饿色变的六零年春天,那个青黄不接的年馑,春寒料峭,陶岔小学四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吃个半饱好好学习,稠的捞给孩子自己喝汤。有一天傍晚刚送走学生,一个个饿昏在饭店和学校的三岔路口。父亲把老师们扶进饭堂,对同事说:“人是铁饭是钢,他们这是典型的饿病,不能眼睁睁看着人饿死啊。”


    他不顾经理百般阻拦,凭一股犟劲升火煮了半锅面条。老师们得救了,可是父亲却被开除回乡,永不录用。父亲卷了铺盖,没有半句惋惜,他对人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四条人命换一个公职,我觉得值了。


    第一台收音机就是那时候买回家的,父亲用听广播看形势来消除内心的不愉快。

    在下放的日子里,父亲从河南电台听到两条鼓舞人心的消息:一是为缓解温饱问题,农民可以开垦小片荒地种瓜菜补充粮食不足;二是,本县白牛街供销社提供金南瓜良种。于是父亲白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趁着月色在沟边路边渠边开荒造田。有土地,有底气,然后他一夜间步行百里买回南瓜种子。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收音机里讲政策给父亲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别人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还在观望的秋后,唯独我家痛收三千多斤金黄的南瓜。这瓜和红薯一样甘甜有营养,在“瓜菜代”填饱饥肠就能大难不死的特殊岁月,不仅我家六口性命无忧,还补贴了左邻右舍几家人。几十年后,父亲忆苦思甜感触颇深,常常教育后辈:“早知三天事,富贵万万年,是第一台收音机救了咱们全家!”......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拨乱反正,开始平反冤假错案。父亲第一时间从收音机里听到这一喜讯,他立即上访当年的领导和组织,把埋藏在心底二十多年的一腔委屈和盘托出。由于情况属实,父亲第一批恢复了公职。别人问他:“政策刚出台,你老兄不仅吃得透,而且怎能拿捏得那么准呢?”父亲呵呵一笑,轻轻抚摸着他的“随身听”对人传经验:“都是这个顺风耳帮的忙。”


    父亲对儿女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些方面严格的近乎苛刻,让儿女们无所适从哭笑不得。前几年我利用工作之余,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稿子,父亲看后感到美中不足,对我说:“写这些长篇大论劳心费神,今后建议你重点向广播电台投稿,因为电台关联着千家万户,农村听收音机比看报纸的人群多,把咱这地方的经验之谈分享给万千听众,让大家伙取长补短,新闻传播来的既快又准确。”

    细想想老人家语重心长的话语,前者虽然有些荒唐,但后者的确有些道理。一个下层小人物,站在自己小农意识的角度,爱国爱子的心态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于是我就听从父亲的建议,分别向几家电台投稿,大部分广播稿被采用,我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干部一跃成为地方上知名传媒人。


    再说二十年前,三弟从武警支队政委职位上转业,组织上原来分配他到郑州市政府行政厅工作,父亲听说后很不满意,专程赶到郑州规劝三弟:“电台和收音机是党和国家的喉舌,舆论导向重中之重,你是笔杆子出身,饮水思源,应该到广播电台去大显身手。”看他一脸认真的样子和近乎恳求的眼神,三弟没有和他争辩,但三弟后来私下对我说,其实他内心感受到一股强烈的震撼。老人家有所不知,听从组织安排是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行为准则,工作调动决不能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知道纯属巧合还是上天被父亲的诚心打动,结果三弟真的被省政府任命为河南电台台长。为此父亲在夜里笑醒了几回。

    父亲一生听坏了六个收音机,从上世纪的“矿山”第一代到最后的“袖珍”随身听。几十年沧桑巨变,声屏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代广播人不断努力,通讯事业在中国广大农村亿万百姓心中永远丰碑不倒,父亲就是这座历史丰碑底座的一粒奠基石。


    后来家里买了彩电,各种节目琳琅满目,父亲却不热衷,他已经和收音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妈妈去世后,老人家更是和收音机形影不离。饭前饭后、田间地头,他怕吵人戴着耳塞听;晚上揣着收音机进入梦乡,黎明随着早间新闻抖擞起床。邻居打趣说,收音机是我父亲身上一个不可缺少的零件。


    父亲懂得多多,人称百事通,上至世界潮流国家大事,下至疑难杂症法律顾问,他说起来有板有眼头头是道。我知道,这都是老人家从收音机上日积月累博闻强记下来的知识......


    父亲去世前,一再嘱托我:“我一辈子的积蓄就是床头柜里这六台收音机,虽然有的听坏了,但也是我舍不得扔掉的宝贝。在我归天时候你们可以留下一个作纪念,其余五个我要全部带走。要是阴曹地府没有卖话匣子的,我可以修理修理凑合着用?”


    对父亲少的可怜的遗言,我们兄弟没打折扣,把他老人家生前用过的五个收音机连同遗体一起火化。


    九泉之下,亲爱的父亲啊,借助无线电波,您应该能听见我朗读这篇稿子吧。

 

【编者按】本文作者紧紧围绕亡父的收音机这条线索,洋洋洒洒数千言,油然而生的怀念之情,贯穿了整篇文章的脉络。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由于人为的浮夸风,中原农村谈饿色变,造成饿殍当道的历史现实。父亲为救几个老师的性命,被开除公职下放回乡,但他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省吃俭用购买的收音机。依靠收音机提供的政策和信息开荒种粮,救活了一群饥肠辘辘的人,带领全家走出了漫长的苦难岁月......儿女成材后,自己却老了,唯有伴随他一生的几台收音机让他慰藉让他自豪,直至离开人世也舍不下他的宝贝疙瘩。文章作者文笔流畅,遣词造句具体到位,深厚的文字功底略见一斑。文章亲情流露、感情真挚,颇具催人泪下的感染力,把读者带入那个年代,仿佛看到一个正直不屈侠肝义胆的睿智老人正翩翩向我们走来,让我们怀念着作者的怀念,悲伤着作者的悲伤。佳作堪赞,倾情推荐阅读,感谢投稿新长城,顺祝作者春祺笔丰。【编辑:梦外人】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