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我所在的文化系统,组织观看了《百鸟朝凤》的影片。说实话,我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踏入影院了,这次去因两个原因:第一、这是本县城才开业不久的3D影院,名为“新世界影视城”,让我有了尝试的意愿;第二,这部影片是在我的家乡拍摄的,并且一部演员还是当地的民间艺人,让我就有了好奇之心。
其实,在年前就听女儿说过,县城落成了3D影院,只是我没有看电影的兴趣。曾经几次,女儿要我和她去,我总是推脱,给了她看电影的钱,就算了事。可是,这次不一样,让我有了看电影的欲望。在电影的海报上看,这部影片是第四代领军导演吴天明的作品,大师已经离世,看电影就算是对大师的缅怀。因为,他留在我心里的作品有《人生》《老井》等等,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他的作品以反映黄土地农村变革的题材居多,而且真实深刻。我正是在黄土地上长大的,因而就喜爱有加。
这次,看电影的场次是在晚上的9时,大部分是本系统的同事,因而就格外高兴。进入影院后,被现代的装饰所感染,今非昔比啊!想一想,曾经小时候要走数公里看露天电影;想一想,曾经人山人海为购一张电影票,挤得满身是汗水。现在,坐在舒适的影院,令人感慨啊!电影的情节很简单,就是通过塑造出的焦三爷,一个吹唢呐的民间艺人,展现了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悲剧的色彩,烘托出传统文化的何去何从。主题简洁,镜头准确,留给了人们充分反思的空间。
在《百鸟朝凤》电影的主题中,主人公焦三爷有一句话:人要讲规矩。虽然话语很简单,但是从正面指出了做人的原则。不管是社会变迁,时代发展,面对自己的操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自己的工作环境、状态等等,不因人云亦云,兴衰成败,而改变自己的初衷。正所谓:没规矩,不成方圆。就说唢呐曲牌的《百鸟朝凤》,焦三爷给徒弟明确训导:这首曲子,只有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人,在盖棺论定时,才配得住这首曲子。不是说谁有钱、谁有势,就可以随随便便给吹奏,这样就坏了规矩。可见,在当今的时代里,正是缺乏了守规矩的礼数。因而,就造成了,一切都是利益至上,没有了职业道德,让这个社会充满危机、缺乏信任。
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无疑对传统的吹奏唢呐班社,就构成了一种冲击。这正是影片中,反映的传统民乐与西洋乐队在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在剧情的转换中,先是通过唢呐班社与西洋打击乐队,从正面的“地盘”葬礼中狭路相逢,发生了以打架式的激化,以抗争唢呐班社的衰退;紧接着在焦三爷的病重时,用文化局来人以“非物质文化保护”的意图,深刻地提示了,这门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濒临困境,需要社会的保护; 最后的一个镜头中,在大都市的一个角落,一位流浪乞讨的唢呐艺人,神情呆滞地吹着唢呐,十分落魄。更是无奈地揭示了当下民间唢呐艺人的处境。
那么,让这门优秀的民间唢呐技艺如何传承?这是值得每个观众深思的,也是导演的真正用意。在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间技艺中的规矩被打破,技艺中的传承出现了断代,技艺中的革新无处发展,所以就造成了今天民间艺术尴尬的局面。虽然说,西洋文化有一定的冲击力,但不是我们文化的根。可以说,在当下的唢呐班社中,出现了土不土,洋不洋的“混搭”,看似华丽,浮华有佳,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不像”了。想回去,已经不可能,因为许多的技巧已经灭绝了;想再往前发展,就会失去了唢呐艺术的本根。在这进退两难中,让唢呐艺人更是举步维艰,无所适从。
翻开唢呐渊源的历史,其实也是外来文化的吸收和改进,慢慢地被演变成为我国的传统民乐之一。最初,是在汉朝由西域的波斯国传入我国的。到唐朝由于丝绸之路的开拓,在沿途富有盛名的龟兹国,唢呐极为盛行,才被广泛引进文化交流,所以说唢呐在唐朝得到了鼎盛发展。直到现在,我们关中道的人,把吹奏唢呐的乐队依然叫“龟兹”。这个唢呐班社在民间应用广泛,百姓家的“婚丧嫁娶”中都要邀请。但是,现在以丧事邀请的居多。这是由于唢呐曲牌大部分,慷慨激昂、悠扬悲情,能营造出凝重的氛围。
在我年少的时候,就听父亲给我讲过,唢呐为何在关中道流行?在历史上,长安是十三朝古都,在唐朝发展到鼎盛。因为宫廷需要乐队给皇家演奏,歌颂盛世太平。所以就御用了许多的宫廷乐师,为其服务。当这些乐师年老以后,就被流放到民间。而这些乐师由于长期在长安城住习惯了,所以就选择了皇宫的大后方关中道。这正是皇家的唢呐曲牌在民间流传的原因之一,况且八百里秦川富足安乐,就为这些流放的唢呐艺人提供了滋养的土壤。
父亲是我县文化馆的音乐干部,在他工作中,曾经把《合阳民间吹管乐曲》挖掘整理,通过记谱,编印成册。其中收录多为唢呐曲牌,最有名的叫《双凤朝阳》,与《百鸟朝凤》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父亲曾说,在84年采访合阳最为有名的唢呐艺人王瑞亭,时年82岁。老艺人说:在解放前,唢呐艺人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规矩十分严格。就是班社接活时,也是严格按照尊卑、官爵、名望等,都有相适应的唢呐曲牌,不可乱吹。但是,在唢呐艺人的行规中,就是讲究“义”字当先,在接活中不能挑肥拣瘦,只要能安排过来就必须接。就是在抗日战争中,被鬼子杀害的八路军,收尸时唢呐艺人就会偷偷去义吹,不收任何费用。
可见,在传统的民间艺术中,讲规矩是必须的。面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保证这些唢呐艺人的生活?就成为一个社会的体制问题。虽然说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但是传承人只是极个别的。就以我县的唢呐为例,现在已经审批为省级非遗项目,除了项目的扶持保护外,唢呐的传承人只有两人。因此,大多数以唢呐吹奏为生的人,就无法保障有生活的固定收入。在新时期,能不能给这些优秀民间文化传承的艺人,制定出一个“新规矩”呢?所以,我建议:将优秀的非遗项目保护,纳入到政府预算里,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为所有的民间艺人,提供每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这样才能使民间艺人安心自己的行当。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