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 分享阅读的快乐

作者:站长   创建时间:2016-09-20 00:00   阅读量:15574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770

 

分享阅读的快乐 

           作 者:刘鹏飞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选择,而读书是任何时代中个人想提高自己的必定条件,因为知识才是个人内心的最大升华,这就是我对读书的理解。前不久看了CCTV—1播出的《开讲啦》,由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教授主讲的《读书永无毕业》,让我对读书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正如葛教授所说:“如果说在学校里,我们读书是为了完成一篇论文,或是为了做好一道习题,那么现在我们做的是怎么样读懂书本?不仅要知道它的字面,知道它所表达的内容,而且还要深入的了解它的内涵。”这些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知道了读书中可贵且必具备的一点:心得式的阅读。


    心得式的阅读,就是当我们读完一本书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感想。要做到这一点,我个人认为必须端正自己的读书态度,在我的身边有很多读书的朋友,经和他们交谈时发现,有的读书是走马观花,有的读书是囫囵吞枣,我认为这是不正确的,甚至毫无意义可言。就我个人来说,读好书且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这个过程要求的是质量而非速度,每当我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总是翻字典查阅,因为我相信作者在创作中肯定是字句斟酌,避免那些不懂的字牵绊我对书中思想情感的表达,又因年代差异或各族文化不同而引起的盲点我都摘记下来去查找,例如在读庄子说的那句话“独有天地精神相往来”通过查找明白了庄子对精神自由追求的心境,以及在孤独中的自我觉醒。又如“一人向隅,举座不欢”通过查阅明白了指的是今有满堂饮酒者,如有一人独坐而泣,则满堂之人皆不高兴……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同这种方式,但这却是我个人读书的一个习惯。


    心得式的阅读需要一个坚持的过程,有的朋友在读书的途中往往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半途而废,这是不可取的。在这里我想到一个德国人亚历山大·洪堡,号称“哥伦布第二”,是著名的科学家、探险家,最喜欢测量,他曾经在海上远征大陆时,遇到了难得一见的海啸,在别人恐慌的同时他反而叫人把他绑在船上面,非常兴奋的呆了一天,好几次差点被大海吞没,但他毫无畏惧就是为了测量海啸的高度,他对测量几乎到了疯狂的状态,凡是到任何地方都喜欢测量,哪怕是从法国到西班牙的途中,他都不放过任何一座山,都要去测量一下它的高度。用他的话说,如果我们经过一座山却不知道它的高度,那就是对理性最大的侮辱。他的这种对测量的坚持是可赞的,当然,不是说要我们读书也要向他那样如此疯狂,而是要我们学习亚历山大·洪堡这种坚持的精神,把它放在读书的过程中,仅仅是给自己合理安排一个读书的时间,就像上学时的课程表,坚持合理的可读时间足够了。所以每天至少两个小时的读书时间成了我个人生活中必享用的营养大餐。

    心得式的阅读需要一个生活的品质。葛教授说:“今天我们不可能做到再像古人那样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什么都懂的百科全书学者。现在的知识比较复杂,各学科的分类、知识的分类很仔细,必须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把你的精力集中在某一个方面。”葛教授的话不无道理,精力集中在某一个方面使读书过程有一个很好的方向感,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当下,我发现读书的人少了,不知从何时起悄然兴起的“追星”风潮,让年轻人热衷于对偶像的崇拜,所谓现今社会的“时髦”文化,如果问及某某明星,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仅能说出他们个人喜欢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颜色、某某和某某有什么绯闻,甚至连明星的婚史、个人的癖好都能一一道来,然而问及《诗经》分几部分,每部分的含义都指的是什么等等一些历史问题他们都口目瞠舌。我想,在如今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下,一个追求文学的超女或许比一个追求文艺的超女更值得让人去钦佩,就像美国人海莲·汉芙,她虽然说是二流的作家,但绝对的是一流的爱书人,她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爱及了读书,甚至更爱及了那扉页上有题签,页边写满注记的书,当和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被耳提面命的感觉。看到此我们是否会重新捧读我们的书本而乐此不疲呢?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思想提升的过程。徐特立老先生曾说过“有益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就是要正确指导我们读书做事。可想而知,读书不仅能巩固和丰富我们的道德想象力,更是通过阅读我们才能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姿多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建议面临选择还是让我们少些精神“缺食”的危机,多些文化的元素。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生活方式等等方面都会丰富充实。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