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目前它毋庸置疑的是呈现出一盘散沙状态,处在边缘的位置上。它,不被社会认可,不被主流看好。“网络江湖”门派林立,团体繁多,谁都想坐到霸主位置上去,但谁也无力承担霸主的义务和重担。它不像传统文学、主流文学,只需振臂一呼,便可山呼海应。例如,近期成立的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简直就是一呼百应,呼啦一下就聚集了11个常务理事单位,56个理事单位,104个会员单位,还都是著名的、权威的文学刊物。
张英在谈到网络文学时是这样说的:“诸如榕树下、天涯这些网站里,一批作家起来形成一个文本之后,他们的版本我并没有觉得和经典文学有什么差别。只不过是大家搬到网络上去写作了。”但是,由于网络文学的“四无境遇”, 导致它只能在边缘的位置上游荡,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很大地制约了它的生存、发展和壮大。
王雁翎说:“什么是边缘?边缘就是他者,是不认同,是批判性,更是多样性和可能性。”墨西哥诗人帕兹说:“认同等于现实性,简直就如同说:归根究底,所有的事物都必然、绝对而且必须服从于主流,只有主流惟一存在。然而,他者拒绝消失。他者继续存在,持续存在。”网络文学属于他者范畴,它得不到社会团体和传统文学、主流文学的认同。因为只有主流才是惟一存在,所以网络文学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绝对地服从主流,依附主流。从现实的情况来看,网络文学又拒绝消亡,也许它还将继续存在和持续存在下去。还是李敬泽大度,他说:“我们要把这个时代丰盛的方方面面的文学经验都容纳进来,一个是对这些经验本身的指认和肯定,同时也形成一个更大的文化场域和文学场域。”作家月关表示:“如今网络文学已经是中国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存在丰富了当代文学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马季也说,在众多网络文学写手中,不乏有能力、有潜力的作者。我们应该理性、包容地看待网络文学的成长过程,尊重文坛上的这一事实,全面审视他们的创作环境与规律,引领网络文学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既然文学有主流,又是“唯一存在”,那么它就应该具有大江大河的宽广胸怀,海纳百川的豁达气概,允许小溪、小流的存在,并将网络文学吸纳进来,壮大自己,建立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和壮大的关系,在主流的领地里腾出一片容纳网络文学的天地。据称,有关方面已经在着手建立网络文学排行榜的机制和网络文学评奖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我一直都在崇拜一位年轻的名气非常大的著名作家,他起步的时候,主要是写类型文学,比如“打工文学”,后又转向网络文学,赚取了数以万计的点击率。然而在此期间,他主要是靠亲戚的资助和救济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遑论养家糊口了。在“欲望是第一生产力”的诱惑和驱动下,他转向走上了主流的经典的文学正道,才让他扬眉吐气地找回了做人的尊严,实现了他的美好梦想。他说:“由最初的想找一份工作,到后来的想挣钱养家糊口,再到后来的觉得自己对提升‘打工文学’有着一份责任。而现在,写作不再是为了这些,写作成为我和这个世界沟通的工具,成为我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观点的手段。”他走的是成功之路,光明之路。
我已经在网络文学这棵“大榕树”下耗去了十多年的光阴,岁月有限,人生宝贵。如果再这样地耗下去,不及早地转向,我还能有希望吗?聪明的人是不会老吊在一棵树上,是会悬崖勒马、改弦易辙的,不然的话,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不是所有的人走的路都不存在着复制性,上面那位著名作家所走过的金光大道,我就梦想着尝试一下,即使是失败了,也能证明我努力过,能有幸登上顶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我已经开始向主流文学纸媒投稿,能不能刊登得上去,那不是我的地盘,我想也没用,说了也不算。我只能做到如饥似渴地去读经典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从中汲取文学营养。我还可以争取或者寻找机会,到鲁迅文学院作家班去接受培训,去不了鲁院总院,去分院一样。只要是功夫下得深,铁杵总能磨成针。
如果主流文学中有谁向我发出“招安”的邀请,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归附”。 我好期待融入到主流中去。我能忍受由此而带来的焦虑或者不安。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