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九岭山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评川梅《在九岭山里177》

作者:新长城编辑部   创建时间:2024-08-02 10:45   阅读量:23338   推荐数:2   总鲜花数:4赠送列表   字数:4318


九岭山里不可磨灭的印记

——评川梅《在九岭山里177》


晨风


    在这组题为《在九岭山里》的诗歌中,诗人川梅先生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九岭山这片神秘而富有韵味的土地,以及生活在其间的人们、万物所蕴含的诗意与哲思。诗人创作这组诗歌的背景,或许源于其对乡村生活的深切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眷恋。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的宁静与淳朴逐渐被遗忘,诗人渴望通过诗歌,留住那即将消逝的美好。

    九岭山地区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承载着古老的农耕文明和传统的价值观念。这里的人们遵循着自然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正如陶渊明所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田园式的生活理念在九岭山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方向》一诗中,诗人以月亮下的山脉为切入点,探讨了表象与真相之间的关系。月亮胖起来,照亮了山脉上隐隐约约的村落,那月光如水,洒在蜿蜒的山路上,仿佛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银纱。等候光明的人在月光下努力看清黑暗,静谧的氛围中弥漫着对真相的探寻与渴望。这一描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本质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九岭山地区人们朴素而真实的生活哲学。诗人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如“月光下的山脉只是表面,背后隐藏的才是真相”,这种直白而又充满深意的表述,让人不禁深思。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忽略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和真相。诗人通过九岭山的景象,提醒我们要有突破表面、探寻真相的勇气和决心。

    《天下》这首诗则展现了九岭山地区独特的地域观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翻过几个山坳就是外省,一句方言涵盖了方圆,天下仿佛很小。但当我们真正去行走、去经历,就会发现天下之大。风无定向,季节老态龙钟,村落的名字土得掉渣,娘在边界转来转去,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九岭山地区的封闭与淳朴,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中的苟且与习惯。在这首诗的意境中,我们仿佛能看到那陈旧的村落,被岁月侵蚀的土墙,以及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们,那是一种古朴而又略带沧桑的画面。正如老子所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在这小小的九岭山村落中,感受到了天下的广阔与复杂。然而,诗人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现状的描述上,而是通过“天下小,走起来就大了”这句话,表达了对人们走出狭隘、拥抱广阔世界的期待,这也体现了九岭山文化中既安于现状又渴望突破的矛盾心理。

    《水深》以水为线索,探讨了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和思想的影响。水深起来后,村子有了规模,桥多了起来,此岸彼岸的意义成为了哲学概念。社会了的人在水边有欲望却不湿鞋,光脚的群众不怕穿鞋的成为空话,这些都反映了社会变迁中人们心态的变化。而两个上了年纪的钓翁在岸边对弈,偶尔关注水面波澜的场景,则展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宁静与淡然。诗人在诗中既揭示了社会发展带来的问题,又表达了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怀念,这种怀念正是对九岭山深厚文化底蕴的珍视。诗中那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岸边的绿树和古老的房屋,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宁静的意境。诗人的语言如同潺潺流水,平和而又蕴含力量,引导着读者去思考社会变迁中的得失。

    在《光芒》中,诗人通过晨雾中初露的小村、少妇与娘在菜园中的互动等场景,描绘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朝阳爬出山口,两张脸互相交射出光芒,那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小村,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朦胧的美。这光芒不仅是物理上的光线,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所产生的温暖和希望。小村虽小,却蕴含着无限的可能和境界,只要我们勇于走出意料之外,就能抵达想象中的美好。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首诗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了九岭山地区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也是九岭山文化中乐观坚韧精神的体现。

    《河》一诗以河与小村的关系为主题,表达了对乡村衰落的感慨和无奈。河未大起来,小村却已老去,人们纷纷往下游去,乡愁无处可寻。农业弃地而走,菜地撂荒,稻草人无所事事,狗怀旧却得不到回应,这些景象构成了一幅凄凉的乡村图景。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绘,抒发了对乡村变迁中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消逝的惋惜之情,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发展问题的思考,而这背后反映的是九岭山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困境与挣扎。诗中的河流悠悠流淌,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小村的寂静与落寞在这流淌的河水中更显凄凉。诗人的语言充满了忧伤和无奈,如泣如诉,触动着读者的心弦。

    《岔路口》描绘了阴雨天气中九岭山的景象以及人们迷茫的心态。娘在菜地上排水,被鸟吵得慌,有人在雾中往远山上走,牛在岔路口晃悠,这些场景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迷茫。阴雨和雾气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和迷茫,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找着方向,却又不知所措。这首诗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生活选择时的困惑和挣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九岭山地区人们内心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这期待之中蕴含着九岭山文化中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在这迷蒙的意境中,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湿漉漉的岔路口,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迷茫与不安。诗人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迷茫的氛围,让人感同身受。

    《慢》通过描写乌鸦、暮色、云朵、稻草人等自然景象和生物的活动,营造出了一种缓慢而宁静的氛围。乌鸦乱喊几声把夕阳喊下山,云朵不断变换形态引诱人们观望,稻草人摇竹竿的缓慢动作,都让时光仿佛变得很慢。这种慢节奏的生活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这种慢生活的珍惜和对快节奏生活的反思,提醒我们在匆忙的生活中要停下脚步,感受身边的美好。那种夕阳西下、暮色渐浓的画面,以及乌鸦的啼叫声和稻草人的身影,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祥和的意境。诗人的语言优美而舒缓,如同一首轻柔的小夜曲,让人心生宁静。

    《村落》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村落的景象和状态。小路打歪主意往山上爬,狗尾巴草东张西望,村落像沧桑的乌龟躲在山的深处,乌鸦聒噪却不得调,这些生动的描写展现了村落的宁静与寂寥,以及其中生命的迷茫与无助。诗人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刻画,表达了对乡村现状的关注和对其未来的担忧,而这种担忧也是对九岭山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忧虑。诗中的村落宛如一幅宁静的水墨画,隐藏在山峦之间,散发着古朴而又神秘的气息。诗人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勾勒出了村落的独特风貌。

    《背影》则在月光下营造出了一种神秘而虚幻的氛围。赶路者在朦胧中看到虚幻的背影,萤火虫找不到真相,狗的叫声打破了宁静,先前的背影忽然不见。这首诗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对意义的追寻,背影的消失象征着目标的模糊和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面临的迷茫和困惑。那月光下的小径,影影绰绰的身影,以及忽远忽近的狗叫声,营造出一种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意境。诗人的语言充满了悬念和想象空间,激发着读者的思考。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时间》这首诗。诗人在《时间》中,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对时间这一永恒的主题进行了诗意的诠释。诗中,时间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化为九岭山的四季更替、日出日落、生命的成长与衰老。“春芽破土,秋霜染林,岁月在叶脉中流淌。”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悄然流逝,以及它在自然界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同时,诗人也通过人们在时间中的行为和情感变化,展现了时间对生命的塑造和影响。“孩童的欢笑渐远,老人的目光深邃如潭。”这不仅是生命阶段的转变,更是时间在心灵深处刻下的痕迹。诗中的意境,犹如一幅时光的长卷,缓缓展开,春的生机、秋的寂寥、童年的纯真、老年的沧桑,交织成一曲动人的时间之歌。诗人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象征、对比和隐喻等手法,使诗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例如,九岭山的山脉、河流、村落等自然景观,不仅仅是客观存在的物体,更是象征着生活的表象与真相、发展与变迁、传统与现代等诸多方面的矛盾与统一。同时,诗人通过对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九岭山地区的慢生活,以及乡村过去的繁荣与现在的衰落,突出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引发了我们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思。

    在语言表达上,诗人的用词精准而富有表现力。如“月光下的山脉只是表面,背后隐藏的才是真相”中的“隐藏”一词,给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感觉,引导读者去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再如“风无定向,季节老态龙钟”中的“老态龙钟”,将季节拟人化,生动地描绘出了时间的沧桑感。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组诗相互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首诗都像是九岭山这幅画卷中的一个独特片段,共同展现了九岭山的全貌和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它们既可以独立成章,让读者感受到每一首诗的独特魅力,又相互关联,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而多元的诗歌世界。

    诗人通过这组诗,不仅展现了他对九岭山的深厚情感,更表达了他对生活、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思考。这组诗让我们在欣赏九岭山美丽风光的同时,也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它们是诗人心灵的倾诉,也是我们心灵的滋养,引领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

    总之,这组以《在九岭山里》为题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独特的艺术手法、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境,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九岭山画卷,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感动。就如同苏轼所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歌的魅力就在于文字与心灵的交融,而这组诗正是这样的佳作,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思。

[作者简介]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大家文学》顾问、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阳光下的影子》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8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