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古韵新声

作者:白云飞   创建时间:2019-09-21 16:45   阅读量:20153   推荐数:0   总鲜花数:10赠送列表   字数:1350



喜逢盛世,民物阜实,百姓丰而礼乐就,舞文弄墨比比皆是,然多为附庸风雅之徒。自民国以降,各类体裁文学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新文学滥觞,新文化运动以传统文化不足以强中国,而改弃传统,标新立异。比如诗词歌赋,说什么格律束缚了写作自由,而兴所谓的现代诗,又引东瀛之俳句而作汉俳,宁不知中华之风雅乐府。


遗至今日,反以为此文为荣,而语传统诗词束缚太多,更甚者乃行改之,以去格律诗之格律,或曰新时代新诗,那样凑在一起即无音律又无韵律的四言八句,成何体统。自己学艺不精却怪规矩的问题,毫无道理。难不成吃热米饭烫嘴,就改吃生米了,宁不知凉着慢慢吃。文化在于传承,文学在于学习,不学习何以知之,根本不去了解学习,当然是困难多多,束缚多多。自己做来困难,就欲行篡改那是无知的表现。


如声韵,历朝历代都有不同,都修有礼部正韵以备学子考生用,或使用用韵习惯集成之作,比如流传之《平水韵》,协律和声,咏叹吟唱,韵和乐章。而非涩声拗口。然《平水韵》诸韵书与今人之言语发声有别,应据今人言语发声作修改重编,以和今声。而非胡编乱造,如冠中华而冒通韵的一部所谓的韵书,那根本就是一群不识中华语言之徒所为,竟然让歌与皆同韵部,支与齐同韵部,试问这怎么押韵,就是民间乱打的顺口溜,瞎胡连也不会这么找辙,竟然还大言不惭的讲要推广到中、小学中。至于儿部韵其实可以并入齐部韵,闽方言中读音相若。而入声在诗词中可以保留,毕竟很多方言中还有保留在使用。但是为了平常交流方便还是讲普通话,双轨相行古亦有之,若古代民间走南闯北跑江湖经商等行业为了交流方便就行成了一种通话。


凡诗词诸文忌,倒韵:即将习惯上的组合词为了押韵而颠倒写,如牙膏改膏牙,仙人改人仙等等。重韵:就是在一首作品中重复押一个字作韵脚。凑韵:是指用了与全首作品意思毫不相干的字作韵脚。撞韵:就是一联中的前一句末字,用了与韵脚同韵部的仄声字,如:情丝缠绕心中痛,恰似娇花遇冷风。其中痛与风同韵部。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也叫合音。如:斜日苍山薄雾笼,晓风碧树动帘栊。笼与栊合音了。


忌不要格律,不讲语法。写诗词要遵循一定的格式与规律,即格律,要按照一定的语言法则,即语法。有些作品,题目是七绝或七律,但又完全不按格律写,说是格律约束了情感的发挥。诗词曲所要求的语法比一般文章要复杂些,应该熟悉其中规律。诗词曲作品是作者在熟练掌握格律和语法的基础上对思想、情感的文字表达,绝非字与词组的拼凑。又对诗格不甚了解就不要乱用,如孤雁出群格,孤雁入群格,一个是首句用邻韵,一个是尾句用邻韵,只要用的正确不注明,读者也会知道的,但是注反了就成了笑话了,如果批阅者不知笑话大了。


中华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穷其一生犹未可尽精通。而外国文学自有其长,自有其成,尽舔他而弃己,此未必明智,自己的都弄不好,还指望对别人的能了解到哪里去?先把自己的了解到,以免外人问及“中国”怎么写,一脸茫然的再去问别人,那时候丢人都丢到国外了。了解自己,知道别人。浅谈无知标新,盲目崇洋之人。山人学浅,文字粗俗,论述不精,不到之处望读者见谅。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立马删除

【编者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国风古韵为华夏一宝,是继承呢?还是有所改进呢?还是求更多突破呢?通过对声韵的古今对比,慢慢阐述带着镣铐跳舞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美丽。了解自己,知道别人的,不要盲目跟风西化。论述例证鲜明,文字清晰。推荐共赏,可以提出不同观点。秋祺笔丰,遥祝好!【编辑:蓝儿】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