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古榆树下的往事(1)

作者:家族空间    创建时间:2016-02-17 00:00   阅读量:11565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3359

 

古榆树下的往事(1)

作者:家族空间

      在东北古老的黑土地上,伫立着一棵一千多年的古榆树。它历伟岸高大,雄姿勃发,饱经风雨沧桑,默默地阅历世代兴衰,朝代更迭。它是东北各民族融合友好、繁衍兴亡的历史见证者。


      公元一七三七年,即乾隆皇帝在位三年春。


      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城一家有名的老字号鲁菜酒馆。由于大部分乡民逃难,失去了往日的兴隆,门前行人寥寥无几,萧条冷落,更别说往日的顾客盈门,偌大老字号酒店,除老板,店小二、大师傅外,竟无一顾客光顾。


      正当老板一筹莫展之际,撩开门帘走进一人。来人年纪在三十左右,细高挑大个,眉目清秀,一条黝黑大辫子捶于脑后,穿一件隐花串绸白长衫,下着青绸兜裆裹腿紧裤,足蹬一双青绸薄底快靴,器宇轩昂,飘飘欲仙。乍看上去,像一位文弱书生。


      此人临街窗口桌坐下,叫了一斤酱牛肉、一盘油爆花生米,三碗地瓜烧刀酒,一边畅饮,一边欣赏临街景致,并不时地抬头仰望位于头顶的小小天窗。


      时值五月春深,齐鲁大地微风拂煦,春花璀璨,和煦阳光从酒楼打开的窗口、天窗两个不同角度泻入厅堂。这位酒客脸上微微泛红,但却掩饰不住内心的凄楚,只见他双眉紧锁,大口大口地鲸吞老窖,拼命地咀嚼酱牛肉,似乎充满一腔深仇大恨。


      突然,一伙官兵手持利刃重进餐馆,为首的小头目一脚踢开包间门,一群官兵呼啦啦拥到桌前,高声断喝:“玉面书生,你跑不了了,我们已经跟踪你多时了!弟兄们,快与我拿下”!客人放下酒碗,缓慢站起,右手将大辫子往颈上一缠,左手把长衫前襟掖在腰间。大喊一声:嗨!一脚踢飞餐桌,紧接着双脚点地,一个旱地拔葱,一纵身,平地跃起两丈多高,冲破头顶上的天窗,平稳地落在酒楼外边的房屋前坡上。


      刹那间的突变,惊得追捕的官兵目瞪口呆,措不及防。及至醒过神来,急匆匆跑到酒店外,只见玉面书生高高站在屋脊,抖手拂去头上灰尘,戏谑道:上来呀,抓我呀!


      带队的小头目气急败坏,急令手下开弓放箭。玉面书生一弯腰,哗啦啦,伸手揭起几片房瓦,一挥手,一个扇面抛物弧线洒向房下弓箭手,正在准备放箭的兵士被瓦片打得东倒西歪,鼻青脸肿,哭爹叫娘。玉面书生又揭起几片瓦,夹在腋窝,说了一声:“不玩了!”接着一个鹞子大翻身,一个腾空后翻身跳到酒店房后空地。


      官兵愣了一阵,才醒过神来,追到酒楼后,只见玉面书生已经站在酒店后面的小河边,一扬手,将一堆瓦片平行依次抛向水面,瓦片在水面上向前递次滑行,玉面书生右手轻提长衫前襟,穿蹦跳跃,踏着即将沉水的瓦片,眨眼间跃上河对岸。紧接着闪转腾挪,瞬间消失在密林深处。


      玉面书生,何许人也?山东莱州昌邑县胡家道口人氏。自幼师从祖父胡举人读书,学得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雍正初年乡试秀才。同时,幼年去泰安紫霞观拜云空师太为师,练就一身绝世轻功。由于武功深藏不露,又兼文质彬彬,人送外号‘玉面书生’。少年时期又跟父亲学会祖传中医。真可谓多才多艺。但是此人自恃清高,蔑视官场尔虞我诈,贪墨盛行。故不求仕途。在家开了一间私塾学堂兼医馆,上午有弟妹王氏打理学堂,他坐堂看病,午后教读。经常减免学费,诊费。深得相邻爱戴。称之“大先生、大爷”。


     大先生娶妻兰氏。此夫人乃山东章丘兰家庄人氏。生就浓眉大眼,高挽发髻,一双大脚板,配上一双牛舔鼻傻鞋,加之人高马大,臂长腿壮,大有梁山女杰‘孙二娘’之风范。兼之,手使一对长二尺重四十斤的铁棒锤,让众须眉好汉望而生偎。连大先生都惧她三分。乡邻们都戏称之为‘母夜叉’。大娘子倒也大方,只要有人敢叫她‘母夜叉’,就顺嘴答应,并乐此不疲。


       二弟胡风礼,年小兄长一岁。真是龙生生九子,九子迥异。二弟生得黝黑似铁,一双剑眉斜飞入鬓,身高八尺开外。天生神力,双臂一叫力可以举起六七百斤碾盘。也是自幼投名师习得一身好武艺,习通南拳北腿,不拿器械,二三十个棒小伙子休得近其身。人们戏称‘黑霸王’、‘二先生、二爷’。然而,他却娶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大家闺秀王氏,王氏是山东淄博人氏。从小饱读诗书。过门没几个月就帮大伯兄打理私塾学堂。二先生在胡家大院又开了一家武馆,自然有大嫂兰氏协助打理。


     自此,胡家大院既是学堂、医馆又是武馆。由于兄弟二人待人谦和,时常接济穷人。就成了远近有名书香世家、杏林世家、习武世家。


     既然如此,官兵为何捉拿玉面书生呢?原来, 公元一七三七年,即乾隆皇帝在位三年春,年轻的爱新觉罗.弘历新皇雄才大略,踌躇满志,发誓励精图治,决心继皇爷、皇父的康雍盛世,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乾隆盛世。  然而,天公并不作美,大清帝国各地灾情不断。先是江苏江宁、常州旱灾;后,陕西、安塞等三县雹灾。福建闽县等八县飓风。
  翌年农历三月山东章丘、昌邑重雹灾,鹅卵大的冰雹打死更牛与路人。八月一场史无前例的蝗灾席卷齐鲁大地,数以亿计的蝗虫遮天蔽日,横扫千军,所到之处,庄稼、草、树叶顷刻化为乌有。

 

      消息传到京城,乾隆下旨从江浙两省水路调运粮食赈济灾民,并从国库拨银逐级下发至灾民,已解决油盐日用。并将圣旨快马发至山东巡抚衙门,严令山东巡抚法敏,不得饿死一个庶民。否则,唯其是问。


      皇上的做法毋庸置疑,愿望是善良的。但是康雍两朝的吏治整饬始终没能彻底,官员贪墨成风,山东也不例外。巡抚法敏,正蓝旗满人,还是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但是,他的汉人小妾夏氏有个弟弟夏雨三出任昌邑县太爷,却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家伙,背着姐夫法敏,丧尽天良,干了许多坏事。


       朝廷赈灾银两,经各级州府层层盘剥,到老百姓手里所剩无几。特别昌邑县令夏雨三,不但把赈灾银两贪污罄净,又勾结其表兄,昌邑县粮商富贾周启旺,将朝廷赈灾救命粮囤积在胡家道口,翻几倍高价向难民出售,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民众食尽树皮草根,哀鸿遍野,饿殍遍地。


      官逼民反,昌邑百姓推举胡氏兄弟为首,抢夺粮商富贾周启旺囤积的朝廷赈灾粮。深夜,月高星稀,玉面书生、黑霸王两兄弟悄悄带领几千难民团团围住周家屯粮,大先生飞身一跃,跳入墙内,打开院门,难民一拥而入。黑霸王把几个护院家丁举起摔死,难民还不解气,把还在睡觉的周启旺拖下床,活活踩死。大家用早已准备好的口袋,马运车推,肩扛手提,疯抢了粮食,百姓还不解气,一把大火烧了粮仓和周启旺的住宅。


       大先生站在高处,大声向难民说:快连夜收拾行囊,携妻带子,向东北方向进发,闯关东,逃活命去吧!


       大先生嘱咐弟弟,套上花轱辘马车,车载年近七旬老母,连同兰氏、王氏、侄子,带上一应用品,连夜随同难民队伍北上逃荒避难。自己骑上一匹白马,说有事到昌邑县城走一遭,不日会追上他们。说吧,打马如飞,瞬间不见踪影。


       胡家道口距离昌邑县城本来不远,午夜就赶到县城衙门。大先生栓好马,一跃跳入府衙,悄手蹑脚来到后院。三间海青房尚有一间烛火幽明。大先生舔破窗纸,见县太爷夏雨三歪在床上,小妾正在为他捶腿。大先生用刀轻轻拨开门栓,一步跨到床前。“夏雨三 ,你贪污朝廷赈灾银两,勾结奸商囤积救灾粮,罪在当死!”


      “好汉,饶命!有银票十张,三百多万两,孝敬你老,请您饶命!”夏雨三失去了往日的威风,跪在地上苦苦求饶。


     “贪墨救灾民脂民膏,罪在不赦”,大先生言罢,一刀捅向夏雨三心脏,他没来得及呼喊,两腿一蹬,见了阎王。小妾当时吓昏过去。大先生将其捆了一个结实,嘴上堵了一块抹布,绑在床腿上。


       艺高人胆大,大先生不慌不忙,悄悄跃出衙门院墙。牵马来在鲁餐馆,前前后后观察了餐馆地形,借着月光,目测了餐馆后院小河宽度。在小树林打了一个盹。
  一清早醒来就来在这家餐馆吃酒,演出了开头那破天窗而出,抛瓦踏浪,瞬息无影无踪一幕。


      大先生一路晓行夜宿,迤逦辗转,终于在八月底赶上逃荒的难民队伍。见到了夹杂在队伍中的母亲与弟弟及家眷。

      难民多拉家带口,扶老携幼,肩担手提行囊,粮食奇缺。他们怀着热切的的求生欲望,像飞蛾赴火般地梦想早日抵达关东黑土地。这群饥饿的难民沿途吃光了树根草皮,饥饿还是夺去了无数生命。行动当然迟缓,几个月才缓缓行至河北地界,涌入沧州。惊动了朝廷,乾隆帝派出钦差赶去安抚。发给救济钱粮。救活了一批难民。


      这并没有阻挡多数难民奔赴黑土地的决心。其中胡凤仪兄弟两人更是义无反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这源于一段往事。雍正十三年,胡家大院准备宅邸翻建。胡家大先生的父亲健在,打发胡凤仪去泰安找师傅紫霞观主云空师太请教何时动土。师太屈指细思,说了一句:“此宅邸不宜翻建,你胡氏宗族居家不日将另有去处。言罢,在草纸上写下四句箴语:


  {待续}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