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城摔面传奇(长篇小说连载二十三)
作者:野老
二十三回:为摔面险成右派,抬矿石私定终身
1956年,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完成之后,人民公社成立了,历史的脚步匆匆地走向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神州大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如火如荼,一日千里。与此同时,各种政治运动也接踵而来。
“郭城摔面馆”被整顿停业后,于永和于顺祥都去人民公社生产队参加劳动了。于永是个心里能装住话的人,多少年开摔面馆养成了少说话多做事的习惯,不打听人家的事儿,自己的事情不是知己也不会去胡说乱说的。以前于连江、高卓臣、于挺河、高逵福、高地这些人在世的时候,自己有了啥不痛快的事儿喜欢与他们说说,现在这些人都不在了,所以心里就是有事儿也得自己扛着,闷在心里。有些话,是不能去跟李春兰说的,她终究是个女流之辈,虽然她不同于一般的女人。更不能去跟于顺祥和两个女儿说的,他们还都些孩子啊!在于永的心里,于顺祥永远都是个孩子的,别看他都出息成了大小伙子了。
1957年,党组织召开生活会,让每一个党员给党和政府提意见,组织者并且十分严肃地说,谁不提意见,谁就是对党不忠诚,是和党组织两个心眼儿。于永是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机关入的党,也算得上是个老党员了,可以说从加入中国共产党那一天起就没有跟党组织还有过二心,都是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关于这一点,于永的入党介绍人程仲夏心里是最清楚不过了。
在这次党的生活会议上,于永说出了埋在心里多少日子的心里话。他说郭城摔面是一门技艺,不但可以让从业者养家糊口,还可以为喜欢吃郭城摔面的人做点好事儿,并且说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的首长们都喜欢吃,就是许世友将军那么大的官儿都喜欢吃郭城摔面的,所以政府就不应该不让摔面馆开下去的,即使不让私人开,也应该公家把郭城摔面馆开起来的,这样才不至于让这门技艺荒芜下去,以至于多少年以后不会后继乏人的。
几天以后,于永在会议上受到了严厉的批判,理由是他对党和政府不满,正在酝酿开除于永的党籍,把他划成右派分子。于永顿时懵了,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恹头耷拉脑的,心里憋屈得很,眼看着就要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了,结束自己的政治生命了,去与反革命分子为伍了。于永真的是不知如何是好了。
于顺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这个既是师傅又是义父的亲人啊!抗日战争时期,痛打赵保原的抗八兵夺得四五条枪参加了八路军,虽然是在八路军胶东军区司令部机关做炊事员,但也参加过大大小小不下几十次战斗啊,谁说他不热爱共产党,就是杀了于顺祥的头他也是不会相信的!
于是,于顺祥北上京城去了。
你道于顺祥去北京干啥?他是去找于永的入党介绍人程仲夏叔叔去了。
程仲夏解放后就进入了七机部,也就是后来我们所说的兵器工业部,那时他已经是厅级干部了,程仲夏与于永一家一直保持着联系。
于顺祥找到了程仲夏,把于永的情况向程仲夏详尽地述说一番,并问程仲夏说用不用去求求许世友司令员,程仲夏笑着说,这点事情不必去惊动许世友上将。之后,程仲夏给当时的郭城公社、区委写了一封信,大意就是说于永是个老八路军战士,是个老党员了,是个有功之臣,可能有些事情一事不明,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希望组织进行批评教育就行了,终究着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同于那些恶毒攻击党和政府的人!
于顺祥返回郭城后,赶紧把程仲夏写的信交给了郭城公社党委和郭城区委,于永的事情这才不了了之了。在家里,于永深情地看着于顺祥说道:“孩子,你长大了啊,俺,谢谢你了!”于顺祥笑笑说:“您这话就不对了啊,这是俺做晚辈的应该做的,因为俺最了解您啊!”于永感动得泪花儿在眼圈里打转转。
说话间,一转眼儿就到了1958年了。
五八年是大炼钢铁的时代。咱们中国人多,人人参加炼钢炼铁,每人炼它十斤,六亿多人,这是个啥数啊?呵呵,保准能超过美帝国主义的!于是,全民总动员,砸锅的砸锅,搜铁的搜铁,到处建起炼钢炼铁的炉子,那真是人山人海,相当地壮观。
于顺祥与自己生产队的一伙子青年人都报名参加了郭城公社青年突击队,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到南面的林寺山铁矿场去搬运铁矿石。两人一组,拿根扁担或杠子,找一抬筐啥的,装上铁矿石,抬着赶路,一天得搬运几个来回儿。有些队员抬几趟,脚上起泡了,肩膀压肿了,自然像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战俘,一副劳累、沮丧的样子。而于顺祥和他的伙伴小于则不然,以前不间断地劳作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体魄,再加上他本身就是一位棒不溜丢的有劲儿的男子汉,所以他们牙根儿没觉得有啥累的,有时抬着矿石飞跑起来,每天都要比平均搬运数多两三趟呢。
一天,在回来的半路上,于顺祥和伙伴小于看见两个姑娘正一瘸一拐地抬着半筐铁矿石在往前挪,那样子狼狈得很,真让人顿生怜香惜玉之心。于顺祥对小于说道:“伙计,咋样,再加上点还能抬得动吗?”小于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乎乎地嘟嚷道:“加上点啥?”于顺祥向前边那对一瘸一拐的姑娘努努嘴儿:“帮帮她们,咋样?”小于这下子可明白了,立时将眼珠子瞪得贼亮,一个劲儿点头:“行行,抬得动抬得动!唉,你小子莫不是看上人家了吧?正好两个,一人一个哦!”
于顺祥也没跟小于的胡言乱语去争辩啥,只是加快了脚步。走到两位姑娘的身旁,他俩停下来,还没等于顺祥说啥,小于急忙对两位姑娘说道:“哎哎,同志啊,俺伙计于顺祥说要帮你们抬着呢,你们就别抬了!”于顺祥也说道:“你俩就在这歇歇脚吧!”两位姑娘顿时被感动得你瞧着我我瞧着你,不知该说啥好!于顺祥和小于将两位姑娘的半筐矿石倒进了自己的筐里,抬起来走了。其中一位姑娘说道:“于顺祥,谢谢你们!”走出十多步的尚仁壮听了这话后边走边转过身子大声说道:“俺叫于壮壮哩!”两位姑娘听了这话不约而同地笑起来,银铃般地,青脆响亮。
后来,他俩跟这两位姑娘熟了,才知道这两人都是郭城公社东边一个村子的。那个细高条儿的,叫刘春华,那个矮个儿的叫刘倩。刘春华有一米七十左右的个头,白净净的瓜子脸蛋儿,高高的鼻梁儿,双眼皮儿,一双大眼睛水汪汪的,两条长辫子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煞是好看,说话儿急急的,青脆响亮。刘倩,比刘春华矮半个头,也是二十二三岁的样子,齐耳的短发,圆圆的脸蛋儿,红朴朴的,慈眉善目的,一说话儿先红脸儿,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儿,很是可爱,你问她啥她都会笑笑,笑完有半天了才给你答复。
自从认识了刘春华和刘倩之后,于顺祥和于壮壮的干劲儿似乎更足了。于顺祥还能把兴奋的情绪稍稍掩饰一下,于壮壮就不会这样儿了,他是胡同里撵驴——直直的。毎天,四个人结伴搬运矿石,从矿石场装矿石时,刘春华和刘倩该装多少装多少,走出矿石场后再倒出一些给于顺祥和于壮壮一部分,这样两个姑娘就能跟得上趟儿了,快到炼铁炼钢场时,于顺祥和于壮壮再给她俩倒回去。这样,四人结伴搬运,一路上有说有笑,有唱有闹,欢欢喜喜,好不热闹,人人都早已忘记了劳累了。每天中午开饭时,两个姑娘都会将自己那份饭省出一部分送给他俩;于顺祥和于壮壮也会为两个姑娘准备好路上喝的水,每当四人在路上歇息时,他们便会把水壶递给她们,两个姑娘就会高高兴兴地接过来,掏出手绢来先擦擦脸上的香汗,再理理额前的刘海,然后仰起头来优雅地喝着水壶里的凉开水。这个时候,于顺祥是不会说话的,只是微笑着静静地看刘春华这一连串的动作,他觉得他是欣赏一幅会动的美人喝水图儿,真是太美了,有时把于顺祥看得痴痴的。而于壮壮则不然,他总会在这种场面下说道:“真俊,你俩真俊,比仙女都俊,啧啧!”说得两个姑娘緋云飞上脸庞,越发地楚楚动人。
下小雨的日子,是最美的日子。于顺祥和于壮壮将刘春华和刘倩约出来,两个姑娘打着黄油布的雨伞,两个小伙子披上簑衣,戴着斗笠,沿着富水河向下游捉鱼去。
两个小伙子,披着簑衣戴着斗笠儿,一人手持扒网,扒着大河富水河里的鱼儿、虾儿;一人提着鱼篓子,不时地往鱼篓里拣拾着活蹦乱跳的小鱼小虾儿。两个姑娘,相依偎在支撑着的黄油布雨伞下看着两个披簑戴笠的渔翁忙忙碌碌的,或是静静地想着心思,或是嘻嘻地耳语着,或是哈哈大笑着。天空,水汽濛濛的,飘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富水河河里,不时地有鱼儿跃起来,叭叭地响,水面波纹一荡一荡的。富水河两岸青青的芦苇,静静地站立着沐浴着雨水,偶尔,风刮过来,发出“哗……哗……”的声响。
不知不觉地,四个人就来到了大凌湾了。嗬,多么美的大凌湾啊,你放眼望去,十几亩大的水面,蓝盈盈的,微风吹来,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于是,于顺祥就给他们三人讲关于大凌湾的故事,听得两个姑娘心惊肉跳的,直嚷嚷着赶紧走,不敢再待在这里。
于顺祥与刘春华恋爱了,于壮壮与刘倩恋爱了,富水河里的小鱼小虾见证着,富水河悠悠流淌的河水见证着……
刘春华有个哥哥在郭城公社党委工作,他对于永和于顺祥都很熟悉,不仅知道于永是个老八路,是郭城摔面正宗的第二代传人,而且知道于顺祥是于永的唯一徒弟,也就是说于顺祥是郭城摔面正宗的第三代传人,还知道于顺祥是个烈士的后代。刘春华的这个哥哥以前经常来于永的“郭城摔面馆”吃郭城摔面,对于于顺祥的手艺和人品都很赞赏,就更别说于顺祥的一表人才了,所以他十分支持妹妹自己选定的这门亲事儿。刘春华的哥哥是郭城公社党委的干部,见多识广,不是一般人的眼光,他都承认妹妹有眼光,于顺祥这个小伙子肯定是不错的,因而刘春华的父母也就自然没有异议,爽快地答应了闺女的这门亲事。
年底的时候,于顺祥和刘春华走进了婚姻的幸福殿堂,后来不久就相继生下了一个儿子和女儿。两年后,在于顺祥和刘春华的帮助下,于壮壮和刘倩也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