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风扇至今每家每户都有,在众多家用电器中,电风扇在人们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曾经陪伴着我渡过难忘的岁月。
对我印象最深的电风扇,它在我们野战医院传染科的病区里。那时电风扇是稀奇物,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什么都要凭票供应,整个传染科只有护理站与医生办公室各有一台吊扇,抢救室一台台式电风扇。我们科室整个夏天就全指望它们了。
护理站的吊扇用量最大,白天几乎没有停下的时候。前半夜夜班护土晚上八点到病房做治疗,它才可以休息一个小时。天亮后护土到病房抽血、给病人量体温它才可以喘口气。夏天炎热,人们会觉得上夜班很辛苦,我倒很愿意在病房上夜班,因为夜班下班后上午凉快可以好好睡上一觉。白天班下班后前半夜几乎没法睡好,九点媳灯号吹过后,在宿舍睡觉睡的满头大汗被迫醒来,只好跑到操场边石凳上坐一会,打着瞌睡。那时的人胆子也大,并没感到一个人在操场会害怕。这时的我感觉有个电扇该有多好啊。所以夏天上夜班,只要没有抢救病人,上前半夜的班,有电风扇吹着,坐在护理站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在宿舍凉快。上后半夜班就感觉辛苦了,头上凉风吹着,眼皮上下打着架,这个滋味不太好受,只盼着早点交班,可以回宿舍休息。要是有个抢救病人,整个人精神就会吊起来,强打着十二分精神,深怕抢救病人在自己手上去世了。我想每个做临床的护士一定和我想法一致,当班时自己手上的病人能抢救回来,护士就有种成就感,就有种自豪感,我们身上的隔离衣穿的再厚,对我们来说热是次要了,付出的汗水,能把病人救回来,出点汗也值了。
抢救室一台台式电扇功率没有吊扇大,再加上护理病人要穿隔离衣,这台电风扇起不了多大作用,当然没这台电扇会更热,但对病人来说有用,至少能起到降温作用。直到我1982年转业回到地方,传染科还在用着电风扇。听留下来的战友说,到了90年代,传染科才用上空调。
1982年我从部队转业了,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1983年夏天一天天临近,我为了搞到一张电风扇票到处托人搞票子,我不论什么牌子电风扇,只要是电风扇票就好。托七大姑八大爷好不容易搞到杭州自己生产的电风扇,但价格也不便宜,立式的电扇要一百多元,在当时已经算是贵重物品了。那时一台台式电风扇只要8O元就够了,台式要的人多,票子很紧张,根本就搞不到。这台立式电风扇也是通过厂里关系拿到手的,拿到电风扇票我一咬牙买了下来,要知道我部队下来工资也就百来元钱,这台电风扇占了我快一个月的工资。那时我们的女儿还小,住的房子是老公单位分配的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没有卫生间,条件差而简陋,炎热的夏天没有电风扇还真不行。那个时候没有空调,电风扇成了我们一家渡过夏天最好的电器了。
到了九十年代,电风扇凭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电风扇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各个品牌应有尽有,百货大楼与家用电器专买店,很有创意地把许多牌子的电风扇放在柜台上摆着,营业员把它们接上电源,不停地运转着。营业员热心地向顾客介绍其功能,并把每台电风扇的产地标在电风扇上,春兰、钻石、长城、海鸥、格力……我骑着自行车到百货大楼去看电风扇品牌问价格,让人琳琅满目的电风扇,我都不知道买下哪个品牌的电风扇好。其实说到底还是价格问题,那时人们日子过得还不算富裕,过日子得精打细算,最终我还是买下价格实惠,性能又好的“春兰牌” 电风扇,它帮我驱散热气。每到秋天我把电风扇的安全网卸下,仔细拂去粘在电风扇上的灰尘,再放在原包装的纸箱里。这样年复一年,十多年过去电风扇被我保存如新,直到现在,只要我按下电键,凉风吹来,功能如初。当然我家第一台杭州自己产的那台电风扇,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被淘汰掉了。它让收旧货收走卖了二十元钱,这可是我花了一百多买下的电风扇啊,现在成了不值钱的废铜烂铁,只因为它老了,罢工不干了,我只好辞旧迎新,让它出局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像竹子一样节节高,空调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电风扇和许多商品一样被其他物品所替代,最终被新电器所取代。现在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在不断地更新换代,空调取代电风扇已成了不争的事实,现在我们每个房间都有空调,但我还是每个房间给电风扇留有位置,当天气不是很热还需要它的时候,我还是让它发挥着作用。现在电风扇品种更新很快,冷风机大有要取代电风扇的势头,冷风机有电风扇的功能又能见到空调的身影,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比电风扇与空调更好的电器为人们服务。
如今我们有房有车,家里的电器齐全,大多价格都比电风扇高,但我还是很珍惜这台“春兰牌”的电风扇,它曾经记载着我们一家喜怒哀乐和记忆,电风扇见证着了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
共 1 条评论
这是一篇江山旧文,发到这里配上图漂亮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