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的棉布鞋
作者:吴瑞宏
小的时候,穿的棉鞋都是母亲亲手做的。
当年,穿着母亲做的棉布鞋去上学,小伙伴们总会围着我看,并向我投来羡慕的目光。也有一些小伙伴会大惊小怪地说,“你母亲的手真巧,这鞋做得太漂亮了!”听了小伙伴的赞扬,我心里美滋滋的,就连走路的时候都会昂首挺胸地显示出十分骄傲的样子。
当年的那份骄傲,是母亲一锥子一锥子扎出来的;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当年的骄傲变成了一份藏在心底的牵挂,一份永远也抹不去的情怀。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中写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中虽不曾提到游子脚下的鞋。但是,在那个年代里,哪个孩子身上的衣服包括鞋袜不是在慈母手中那根游丝下缝制出来的呢?
现在回想起穿着棉布鞋的那段时光,眼前立刻会浮现出灯下母亲佝偻的背影。
母亲是个要强的人,是个勤快的人。她为了让家里日子过得更好,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以至于为我们姐妹几人做棉鞋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那时候,母亲每天都要去上班。她只要有一点点剩余时间,便把我们穿过的旧衣服都裁剪成一块块的布头。等到天气好了,母亲就打一些糨子(用面粉加水熬制成类似于浆糊的液体),然后再在木板上把这些小布头糊成“千层布”。这些晒干的“千层布”就是为我们做鞋的材料。可是,光有这些“千层布”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是做鞋需用材料的一部分,剩下一大部分还要等到母亲发工资的时候去筹备。
没发工资的时候,她也不闲着。每天下班回来,她就着急忙慌地为我们烧火做饭。吃过晚饭,她从柜子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事先准备好的麻,然后用这些麻搓成做鞋用的麻绳。母亲搓麻绳的动作是那样精准娴熟,就像变魔术一样,看得我有点眼花缭乱。捋好的散麻在她向前一推、一松手的动作里,一根根麻绳成型了。麻绳搓好后,就差买做棉鞋用的布料了。
母亲总把日子过得非常细致。买布料,是母亲提前计划好用哪个月工资的,属于按部就班,一点不能乱来。
日子在母亲的计划里一天天临近了,等到母亲计划买布的工资刚发下来,她便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扯做棉鞋用的布面,顺便还要扯几尺黑条布沿鞋边。
所有材料准备好后,已是深秋时节。这时候,她就要没日没夜地给我们做鞋了。
做棉鞋的时候,母亲把事先剪好的纸鞋样按在布上,沿着鞋样的边缘在上面画出印记,然后按照画好的印记裁剪。她把布絮上棉花再加个里儿就是做棉鞋用的鞋帮。絮完鞋帮还不能马上就做,需用面板压一下,等板正了还能开始纳鞋帮。
在压鞋帮的时候后,母亲会利用这段时间纳鞋底。纳鞋底的针脚需要密密麻麻的,这样纳出的鞋底才不容易被穿破。母亲十分麻利地在鞋底上来回使劲拉扯着之前搓好的麻绳,偶尔还要把针在头上蹭几下, 使得针更锋利,再用嘴捋一下麻绳。这样几个小动作下来,她纳得更游刃自如了,一纳就是深更半夜。
我喜欢看母亲纳鞋底时认真细致的样子。可是,每次看母亲纳鞋底的时候,我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梦乡。梦里,依然是母亲认真地纳着鞋底的样子。
有一天晚上,我一觉睡醒来,发现母亲还在灯下忙碌着。可是,我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只是安静地欣赏着她,我怕打扰母亲在这寂静的夜里的那份柔美。看着看着,她停下来仔细地端详着即将纳完的鞋底,并十分满意地点点头。灯光照在母亲充满笑容的脸上,皱纹显得很深。
母亲把鞋底纳好,鞋帮也压得差不多了。
纳鞋帮时,母亲的手偶尔会被针刺破,。每到这个时候,我会问她,“疼吗?”
母亲微笑着说:“给谁做活扎了手,谁就疼她。”
听了母亲的话,我会把头扎在她的怀里。每当这时候,几个妹妹也会围拢过来。
我和妹妹围着妈妈坐着,等着妈妈给我们做的新棉鞋。当妈妈放下手里未做完的鞋去忙其他事情时候,我和妹妹急忙抢过没完工的鞋在脚上比划。这时候,爸爸在旁边吓唬我们说,“穿没底儿的鞋、受没底儿的气。”听了爸爸的话,我们姐妹几人小心翼翼地把鞋放回原处。
等到母亲把我们姐妹几人的鞋都做好了,她会通知爸爸在穿鞋带的部位砸捂眼。这时候,不管爸爸多忙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十分认真地完成母亲交代的任务。
回想当年,穿着母亲给我们做的棉布鞋踩在故乡的土地上,暖了脚,也暖了心。
而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真真正正变成了故乡的游子。可是,我依然留恋故乡,因为故乡那片热土上留下了我的足迹,那是穿着母亲做的棉布鞋踩出来的足迹。
共 7 条评论
欣赏老师美文,期待精彩不断。遥握问好。
点赞,冬祺笔丰,遥祝好!
谢谢编辑制作老师辛苦啦!
一针一线都是情,一字一句都是爱。本文描写细腻,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感染力强。深情好文。欣赏佳作。为作者点赞。
《母亲做的棉布鞋》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没有华丽的和高贵的,只有最最淳朴的爱,那份爱就是母亲的那一针一线。文章不在于高尚和品格,而在于生活,因为美文都是来源于生活!祝作者笔耕不辍!
妈妈做的鞋子穿着暖和舒服。同感!我也是漂泊异乡的游子,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很感人的散文。情节很有带入感。
这是一篇情感充盈的回忆性散文佳作,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