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邑梅兰桥行

作者:绿叶草根   创建时间:2020-12-30 17:07   阅读量:21825   推荐数:0   总鲜花数:5赠送列表   字数:8044

IMG_20200906_232452.jpg

顺利的人生都是一样的,坎坷的人生却光怪陆离、异彩纷呈:有的千回百折,有的上下沉浮,有的沧海巫山,有的野火春风。我属于后者。
  没有能力或者不得志的人,听了老辈子摆的古,就日思夜想,盼望“贵人” 救。我在年轻时节,既没有能力又不得志,比任何人更爱做美梦,即使大白天也是如此。苍天垂怜,我想得到的居然也得到了;虽然不是美梦成真,人生道路总要好走一些。

从川湘交界的川河盖西麓起步,来到云贵高原东北边缘,然后在贵州东北各县往来跋涉。这是我1963年5月至1964年11月十六七岁时独自一人闯荡江湖的足迹所在。不是旅游那个因董永犯忌而把饭甑变成了饭甑山的梵净山景区,而是千里寻梦。再说,彼时根本无人提及“旅游”二字,因为人们正处在摆脱了三年挖蕨打葛、找化香叶寻救兵粮泡的日子之后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而奋力拼搏的时候,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千里寻梦,梦在水里,千寻万寻,不得其踪,只能风雨跋涉,江湖闯荡,好在苦中有甜,亦苦亦甜。

所寻之梦,也不过是想当一名塾师而已。因为听人说,贵州文盲多,塾师很吃香。如果有人请,当上塾师,可将胸中点墨惠及别人的子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在松桃、铜仁、江口、玉屏几个县的公路沿线一看,公办学校无处不有,根本不见私塾迹象。倒是在梵净山麓的坝干看见了一位来自湖南凤凰的塾师,二+来岁,个子高大,风度翩翩,一表人材。我自暗忖:十六岁的我不仅幼稚可笑,而且黑黑矮矮,纵然肚里有金,也是悄然难露,真个是相形见绌,愧对世人,还想当什么塾师?于是,-刀断了塾师之想。

在贵州,私塾没教成,却给别人打工、放牛、修公路。

最难忘,终生记,在黔东北江口的江民公路上,我第一次练口才,午休时在燕子桥下给众民工讲说《西游记》,每日均有人给买瘟猪肉汤锅吃。乐极生悲,患了严重眼疾,险些双目失明,

紧急危难之时却有神助。这位神仙名叫杨桐生,秀山邑梅兰桥地方人(这是他对我说的),也打工贵州。他晓得我身无分文,对我寄予十二万分的怜悯。他认得一种能治我眼疾的特效草药。他决心为我治好眼疾。他跑了几个山头,寻遍沟畔田野,给我采来了草药,很快就给我治好了眼疾。他太直,几近于憨。别人向他请教那株草药,他毫不保留,以致当地的有心人将周围各处所生的药株尽行挖去,植于他们各自院中或者园圃内天可怜见,幸好是在我眼疾痊愈后他们才搞了这次“除药务尽”。

作为对他的回报,中午工休,我更加卖力地给大家讲全本《西游记》、《三国演义》片断,他们都惊于我的记忆力,都夸赞扬桐生给我治眼疾的无量功德。
  他比我只大几岁,可算一位体己的大哥哥。但在我心中,我一直把他当作神仙、救星。

“盲流”长兄杨桐生是继吴启让之后,第二个救我的人。救双眼等于救生命,他给了我第三次生命。
  我只知道他是邑梅兰桥人,也不知他的去向,一直没有找到他。

南朝梁大同二年以随州北界应浓山戍置,治所在永阳县今湖北广水市。北周辖境相当今湖北广水、随州等市地。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复置, 治应山县今广水市。八年又废。唐贞观三年以东谢首领谢元深地置,属黔州

据《杨再思氏族通志》各卷记载,凡用“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派的都是其后裔,可该志却未记载再思为太原人,也不是从太原来,却是其父杨居本从淮南丞迁叙州任职事。然而,《杨再思氏族通志》却把乌罗、酉阳、邑梅等地的长官司杨氏都归纳到其子孙名下,但《贵州铜仁府志》却截乌罗长官司早在唐末就存在,所列长官均明确记载祖籍陕西华阴,试看《四库全书.蜀中广记.卷三十八.边防记八》却记载:邑梅长官司,宋末太原杨光甫据其地,元改为拂乡洞,以杨氏为土知府。明玉珍僣据,改为邑梅沿边洞军民府。洪武初杨金奉归附,立为长官司,编戸五里,初隶酉阳。永乐初改隶渝州
  其地广九十里,袤三百三十里,东至湖镇溪千戸所界七十里,西至贵州乌罗长官司界二十里,南至平头着可长官司界一百里,北至酉阳宣抚司界一百三十里,其人语异蛮音,衣穿斑布,用木浪槽为臼,而舂稻粱,沥苦蒿水代盐而鲊宿肉,婚姻以牛只为等,疾病以巫祝为医,竞私斗昧公义,虽有勇敢,徒以偕乱,然不能禁筸苗之蚕食也。

邑梅洞长官司,明、清四川土司名。明洪武八年(1375),改沿边溪洞军民府置,以宋代名将杨业后裔杨金奉为长官,隶酉阳宣抚司(后为“酉阳宣慰司”)。明末,杨胜皋袭职。清顺治十六年(1659),胜皋归附,因呈请袭职迟延,部册无名,未准继袭,亦未颁给印信、号纸,仍称长官。后杨再相继任长官,住牧四川酉阳邑梅(今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梅江)。乾隆元年(1736)裁汰。原辖土民84户,每年认纳秋粮47石3斗7升,折银20两余。

这就是邑梅的由来。

至于邑梅兰桥,在前清乾隆元年(1736)至民国末年的两百多年间置乡置镇,一直变来变去。新中国建立后,邑梅兰桥统称梅江区,期间置乡置镇,又有一些变动;直到撤区建镇,邑梅兰桥则各建一镇,梅江镇相当于邑梅,兰桥镇当然就是兰桥,于是邑梅兰桥名至实归。

历史的烟云证明:邑梅兰桥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英雄辈出的土地。

1924年(农历甲子年),秀山境内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灾,田园半成赤土,粮食无收,农民生活无着,地主豪绅们不顾百姓死活,乘天灾之机,囤积粮食,大肆搜刮民财,以致贫者无力自存。特别是梅江地区哀鸿遍野,灾情一直持续到1925年。

1925年冬,贺龙部队来梅江驻防,旅部设在梅江街上禹王宫。贺龙见当年大旱灾民饥饿之悲惨情景,坐卧不安,立即找来区长、乡长、保长和开明士绅商讨抗旱救灾事宜。并向各地发出通告,责令富户限期交出囤积的粮食,不得违抗,否则就要严办。

一天,贺龙与贺敦武带领几百灾民,来到区长黄戎中和富豪邓老寿家,责令他们打开“广济寺”和杨家祠堂的粮仓,把积谷分给灾民,每人每天定量发给大谷七两(老秤),一直发了两个多月。为了拯救流浪灾民,还在梅江的禹王宫、关帝庙、财堂,东乡的苗提营、龙泉的三道水等十多处,设立赈灾台,砌灶熬粥,赈济饥民。

为了保证抗旱救灾的顺利进行,除派士兵巡查,维护社会秩序外,对于乘机敲诈勒索、破坏救灾的坏人,则严惩不贷。当时梅江地区有个叫安云臣的恶棍,网罗了三百多人,两百来条破枪,对百姓进行大肆抢掠。贺龙曾派人联络,让其改恶从善,停止抢劫,安不但不从,反而多次拦路抢劫救灾粮谷。贺龙怒不可遏,立即派部讨伐,将安云臣处决。平凯财主彭吉安,指使其女混入灾民队伍到赈灾台捣乱,被罚大谷百挑,用来救灾。此后,原打算不交或拖延上交救灾粮食的财主,都乖乖地把积谷交了出来,社会秩序也逐步定安,从而保证救灾顺利进行,使梅江地区32000多灾民度过了难关。

为了世代不忘贺龙救灾的功德,梅江地区的民众在梅江三拱桥(又名万寿桥)头南侧竖立了一座贺龙德政碑。碑身石质,高一米八,宽一米,刻碑文四行,楷体阴刻,右款为“恭颂贺公云卿大人德政”,左款为“秀山县梅江里绅商士民敬立,中华民国十四年冬”;中书“威震南夷”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径长各三十厘米。它向人们展示着贺龙驻防秀山期间的不朽功德。

此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7年6月,当地政府顺应民意,重建贺龙德政碑。

一九三四年八月红军这次进入秀山西南,首战倒马坎,仅三、四个小时,就将西路霸王杨卓之的保安团打得屁滚尿流,溃不成军,捣毁了所谓的万里长城,振奋了秀山人民,震惊了秀山全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反动统治和地主恶霸的嚣张气焰,扩大了革命影响,从而使各方民团、地主武装闻风丧胆,非常害怕红军。

倒马坎战斗结束后,贺龙率部在秀境西部开展革命活动,历时10多天,打了数十户土豪,筹集了大量粮食,救济当地群众。受到了各族人民的拥护。至此,秀山境内的茅坡、兰桥、膏田、清溪、龙凤、塘坳、峻岭、三合、钟灵、梅江、晏龙、川河、涌洞等24个乡开辟为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的东部地区,在坝芒、枷档河、巴盘建立了3个乡苏维埃政权,并分别组建了乡游击队。

一九三四年十月二十八日,红二、六军团主力由南腰界挥师北上,攻占酉阳县城,后往湘西转移。二十九日,黔东特委和黔东独立师从南腰界出发,向西南方向进入黔东特区中心,在沿河、印江、德江一带坚持二十多天的游击斗争,牵制了敌人十多个团的兵力,完成了掩护主力东征的任务。

当时,根据敌人“四面围攻”、“紧缩包围”的恶劣环境,准备到印江沙子坡集中转移时,在黔敌李成章部的围攻、夹击下,部队遭到分割。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秦育青率领特区保卫队和机关工作人员二百多人,未能赶到沙子坡,在南腰界转移途中的胡家坝和来安营一带就遭到民团“围攻夹击”,除少数战士脱险外,几乎全部遭难。段苏权、王光泽同志率领独立师主力约六百人,经天堂哨等地,进入梵净山一带后,与敌人激战多次,受到很大损失。鉴于敌众我寡,兵力悬殊,难以在梵净山立足,特委当机立断,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日火速撤出战斗,连夜越过梵净山顶峰,经回香坪、鱼坳、凯文、落满等地,宿营普觉。二十五日由松桃、孟溪、寨英,经大路进入我县兰桥,再经上洞、寨瓦到达梅江(即邑梅)。

梅江是秀山西南古老场镇,富商土豪较多,常有土匪和伪县中队进出。红军到达梅江时,段苏权政委亲自带领前哨部队,从南街进入梅江场,与敌遭遇,敌人以为是贵州土匪吴绍奎来抢梅江。镇公所团防班长杨光和埋伏在中街的吴洪生(外号吴二毛)家门前附近的一个油粑粑灶边,注视着从南街来的队伍。在相聚七、八十米远的时,杨光和开枪射击,打伤段政委的踝骨处,枪弹在肉中爆炸,骨头碎裂不能行走。另一名红军战士不幸牺牲。战士们立即分兵两路一面掩护伤员转移飞山庙,一面痛歼顽敌。我军后卫部队也在后山坡用机枪扫射,打死乡丁一人,并追到河坝。一部分红军战士冲进吴二毛家里,开枪的敌人被逃脱,抓住反动盐商吴二毛,在他屋里立即处决。此时驻守梅江的伪县中队杨志朋带领三十多人,由西街包抄过来企图切断红军退路并吃掉红军。我军当即从南街退出梅江场,向已占领的飞山庙制高点靠拢,杨志朋见难以赶上,便蹲在杨家祠堂前面(现在梅江小学门口),向正在飞山庙行进的红军胡乱放枪。当发现我军阵势凶猛,进退有序,明白不是土匪而是红军时,吓得掉头就跑,一溜烟逃回秀山县城。正在床上吃鸦片烟的镇长何良臣,听说红军来了,也吓得脸色苍白,在两个保镖扶持下狼狈地从镇公所后门逃走,保住了狗命。

红军把敌人全部赶走后才回梅江街上,打富济贫。打开反动盐商吴二毛的盐仓,把盐巴、棉纱搬出仓外,分给群众,带足给养后,经过凉亭桥,到天堂宿营,并将随带的一部分干粮、盐巴、棉纱分给天堂群众。同时,打了本寨土豪刘志友。

十一月二十六日拂晓,红军从天堂出发,经巴家、松桃的五里碑、九龙向迓驾挺进。抵达张坝堰时,伪区长姚雨珍和当地民团龙海青围追而来,企图截止我后卫部队,因弹药缺乏,并争取早日到达湘西,我红军未予理睬,但匪部衔尾不放,会同新庄民团杨永成向我军开枪袭击,我后卫部队有五名战士中弹牺牲。黄昏时分,到迓驾附近的石号坡遭有民团麻秀臣和随后尾追的杨永成部夹击。独立师不得不进行还击,与敌人展开激战。我军死伤二十多人。战斗持续几个小时,未能甩开敌人的围追堵截。第三团团长马吉山率领一个排,奋勇苦战,掩护主力撤出战斗。此时弹药耗尽,马吉山同志壮烈牺牲。由于夜里阴雨,坡陡路滑,地形又不熟悉,我军除伤亡外,失散和被俘者几十人。鉴于敌情和任务紧迫,王光泽师长流着眼泪,就地掩埋了阵亡的战友,率部队继续前进,经过迓驾,进入秀山的雅江,深夜到达化溪,为了不惊动老百姓 ,红军就在阶沿、院坝宿营。

第二天,贫农李木富听说车岩有一个红军伤员。他跑去一看,一个双腿失去行动能力的红军晕迷在地。这时,松桃迓驾的团防兵也正追赶此地,准备杀掉。经李木富苦心劝说,没有被杀。过后李木富就把这个红军伤员背到他家屋后坎上的岩洞里,送药、送饭掩护下来,精心护理达一月之久。枪口基本痊愈后,把这个红军装扮为一个乞讨人,安全地从秀山回到部队。

红军洞位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江西村苏家坡,这本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山洞。红军将领段苏权就是在这里躲过了生命中的一大劫难:土家族农民李木富将他藏于这个普通的山洞中,救治达一个多月而得以康复。因此,这个山洞成了著名的红军洞

红色的土地,写满了红色的传奇;红色的基因,传承着红色的后代。

年仅21岁的人民解放军战士杨冲2008年因抢救战友光荣牺牲,被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为革命烈士。
杨冲同志,男,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兰桥镇寨瓦村岩屯组人,1987年8月生,1995年8月—2002年8月在寨瓦小学读书,2002年9月—2005年8月在兰桥镇中心校念初中,2003年5月经兰桥镇中心校团委介绍、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学校,他一直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2008年4月20日,杨冲所在连队奉命随部队赴云南腾冲县,协拍电视连续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杨冲和所在连队的战友,当时在剧组临时搭建的廊桥下,他的位置处在队伍最前面。17时15分,由于廊桥突然发生坍塌,全体战友生命危在旦夕。瞬间,反应快的战士火速冲出了廊桥,或趴在地上,避免了丧身的危险。惟有徐守军等几位战士,被突如其来的事故惊傻,在慌乱中还呆呆地站在原地。此时目睹此景,杨冲心急如焚。说时迟,那时快,杨冲一边大声疾呼:“快趴下!”一边奋力将身边的徐战友推出廊桥,救出了徐战友。当杨冲正准备扑救身边的另一位战友时,一根巨大的顶梁柱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身上,他当场昏迷过去了。战友们奋力救出了身负重伤的杨冲。
  当杨冲苏醒后,嘴里还断断续续地问:“其他……战友……都……怎样了?”这是他苏醒后的第一句话,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句话。
  杨冲受伤后,经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全力抢救和治疗,终因伤势过重,抢效无效,于2008年5月30日2时23分光荣牺牲,年仅21岁。
  虽然他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是,他的生命有足够的含金量,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舍身救战友,热血铸军魂”的壮丽赞歌,所以他的灵魂不死,他在军魂中永生。
  2008年7月2日,杨冲生前所在班的班长钟钰满怀对杨冲的缅怀之情,给杨冲的父母写了一封信:


  “杨叔叔,你们要节哀,不要太悲伤。说实话,杨冲的匆忙离去,是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杨冲生前,与全连每个战友都相处得很融洽、友好。他是一个积极上进、工作踏实的好同志。
  “我是杨冲的班长,我看他从来没有一点私心。对他的牺牲,我们都感到非常悲痛。但是,我们决不能一蹶不振,尤其是作为一名刚毅的男子汉,要化悲痛为力量,接过杨冲手中的枪,去完成杨冲没有完成的事业,去珍惜每一天,认认真真地过好每一天。
  “阿姨,失去最亲爱的儿子,是母亲最痛苦的。敬望您不要过于悲伤,一定要保重身体。只有这样,我们的好兄弟、好战友——您的儿子杨冲,在九泉之下才会安息。阿姨,你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您还有很多的儿子。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们全班乃至全连的战士,都是你的儿子。今后,你们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请及时告诉我们,我们一定会帮助你们解决。请接受这些没见过面的孩儿们的心意。

“叔叔阿姨:相信一切都会好的。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许多坎坷,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勇敢地去面对。让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一起承担痛苦,一起化解悲痛,一起分享喜悦。”

看完信,烈士的父母热泪盈眶,仿佛孩子们正在向他俩涌来。
  烈士的家乡,每天都为烈士而感动。
  为了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成长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教育,兰桥镇中心校、兰桥镇离退休教师分协于2008年11月21日和11月22日先后在兰桥镇中心校和寨瓦小学联合举办“杨冲烈士先进事迹报告会”。
  镇领导和两个学校的校长都说出了家乡人民的心声:“杨冲烈士是母校的骄傲和自豪,是兰桥镇乃至秀山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是80后的骄傲和自豪,是我们全体师生和家乡人民学习的光辉榜样。他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广大师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
  杨冲烈士的父亲杨秀忠深明大义,高风亮节。他说:

“杨冲牺牲后,所在部队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
  “我相信,如果在天有灵的话,我儿子杨冲在九泉之下,也会为自己的选择和追求感到欣慰和知足。
  “老师们都夸他是好学生,领导们都夸他是好孩子。在部队时,他是优秀战士、优秀共青团员,受到团部嘉奖,首长和战友们都很爱他。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他能挺身而出,舍身救战友。这一切,都是校长老师辛勤教育培育的结果,是他的同学们热情帮助的结果。我非常感谢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对杨冲的教育和帮助。
  “现在杨冲光荣牺牲了,我心情十分悲痛。但是,我生育培养了这样的好儿子,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我感到自豪,我无怨无悔!
  “我现在还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将来,他们长大了,只要国家需要,只要他们思想、身体素质合格,我还会鼓励和支持他们报名当兵,或报考军事院校。”

家乡的学生和人民一致表示:要向杨冲烈士学习;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奋斗;学习他舍生取义的精神,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往直前;学习他爱岗敬业的精神,忠于职守,干好本职工作;学习他热爱集体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学习他团结友爱的精神,团结同学、同事。总之,我们要以杨冲同志为榜样,以学习杨冲精神为契机,励精图治,奋发向上,为构建和谐兰桥,为早日建成小康兰桥而不懈努力!

英雄事迹传千古,英雄家乡育新人。英雄时代好风景,代代英雄向前行。

为了瞻仰邑梅兰桥这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英雄辈出的土地,为了寻找我的恩人、我的体己大哥哥杨桐生,我乘客车到了梅江,又到了兰桥。

我在兰桥派出所,没有查到我的恩人、我的体己大哥哥;这天兰桥赶场,我在好几处都没有得到我的恩人、我的体己大哥哥之任何信息。我失落,我遗憾,我没有完成我的报恩心愿。

但是我到这里来了,我在兰桥街上、我在车站、我在车上,瞻仰了邑梅兰桥这片红色的土地,瞻仰了英雄的家乡寨瓦,瞻仰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瞻仰了红色传奇、英雄传奇的浩然正气,瞻仰了贺龙德政碑的历史风光,瞻仰了中国工农红军和秀山人民的革命精神与伟大情谊。

我的恩人、我的体己大哥哥杨桐生,不是英雄,没有人说他是英雄,但他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平民英雄:至少他体现的天理良心、人类良知,他体现的中华民族济困扶危、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道德,是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大家也都学不完的。

我失落,我遗憾,我没有完成我的报恩心愿。第二天,我又到秀山县公安局户籍科,还是没有查到我的恩人、我的体己大哥哥。

没有其它办法,只能以君之行导己之为,永记于心不忘于怀。

难中救人、济困扶危与知恩图报、涌泉以报,是施恩施惠与受恩受惠的长短互补、紧密联系、因果循环、因果轮回,而且两者都属于中国优良传统道德之范畴。不过,受恩受惠者里面少不了白眼狼,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能够施恩施惠就要义不容辞。比如我们南边那个白眼狼,我们虽然被白眼狼小毒蛇咬了一下,总算是避开了巨大毒蛇猛兽的撕咬。做人莫做白眼狼,失信没有好下场。如果小毒蛇不乱咬我们,很可能他们的日子比我们还过得滋润。

我失落,我遗憾,我没有完成我的报恩心愿。

但是,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没有做白眼狼。

但是,我的梦还在,我的念想还在,我的报恩心愿还在。


572a79df9b06b6eed5db0945366371a6.gif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编者按】每一个人生都是一个传奇,只是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各自流传着各自的传说。千里寻梦,梦在何处?千寻万寻,终不是灯火阑珊处,只不过是那天边的一抹晚霞。哪日归来,或许就在眼前,只是触手不可及罢了。与君同一梦,只是不许年。【编辑:白云飞】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