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大洞与二洞

作者:想飞的企鹅   创建时间:2021-08-28 10:00   阅读量:54129   推荐数:4   总鲜花数:28赠送列表   字数:0

  距我们村东两公里左右有一座山,山上有两个天然形成的山洞。

  那座山原本没有名字,若是有人问起,村里人会用手指着山的方向骄傲地说:那儿是大洞。说话的时候,他们的手臂总是抬得老高老高的。说的人多了,大洞也就成了那座山的名字。所以,大洞代表着那座山,那座山也因山上的洞而得名。

  多少年来,大洞就像站在那里的守护神一样,固执地守卫着一个搬迁走了的村庄遗址。

  “大洞”里的“大”字,说的是山上那个洞的空间,也代表着数字。因此,也就有了“二洞”这个名字。

  大洞和二洞相隔不太远。远远望去,两个山洞就像守护神的一双大眼睛,不知疲倦地守护着我们这一方水土。两个山洞也给我们这一方人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叫大洞的那座山圆圆的,像一个烟袋锅,与山洞平行的位置连着一条三公里左右的小山脉,像个很长很长的烟袋杆儿。山脉向南,慎重且优雅地延伸到公路边。

  那条公路像一条巨龙,蜿蜒着,带着村里人的希望伸向远方。同样,那条公路也给村里人带回了无穷的财富与说不尽的喜悦。

  大洞那座山上长着一种被我们当地人称为“山皂荚”的植物。“山皂荚”每年都会结出扁扁的,类似于豆角样的皂角。

  小时候,村里养羊的很多。由于“山皂荚”长满了整个山坡,皂角是家畜的最爱。并且,那座山上的青草非常茂盛,从春到秋一直那样绿着。所以,养羊的人都喜欢去大洞周边放羊。记忆里,大洞那座山上永远都能看到长得肥肥壮壮的羊。

  去那里放羊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能够及时躲避阴雨天给放羊人和羊群所带来的困扰。

  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如小孩儿的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眨眼之间就变得阴云密布了。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便一股脑倾泻下来。每到这个时候,放羊的人会急匆匆地赶着羊群朝着大洞跑。

  大洞的空间很大,可同时容纳几百只羊。洞内正中间的空地上有一大块孤石,估计有几顿重。在里面避雨,放羊人不仅可以坐在那块大石头上照看自己的羊,顺便还能休息一下。赶上放羊人心情好了,站在石头上吼上几嗓子我们家的“半班儿戏”(因唱戏的人少,不够组成一整个戏班子,每位演员在一出戏里分别扮演几个角色,所以叫半班儿戏),嘿!那叫一个美,简直就是:暴雨无情下,山人独自欢。

  我没放过大群的羊。可是,我喜欢闭上眼想象下雨天洞内的画面。画面里,放羊人坐在孤石上叼着烟袋,四周站着或趴着雪白的一群羊,洞口的雨“刷刷”地垂下来,有点儿像《西游记》里的水帘洞,真的有点神仙般的感觉呢。

  因为洞里经常有放羊人赶着羊群避雨,所以,洞内地上经常积满了羊粪。山里人都很勤劳,每到春天种地的时候,村里总会有一些人背着篓子去那里弄粪。

  常年生活在山里的人都知道,用羊粪种出倭瓜的秧子长得特别粗壮,结出的老倭瓜也特别好吃;用羊粪种出的玉米总是长得黑绿黑绿的,特别壮实。

  我一直喜欢吃老倭瓜,更喜欢吃烧玉米。

  山里的地块大小不均,并且不是很平整,远远看上去,一层一层的,特别漂亮。

  大洞所处的位置比较高,山下就有上百亩农田。站在山上看着村周围大一片小一片的庄稼地,层层叠叠,且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各个山沟沟和半山坡上,真的别有一番乐趣。

  现在想起来,我们当年的乐趣像一首永不褪色的诗。

  那时候,每到六七月份,我们同龄的孩子经常会跑到大洞的山顶上去看下面的庄稼地,尤其喜欢看一片一片的玉米地。这个季节里,快要成熟的玉米就是我们的诗。

  我们知道,等到玉米吐出长长的“胡子”的时候,表明很快就能烧着吃了。从这个时候起,大家就开始开始观察哪块地的玉米长势良好,安排哪几个负责捡柴,哪几个去掰玉米。所有的孩子从这个时候起便开始兴奋。

  我们烧玉米都是去二洞烧。因为,二洞半壁上有个平台,我们都叫它“二洞台儿”。那个台儿的面积不是很大,有单人床大小,边上还有个天然的石围挡。

  由于计划周密,等到玉米可以烧着吃的时候,大家各司其职。捡柴的,很快会捡回好多干柴抱到二洞;负责掰玉米的,也是速战速决,绝不拖沓。 

  烧玉米的时候,首先要选几个胆子大的爬到“二洞台儿”上,站在下面的把柴禾和掰回来的玉米一点一点递上去,再由上面的人负责烤。玉米烤好了,上面的孩子会非常自觉地分发给下面的同伴。

  那时候,我只负责捡柴,并且动作不是很敏捷,根本上不去“二洞台儿”。所以,我只能成为站在下面等着吃的角色。现在想起来,我当年最大的理想就是:这辈子必须爬上“二洞台儿”,仅此而已。

  那时候,几乎所有孩子都有去二洞烧玉米的经历。可是,从来没有人用过“偷”这个字眼,只要有人说去二洞,所有人就会心知肚明了。

  由于用了羊粪的庄稼长得非常快,真正能够吃烧玉米的时间不是很长。好像在眨眼之间,山下所有的玉米就成熟了。从此,玉米再也不能烧着吃。

  玉米成熟了,一片片的谷子也变得金黄金黄的,这时候会引来成群的野鸽子盘旋在大洞下面的半山腰。它们一会儿落在谷子地里弹食谷子,一会儿又会飞到火红火红的高粱地里啄食高粱。

  到了晚上,那些吃饱了的野鸽子便会住在洞里。这个季节,我们同龄的孩子会组织起来,提前准备好一个大手电,等到天黑之后去捉鸽子。

  可能是大洞里有羊粪的味道吧!那里很少住鸽子,只有二洞住的鸽子多。为了不惊动二洞里的鸽子,我们会关闭手电,非常小心地、蹑手蹑脚地从大洞口绕过去。到了二洞,大家拿出弹弓找好位置。手电筒刚刚打开,还没等我们看清楚鸽子趴的位置,立刻会听到它们“噗噗啦啦”地飞出洞外的声音。看着飞出洞外的鸽子,所有人开始在一声声叹息中总结失败的教训。回家的路上,我们依然是欢声笑语,完全忘了失败给大家带来的痛苦。

  再后来,去二洞捉鸽子好像不是什么目的,而是一种习惯,大家都习惯了永远也捉不到鸽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所有人都慢慢淡忘了去二洞捉鸽子的习惯。

  前几年,为了寻找儿时那份快乐,特意找人陪我去二洞捉鸽子。说来奇怪,曾经坚持了好多年都没能捉到鸽子,那次竟然捉了六只。

  回来的路上,拿着刚刚捉到的六只鸽子,却没有了当年的欢声笑语,总觉得那几只鸽子很可怜。听着它们在袋子里挣扎的声音,心里竟然产生了从未有过的慈悲。

  大洞和二洞是村子的守护神,守护着我们这一方水土。大洞和二洞是放羊人和羊群的避难所,也是孩子们的欢乐窝,它俩又何尝不是鸽子的避难所,鸽子的欢乐窝?

  于是,我打开袋子放飞鸽子。随着鸽子在夜空中“噗噗啦啦”地飞,我的心,也飞回了童年。

【编者按】譬如说,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战争年代,人们依靠长城的庇佑抵抗外族入侵;和平岁月,人们登上长城欣赏祖国山河,滋养豪迈感情。作者的“大洞和二洞”虽然比不上长城般的气韵,但与长城一样,“是村子的守护神”,“是牧羊人和羊群的避难所”,也是孩子、鸽子,乃至一切生命的“避难所”和“欢乐窝”。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为我们营造了一方世俗和精神的双重高地!我为之而深情点赞,谢谢作者![编辑:苍茫云海]【推荐号:202108281499】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5 条评论

  • 子魚发表了评论

    透过朴素的文字,体会作者博大宽厚的世俗慈悲情怀!谢谢作者!

    2021-08-28 10:00

    谢谢老师留墨鼓励??

    2021-08-28 10:26
    想飞的企鹅发表了评论

    谢谢苍茫云海老师辛苦编按??

    2021-08-28 10:28
    静莲发表了评论

    一篇朴实厚重的散文,写出了在大洞和二洞留下的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彰显浓郁的慈悲情怀,大赞文思,问好风铃老弟!??????

    2021-08-28 10:46

    谢谢静莲姐留评鼓励,感恩长城网相遇。

    2021-08-28 10:54
    蓝儿发表了评论

    文字好,编辑也好,好上加好……

    2021-08-28 11:11

    谢谢蓝儿老师

    2021-08-28 11:26
    吴瑞宏发表了评论

    好作品,堪称大手笔,蕴情字里行间的情,贴近生活,令人感佩

    2021-08-28 23:47

    谢谢阳光姐驻足留墨

    2021-08-29 19:11
    亲,没有评论了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