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播种时
“民以食为天”,收秋种麦是家乡人按节气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今年,俺们家乡秋汛之凶猛历史罕见,给农民秋收秋种造成困难。往年这时候站在麦田中,环顾四野,一望无际的麦苗绿油油的,如一朵朵绿色的浪花波光粼粼。想着这激动人心的时刻,眼前浮现出小时候播种麦子的情景。
“麦十天,秋仨月。”70、80年代靠人畜耕种土地,乡亲们靠天吃饭能填饱肚皮就知足。收秋种麦一套完整的农活,地里的秋作物收割完后,开始耕地、平地、耙地,最后一套工序就是播种。“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播种是一套技术活,需要有多年经历的“老把式”才能做到“完美。”
播种的工具。“三分手易,七分家当。”播种的工具称作“耧”,主要以木质耧为主,也有铁耧。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就有了播种机械。我国古代的耧车,就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汉武帝的时候,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汉武帝曾经下令在全国范围里推广这种先进的播种机,还改进了其他耕耘工具,加以提倡代田法,对当时农业生产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耧”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有一腿耧至七腿耧多种,以两腿耧播种较均匀。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在我们家乡常见的就是独腿耧、双腿耧、还有三腿耧,因农活的不同,使用工具不同。农家凭着自古来的农家传统经验,讲究“稀谷稠麦半苗子花。”也就是说,谷子苗要稀疏,麦苗要稠密,棉花苗均匀地布满地,有一半苗儿就行了。独腿耧用途比较广,技术要求比较低,也可以在播种麦子后,有发芽率低的地方,可以用独腿耧修补一下,比较方便。双腿耧一般是用来播种棉花的,耧档距离比较大,恰好适宜“半苗子花儿”。三腿耧则是用来播种小麦的,设计者很是精准,播种出来的小麦要达到“稠”,这样才能来年春天小麦发好墩儿,为小麦“覆陇黄”做好基础。然后该说说囤地。囤地是在播种后,用一种石囤子压实播种陇,这样才有助于种子吸收水分发芽,这也是和耧相匹配的,有独囤子、双囤子、还有仨囤子,都是用石头做的圆轱辘囤子。
播种的方法。播种的工具有了,就要讲究播种的技术了。独腿耧主要是以人力为主,三人做好搭配到位就可以了。两腿耧和仨腿耧,播种时需要人畜搭配适宜。前面有牵牲口的,人和牲口要搭配适宜。后边的是播种,这要的是技术,把种子放到耧兜里,在播种的时候,要有节奏的摇动。种子在进入土里的时候,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演奏着农家谣伴奏曲。“二指浅,四指深,种麦三指正得劲。”前面牵牲口的人和后面播种的人要哼哈一气做到搭配和谐,才能播出的麦子成陇笔直一条线,形成鲜明的陇儿和背儿。“麦出黄沙土”“中指二道纹,不用问别人”播麦子,讲究土地的墒情要湿干适宜,也就是抓一把土,在手里使劲攥一下,抖动一下能够发散正好,湿度过大了会出现土坷垃,湿度过小了土过干,发芽率就低。麦子最怕“坷垃咬,”土坷垃硬度大,麦子芽幼嫩难以顶动,这样就会造成小麦的发芽率低。小麦的播种深度要恰到好处,播深了麦苗儿出不来,浅了水分供应不足出不好。牲口套和耧杆子的撞击声形成了悦耳的乐曲,再加上诱人地吆喝牲口声,可谓精美绝伦。播种过去后面紧跟是拉囤子的,这可以是人力拉,也可以套上牲口拉。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越靠后,播种需要的种子就越多,“立冬麦土里捂”,只能第二年春天发苗了。“底墒一层粪,麦子长得顺”,如果来年春天浇灌施肥管理到位,对小麦的产量也影响不大的。
现在种田不再是难事,机械化的耕种技术替代了人力和牲畜的劳作技术,但从过去摇耧手口中流传下来的种麦农谚,仍对现在的小麦播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乡亲们带上种子站在地头,看着驾驶员熟练地操作着拖拉机带着播种机,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四道工序,几百亩地几天就播种完了。俺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对土地有一种难以割舍之情,小麦是生活必备,站在田间地头欣赏着出土的麦苗,滋润愉悦着一辈辈家乡人的心田。
共 4 条评论
感谢支持,期待精彩不断🌹
佳作欣赏,感佩才情,为秒笔佩赞
冬祺笔丰,遥祝好!
赏读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