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见面之情

作者:高二高   创建时间:2022-02-08 17:18   阅读量:23455   推荐数:4   总鲜花数:23赠送列表   字数:2380


见面之情

作者:高二高


人有见面之情,见面后第一个开始,就是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亲热的举动。

“打招呼”是一个词,是一句话,是一个面部表情的展现,是一个亲切的见面礼仪,是人们交往中互表友好的一种方式。一个招呼,可以拉近人与人间的距离,可以由陌生变为熟识。随着感情的拉近,成为默契的朋友,成为相识的知音,成为终身的伴侣。一个招呼代表的是“家风,”代表的是“礼数。”打招呼可以点头、问好、挥手,也可以拥抱,因人而异。和长辈或领导打招呼,态度要恭敬谦卑,不能过于随意;和熟悉的同辈儿、老乡或同事打招呼,则不必太过拘束;和同学、玩伴儿可以用互相了解和喜欢的方式打招呼。一个招呼,让彼此的爱好成为一种默契,有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之交”,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有了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有了盛极一时的蜀国,后有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有了流传至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中国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衍生了“一见钟情”“情定终身”“海枯石烂”等动人的词语,有了“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易.系辞上》)。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来自于《诗经·小雅·伐木》。人有人语,鸟有鸟语,万物生灵皆有各自生存的法则。从牙牙学语,用“爸爸”“妈妈”称呼来表达亲情。“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唯有此种最直白朴素的表达方显母爱的博大与深沉。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小时候父母教导我:“走到街上,主动向长辈打招呼。”自此我知道了“爷爷”“奶奶”“伯伯”“叔叔”“姑姑”“大娘”“婶婶”“哥哥”“姐姐”等这些含有亲情浓于血的词。后来读书了逐渐熟知: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直到现在行走在大街上与乡邻相遇:“吃饭了吗” “干嘛去”,到了做饭的点:“做饭了吗”……。只是一句没话找话的一句招呼,遇到相知的人,唠叨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儿,扯几句相互了解的人和事儿。通过打招呼沟通感情,增加彼此了解,达成一种和谐的默契。


“见人不施礼,多走十拉里”。步入社会,让我懂得了其中的深刻内涵。迎来送往,亲朋友谊,正因为有了人与人间的交往,才知道生活的艰辛,才知道创业的困苦,才知道独自一个人面对所有陌生与不安。正是这些生存法则,“打招呼”赢得陌生人的微笑,也是一种可求不可遇的温暖。家乡有一句话:“出门小三辈儿,”意思是说,作为在外的游子,向行人打听人和事,要用文明礼貌用语,一声亲切的“大爷”“大娘”“阿姨”等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身处异乡,只需一个小小的礼节,一句客套的称呼,可以让我们得到路人的帮助。古人迎来送往很是有礼貌,在称呼礼节上更是有规矩,如:“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唐李白:《赠汪伦》的踏歌送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媛儿使安溪》)的摆酒践行”。在俺们家乡遇到逢年过节,尤其到了春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总是尽力“放下”,回归故里,和亲人、朋友上门打一声“招呼”:人们外出谋事、求学,临走向亲友登门辞行。俗话说:“只得罪远亲,不得罪近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有的说:“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现在通讯方式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是手机通话、微信视频告知。亲友们聚在一起吃顿饭,拉拉家常,说说家事。“出门饺子进门面”,家是根亲情“扯不断”,老人生日、孩子结婚等,一个“招呼”相聚一起,有遇到解不开的心结,一家人敞开心扉,把无所谓的“对”与“错”当面说开,正如鲁迅的《题三义塔》所写“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若要做官,须找靠山;没有靠山,难若登天。”出自《水浒传》高俅的事迹。“打招呼”衍生了一些不良习气,造成了朝代的更替,形成了“正反面”的对比,让我们看清楚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内涵,有些不良习气,使一些“官威”变味儿了,“打招呼”缺少了“修养”,不知何时出现了“门前拴着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居深山有远亲”“大小当个官,强似卖纸烟”的寒心论调,“家风”变了风向。那种见风使舵、阿谀奉承,更有“落井下石”的不文明的“打招呼”,让诚实守信的老实人不以为伍,出现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更有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这种情况下,招呼还是要打的,只是“远小人敬君子”。正如《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国法对于不遵守法纪的行为举止,可行“不打招呼,”严惩不贷, 形成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震慑一片的连环效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的24字核心价值观,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诚实做人,踏实做事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1959年10月26日,刘少奇握手全国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刘少奇主席一声亲切的问候,“工作无贵贱,劳动最光荣,”时家三代一直与环卫相守。而今,作为社会主义的公民,习近平法治思想引航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我们继续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发挥“打招呼”的正能量,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勤务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信仰、不变的追求、不变的初心!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大数据分析积极“打招呼”,了解民情民意,顺应民情民意,推动社会朝着健康、和谐、积极的方向前进,努力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01229133527_44795.gif


【编者按】见面之情,相逢一笑,打个招呼,拥抱而过等等,可拉近距离,可亲,可泯恩仇……。小文通过在家,在外以及打通各种关节门路的礼数,并结合现在写出了见面之后的礼仪重要。揭示礼仪安邦之国的可行处。小文结构合理,脉络清晰,引经据典阐述见面之情的势在必行。说出了情的广泛,厚重,速度……不错的一篇文字,推荐共赏,春祺笔丰,遥祝好!【编辑:蓝儿】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4 条评论

  • 蓝儿发表了评论

    春祺笔丰,遥祝好!

    2022-02-08 17:39

    欣赏美文与佳评,并祝老师们新春快乐。

    2022-02-08 19:03
    高二高发表了评论

    人有见面之情,人熟是一宝,熟人好办事。更有一见钟情,言语谈吐代表着一个人的素质,一个人的吸引力。

    2022-02-09 09:58
    海上明月(山东)发表了评论

    中华之邦,礼仪之乡。赏读佳作,并祝新春愉快。

    2022-02-09 17:45
    子过发表了评论

    见面不说,你好,而说"您好",谢谢不说,而说"谢谢您",礼多人不怪!见与不见,散与不散,缘面点线皆是生活的道理和哲学!为作者点赞!祝笔耕不辍!

    2022-02-11 20:40
    亲,没有评论了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