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高二高   创建时间:2023-05-26 16:30   阅读量:33639   推荐数:4   总鲜花数:16赠送列表   字数:1296

此心安之处是吾乡

作者:高二高


     我作为“不开化”乡下人中的一员,始终把苏轼作为“偶像”。自我评价是一面透明的镜子,喜怒哀乐纯洁无邪。人都有心烦不快乐的时候,要学会“自渡”,苏轼写的那首《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其中有一句:“此心安处是吾乡。”“无事以当贵”“安步以当车”,作为世间一草民,平平淡淡一生也是另一种幸福。


     我是一个喜欢独处之人。我在城里上班,可以在县城用住房公积金享受购房的快乐,享受住楼房的舒适。家风的传统思想,约束我选择居住在乡下,还继承母亲留下的4亩薄田,利用节假日享受着一年四季农耕时光。在闲居的农家院养鸡养鸭喂猫;夏日在小院的柿子树荫凉下,坐着小板凳,读书体味田园生活。


     我从事农信工作将近30年了,始终把“心安”作为生活之根本。谈到“心安”,让我难以忘却的就是我的“师傅”。90年代,我从省城的一所中专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县城西南方的一家信用社,是距离县城最远的地方。我带着憧憬而去,面对失败的压抑,感觉无奈和无辜。在这里我遇到了年近六旬的“师傅”,他曾经是下乡知青,说起来还是那个年代的高材生。60年代,他作为省城某学校中专生,服从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带着激情来到这片沙窝窝。他本是外来客,为了爱情扎根到贫瘠的乡村。他从供销社下岗,在村里接了农信社下属信用站的代办员。我来到了这个小镇,农信社为了和农行竞争,在农行营业所附近租赁了一间简陋的临街民租房,开办了分社。“师傅”和我有幸成了同事,让我学会了和乡亲交流,适应农村生活,和百姓相容一家。


     有一次办理业务,他计算利息,给客户多计算了20多块钱。钱付出去了,事后他发现算错了利息。他找到客户家,客户当天带着钱去市里打工了,没有联系上。我说了一句:“师傅,你又不是故意出的差错,忽略算了。”当时还是手工记账,俗话说:“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何况人呢。当时我每月工资121元。师傅是临时工,每月才78元,20多块钱也算是不小的数字。师傅本可蒙混过去的。但是师傅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了钱,修改了利息单,把亏空补上了。他说的一句话至今我难忘:“在农信社工作,我们数的钱不要看做钱,而要视为纸。但这些纸,又不能少一分。只有到月头上,给我们发的工资才有权支配,用起来才心安。盘子外边的菜,一点心思也不能动。从事农信这项工作,小心小心再小心,干干净净做人,平平淡淡生活,才会活得心安。”


     如今师傅已故去多年,“师傅”的知心话,一直牢记在我的心里。我在农信社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做到众人眼里的“大富大贵。”但在严重的社会内卷里,我做到了“8小时以内,8小时以外”遵规守则,投放的信贷资金没有给信用社造成一分钱的损失,在前台的工作中,没有出过一次差错。


     诗人卞之琳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我也许就是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一只闲云野鹤,春兰,秋菊、夏荷、冬梅,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芳香,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我的日子就是赤足踏行于家乡的泥土,畅享蓝天白云的宁静。我生活在乡下,这里才是我的归宿,如云般朝出暮归,如鹤一般自由漫步于乡间小路,无拘无束地彳亍在田间,赏赏花,吹吹风,吸收大自然的清新气息,这是一种简单质朴而且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编者按】一首回忆往事的文章,由农村信用工作为起点,一连串的起起落落,宛如一条趟过历史的小河,流着作者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文中的“师傅”倒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从苦难中来到苦难中去,只是为了更多人的美好。作者深受这种美好的影响,深居简出,像一轮阳光,给后生以光亮。精彩文章,推荐分享[编辑:晗蕤]【推荐号:202305261845】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4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