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生与死的距离

作者:古木村   创建时间:2025-01-07 15:17   阅读量:23531   推荐数:2   总鲜花数:7赠送列表   字数:2788


生与死的距离

文/古木村


生与死的距离说长也长,说短也短。


我一生死里逃生已经历过三次:


第一次:出生不久。


满月那天我妈抱着我去医院。医生说:“这婴儿没救了。”她对旁边的医务人员说,“把她拎到太平间去扔了吧!”


到了太平间,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我。俯下身子:“小东西, 这个地方你也来凑热闹?人世间的酸甜苦辣你都没尝过。”他默默地守候在一旁。


突然,他兴奋地抱起我,边跑边喊:“有救啦!有救啦!这个婴儿有救啦!”


善良的他满头大汗。


真是没想到啊,这片刻一等就抢回了一条生命,这一等传递了无穷无尽的爱,这一等让生存者感受着世态的温暖和永恒的感激啊。


第二次,30多年前。


因深夜不小心受冷,清晨咳嗽、胸闷,去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求医。门诊室内挤得满满的,医生忙着开检查单、开注射单,似乎来者都是“肺结核”。


病人急速上升,医生不计其烦,重复的病人、重复的医生述语。病员们你看我,我看你,门诊室内鸦雀无声,个个表情严肃、担忧。


总于轮到我了,也是咳嗽、胸闷,同样诊断“肺结核”。她给我配了“青、链霉素” 注射液,上午一次,下午一次。谁知下午体温上升,到了晚上体温更高,浑身皮肤发红发紫,整个身子发抖,躺在床上,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夜幕降临,室内静悄悄,唯有着急的心跳声伴随着床发出的“嘎吱”声。我卧倒又坐起、坐起又卧倒,一会儿对着镜子,看看镜中的自己,一会儿撩起衣服,看看自己的肤色,惊恐万分。


我随手拿起衣服往身上一套,急急忙忙去附近医院。医生不敢接受,说是哪家医院打针去哪家医院看吧。


回到家里夜不能寐,分分秒秒,提心吊胆等天明。


清晨,我去了这家医院,那位医生冷冷地回答:“肺结核病人发冷、发热、发抖是正常现象。” 并坚持:“继续打针!”


我不知所措,无奈呀无奈。


幸亏一位护士我认识,她陪我到皮肤专科。


那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年纪很大,男的。他见了我,简单地问了一下病情,果断地说:“这是青、链霉素过敏,生命危险,必须立即停止打针。”同时还给我配了吊针,是解药。


我突然发现那位呼吸科专家站在我身后,她沉着脸,凶煞煞的样子,毫不客气的对他说:“你多管闲事!我的病人,要你管什么?”面对她的责问,他霍地站起。此刻,那高大挺拔的身材显得势不可挡,他斩钉截铁地对我说:“别听她的!你现在生命危险,必须立即停药。”他的态度是那么的坚决,声音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我听取了他的忠告,停止“青、链霉素”打针。


第二天体温下降、肤色退红、发冷发抖停止。连续吊了三天,他微笑地对我说:“危险期已过,这下你可以放心了”。


是他的高尚品德,是他铁面无私的精神,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恩人,我的再生之父。”我于心感激。


但肺结核到底怎样了我不放心,一星期后换个医生再查一下,结果两肺清晰。医生说:原来一定是误诊了,如果是“肺结核”,病灶是不会消失的。


第三次:20年前。


一次跟同事闲聊间,她说她有血尿,我问她是怎么发现的,她说在医院尿检发现的。我问什么是尿检,她说尿检就是小便检查。


“这么简单?不痛不痒的就能检查出病症?”我好奇地问。


既然这么简单,我也想去试试。果然也被查出血尿,但其他指数都正常。


我去泌尿科专科就医,医生建议做肾造影,我说:“我有过敏史,曾经抢救过。(因为曾经有医生特地关照过我,每次就医时,都要预先告诉医生过敏史。)”但他说:“没关系的,过去过敏,不一定现在也过敏。你在做皮试时不要对医生说就是了,如果说了他们就不会给你做了。”我说:“我做皮试时没异常的,等注射时才会有反应的。”他说:“那没关系,你不要对皮试医生说,否则他们不会给你做皮试,更不要告诉他们过敏史对我说过。”我走了,在我走出门诊室的一刹那,他在背后又重重的叮嘱:“记住,不要说,千万记住!”我一边答应着,一边去皮试室,心里思忖着:“这个医生真好,为了让我做检查,特地关照我不要说过敏史”。


我按照他的建议做了皮试,皮试正常。


我躺在检查床了,开始接受检查,没几秒钟我的脸神经就开始跳动,甚至越跳越严重。我对医生说:“医生,我感觉脸在跳动。”医生说:“是的,我已经看到了。” 接着整个身子开始震动。我知道一定是有危险了,医生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脸,她的表情逐渐开始紧张。


“你要配合医生,不要紧张。”医生安慰我说。


“快!快!赶快去叫抢救医生。”她催促旁边的医务人员。接着,又轻轻地埋怨了一句:“好好的,来做这个干什么呀!”


一刹那工夫,就短短的一刹那,我的床边围住了好几个医生,个个神情严肃,眼光一致注视着我。一位男的老医生戴着口罩,挂着听筒。对我说:“你要好好地配合医生,不要紧张,有我们在你不要怕。”面对此情此景我吓坏了,为了配合医生我必须告诉医生,我说:“医生,我青霉素过敏,曾经抢救过。”他问我:“过敏史对门诊医生说过没有?”我看到医生们的表情,我估计我可能会死,假如我说实话,那位医生肯定会遭到处分或者扣奖金或者影响评级。既然我要死了,何必再去拉一个医生下水。


我犹豫了片刻,回答:“没有,我没有对医生说过。”听到我的回答,他非常严厉地对我说:“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说?你告诉医生过敏史,医生就不会叫你做这个检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你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啊。”听到老医生的责怪,看到他生气的模样,我内心感激万分。他在为病人着急,在为病人的生命着急呀!

……


“好了,你安全了。但你需要在医院观察一个小时,如果没反应,就可以回家了。幸亏我们医院大,设备全,不然只要几分钟的时间你的命就没了。”医生的脸舒展了。


“记住!记住!以后看医生一定要告诉医生过敏史。”他又提醒一句。


“嗯,嗯,我…知…道…了。”我答应着,但已泣不成声。


又一次死里逃生,又是白衣救了我的命。


我躺在检查床上,感激的泪水哗哗地流。真是不可思议,爱的力量如此伟大,它能拉长生与死的距离。


第二天我又去了这家医院,我是担心类似的情况再发生在其他的病人身上。我对他说:“昨天实在太危险了,差点没命了。”他没有回答,表情若无其事,只是抬头仰天,发出洪亮的笑声:“哈、哈、哈。”我感到茫然,他怎么一点不感到意外?


一段时间后,在公交车上与他相遇,他的座位刚好在我的前面,闲聊间,我们谈起了当前高涨的物价。我说:“你们医生工资高。” 他说:“不高,我们也是靠病人做检查,我们拿点提成。”


提成?原来是为了拿提成?顿时,沉默,直至下车我无言以对。


岁月流逝,一晃数年过去,那些闪亮的白衣总是让我感恩不尽,他们的高尚品德无声地引领我走向善的每一步。



【编者按】《生与死的距离》,有时只有白布单那么厚,作者细腻的笔法,以时间为顺序,娓娓道来,把死的脆弱,死的无奈,死的不舍,写得跌宕起伏,这不是作者的主要目的,作者以坚毅的笔锋,把生写得令人敬仰,令人敬佩,令人敬重,作者的精妙之处,在最后的落笔,闪亮的白衣,那“感恩不尽”也罢,那“高尚品德”也罢,那“向善”也罢,都需要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社会、向人民传颂。精彩文章,推荐分享。[编辑:晗蕤]【推荐号:202501082307】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