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室雅兰香】煤球炉的记忆(散文)

作者:闲妹   创建时间:2020-12-05 17:41   阅读量:21980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918

煤球炉的记忆

作者:闲妹


 从我懂事的时候起,我家用的是煤球炉烧的饭菜,那个年代煤球票是定量供应的,我们家煤球票是不够用的,为了找到节省的煤球炉,我们家换了好几个煤球炉,最后留下的是最省煤球又好烧饭菜的煤球炉,费煤球的炉子只能让它坐冷板凳了。

  

在我印象里煤球炉是一个圆柱形高50公分左右,口径大约在30公分圆柱形的炉子,外面包的是一层铁皮,两边一个大提耳,是拎煤球炉用的,炉子最底下横着几根粗铁丝,是镂空着的,目的是为让烧完的碎煤块掉在里面,外面有一个可以移动的小门,是为了封炉子用的。别小看这个可以移动的小门,我们都是通过它来控制煤炉的火势,它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了留下火种,第二天不要发炉子。如果你头天晚上煤炉门没封好。就会出现煤球烧尽了,煤炉灭了得重新发煤球炉,移动的小门是煤球炉火力调节的机关,炒菜时火可以大些、炖汤要用小火,这个移动的小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家煤炉,用的是煤球,或者煤饼,煤饼黑黝黝的中间排列整齐的煤孔。我们家靠煤球票是不够用的,每到月底就很紧张,烧过的煤渣的都仔细挑过,只要有点黑的煤就放在一个破脸盘里,积攒多了用冷水拌一下,用手搓成大小不一的煤球,做成一个个煤球放到太阳下晒干,还可以继续使用。生煤炉是个技术活,生煤球炉时,先在炉底铁条上放几个没有燃烧完的煤球填底,然后,抽出一根火柴棒,擦火点上废纸,燃烧后放到炉膛内,再加上一层细柴或者一些粗柴引燃,最后加上几个鸡蛋大小乌漆墨黑的生煤球。如果发炉子你站在下风头,烟就会把你呛得眼泪鼻涕一大把。生煤炉最好的就是用炭来发煤炉,烟少还干净,这时再放上煤球或煤饼,点燃后靠煤球之间的互相传热,不一会儿的功夫,煤炉顿时热了起来,黑煤球慢慢地被烧红,这时拿出蒲扇,对着煤炉最底下移动的小门,再扇上几下,好让煤球燃烧的快些,直到炉膛内发出火光和噼噼叭叭的声音,炉子燃烧起来了,火也蹿出来了,此时,烟也就慢慢的少了,你把炉子的小门对着风口,让它自己燃烧。等煤球着了以后拎到厨房,再加上煤球在上面烧饭烧菜了。

 1967年妈妈生了小妹妹后,煤炉有多了一个功能成了烘干器。当遇到天气不好,尿布干不了得烘尿布,这个活就归我了。我把煤炉的通风口关小,留一条缝,上面放着一个铁丝做的架子,把凉不干潮湿的尿布放在架子上面,不停地翻动着,人在旁边翻一不小心尿布也会烘焦,这活一点都不能开小差,尿布烘焦了外婆会骂的。这样一来煤饼就更紧张了,煤饼不够用怎么办?外婆使尽了浑身解数,那时煤饼是一种票证,按每家人头分配,向別人拿钱换煤饼票,只能找城乡结合部,有灶头烧柴火的人家去换,这种交易都在私下进行的,外婆托人小心翼翼,深怕带来麻烦,因为她知道,女儿、女婿都有职位,是公家人,逼的没办法才出此下策。大多数外婆会托熟人去买点煤灰来,这都是煤饼店扫出来的煤灰,这种煤杂质多,烟也大,但总比没有好,至少家里够用了,外婆很会精打细算地用煤,烧饭菜用煤饼票买来的好煤烧,烧水就用煤灰做的煤球,这样一大家子用煤问题就解决了。



南方的冬天是阴冷的,夜间降温后,冷风习习,一到晚上煤炉便搬到里屋,封了它的通风口,放上烧水壶,这样一个煤饼缓缓地能烧上一夜,屋子里就有了温暖,天亮后,那炉子上的水壶里的热水还可以拿来刷牙洗脸,还不用发煤炉,加上一块煤饼就可以了。

  

煤炉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煎药,外婆有支气管哮喘,她相信中医,不相信西医,外婆没有工作也就没有医保,全自费,外婆吃的中药一元一贴,在当时的物价来说是不便宜了,老中医配的方子还是有些灵的,外婆吃了几幅药病就好了,只记得中药罐在煤炉上煎,屋子里散发着浓烈的中药味……




煤炉一直到八十年代才淡出人们的视线,完全被煤气炉所替代,连煤渣都是好东西的煤饼店,如今失去了它的位置,红极一时的煤饼店不见了踪影。


煤炉只是一个时代出现的产品,而煤球却燃烧着自己,逐渐从脚燃烧到头,它是整个身体从黝黑慢慢到白褐色,它的生命也就跟着消亡。我们人类做不到像在煤球那样,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在那个年代冰冷的冬天,煤炉给我们带来温暖,那时的我们并不知道煤燃烧后产生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致人死地。



岁月流转,时光回眸,煤球炉,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它见证了一段历史,记录了那个岁月。在那物质生活贫乏的年月里,它曾经温暖了我们的心灵,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记:一把长柄铁钳,生火时发出的浓烟,暗红的煤球……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编者按】一个毫不起眼的煤球炉,经过作者的叙述,使人想起昔日的生活,这里,有唏嘘,有叹息,更有令人时时咀嚼的经历!昔日,这些经历,令人切齿;现在,却觉得收获满满。这,可能就是生活的馈赠!感谢赐稿,雅香有您更精彩!【编辑:老游湖】【推荐号:202012050619】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