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春风游弋

作者:高二高   创建时间:2025-04-08 19:55   阅读量:23042   推荐数:1   总鲜花数:12赠送列表   字数:1043

6ec31b35e30043d29b11abb5dd0ae068_副本.jpg


春风游弋

高二高


四月的风总带着股子野劲儿,檐角铜铃被撞得叮当乱响,老槐树的枝桠在窗玻璃上画出狂草般的影子。我常伏在窗台看风的形状 —— 它是新抽柳丝的颤巍巍的弧度,是泡桐花跌进泥地时翻卷的裙边,是晾衣绳上的蓝布衫突然绷直的筋骨。风来的时候,世界成了会动的皮影戏,连空气里都浮着细碎的光尘,教人忍不住想伸手捉住这捉摸不定的东西。


柳絮杨絮便是风写下的潦草诗行。那些雪绒似的种子从枝头崩裂,借着风势在天地间流窜,转眼间就把世界洇成一幅水墨淡彩:青瓦上落着薄雪,月季丛里躲着棉絮,连晾好的白被单都沾了星星点点的绒毛,像春天打了个喷嚏。最恼人的是它们偏会钻空子:纱窗的网格挡不住,门缝的裂隙漏得进,甚至趁人推门时顺着衣角溜进屋里,在地板上结成毛茸茸的云朵。我曾拿扫帚清扫,却见它们乘着气流腾空而起,绕着头顶打转,倒像是被惊动的春雪在跳最后一支圆舞曲。后来学了母亲的方法,用湿毛巾轻轻按压,那些调皮的绒毛才服服帖帖粘成小团,毛丝触到眼睛里,总带着些无奈的痒;接触到面部皮肤,会过敏起红豆。


深夜的风更添了几分不羁。窗棂在“咯吱”声中微微发颤,远处的杨树发出海啸般的哗哗声,间或夹杂着瓷盆在地上滚过的脆响。起身望去,那只蓝釉瓷盆正在月光里打转,风推着它撞向石磨,又弹到墙根,盆底与地面摩擦出刺啦刺啦的响,倒像是风在教不会跳舞的瓷盆学步。直到瓷盆终于翻扣在地,滚边磕出细密的裂纹,风才呼啸着掠过屋脊,留下满院狼藉的月光。


这样的夜里,思绪总被风扯得很远。千年前的长安,李白曾醉卧春风里,看“杨花雪落覆白蘋”;如今的街巷,过敏的行人戴着口罩匆匆走过,扫帚与飞絮的追逐日复一日地上演。风从未改变,变的是人间的故事 —— 有人在风里送别归人,有人在风里拾起诗句,有人被风吹散了鬓边的白发,有人借风鼓起了远航的船帆。就像此刻扣在地上的瓷盆,裂痕里盛着昨夜的月光,而明天的风,又会带来新的尘埃与露水。


晨雾未散时,风突然静了。窗台上落着几星柳絮,像是春天遗落的印章。我望着远处田间弯腰劳作的农人,他们的草帽在微风里轻轻摇晃,忽然懂得:人生本就是一场与风的相遇,与其困在室内追逐飞絮,不如敞开门扉,让那些或温柔或狂烈的风,都成为生命里掠过的风景。就像此刻渗进窗缝的青草香,带着泥土的潮气,却分明藏着种子破土的希望。


风又起了,这一回,我听见它在耳边说:且随它去。于是看柳絮掠过书案,停在翻开的扉页上,恰好盖住那句“应似飞鸿踏雪泥”—— 原来所有的漂泊与停留,早被时光写成了动人的篇章。


058.gif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风为经纬编织的四月篇章。作者以灵动的笔触将无形之风具象为柳丝弧度、泡桐裙边、布衫筋骨,在铜铃脆响与杨絮纷飞间捕捉春日的躁动与诗意。深夜不羁的瓷盆之舞与千年长安的诗意遥望,编织出时光交错的哲学维度——风是亘古不变的旅人,人间故事却在它的褶皱里悄然更迭。最终定格于田间草帽的微晃,将生命顿悟寄于青草破土的潮气,在飞絮与书页的邂逅中道出:所有漂泊终将沉淀为时光的钤印。文字如春风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在细腻的物候观察里生长出超越性的生命哲思,让读者听见时光在风铃与瓷裂声中的永恒回响。不错的一篇文章,推荐共赏,春祺笔丰,遥祝好!【编辑:蓝儿】【推荐号:202504092405】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