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勇在嘉州一个人生活已经三年多了,一直是个迷,没有人知道他以前是干什么的,只知道他东北菜做的非常好吃,人也很地道,和蔼可亲,许多人都爱来他餐馆吃饭。
见过他的人都是这样描述他的,一米七左右的个头,双鬓布满银丝,眼神总是躲闪,很少与人对视。面部有许多老年斑,微微有点驼背,步态有些蹒跚。从不和客人计较价钱,有时一个人面对窗外发呆。
餐馆只有一个叫刘姨的帮厨,阿勇很少和她讲话,她只负责水二,把菜洗干净,切好备用,客人来了,叫上阿勇,很快菜就做好了。
这天,客人不多,阿勇说胃不舒服,刘姨问他要不要看医生,他摇摇头。随后,见他额头冒出许多冷汗,人也开始不清楚起来,吓得刘姨赶紧拨打120。让他坚持一下,只见他把刘姨的手机拿过来,写下了一个电话号码,告诉她,记住打电话,就昏迷过去了。
等刘姨跟着120来到医院,在急诊科抢救一阵后,医生说:“是心梗,我们尽力了,病人呼吸心跳都没了,通知家属送太平间吧!”
刘姨说:“他没有家属,只有一个电话号码,等我打打看。”
电话通了,对方是个女人的声音:“你是谁?什么事,我不认识你。”
当刘姨把事情经过讲完了之后,对方沉默了许久,说:“先不要动,等我过去再处理。”
阿兰坐了两个多小时的飞机,又坐了一个小时的长途的汽车,才来到阿勇去世的医院。处理好尸体,开完死亡诊断,就跟着刘姨来到阿勇生前的东北餐馆,开始整理他的遗物。
阿勇的生活用品很简单,除了一些常用的被褥、衣服、餐具外,就是餐馆的必备东西。但有个小铁盒引起了阿兰的注意,她喊来刘姨,用钥匙打开,除了一些证件外,一张存单映入眼帘,使阿兰目瞪口呆,上面的数值显示237万,她握在手里,心情极其复杂,泪水不由得夺眶而出,她太需要这笔钱了,真是救命稻草。
她对刘姨说:“阿勇的遗物都送给你吧,感谢你三年来照顾阿勇,你帮我把这笔钱转到我的账户里面。”
她们先来到附近的银行,说明原因,要把这笔钱转到另一个账户上去,窗口服务员看了看存单,自己做不了主,叫来经理,经理反复看看存单,要阿兰提供与死者的血缘关系。
阿兰又和刘姨来到当地派出所,说明阿兰和阿勇的父女关系,需要派出所提供证明,所长看了看一些照片和那个存单,说:“你这个情况需要亲子鉴定的书面证明或者公证处的财产过户证明,我们才能开具证明文件。”
阿兰和刘姨随后又来到公证处,值班的小王和刘姨认识,笑了一下,说:“死亡的人,我们不能提供公正材料,你这样办,”,他和刘姨耳语了一番。
她们来到另一个很远的银行,把死者的身份证、存单和阿兰的储蓄卡,一并交给窗口,顺利的完成了转账手续,走出银行,阿兰握着刘姨的手,千恩万谢的离开了嘉州。
阿勇真名叫刘志勇,出生在宾阳的一个乡村,父母是一辈子种地的农民。阿勇从小聪颖过人,加上后天努力,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宾阳医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外科医生。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很快成了当地有名的一把刀,找他做手术的患者络绎不绝,同时和晓微结婚,可谓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顺风顺水。婚后育有一女,乳名阿兰。
晓微是阿勇的大学同学,毕业后随阿勇来到宾阳,做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硕士研究生,提早晋升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也是当地有名的妇产科专家。
阿勇一生有两个喜好,一个是做手术,一个是赚钱。在一次大学同学聚会上,和大学好友阿明谈起自己的怀才不遇,阿明的舅舅刚好是市委组织部的领导,医学院附属医院刚好老院长也面临退休,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经过阿明和阿勇的暗箱操作,阿勇成功的当上了附属医院的院长。
当上院长后,和做外科医生不同,阿谀奉承之人不在少数,同时金钱交易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但阿勇非常睿智、机警,非常会平衡各种关系。做事很低调,表面也很谦逊,他有一句口头禅:牛低头是为了吃草,人低头是为了赚钱。
在工作中,他对下属要求非常严格,一丝不苟,很少开玩笑。医院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如日中天。阿勇也是风华正茂,以院为家,但很快一件事打破了这种美好的生活。
有群众举报,药局主任长期包住宾馆,外养情妇,这件事情非同小可,关系到医院的名声,一定要谨慎处理。阿勇思前想后,最终压下了这件事,只是撤了他的职,继续留用。
医务处长阿珍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眼睛会说话,是从护士转行做医生,通过关系来到医务处的。阿勇第一次来到医务处时,对她不免有一丝好感。慢慢熟悉后,每次阿勇来,阿珍都要给阿勇沏上一壶上等的好茶,把阿勇的领带重新摆正一下,然后冲他一笑。
一次会议改变了他和她的命运,会议很无聊,都是一些医疗产品介绍,但厂家为了宣传,宾馆安排的非常豪华,他和她分别住了两个房间。期间,两人在江南小镇游玩了几天。他们在一起互相照相,吃特色小吃,两人都有点乐不思蜀。即将结束的那晚,他们在宾馆喝着红酒。酒意渐浓时,她冷不防撞入阿勇怀里,举着酒杯,红着脸说:“这次,你能来,我特别高兴,我们总得留点难忘的记忆吧!”,阿勇本来酒量不行,几杯红酒下肚后,此时也感觉晕乎乎的。嘴里嚷着:“你说,有什么需要我的,我现在就去办,不然,明天就要回去了。”
“我需要你。”,“需要我?”。
“我现在特别需要你,而且从没有过这种需要的感觉。”
“这……不行吧。珍,我是你的院长啊!”
开会回来后,两人的关系从同事发展到情人。回到家后,阿勇从心里更是有了一种相思之苦。和妻子晓微之间的话越来越少,全家生活的氛围一下子变得沉闷起来,要不是有孩子在中间牵系着,他们有时连一句话也不说。
每年一次的职称晋升又开始了,虽然阿珍的条件不够,但还是被报上去了,因为有院长批示,原药局主任名字也在其中,但名额有限,最后只好把药局主任的名字划掉。对此,药局主任无比愤慨,对院长怀恨在心。
一个个人汇款不知什么原因,汇到了药局,落到了原药局主任的手里,他这次为晋升副主任医师,遭到报名被拒绝,正无处发泄,正好机会来了。他偷偷的把这张汇单交到市纪检部门,并举报阿勇有重大受贿行为。
阿勇被约谈,从办公室沙发靠背里搜出大量现金和储蓄卡,阿勇也没再回到医院。大约过了一年,听说被判了六年,卫生厅的板报上有他的“英雄事迹”,每次廉政教育,他的事迹都会被重提,警示后人。
阿勇进了监狱,妻子晓微回了原籍,女儿阿兰也离了婚,因为阿兰的丈夫,开工厂后,经营不善,欠了很多钱,为了还债,拿出所有的积蓄,还卖了三套住房。
阿勇被抓后,医务处长阿珍硬挺着上班,同事小燕和她关系不错,中午帮她打饭,但她从未吃一口,总是一个人偷偷流泪。坐在那里呆呆的望着窗外,有时到了下班的时间,她也不走。再最后,辞了职,听说还离了婚,再后来,没人再记得她了。
阿勇出狱了,没人来接他,没有退休金,没有住房,没有行医资格,不知所向何处。反复想了又想,只好选择去外地打工。于是,他坐上了南下的火车,火车开了三天三夜。最终,他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嘉州。
南方相比北方,工作比较好找,阿勇先在一个阀门厂安顿下来,天天吃食堂。这时,他认识了刘姨,刘姨做得一手江南好菜,而阿勇对北方菜也得心应手,他们俩合计一下,于是辞职,合伙开了一家东北餐馆。
此时,正赶上股票牛市,阿勇凭着自己聪明的头脑,把自己积攒的全部财产投了进去。几经周折,账户金额达到近三百余万,他想想自己的经历和艰难,不再贪婪,全额取出,永久删除了账户。
阿勇曾多次联系过晓微,但始终没有消息,只有女儿阿兰的手机号码,但打通的时候很少,都是很快就挂断了,或者说找错人了。
这几年,阿勇身体一直不好,时不时就胃痛,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问题,况且自己也是一个医生,吃点胃药,挺一挺就过去了。
人这一生,欺人容易欺己难,没有秘密的人,总是能够活得更加轻松、坦然。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阿勇明白一个很扎心的真相,没有人会真正的帮助一个毫无价值的人,也许你认为是举手之劳的事,但对方可不会这么想。
阿兰在父亲阿勇的手机上看到了父亲留给自己的最后一段话:女儿,父亲这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和你妈,开始爸爸为了这个家,勤奋工作,夜以继日,不辞辛苦,看到以前我们一起吃饭,其乐融融,是多么的幸福。现在,爸爸才明白,家有千顷良田,夜眠不过八尺。人本身所需要的并不多,多的都是贪欲,人心不足蛇吞象。那时为了金钱名利,绞尽脑汁,疲于奔命,到头来伦理道德丧失,人才两空。
天凉了就赶紧加件衣裳,别冻着;晚上睡前少刷会儿手机,眼睛累,也影响睡觉;偶尔也给自己放个假,想去吃碗四季拉面就去,爸爸不能陪你。希望女儿今后,守住自己的底线,不卑不亢;活得有尊严,自尊自爱;活得有骨气,自强自立,活得更精彩。
阿兰坐上了去母亲家乡的列车,窗外的景色虽然很美,但她无心观赏,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欲哭无泪。不知母亲知道父亲去世的消息后,会怎么想,能不能坚持得住……
列车在飞驰,马上就是重阳节了,车上坐满许多回家探亲的旅客。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本就是一场限定的旅程,有人只该陪你走一段路,却不属于余生……



感谢主编和吴老师的精彩点评🤝🤝🤝
2025-10-29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