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听泉书苑】《大石棚沟的变迁》

作者:三喜   创建时间:2019-11-03 15:47   阅读量:20379   推荐数:0   总鲜花数:5赠送列表   字数:4054

                                451b9f0948040ac1.jpg                             

 《大石棚沟的变迁》

文/三喜

        清晨,一轮红日喷薄而出,把万道霞光撒向大地。被群山环抱的新农舍像睡在摇篮里的婴儿,满眼都是新奇。朝霞染红的山野和一望无际的松林,愈发焕然若梦。各种各样的鸟儿站在枝头,尽展歌喉。如士兵一样的玉米,整齐地排列在一条如玉带似的柏油路两侧,墨绿的叶子,随着风儿摇摆着,发出刷刷的响声。空气像被过滤了一般清新,袅袅炊烟显得那样妩媚多姿。成群的鸡、鸭、鹅在院里悠闲地散步,猫狗在尽情地玩耍。好一派绝美的田园风光图啊!


        这是一个叫大板沟的小地方,只有我们一户人家在此居住。在当今时代,到处搞开发建设,原始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的情况下,能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真乃奇迹啊!

 

       一:解放前

        听老辈人说,解放前,这个地方不叫大板沟,叫大石棚沟。因为山高林密,多有天然的石头形成的石棚,能给路人遮风挡雨,所以被人们取名为大石棚沟。


        那个时候,战争不断,这里虽然地势险峻,荒无人烟,但却是商人的必经之路。那时候,陡峭的山上,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商人们只能用马运送东西,所以也叫马道。哪里有钱财,哪里就有罪恶,这里出了一些专做拦路抢劫的胡子。这些胡子后来被东北抗日联军收编了,这里留下了一个小分队,保障本地百姓和商人的安危。当年的胡子头名字叫范常胜,有百步穿杨的好枪法,被认命为小分队的队长。

 

       对于这条马道的商人和钱财,日本人垂涎三尺,早就盯上了。但惧怕那支小分队,特别是敬畏范队长的枪法,一直在寻找机会,要害死范队长。

 

       这个小分队有十几个人,清闲时,在平整的地方开荒种地。盛夏小满季节,玉米如筷子一样高了,范队长带几个人去地里除草。因为背在身上的枪太沉了,也加上最近个把月没有发生什么事。几个人放松了警惕,把枪摘下来放在了地头,有说有笑地大干起来。正当大家要到地头的时候,范队长听到了马蹄声,他听动静就知道是日本人来了,他让其他人往石棚沟跑,自己去引开日本人。他发疯般地往地头跑,子弹在他头顶上嗖嗖地飞,范队长虽然跑得快,但哪能跑过子弹呀!他在离放枪支只有几步远的地方,被日本人一枪打在后脑勺上,倒在了玉米地里,他的鲜血把身边绿色的玉米苗染成了红色……

 

       范队长牺牲后,大石棚沟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闪电让人惊魂,雷声让人丧胆。霹雷阵阵,把一块块石头劈成两半。让人称奇的是,每块劈开的石板上都有花鸟鱼虫。后来这里来了考古学家,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洋洋大海,这些石头都是古化石,从那以后,大石棚沟被更名为大板沟。

 

       二:解放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8年  生产队诞生。队里领导看上了这个草肥水美的好地方,让一个叫李军的男人做了马官。人们用林木简单的盖了几间房子,又建了马圈,李军就住在山里放马。


        东北盛产黄豆,豆饼掺着草料喂马,马会特别有力气。因为是解放初期,人们生活特别困难,又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李军家孩子多,吃了上顿没下顿。他一米八几的大个子,因为吃不饱饭,面黄肌瘦的。在饿的受不了的情况下,李军总是偷吃豆饼,有时候还偷点拿回家给孩子们吃。

  

       辽宁朝阳地区,十年九旱。有一年大旱,颗粒无收。山林里,高温几乎要把山里烤着了,草木开始枯黄,似乎要死掉了。马群每天吃不饱,豆饼就越发珍贵起来。


        有一匹头马,是枣红色的,鬃毛特别长,四蹄特别壮实。但长期吃不饱,也是骨瘦如柴了。它每天看着马官偷吃豆饼,看着自己的同伴被饥饿折磨的有气无力,心里对马官产生了记恨。一天清晨,马官在给马拌料时,又拿起一块豆饼吃的时候,这匹头马,抬起后蹄,踢在马官的心口窝上,马官口吐鲜血,倒在地上。因为山里没有人,马儿们随意地把他叼来叼去,用蹄子刨,李军的肠子都被刨了出来,血也流出来。也许那些马太饥饿了吧,竟然抢着喝马官的血……

 

       三天后,队里有事情用马车,派人来牵马,见屋里没人,四处寻找,才看见了马圈里,血肉模糊的马官。从此以后,马吃人的故事不胫而走,一直流传至今。

 

       三:知识青年下乡

       一九六九年,是知青下乡的年代,这里设有一个青年点。从沈阳来了好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这个山沟度过了数年的美好时光。年轻人在山上栽下了松树、刺槐树。在房前屋后栽了两千多棵苹果树,还有梨树、杏树、山楂树、山丁子树,还开垦了五十亩好土地。他们打井修路,在路两侧种了数不清的花儿,生生的把这个杂草丛生的山沟沟变成了人间仙境。

        返城的政策下来以后,知青都回城了,这个地方就荒凉落寞起来。土地荒芜,果子被附近的村民抢夺一空。

         

         四:改革开放

        一九七九年, 改革开放。一次,婆婆来这个山沟采蘑菇,看上了这个地方。公公当时是村长,就抓住时机,和村上签了二十年合同。从此,这个寂静的山沟又热闹起来了。


        婆婆家有五个儿子,一个女儿。每天孩子们打打闹闹也挺热闹。公婆每天就是种地,开荒。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钱,给五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不但儿子们都成家了,而且得到了“万元户”的光荣称号。


        这个小山沟,有一望无际的槐树林,松树林,还有很多杨树。树林里掺杂着好多杏树,花开时节,粉红色的杏花隐藏在绿树之间,时隐时现,别有一番景致和韵味。夏天,山里生长着红蘑菇,黄蘑菇,还有小酸枣。

  

      冬天,白雪皑皑,有数不清的兔子,野鸡。引来好多打猎的人。特别是爱人的战友们,好多都来我家游玩。虽然只有我们一户人家,可因为山里有宝,没有孤单过。我每天做饭,忙得不亦乐乎。

  

      记得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几句话,和大自然亲近久了,你的心,会越来越沉静,淡然。面对纯美的大自然风光,曾经浮躁,爱多愁善感的我,改变了好多。


          五:修路

        2018年的八月份,丰收的季节。那天的天好蓝呀,像用水洗过一样,一大朵一大朵的白云,就像田地里盛开的棉花儿,飘浮在蓝天上,小鸟唱着歌从屋顶掠过。远处传来推土机,大货车的轰鸣声,啊!是修路工人们进山了!


        国家政策出来了,要修路,达到村村通,户户通。所以我家也修路了,从我家门前开始往山外修。


      我们全家人都跑出去看着工人们修路。婆婆把公公的轮椅推到外面。因为瘫痪,行动不便的公公,好久没有出屋了,他坐在轮椅上面,跟修路工人聊天,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当他得知,路修好后,自己能坐着轮椅去附近的村子串门时,竟流出了眼泪,他用颤抖的手,擦着眼角的泪花,连声说:“谢谢习主席,谢谢共产党”!

  

      爱人给工人们送水,里面加上白糖。我忙着拍照,记录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收藏这美好的瞬间。

 

       公公说,水泥路好走,他以后要买个电动三轮车,拉着婆婆去乡里赶集,去走亲戚,和那些老人们唠嗑。我也抢着说,每天的清晨和黄昏,要去路上散步,既强身健体,又能欣赏大自然的美丽风光。爱人笑我们目光短浅,他说,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要考虑招商引资。山里可以建山庄,采摘园什么的,有路就会有人投资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路越修越长。爱人怕修好的路面有开缝,每天养生。长长的水管,飞溅的水花,在晚霞的映衬下,像美丽的花瓣雨,那么美!家里的几十只鹅,高兴的在路面上,张开翅膀奔跑着,鸣叫着……


        爱人每天烧水,沏茶,去送给那两个夜里值班的工人喝,和他们聊到半夜才回来。

 

       是啊!他怎么能不高兴啊!八里路,修路的费用是一个大数目,是我们平常百姓无法实现的。特别是我家住山里,就一户人家,本来路可以修到临近的村子,就可以不修了。但国家政策是户户通,村里给我们修这二里路,要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花费几万呀!村干部响应国家号召,没有遗弃这一户留在深山的人,这多么让人感动。如今的国家真好啊!有好政策,有好干部,何愁没有好日子过,想起来心里就涌起阵阵暖流。


        仲秋,天高云淡,瓜果飘香。路修远了,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说笑声,渐渐远去了。他们的身后,是一条修长平整的水泥路,像一条玉带一样,蜿蜒地伸向山外,带着家人、农人的希望,一直延伸到远方……

    

        如今的日子,因为都是高科技种地,清闲多了。一条龙的作业,让我感到新奇,惊喜。不论是在地里撒欢跑的播种机后面那飞扬的尘土,还是打药的拖拉机喷洒的水花儿,还有高高扬起的打苞米机器流淌出来的如金子般的玉米粒,都令我着迷。我好像成了记者,喜欢上了跟踪报道,喜欢拍照。把新农村的巨大变化,用相机拍下来,用文字记录,是我一天最开心的事情。


        说句心里话,如今农民的日子过得开心!特别是当下党对农村的好政策,土地补偿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山林补贴金。每年国家给了我们上万元补助,保障了我们的生活无忧。家里和城里一样,都是电器做饭,几乎城市化,可又比城市舒适,自由。真的是推窗见青山,出门是乐园。水绕茅舍走,桃园好耕田。神仙居福地,荒野藏娇仙。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神往的世外桃源,我又怎么能不喜欢?


      日子如白驹过隙,好快呀!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大石棚沟的沧桑巨变,让人感慨万千。如今的大石棚沟,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影子了。只有锄地时从田地里巧遇到一个银镯,盖房子时会翻出稀奇古怪的物件,去山上会捡到带着小草小虫的石板,才会回想起来那一段段历史。而这些故事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家常话,一直流传下去。经过查资料,我才知道辽宁朝阳是“地球上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一朵花儿开的地方”。关于他的历史典故很多很多。


     也许得到了大石棚沟的灵气,有山水的滋养,生在农家院的我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正因为我爱好写作,大石棚沟七十多年的变迁,才会被我注入文字,保留下来,这真的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啊!


    我坚信,在以后的岁月里,大石棚沟在国家的好政策和党的领导下,还会有更可喜的变迁,我家的日子,也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mmexport1572534813350.jpg

(篇头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图片原作者)

【编者按】文中从解放前一直写到改革开放后大石棚沟的变化。解放前这里叫“大石棚沟”,现在叫“大板沟”,只有一户人家在这里居住。这里曾经有过人民英雄“范长胜”,他为了这片土地而牺牲。解放后部队又在这里养马,那个马倌因偷吃豆饼被马踢死,两个故事听起来有点神话色彩。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搞得轰轰烈烈,这些年轻人在这里种下了好多树,可是他们回城之后这些果实被附近的人抢劫一空。这户人家依然在这里简单幸福地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同样给这个小山沟带来了温暖。国家政策好了,准备在这里修一条路,多么令人兴奋啊,这条长八里的小公路终于在党的领导下修好了。作者用这条沟的时代变迁抒发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感谢赐稿新长城听泉书苑,推荐文友共赏,期待精彩连连,遥祝作者秋安万顺。【编辑:风铃A】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