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谦虚》
提起谦虚一词,我们每个人最先想到的应该是“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了。
在我看来,谦虚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领域里应该有它不同的“度”才对。也就是说我们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待谦虚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如果要真正了解谦虚一词,我们还是去追溯一下历史上有关于它的介绍吧!
中国人的谦虚观由来已久,《尚书·尧典》记载:“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尧认为的德便是允、恭、克、让,也就是现代人认为的诚信、恭勤、善能、谦虚四种德性,可见尧视“谦虚”为德的核心之一。
《周易·谦卦》集中赞颂了谦虚之德。如《周易·序卦》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周易》:“谦,亨,君子有终。”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六二:“鸣谦,贞吉。”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六四:“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等等。
以上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有关于谦虚的记载。从这些历史资料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比较崇尚谦虚之德,并且对谦虚有着独到见解。
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水平的提高,谦虚一词的意义也随之发生着改变。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谦虚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和骄傲对比而来的。如果把谦虚单独解释一下,好像这个词又不太好理解了,总感觉解释得有点模糊。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杜国芝”两位老师那段经典相声《谦虚论》令人捧腹大笑。当我们听完相声后的反应好像不是沉浸在相声本身给我们带来的那种欢乐了,更多的则是陷入一种沉思。
两位老师那种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确实精彩,他们那种夸张的表演方式为我们诠释了好多人对于谦虚错误的理解。谦虚不能无止境,也就是说:谦虚过头了也是骄傲的表现;或者说谦虚过度了也会让人觉得不太舒服。
我有一位亲戚也曾遇到过类似于这样的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我这位亲戚在北京颐和园附近的运河边养蜜蜂,有一天傍晚,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路过这里,他在我亲戚养蜂这里歇脚的时候和我这位亲戚闲谈。
“您这么多蜜蜂冬天的时候要用好多老母鸡呀!”这位老人说。
“老母鸡?”亲戚很纳闷。“我用老母鸡干什么?”
“蜜蜂冬眠的时候不是都要放在蜂箱里一只老母鸡吗?”老人显得很“内行”。
亲戚:……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蜜蜂是食用蜂蜜的,冬天只能用糖水代替蜂蜜作为它食物。对于往蜂箱里投放一只老母鸡之说,只不过是那位老者道听途说罢了。
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能用自己听说之词去和别人的专业做对接,最好是虚心请教之后再进行理性交流。如若不然,必会贻笑大方。
正如求知如问路。
如果一个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此人必然对这里的方方面面不太熟悉。即便是想要去的地方就在前方不远的拐角处,自己也会不知所措,显得一头雾水。如果非常礼貌而且谦虚地向路人打听一下,自己会立刻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的位置;如果不去向别人打听,或者打听路的方式不够谦虚。那么,结果就很难确定了。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这个时代,每个商家都会打出“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这个口号,以此让自己的企业在商业浪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如果有人提及质量问题,商家如果在质量上总是以谦虚作为成功之本就不太合适了,甚至还会因此失去更多的客户。
那么,我们需要怎么去理解谦虚呢?
先秦“列御寇”有一篇文章《辩日》,里面讲述的是两个孩子在争论:太阳是早晨距离我们更近、还是中午距离我们更近。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这篇文章向我们表达了什么呢?也许有人会说:“就是说太阳的早晨和中午哪个时间段距离我们更近。”
其实不然,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的是孔子谦虚的美德。孔子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儒学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人,在我们心目中近似于“神”。然而这样看似非常简单的问题,孔子也不能判断两个孩子谁说的对,并且毫不掩饰地说了出来。
两个小孩最后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试想,如果孔子以当时的身份随便指出其中一位小孩的说法是正确的,估计没人会反驳他的。最多也就是另外一位小孩提出质疑,孔子只要用他认可那位孩子的说法去回答另外一个小孩的问题就可以了。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故事也不会有了。
孔子对待这件事处理得非常好,也正验证了那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正是因为孔子对待知识的严谨态度,才有了后来我们熟知的那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谦虚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外露;也是一个人求知欲的完美体现。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让我们共同做一个谦虚的人;用谦虚获得更多的知识;用知识去提高自身的修养,用我们的知识和修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完)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致谢图片作者 如涉版权 联系删除)
共 1 条评论
从你的文字中体会到了,满满的正能量,快乐向上的精神!欣赏学习,问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