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社会之行善天不欺
文:笑弥勒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是古代的三字经。现代学者对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恶,争论由来已经很久,谁也说服不了谁。就人性本善,或者是人性本恶,笔者赞同于性本恶一派学说。
先让我们看一个焚屋驱鼠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富裕人家,楼高厦美,庭院深深,当然吃的东西也是少不了。家中粮食充足,自然引来不少大小老鼠。这帮老鼠也够气人的,到处挖墙洞不说,还咬箱捣柜,把主人气的是七窍生烟。更可恶的是,吃饱喝足的耗子们,夜间还打架取乐,富人实在忍受不住骚扰,一怒之下,放火烧了房子。看着漫地的烟火和焦土,富人洋洋得意,心想:死耗子们!这回你们无法得瑟了吧!不烧死你们,老子的尊严何在?呜呼!一大栋房子被焚,仅仅是因为老鼠的骚扰,人性本恶由此可见一斑。
有句老话:“好的学不上,坏的学得像”,这句话用在证明人性本恶是最好不过了。比如学抽烟,喝酒,赌钱……十个人有九个无师可以自通,但是让学怎么做好事,恐怕没有七八个学期教育,还真不好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学坏是走下坡路,轻松得很,而且学坏可以刺激感官,味觉,甚至是体内血液(比如吸毒),而学好,则是委屈自己的一种行为,是爬上坡,吃力得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挤公交车。在人海中,你做好事,给他人让座,你就得站个两脚发麻,头晕目眩。这就是为啥学坏容易,学好难的本质所在。佛教之所以产生,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宣善,从而达到抑恶。什么十八层地狱,二世轮回,真得有吗?现代科学证明,其实不存在。但是冥冥之中的报应,却无人可以证明是否真得存在。毕竟科学解释不了的事件还很多。
那么,是不是大家就可以理直气壮地以恶为本了呢?不是的!社会是一长条纽带,紧紧拴住你、我、他。谁都离不开谁,行善虽然是走上坡路,吃力,可是,不得不去走上坡。假设制盐工人不工作了,大家没盐吃,就会全身浮肿;农民光顾着囤粮,不卖了,不种田的人就会饿死。这种看似是工作责任的东西,其实内涵就存着善念。
同样的道理,在公交车上,你不给衰弱的老人让座,万一他一摔倒,一不小心撞伤你呢?后悔不? 说穿了,人性虽本恶,但是个人毕竟离不开社会,孤单地一个人生活。行善天不欺,善良的人社会会永远铭记他。
周恩来总理去世后,联合国就为是否降半旗致哀,争吵异常激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专门为此写了一份长达四百多页的辩护词,其中一段阐明了行善的好处。请问一个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国家,总理居然没有存款,你相信吗?请问世界上有谁可以为了一个信念而奋斗终身?请问一个本身没有子女,却为战友,同事毕其一生心血养育其孤儿,几人能做到?(附注:前国家总理李鹏,前国家妇联主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都是周总理抚养成人的)如果谁说能做到,联合国在他去世后,也为他下半旗致哀。此份辩论书一出,所有反对国鸦雀无声。
这就是行善的最后精髓所得,人类不会忘记,社会也会铭记。当然,行善毕竟不容易,要靠教育,更需要文学传播。大得行善氛围确立了,小恶就微不足道了。
-----------------------------------------------------------------------------------------------------------------------------
【编者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也许我们善良的力量没有大到改变社会,可是善良也许就一句温和的暖心的话语,就是一个友好暖暖的微笑,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力所能及的伸出我们的双手。就像一句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善良),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始终相信一句话好人一生平安,因为那是来自心底的祥和和安宁。人与社会之行善天不欺,问好作者,相信人性本善。感谢赐稿新长城文学网,顺祝春祺笔丰!【编辑:雪语若】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