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怀旧两则

作者:阳山岗   创建时间:2016-05-25 00:00   阅读量:15624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1477

怀旧两则

文:阳山岗

 

一:《我的手表情结》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手表那是属于高档消费品,也是青年人结婚必备的三大硬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之一。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高中毕业的我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建设新农村,那年我才18岁。次年的年终,生产队“分红” ,我从老财务阳大伯手里接过自己辛勤劳作一年的劳动成果—— 120元人民币时,心里在盘算着~~~~当我把钱交给父亲时,父亲却慷慨大度地说:“你已经是大人了,想买什么东西你就说吧?”我嗫嚅道:“想买一块“上海” 牌手表。”父亲愣了半天没吱声。话一出囗,我也觉得很后悔,因为那年代我们家并不富裕,这近乎奢侈的要求父亲他能答应吗?


    月余后的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把一块光灿灿、亮闪闪的全钢防震19钻“上海” 牌手表递给我时,轮到我竞如父亲当时那样,愣了半天而不忍接受。事后得知这是父亲托城里的大舅,开后门凭“票” 购买的,我兴奋得好几个晚上没睡好。


    那年代村里戴手表的人很少,能戴“上海” 牌名表的人更少。村头王大爷把头摇得拨郎鼓似地啧啧叹道:“唉!一年的血汗钱啊,现在的年轻人哟,败家子呀!”村西的李大婶笑眼眯眯地望着我好几分钟才说:“岗崽哇,谈对象了?”村里的年轻人则露出羡慕、嫉妒抑或复杂的眼神。有些与我要好的年轻人,出公差或去相亲常向我借“上海” 表去风光潇洒走一回。的确,那年代能戴上一块“上海” 牌手表不亚于当今开奔驰宝马名车般同样的潇洒风光。


    一眨眼工夫,当年结婚必备的奢侈品“三大件”之一的手表,早已被人们遗弃在某个冷清尘封的角落。人们似乎约定俗成——都以手机代替了手表,因为手机上有时间显示,感觉戴手表似乎是多此一举。
尽管如此,尽管这块跟随了我三十多年,历经了风风雨雨的“上海” 牌老“古董” 手表,它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风光荣耀,更比不上已曝光的贪官:“表哥” “ 表叔” ( 指 原任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杨达才与原 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李德金) 那“欧米茄”、“ 劳力士”“雷达真钻” 等名表的风光。也有人说,当今戴手表并不是为了掌握时间,而是身份或显摆的象征,但我不在乎。我还是对自己的“上海” 牌老“古董” 手表敝帚自珍。经我精心修饰“加油” 后 ,我仍把它当作 “宝贝” 般似的情有独钟,每天戴在手腕上格外珍惜。
 

二:《唉,书信这东西》

    手写书信,远不说百年前,就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似乎还算得上是“时尚” 的东西。它是属文化人与异地他乡的远方亲友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联络工具,尤其是恋人情侣表达情感发挥灵感的最佳媒体。千百年来温暖了一代代人,感动了一代代人,它用真实的“笔迹” 记录了一代代人的思想与情感-----


    曾记否那年月?村里长辈手里捏着那封异国他乡寄回的家书,在屋前房后嚷着:我儿(女)来信了!还真把书信当喜事张扬。又因为不识字,转悠了一圈后,找到我读信,而后又替他们书写回信(他们说,我当书记员)。那年月的我只不过是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我们那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呵呵,竞然成了有“文化”的人。


    世事难预料,半个世纪前,不会写书信的被称之为:没文化的人.仅仅半个世纪刚过,在通讯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个电话,一封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微博、微信,还有网聊、视频——天涯海角,相隔万水千山彼此对接,犹在眼前。当今时代,如果你仍在用笔手写书信,则又会被人们称之为:“没文化” 人;或称之为:跟不上形势的另“类”。


    怪哉!只不过半个世纪的功夫,书信这东西怎么就成为了老“古董” 遭遇了下岗呢?尽管如此,尽管我的字不漂亮,我仍坚守手写书信这块阵地,坚守书信这份古老的交流传统,坚守书信带来的纯朴与美好,它緼藏了一份期待与喜悦。


    唉,书信这东西,我与之情结并非三言两语说得清------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