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军 营 岁 月

作者:沉酲   创建时间:2016-09-11 00:00   阅读量:15521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4001
http://www.xiami.com/widget/224426897_1772245236,_235_346_FF8719_494949_0/multiPlayer.swf

 

军 营 岁 月


作者:沉   酲

 


脱下戒装转业回到地方工作,已经有数十载了。对部队现在的训练、学习、工作等情况,已经明显地不如从前那么了解和熟悉了。每当想起从前在军营里度过的那些岁月,禁不住心潮澎湃,分外惬意。那种岁月确实让人难忘、留恋、回味和怀念。虽然其间并未创造出什么风生水起、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来,但也能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兢兢业业地完成好国家和人民交给的每一项工作任务,并且尽最大努力避免失误,不留遗憾,让内心多了一份宁静和坦然。从前我在军营所经历过的那些事,以及在一起工作过的那些人,弥久难忘,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野营训练


野营训练,就是将队伍拉到野外去训练,像真的行军打仗一样。这种训练的目的很明确,就是“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以适应实际战争的需要。”


凌晨4点,紧急集合的军号声突然响起,将我从睡梦中惊醒。我一跃而起,捆好背包,带上武器,奔向集合地点。


出发前,1号首长进行了简短的小结和动员,今天,最快的是三分队,只用了3分钟,就将队伍带到了集合地点。各单位现在检查一下,看装备是否齐全。现在出发,务必在今天夜间21点之前赶到目的地宿营。行程140里,途中三顿野炊。在宿营地进行模拟实战,完成任务后,沿原路返回。要求:不占路,不惊民,不扰民,不碍民。走小路,走山路。务必注意安全。


每人的负重为25斤,其中武器装备13斤,譬如步枪、子弹、手榴弹、军刀、军锹等,宿营用品7斤,譬如背包、衣服包、帐篷等,食物3斤,譬如大米、蔬菜、饼干、水等,其它2斤,譬如军鞋、引火干柴、牙刷、牙膏、毛巾、学习用品等。每样东西都有精确的重量,至于是多少,就不在本文作具体介绍。


说是走,实际上是在小跑。经过了7个小时的急行军之后,于中午11点,到达了一处隐蔽地域进行野炊和就餐,然后再接着出发。


大家急忙拿出随身所携带的军用铁锹,挖灶架锅,生火做饭、炒菜。时间非常的紧迫,做饭加用餐,共计只给半个小时的时间。由于经验不足,第一顿做出来的是夹生饭,吃完夹生饭之后,继续行进。后面还有80里的山路,更为艰难。


一些学生兵、城市兵,脚上开始出现了很多的血泡,有的人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因为这是在真的“行军打仗”,再苦再累也要咬紧牙关不掉队,谁掉队谁就有可能被“敌人”俘虏,或者“牺牲”!一定要坚持到底,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


很多体力比较好的指战员,纷纷上前帮助体力较弱的战友背东西,有的人一人背两份,甚至是三份。我当时负责行军路上的宣传报道,这些场景进入脑海后,至今仍记忆犹新。


又经过了10个小时的艰难行军,于当晚21点前,全体指战员赶到了目的地:一处隐蔽在大山之间的开阔地,用餐后,撑开帐篷宿营。


第二天部队进行了实战演习,真枪实弹地演练进攻和防守等,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第三天凌晨4点,沿原路返回驻地营房。


这次野营训练,历时三天三夜,其中急行军34个小时,行程280里;实战演练一天。锻炼了部队,增强了人员的体能和战胜困难的毅力。


祖国召唤


一九七九年二月中旬的一天,凌晨四点钟,我在睡梦中接到了上级的命令,让我通知张广志、李卫国两名桂籍老战士。让他们打好背包,带好武器弹药,三十分钟之内赶到指定地点;出发前将本人剩下的其它所有的物品包裹好,写上详细的家庭地址,交亲人收。至于让他们去干什么,为什么要写上亲人收?这些易让人浮想联翩的问题,上级并未明说,作为下级,切忌多问。


军人在现役期间,应随时作好上战场的心理和物资的准备。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祖国的召唤高于一切,包括生命。


此前,已经有了一些传闻,说是西南边境经常发生一些事情,有外敌来犯,应随时作好参加战斗的准备。


一个月后,即三月中旬,李卫国按时返回了部队。后来我才知道,他出发前就已患有肝病。由于战场上的艰苦环境,导致他的病情加重。回国后送他到各个大医院医治,结论皆为肝腹水,医院无法将他治愈。后来他在故乡找了一些民间医生,用偏方治疗,加上精心调养,病情有所好转。


张广志牺牲在战场上,单位将他出发前遗留的包裹---几件旧衣服、几双旧军鞋、几本生前看过的书,按他留下的地址,寄给了他的家人。


张广志、李卫国是连队的优秀士兵,各方面的表现都非常的出色。他俩在单位里都是业务技术骨干,人缘好,大家十分怀念他们。


舍己救人


队伍被带到中原地区某地,进行飞机跳伞前的封闭式训练。其中一项就是跳平台,开始是从离地面一米高的水泥平台上往下跳,三个月后,平台高度升到一米半,再过三个月,平台高度升至两米。接着就在两条腿上绑着小沙袋或者砖头,继续跳。每天固定跳500次,小腿肿得像冬瓜一样的粗。十个月后,小腿逐渐消肿了,硬得如同铁棍一般。


教官说,带着降落伞从近千米的高空往下跳,接触地面的瞬间,双腿所承受地面的反冲力,是人的实际重量的八倍。当时战士们的平均体重约为110斤,携带的武器装备约为30斤,每人的实际重量约为140斤,人体承受八倍的反冲力时所受到的袭击程度可想而知。而且着地时要求双脚要稳稳站立在地面上,不宜向前倒地,尤其是不能向后倒地,以避免伤及尾椎而致残,这需要多大的脚力来支撑啊!


当时的训练口号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战友们相互鼓励和帮助,个个都像生龙活虎一般。


从近千米的高空往下跳,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其中就有一次,班长申军武第一个跳出飞机舱门,而新战士张胜文是第三个跳出飞机舱门。没多久,张胜文的降落伞离班长的降落伞愈来愈近。糟糕!新兵第一次跳伞,对伞的操纵还不是那么熟悉,慌乱之中踩在了班长申军武的伞上。班长的瞬间反应是:危险,张胜文处在极端的危险中:在伞上面的伞是进不去空气的,等于降落伞已经失去载人的功能;如果不果断进行施救,张胜文将在几秒钟之内,就会坠到地面摔成肉饼。


张胜文的伞失效后,24根伞绳将他的全身紧紧地缠住。正当他和失去功能的伞一同往下坠落的一瞬间,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班长申军武伸出手来紧紧地抓住了张胜文的一根伞绳死死不放,两人共用班长申军武的一具伞安全地降落到了地面上。


一只手,一根伞绳,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承受住一个人的一百多斤的重量。班长的那只抓伞绳的手却永远的残废了。


班长宁愿舍弃自己的一切,也要挽救战友的生命。


政工人员


上级给我派来了一名政工人员——教导员,湖南籍,叫郭文兵。我俩是平级。教导员比我年轻。他为人低调,谦虚好学;爱兵如子,一有空就扎到兵们的堆里,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玩。战士们视他为老朋友,有什么心事,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我这个人从小爱看书,尤其是对本专业的高深莫测的知识爱琢磨,对基层每天的出操、基本射击、投弹训练不大上心。他来之前,这些我都是指派副职或者下级军事主官代劳。


每次大部队的统一会操,尽管上级指定要由军事主官带队指挥,但是郭教导员主动地为我代劳了,好让我腾出时间来钻研专业技术。


每次的常规射击、投弹训练的指挥,郭教导员也主动承担了。在一次训练新兵投手榴弹时,第一轮投木柄手榴弹,全体参训人员顺利安全。因为将木柄上的盖旋开后,扔出去到爆炸,大约需要5秒左右的时间,新兵们不害怕。第二轮投菠萝弹时,还是出了点事。该弹上面有个弹簧片,手指紧握弹簧片,手一松开瞬间就会爆炸,新兵很心怵这种弹。其中就有一个新兵刚将菠萝弹举起来正往掩体外投出时,慌乱之中不幸将菠萝弹掉在了自己的脚后跟。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郭教导员迅速将他按在了自己的身子底下,用身体护住了新兵,顺手将该弹掷出掩体外。新兵安全无恙,郭教导员的小腿却被一块爆炸后的碎弹片击中,流血不止,昏迷过去。伤好后到他离开我们,那块伤疤都没有消失。


郭教导员擅长做思想政治工作,他每个星期要给指战员们上一节政治课,宣讲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心得体会,教育指战员们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部队,安心部队工作,兢兢业业地完成好各项战备任务。除此之外,大部份时间他都会同指战员们一起工作、学习、生活,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郭教导员做思想政治工作非常细致。例如,单位里有一个士兵比较调皮,每天早晨出操他都是最后一个才到,有时还会迟到。指挥员喊正步走他齐步走,喊齐步走他正步走,影响不好,弄得队伍步调不太一致。指挥员也多次批评过他,他就是屡教不改。教导员征求我的意见,要不要管?我的意见是,每天出操是部队最基本的军事训练科目,必须坚持。对不认真出操的人和事一定要管!我的表态使教导员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制止这种行为,绝不能让它继续存在下去。


教导员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对一百多个指战员逐个儿谈了一次话,主要是针对早晨要不要坚持出操训练。他通过谈话,心里有了底,99%以上的人员认为当兵不出操,那还当什么兵。同时还了解到,那位士兵晚上睡觉不按时,早上起床起不来,总是赖床,并没有反对出操的主观意图。


此后,一切照常,按部就班,早操照出,那位士兵照样懒洋洋地最后一个到达,训练照样不认真。一天早晨,在出操训练期间,郭教导员一声口令:“队伍现在解散,原地休息三分钟!”三分钟之后,他又一声口令:“愿意继续训练的站在我的左手边,愿意继续休息的站在我的右手边!”


结果,除那位士兵一个人站在教导员的右手边之外,其余所有的人都齐刷刷地站到了教导员的左手边。


从此以后,那位士兵早晨出操再也没有晚到过,动作认真到位,队伍整齐划一。到年终时,那位士兵还被评为了优秀战士。


我与郭教导员一起共事了五年,彼此成了亲密无间的战友。直至他升任为副政委后,我们才分开。
----------------------------------------------------------------------【编者按】这是一篇叙述作者自己二十多载军旅生活的内涵厚重的散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那些曾经难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如今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作者虽然已经步入老年,从部队转业也已数十载,但每当回忆起在军营生活的那段时光,依然如数家珍,充满深深的怀念之情。文中用精彩的文笔生动地展现了许多细节的回忆,野营训练,奔赴战场,战友牺牲,舍己救人,政治工作……,这些都为军旅生活添上了一笔浓浓的墨彩,也是作者一生中最为宝贵的经历,欣赏佳作,倾情推荐给大家共赏,感谢赐稿新长城,期待精彩继续,遥祝秋祺笔丰!【编辑:盘古斩】新长城编辑部精品推荐160911第928号】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