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长城】 中秋节的那些事

作者:尚儿君子   创建时间:2016-09-16 00:00   阅读量:15517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3716

 

 

 

中秋节的那些事

作 者:尚儿君子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佳节之一,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是从农耕文明走来的节日。期盼在节日里的团聚,这是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牵挂。在诗人眼里“人间最美四月天”,可是,在我的眼中人间最美还是八月天(指农历)。我们关中道上,百姓心里惬意的感受就是“二八月,脚上穿得丝光袜”,说明了唯有二月和八月气候温和,安暖相随,在不愠不火中,体验着希望和收获的喜悦,人生的快乐。而在中秋节里的那些事,让我拥有了节日里的回忆。毕竟,时过境迁,曾经中秋节里许多的美好,已经随着时光远去了。——题记

 

    【一】 篝火与火链子
    
    记得,在我的家乡,确切地说是我曾经生活过的村庄。当中秋节到来的时候,就有篝火在“月上柳梢头”时燃起。那种场面,那种感受,是今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无法感受到的。这篝火,是一种人们用火方式的原始图腾崇拜,也是一种人们对自然赐予的感恩。众所周知,当人们学会利用“火”之后,才将人和动物彻底分开了,向着文明社会迈出了第一步。因而,火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一种原始的崇拜和敬畏。

 

    在中秋节里,是一年当中月亮最圆的时候。有一点自然常识的人都知道,在夜空清朗,气温适宜,明月高挂之时,正是飞蛾和秋虫活跃之时。它们会选择此时,飞出来求偶交欢,完成生命里的重要一刻。因而,人们在千百年来的农耕文明中,就摸索出,这个时候用点燃起的篝火,吸引这些飞虫,完成它们“飞蛾扑火”的洗礼。这样就可以减少来年里,秋虫对庄稼地里的病虫害了。一般来说,飞蛾和秋虫,在夜间都有向光性,特有的篝火光谱会吸引虫子奋不顾身,丧命于此。因而,这时候点燃篝火的用途,就是科学地为农耕生产服务。

 

   燃篝火的材料,都是就地取材的。一般选用的是干草秸,就是干透的谷杆。别看这谷杆,可是农家人喂牲口的好饲料之一。平常人们可舍不得当柴烧,可是在八月十五的晚上,就会毫不吝啬的拿出来,在村里的空旷之处,田间地头,堆上四五处,然后在谷杆上压上一些耐烧的干柴。待到月亮升起之时,同时燃起,十分壮观。可是,当篝火最旺之时,人们会向篝火上洒土,把火势压住,形成股股白烟状。就这样,一直到天亮燃尽。当时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等我长大以后,问起村中的长辈大爷,才明白是有一定的讲究,非常科学。

 

    原来,在八月十五前后,因为收获的缘故,就有一些小野兽光顾村庄。最有代表的就是黄鼠狼和蛇,而烟雾能驱赶这些动物,远离村庄。再者,烟雾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消毒,因为烟中还有硫磺的成分。这时候的瓜果都熟了,有腐果、腐草、腐叶等等滋生的大量细菌,而烟雾能够有效地抑制细菌的滋生。当我在篝火旁被火焰暖心房的那瞬间,就明白了人类农耕文明是从利用火开始的。这篝火,可以在夜晚祛除风寒,可以驱走野兽,可以消灭蚊虫,可以烤熟食物,可以欢歌庆祝等等。可以说,篝火就是人们“祭火”的生活礼赞。

 

    此时,望月可以抒怀,观火可以切近生活。当心情愉悦的时候,人们还是要通过活动释放一下。于是,在村里的精壮汉子就会从家里,拿出旧草圈(草圈,是蒸馍时的一种用具,圆形状,高大约一尺五,直径60公分,是用麦秸秆编织成的),并用吊水的火绳拴住草圈。这是因为吊水绳的一头是用铁链打制,为吊水桶用得。所以用铁链的一头拴住,就可以防止绳子被火烧着。这种游戏的方式,我们叫做“轮火圈”。当拴好旧草圈后,浇上一点柴油或者煤油,点上火之时,就被精壮汉子由慢向快轮起来,而且是边轮边放绳子,这样人们就会看到一个火圈由小变大,忽上忽下,借着风势,好似一条火龙一样,尤为壮观。在火圈的轮转中,惹得观看者叫好不迭。这个过程大概要持续四五分钟,因而特别消耗体力。待到这个火圈燃尽之后,如果还有人不尽兴,就会有人继续拿来旧草圈,人们就会再次狂欢。

 

    还有一种在中秋节晚上的游戏,是为孩子们定制的。到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的农家人,就会把家里自制的“火链子”拿出来,给自家的小孩玩。火链子,在我们这里也叫火引子。就是在蒿草变黄的时候,农家人用蒿草上半截较嫩的那部分,编织成一条大约一米五左右的长条,在阴凉中风干,这样就可以用为日常的引火工具。这是因为,当蒿草成熟的时候,蒿草籽含有大量油脂,带有特别的香味,在密实的编织下显得特别耐烧。一般来说,一条火链子可以供一家人一个礼拜的用火需求。因此,那时候传统的农家人,就是在蒿草成熟之时,编织这样五六十条火链子,便可以供自家一年的用火需求了。更为难得的是,这火链子一直可以保持不灭,用时只要在嘴边吹几下,火苗就会冒起。

 

    可以说,用火是农耕文明原生态的历史记录。在我们民族的基因里,认可的就是“薪火相传”的一种精神。只有这一天晚上,大人可以让小孩自由的玩火。因而,孩子们拿着自家编织的火链子,尽情地与小伙伴轮起来,欢呼起来。这种鲜活生动的节日景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渐消亡了,成为我永远怀念家乡的一种风情文化符号了。
 


  
【二】 蒸饼与枣糕

    在现代人的眼里,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一种商品。但是,在我们这里的农家人,把月饼当成节日的一种礼仪,自己做。在我们这里,农家人把月饼叫蒸饼。就是把发酵好的白面,先揉成条形,然后揪成像小孩拳头大的面团,接着用短一点的擀面杖,擀成直径大约二十公分的薄饼;擀蒸饼时,一边擀,一边洒上椒叶和芝麻;待擀好后,涂上一层清油,接着再涂另一个,涂好后叠在另一个上面,如此这般,十个为一摞。将所有的蒸饼擀完摞好后,就放在蒸锅上,需四十到五十分钟就蒸熟了。

 

   当出锅的时候,就可以闻到香喷喷的蒸饼味道,这是家的味道。家乡独有的蒸饼,又大又圆,又香又软,与此时的月亮一样,温暖人间。这时候,一家人团聚之时,吃得是一个个整张的蒸饼,寓意着团团圆圆。当子女临走之时,母亲就会给带上一摞摞蒸饼。但是,这是有讲究的,子女们带走的都是母亲用菜刀切成两瓣的蒸饼,寓意着孩子们无论走到哪里,这里才是自己的家。因此,蒸饼的一半是父母对远方孩子的牵挂,一半是父母给孩子守望着家的温暖。

 

   家乡的蒸饼,不是只有中秋节这一天才吃,而是一个开始。农家妇女把剩下的蒸饼,在晴好的艳阳天,晒干晒透,然后储藏起来,以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填补饥饿之需。蒸饼还有一种吃法,就是把晒干的蒸饼放到灶火上去烤,烤得又黄又酥才好吃。记得,那时候农家上学住校的孩子,都是要带干粮的。因此,这个时候孩子的干粮中,蒸饼就是一道美味佳肴了。一是不容易发霉,二是可以随时享用。

 

   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过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吃饺子、吃美食,显得有些千篇一律。而母亲做得蒸饼,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味道。今天是中秋节了,我要回家吃母亲做得蒸饼,以求团团圆圆。

 

   枣糕,是在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这里特殊的礼馍。这是母亲对刚出嫁的女子,在八月十五看望时必须的礼仪。这枣糕,寓意着让女儿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枣糕的做法是:用发酵好的白面,里面是调料芯子,外面用大枣和核桃上下相间着,围成圆形,大约高十五公分厚。而上下两面就是用擀好的面片,直径大约二十公分,细细合拢后,放到锅里去蒸,大概需要一个钟头就蒸熟了。枣糕上面的大枣,象征是女孩,核桃象征男孩,在民间认为:子女双全,才是人生的功德圆满。

 

    在吃枣糕的时候,如果枣糕的大枣和核桃都在,就意味着女子还没有怀孕。如果拿出的枣糕上,只有核桃,那么不用说是女子生了男孩;如果拿出的枣糕上只有大枣,那么不用说女子生了女孩。可见,在民间人们的智慧中,可以通过一种温暖的形式,就知道这家人的幸福如许。甜甜蜜蜜,团团圆圆,在枣糕的内涵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三】 过节

    又到一年中秋节,我去看望父母了。除了月饼,我还带了一些核桃和大枣。在城里过中秋节,千篇一律,过不出啥名堂。吃了母亲做得饺子和蒸饼,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有了节日的味道。

 

    往年呢,中秋节的晚上,我会赏月、吃月饼,与朋友吟诗抒怀。今年,我却没有兴致赏月亮了。可能自己心中淡忘了许多事,没有什么可以寄予的了,因而就回家了。现在,网络通讯发达了,让心中的那些美好却愈发地淡去了、生疏了,甚至有些怕碰触了。我打开微信、网络,有许多朋友寄来了节日的问候,温暖是温暖,但是总觉得有几许虚拟感存在。

 

    还好,在中秋节可以抒怀吟诗。给自己沏上一壶好茶,放几块月饼,在屋内独自赏月,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好不容易有了兴致,而自己却没有作诗的才华,有些空对月的扫兴。突然间,电话响了,有一位朋友托我给她的新房撰一幅对联,为乔迁之用。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推脱不过,只好答应。她说是国庆节时乔迁,居住在“毓秀颐园”小区。我根据她的提示,草拟为:毓秀颐园映古莘;家国同庆添新居。横批:乔迁之喜。本以为可以交差了,可是,她又说想把她一家三口的姓名体现上去,问我行不行?此时的我,只有硬着头皮答应。她叫赵莉芳,丈夫叫王万潮,儿子叫王博涵。我苦思冥想,灵机一动,有了:王赵连理天赐博涵幸福家;万潮涌动莉芳添香宜人居。她觉得满意,我也就交差了。

 

    这就是生活,不管过节不过节,总会在不经意间,让自己有所欣喜。就像现在,对月喝茶,没有诗作,作幅对联也不错。正如此时的中秋节,不只是表面上的团聚一下,而是要学会懂生活、知人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能够惠及他人,取悦自己,用常态化的身体力行,保持对身边的那些事、那些人,常关照、多用心,定会还自己一个别样的人生。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