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日都去哪儿了
作 者:沉 酲
我从二十二岁参加工作开始,就没想过过休息日。渐渐地我就把休息日给忘了,并且养成了一种习惯。仔细想一想,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而是一种无意使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以致于不记得休息日了。于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都是这样度过的:认真上班;休息日不再过,而是利用起来读读书或者写一写;有时候还会抽出半个小时来锻炼身体。我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度过了一年又一年。
我故乡的老屋距离李时珍的家比较近,近到几乎能看清对方的大门。我从小就耳熟能详李时珍的故事,经常听乡亲们讲他的事迹。
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足不出户,闭门十年,潜心阅读各种医药书籍,精心地进行着写书的前期准备。正式编写期间,他脚穿草鞋,身背药篓,带着学生和儿子,穿山越岭,过川涉水,访医采药,足迹遍及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行程数万里。在往返的途中,他以精湛的医术,为成千上万的患者治愈了疑难病症,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且认真听取了沿途百姓的意见。他同时还参阅了800多种医药书籍,从历代的本草著作中吸取了精华,历时二十七年,终于写成了这部医药巨著。
该书收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则,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全书共计190多万字。成书后,他又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对本书进行了三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他几乎都是推翻成稿,重新编写。直到临终前三年,他才完成了这部书的定稿。
晚年,李时珍又专心写作《濒湖脉学》一书。书中对二十七种脉象的鉴别和主病,进行了详细地描述。
李时珍一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部不朽的著作上。
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没有电脑,近200万字的两部巨著,是他用毛笔一笔一画地写成的。同时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事情要做,例如,要为数以万计的父老乡亲、远道而来的问医求药的人、武昌楚王的世子等,看病配药,解除病痛。这样,时间对他来说,非常的宝贵,一分钟几乎要当两分钟或者几分钟用,根本就找不出休息的时间,更别说过休息日了。
李时珍从来就是我心目中最闪亮的偶像,从我上学的那天起,就立志向他学习,不断地汲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并且也像他一样,勤奋写作。我无法肯定我的一生能写出多少文字来,但是,我可以选择不停地写,写得越多越有成就感。我当然会逼着自己或者给自己施加一些压力,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要坚持不懈地写,如果实在是写不下去时,就去读书,从别人的书中找寻灵感。
我也无法预计在我的整个人生中,能给我多少可以利用的时间,但是,我却可以充分地去利用已经给了我的全部时间,不去做与写作、读书无关的事情,更不能将宝贵的时间浪费掉。
我开始参加工作时就在部队,由于工作认真,兢兢业业,一直被留在了部队里,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二十多个春夏秋冬。在野战部队工作,最主要的就是一切行动要听指挥。其特点就是工作场所变动比较频繁,今天在这里,明天又不知道要被派到一个什么地方去执行任务。
那些年,我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很少有时间休息。即使是有那么几个休息日,我也将它充分地利用起来去学习和钻研业务了。我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从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汇编,写下了一部约3万字的汇编集,受到了上级机关的嘉奖,也为以后来部队工作的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另外,我还在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了一篇1.3万字的英文翻译文章。
脱下戒装之后,转业回到了原点,在入伍前所在地一个不尽如人意的单位上班。由于工作场所或者环境相对比较固定,十多年来,我将所有的休息日都利用起来,写下了约10万字的专业文章,其中有相当一部份作品发表在省级或省级以上的刊物。
其间,在休息日里,我还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例如,《莎士比亚戏剧集》,巴金的《家、春、秋》,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高尔基的书,普希金的诗集,海涅的诗集,鲁迅的书,郭沫若的书,茅盾的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著……一些国内、国外作家写的书,我都爱看。不但在休息日里看,而且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里,我也是废寝忘食地看。在这期间,我读过的书,估计不会少于数百本。
我几乎不去玩扑克牌和麻将,不进K歌房,不喜好带酒精的东西,连电视也很少看。到目前为止,麻将上那些符号表示的意思,我也不太懂。我想:别人在过休息日或者在上班之外的时间里进行娱乐的时候,我就抓紧时间去读书或者写作。
退休之后,开始两年,我到三峡建设工地上去打工,白天干的是体力活,一到休息日或夜晚,我就跑到职工俱乐部去看书,以此来进行身心的调节。在此期间,我对文学书籍发生了一些兴趣,看的也都是这方面的书籍,例如,莫言、史铁生、韩寒、铁凝、严歌苓、池莉、方方、蒋方舟、张欣、安妮宝贝、阎连科、王朔、王跃文、王小波、臧克家、刘震云、刘墉、徐志摩……这些作家的书,我是百看不厌。他们中有的人我认识,有的人还曾经与我有过接触。
后来,还是经不住战友们的邀请和“诱惑”, 加上鄙人比较喜欢南方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品种繁多的水果,我“投奔”到了岭南。岭南确实是个好地方,只要吃得苦,有时还可以找到工做,例如,保安员,仓库看守员,抄抄写写之类的职位,都比较适合我。我对工作从来都不挑挑拣拣,分配我做什么,就兢兢业业地去把它做好。
最为幸运的是,我的那些“铁哥们”中还有一部份人,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他们鼓励和说服我利用休息时间,譬如说在休息日或者下班后,写些文学稿件,向报纸、刊物、文学网站投稿。我竟然听了他们的,就写了一些。他们帮我进行了简单的修改或者调整,居然还刊登了不少。我就这样地被他们一步一步地引诱着上了“文学贼船”。 我回赠给朋友的感谢条幅是这样写的:“哥们诱我入贼船,进去容易出来难。”
进入到“文学贼船”之后,我感觉到里面的风景无比的绚丽多彩,有高大挺拔的崇山峻岭,有一望无际的大江大海……我将在那里奋力攀爬和遨游,不断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自从生病之后,我更加感到时间对我的重要。每天我都在提心吊胆,尽管现在我还能够动弹,可是又有谁知道在什么时候,我会不会突然之间轰然一下子倒在地上,失去一切知觉呢?心血管病人的明显特征就是发病前没有任何征兆,发病后会在骤然之间失去所有的知觉,而且此病非常容易反复发作,直至将人彻底放倒为止。最近我从医院的体检中,获得了近百项的检查数据。我将这些宝贵的资料拿给医生看,期待能听到医生说一些带指导性的意见,例如,能不能粗略地估计一下我的下一次发病的大概时间,也好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力争在稳定期内尽可能地多做一些事情。医生并没有或者无法满足我的愿望,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他们只是微微地笑了一下,不置可否,连个可供参考的意见都没有给。话说回来,有谁愿意去关心或者预测别人的这方面的情况呢?再说,各个个体的身体情况复杂多变,客观上也不一定能预测得准。这样一来,我更是心里没数。
我也懒得去预想我的身体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即使想了,客观事实也不一定会按照我的预想那样去发展,还不如不去钻这个牛角尖的好。关键是把握住现在,趁我还能动,就要把时间紧紧地抓住,一分钟也不能放过,一秒钟也不能浪费,抓紧抓紧再抓紧!
目前,我还能坚持早起、晚睡,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地挤出时间来,利用一切时间多读些、多写些。我先把文字的数量突击上去,如果生命还能给我一些时间的话,再去考虑或解决质量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的文学作品(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的文字数量,很快就可以超越20万字。等我完成了第一个“20万字”之后,立即向第二个“20万字”发起冲锋,接着是第三个……关键是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能懈怠。因此,“休息日”是不容置疑地过不成。
人生有限,笔耕无量。只要还能思考,我就会坚持不断地读、写下去,还是照样地不过休息日。
有人曾经劝过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多年来一直都在努力奋斗,应该算是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现在到了也该歇一歇的时候了,该玩的就玩一玩,该乐的就乐一乐,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我按他说的试了一下,还真的不行,让我改变多年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浑身都觉得不舒服、不自在,还真的是适应不了。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