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的一批空降兵,在今年十月,在宜昌举行了一场聚会。在三十七名与会者中,年龄最小的也过了古稀之年,经过半个世纪之后的相遇,真是激动不已,感慨万千。作者作为一位参与者,热情洋溢地回顾了往昔岁月,还有那种血气方刚的憧憬与向往,从军训,模拟训练,部队基层连队锻炼;到接受社会主义教育,接受检阅,大串连,开批斗会;再到毕业,被分配到天南地北,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其中不乏佼佼者,自然也成为人人乐道的楷模。时光荏苒,岁月蹉跎,转瞬之间,当年血气方刚的热血男儿,现已两鬓苍苍,在无悔的人生里,谈笑风生,因为,戎装不在,军魂犹存,气质不减当年。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洋洋洒洒,文思泉涌,犹有一气呵成之势。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用特定的词汇标记特定的年代,给人留下深深的印记。叙述详略得当,首尾呼应,问好老师,感谢分享,欣赏阅读,推荐共赏!【编辑:高杰】【新长城编辑部精品推荐161209第2856号】
戎 装 情
作 者:沉 酲
一
七十多年须臾逝,又逢丹桂飘香时。二O一六年十月中旬,分别近半个世纪的同学加战友们,相约在宜昌举办首次聚会。大家如同在军营里听到了军号声,毫不迟疑地从天涯海角、四面八方,纷纷赶来集会。战友们,有从海外归来,有来自山东、河南、本省各地,还有来自西藏雪域高原、边远海岛、遥远的东北……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也早已穿越了古稀之年。为聚会,不少人带足了防寒衣物,尤其是治病、防病的药物,比如,降血压的、降血糖的、降血脂的、降尿酸的、阿司匹林,等等。有的人是在老伴(军嫂) 或亲人的陪伴或护理下前来参加,还有人则是从医院的病床上和正在诊治疾病的当中,悄悄地溜出来的……
同学加战友,都是一些同吃一锅饭、睡着同样的宿舍、军事训练曾在一起、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奋斗了几十年的亲兄弟。特殊的环境,练就了战友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战友们,这时相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道不尽的酸、甜、苦、辣、累。就算是有一天沧海变成了桑田,但是,那些过往的欢欣或伤痛,共同经历过的场景,也会永远留在彼此的心间,令他们回味或回忆。
在聚会上,召集人掩饰不住激动的泪水,悲喜交集,动了真感情。他深情地说,当年我们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离别时,全队一共一百零四人,来自于全国各地,其中以山东、河南、湖北等省的战友居多。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此次前来参加聚会的共有三十七人,约占三分之一。有很多的战友,是非常想来参会的,但是由于身体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而无法付诸行动的人,正在通过微信、QQ、视频等,对本次活动进行着密切的关注和支持。还有将近十分之一的战友,因操劳过度、疾病折磨、意外事故等,过早地离开了我们。他们,抛却了人间的烦恼,远离了拜金世风的侵扰,去到了那个大家都要去而又迟迟不想去的宁静世界里。我们,祝愿他们在那个世界里一切都好。借此机会,我提议,为那些过早地离开了人间的同学、战友,默哀一分钟!
他接着说:
当年,军号嘹亮/步伐铿锵/红星闪亮,红旗飘扬/我们在军营中成长 .
军营,给了我们山一样的体魄/海一样的胸怀/让我们结成了兄弟般的情谊/面对千难万险,共同前往 .
军人的责任,溶进了血液/军人的刚强,造就了脊梁/岁月的风霜,留下了沧桑/昔日的戎装,仍然不忘穿在身上 .
战友啊,五十载的离别,朝思暮想/今天,梦想终于成真,千载难逢/让我们,共叙友情,携手同庆/让我们,珍惜当下,谱写夕阳 .
祝愿军嫂们,幸福快乐/祝愿校友们,身体健康/祝愿大家,万事如意/期待战友,常来常往 .
他接着说,有幸见到了这么多的昔日的同学、战友,高兴得夜不能寐。在此献上寥寥数句,略表心意。
来自山东的战友热情洋溢地说:
云淡风清丹桂香/年逾古稀聚宜昌/非为三峡风光美/只因当年是同窗 .
青葱岁月赴金陵/钟山麓边求学忙/风雨坎坷几十载/扛枪站岗为国防 .
往事悠悠如烟逝/老眼昏花步夕阳/魂牵梦绕盼重聚/相逢犹似少年狂 .
他还代表战友们对那些无私奉献的军嫂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尊敬的各位军嫂,今天,前来参加聚会的军嫂共有十六人,儿、孙辈的共有四人。我特意借此机会,怀着十分激动和愧疚的心情,把藏在心窝里几十年一直没有明说的真心话说出来。我衷心地感谢你们!当年,你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我们这些普通军人,作为自己的终生伴侣,独自一人承担了侍奉双亲、撫养子女、操持家务的重担。你们没有享受到大多数同龄人花前月下的那种卿卿我我,朝夕相处的幸福日子,而是为我们军人作出了青春少女的伟大牺牲。你们用无私的奉献和温情,抚慰了军人年轻时那颗燥动不安、渴求爱情的孤独心灵,给自己的丈夫一个温暖的家庭。让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增添了奋发向上的壮志雄心,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上,全心全意的工作,保家卫国,建立功勋。
我听说,你们中有的人,为了慰藉丈夫的相思情,带着与丈夫的爱情结晶---孩子,坐上几天几夜的火车和汽车,去到西藏的雪域高原,在丈夫的岗楼前一晃而过,就是为了让丈夫在站岗时,透过车窗看一眼你们两人的定情信物---红围巾。这是你们之间的小秘密,天不知,地不知,岗楼不知,火车不知,汽车也不知,唯独只有两情知!在西藏当过兵的人都清楚,在那里工作的军人,必须满两年或者至少一年半之后,才能允许探一次亲。加上路途遥远、空气稀薄和紫外线照射强烈等条件的制约,夫妻见面的机会就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普遍流行着一种说法:“西藏西藏,情况异常。一个织女,一个牛郎。两年一见,相思悠长!”
我还听说,有的夫妻双方都是军人的妻子,由于工作的需要,结婚后的十多年间,只与丈夫团聚过两次:一次是在结婚时,一次是在将孩子接送回老家去抚养时。其它的时间,两人仍然像“单身”一样,处在离别的状态中。正如北宋词人李之仪所描述的那样:“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此恨何时已?”无法排遣心中那种相思的万般苦楚和无奈:“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军嫂们,你们中的很多人经受了怀孕、生孩子期间丈夫不能陪伴在你们身边和连个发泄怨气、撒娇庆贺、搂抱新生儿的人都找不到的痛楚。
你们的丈夫为国为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军嫂们的付出和苦楚又有谁能理解呢?又能与谁诉说呢?谁叫你们的丈夫穿着那身戒装?但是,我们却心中有数:军功章呵,有丈夫的一半,也有你们的一半。军嫂们,你们的奉献太多太多,我们亏欠你们也太多太多。在今天这个特别喜庆的日子里,请允许我,向你们敬一个标准的军人举手礼,并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各位战友,各位同学,我们现在退休了,要全心全意地回归到家庭里,回归到常态中。好好地关爱自己的老伴---军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多做一些事,为军嫂多分担一些家务,弥补我们在年轻穿戎装时对妻子、对家庭的亏欠!正如有的战友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我们能多做一点,她们就会轻松一点。”
来自岭南的战友激动地说:
滚滚长江伴宜昌,浪花迎老翁,一心为圆梦。
离情别意叙不尽,青山永不老,夕阳映天红。
天涯海角心连心,秋月清风时,今日喜相拥。
从容淡定心情爽,还活一百年,期待再重逢。
聚会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着,战友们个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交流着,恨不得将积压了半个世纪的心里话,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干脆利索地往外倒。
二
战友们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期,彼此之间的年龄差未超过三岁,有着一些共同的经历。比如,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先天不足。正在上学长知识的时候,又遭遇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正常学习。一路走下来,又经历了改革开放,反腐倡廉……
我们这些人都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通过高考进入军校学习。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号:“全国学人民解放军”,军校可优先录取。只有那些天才学霸、优秀学子,才能具备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录取的资格。进入这所学校,需要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家庭、亲属历史清白,高考总分排名靠前,体检合格,本人表现优秀,缺一不可。例如,父母亲和近亲三代皆没有历史问题;山东当年的理科高考状元和山东、湖北、河南等省的高考总分排名靠前的人,有一部分被录入了这所学校。
入校后,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争取用最短的时间,走完由青年学生与正规军人之间的那段距离。例如,当听到军事教官的一声令下:“预备,卧倒!”此时,即使在你面前有一滩牛屎或者一堆石头,你也得像机器人接到了指令一样,顷刻间臥倒,爬在牛屎上或者石头上。如果连这一点都做得不利索,还奢谈什么上刀山、入火海?站在队列里,若正好遇到了蚊子叮、虫子咬,不能用手去拍打,要纹丝不动地站在原地,不能动,任由蚊叮虫咬!
军人,尤其是军校生---预备军官,就是要练就“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状态。若是被教官发现谁稍有所走样,立马就会接到出列的命令,单独一人站在队列前面,接受教官极为严历的训斥。
这所学校座落在钟山脚下、秦淮河边。它的范围宽广,环境幽静、整洁。漫步走在校园内用鹅卵石铺就的小径上,绿树成荫,阳光从密密匝匝、重重叠叠梧桐树的枝叶间透射下来, 在地面满满地印上了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碧草如茵,繁花似锦,空气中飘逸着草香、花香的混合香气。举目一望,随处都可以见到醒目的标语,充满了军营景象和励志气息。例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岁月不居,天道酬勤”,“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等。空闲时或星期日,我们这些人会漫步穿越在繁花似锦的花园小径上,或者赖在图书馆里泡上一天,遨游在书的海洋里,或者邀约几位球友,到平整的球场上潇洒走一回,活动活动筋骨。
老师有时会把我们带到学校附近的飞机场上,那里停放着很多的歼-5型、轰-5型、运-5型等飞机。在飞机起飞、空中飞行、降落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飞行器,诸如飞机、火箭、宇宙飞船、导弹等的活动,与大气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它们穿越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等大气层的时候,会受到各层大气的影响。尤其是当飞行器在大气中飞行或降落时,如果遭遇到大气湍流(亦称风切变) 时,就会对飞行器造成较大的影响。“你们从现在起,就要用心学习、研究、掌握大气运动与飞行器活动之间的关系,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保障飞行器的安全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入校不久,根据上级的要求,学校将我们这批学生兵送往空降兵部队的基层连队接受锻炼,时间为一年。这个部队,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所在的部队,有着可以“到达一切地域、夺占一切先机、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对手”的传统和作风。到这样的部队去锻炼,确实是个好机会,千载难逢。
我们在“责任重于泰山,意志铸就辉煌” ,“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等标语、口号的鼓舞和激励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锻炼。每天清晨6:00点钟,当嘹亮的军号声响起,我们就像弹簧一样,从床上迅疾跃起,带着背包、枪支、子弹、手榴弹、伞刀、军用铁锹……5分钟之内赶到指定的地点列队集合。接着,就是全副武装的3公里越野跑,尔后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负重下蹲……如果班长觉得训练量不够大,还会随时增加一些其它的训练项目。每天晚上睡觉前,拳、肘、腿各击沙袋50次,仰卧起坐100次后,才能熄灯睡觉。
为了适应从空中降落到地面时触地瞬间地面对人体的反冲力,这种反冲力是每人“实际体重”的八倍。当时我们的平均体重约为110斤,随身携带的武器、装备约20斤,我们的“实际体重” 在130斤左右。要做到从空中安全返回到地面上来,双腿必须承受1040斤以上的地面反冲力。空降兵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要锻炼腿部的力量。每天都从水泥结构的平台上往下跳,增强双腿肌肉的硬度、弹性和韧性。水泥平台的高度从一米升至一米五,再升至两米。一个班十多个人排着队不停地往下跳,每人每天固定800次。我们的双腿开始跳时肿得如同胖冬瓜一样,军裤穿不进去,换一条超大号码的。夜晚双腿痛得无法入睡,只能咬紧牙关挺住,白天还要继续练。练了五个月之后,双腿不再肿得那么历害了,硬得如同铁棍一般。其间,穿插着叠伞和从模拟的飞机上往下跳,练习离开飞机的动作要领和对降落伞的操作方法等。
我们还学会了射击、投弹、刺杀、格斗、土工作业、游泳等基本技术和战术。掌握了自动步枪、手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高射机枪、火箭筒等兵器的射击要领。手榴弹也由开始投得不够远到能达到优秀以上的成绩。在开始练习刺杀和格斗时,我们这些学生兵多半都是满身被刺得伤痕累累和到处都是瘀血。练到后来,我们也能轻松地躲避对方凌厉的攻击和刺中对方。
我们从小就非常羨慕那些天兵天将的威武神勇,从善如流,疾恶如仇,战无不胜。现在我们自己也能跻身于腾云驾雾、从天飘然而降的神兵神将的行列中,那种兴奋感,自豪感,不言而喻,可想而知,太令人神往!
我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全副武装,每人的负重约为20斤,例如步枪、子弹、手榴弹、伞刀、军锹、背包、宿营帐篷、军用水壶等,徒步行走在偏僻的羊肠小道上。差不多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急行军一百多里地,到达伞训场。我们这些学生兵,此时除了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之外,往日里那种遇见山花烂漫、绿草如茵的景象时,就极易萌生出写作灵感和想象等,时不时会来上一段抒情。此时,我们的这些浪漫情趣,一下子都跑到九霄云外、不见了踪影。
一九六六年二月的一天,嘹亮的军号声打破了伞训场的宁静。一队队绿色军车载着我们前往飞机场。“战歌如雷,马达如吼,英勇的空降兵冲向敌后……”豪壮的空降兵战歌声响彻云霄。
当飞机升到了八百多米的高空时,“嘀,嘀,嘀”几声响,在绿灯闪亮时,战友们“霍”地一声站起身来,调整好坐带,像离弦的箭一样,眨眼之间都跳出了飞机,进入到了浩瀚的天空中,遨游在广袤无垠和神秘莫测的长空里。大约过了3秒钟,主伞按预定的时间自动弹开,并按每秒4米的下降速度匀速下降。我们紧盯着伞降场中心的那个白色的大“T”字标志物,操纵着伞向那里靠拢。
我们像腾云驾雾的孙悟空一样,从空中往下俯瞰,地面上所有的物体,全都在一个水平面上,像一副大棋盘,看不出有高、低之分,也分不清哪里是物、哪里是人。宽阔的江面,看到的只是一条白线,那些公路也变成了又细又长的灰线……
三分多钟后,战友们都安全地降落到了地面,整理好降落伞后,跑步进入到队列中,整装待发。
接着,我们又跳了第二次,第三次……
在跳伞训练期间,战友们个个表现都很勇敢、沉着、冷静、果断,获得了空降兵部队的一致好评。有立功、受奖的,有通报表扬的; 有入党、入团的,有被评为优秀战士的。例如,有位山东籍战友,在第二次跳伞时,他的主伞刚打开不久,一位入伍比他稍晚点的炊事员,由于过度紧張,对自己的主伞操纵不当,慌乱之中落到了他的主伞上面。导致他的主伞和炊事员的主伞都失去了载人的功能。此时,如果不果断地釆取措施,将会在几秒钟之内,两个人同时都有可能在瞬间内坠落到地面上,摔成肉饼。那位山东籍战友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打开了应急备份伞,并死死地抓住了炊事员的伞绳,让两个人共用一具备份伞。由于两人的体重加在一起,超出了降落伞的正常承重,所以,比预定的时间早了许多就落到了地面。当他俩落到地面上时,与他们同时跳出飞机舱门的人还都在天上。虽然山东籍战友的手和脚严重的受了伤,但却挽救了两个人的生命。事后,他被树立为空降兵的学习榜样。
一位湖北籍战友,在第四次全副武装跳伞时,主伞打开后,在调整随身携带的步枪时,步枪意外地碰到绳缠上并被伞绳缠住。按要求,步枪应调整到胸前的备份伞包的下方紧贴肚皮处,这样落地时,人的身体无论是向前倒或向后倒,都能保证枪支的完好无损。武器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它既可以起到消灭敌人的作用, 又能起到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作用。所以,人在枪就在。由于伞在空中运行的时间太短,他还没有来得及将枪调整到安全位置处,就要着地了。为了保护枪支的安全,着地时,这位战友只好一只手护住枪,另一只手操纵伞,以致降落伞没有对准风向就着地了,造成了他的脚踝关节被摔伤,而枪支却保护得完好无损。
还有一位河南籍战友,当看到其他战友在着陆时不慎坠落在水中,他扛着救生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和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落水地点,及时将战友救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跳伞训练时,上述的场景,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
四
一九六六年八月中旬,战友们按规定的时间返回到学校。从个人的小结中,可以看出大家收获颇丰,例如,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协同作战的能力等,被全体战友一致公认。有的战友还在日记中这样写:“空降兵,是为国为民不惧千难万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忠诚战士。我爱空降兵,爱他们的纯洁,爱他们的高尚,爱他们的勇敢,爱他们的顽强。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休整和学习相关的文件之后,于八月下旬,学校又将我们送到了江苏省溧阳县的平桥、戴南、戴埠等人民公社,去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这些公社的地理位置,处在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处,有时因为在工作上需要摸清一些情况,我们经常是徒步通过三个省,才能找到一些相关的东西。
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全军排以上干部和军事院校教职员工都要分期分批参加农村的四清和城市的五反运动”的指示,严格按文件中规定的“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和“社、队认真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简称四清”的要求,指导我们的工作,规范我们的言行。
我们住在贫下中农的家里,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交心。我们白天和社员们一起下田干活,晚上召集社教运动的积极分子、贫下中农、民兵干部开会学习,还要找群众调查情况等。有时,我们还要挤出时间来,给生产队的每户贫下中农的家里轮流着挑水……
当时,那里的“农村很穷,农民很苦,农业很落后”,贫下中农家里的主食,基本上是早晚两顿稀饭、中午一顿干饭,无法吃饱,蔬菜则是到自家的自留地里去摘取。无论是稀饭还是干饭,我们都只吃一小碗。如果有稀饭,我们就不吃干饭,只吃稀饭。那时年轻,肚子饿得很,也只好强忍着。尽管是这样,还是比当地的农民好多了。因为学校领导也知道这一实际情况,他们每隔半个月,就会寻找机会在公社所在地,组织召集一次学习或开会,顺便改善一下伙食。这样的办法,对短时内缓解饥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受农村条件所限,我们没有办法洗到热水澡,只好在夜深人静时,下到僻静的小河里去洗一洗。开始,很多战友感冒了,时间一长,慢慢的也就习惯了。有的战友在河里洗澡时,因无照明设施,还遭遇过被蚂蟥叮到了那个不适当的地方,流了很多血,也流了一些泪!
那时,我们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甚至是苛求。在工作上,我们严格按文件精神办。在生活上,我们不敢多吃,连稀饭也不敢多喝一碗。在男女关系上,有“不准谈恋爱、不准嬉笑、不准交换礼物、不准建立通信关系”的四不准的约束,像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一样,紧紧地箍住了我们,致使我们不敢越雷池半步。
但是,我们毕竟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正处在青春勃发期。除了勤学苦练、积极追求上进之外,由于荷尔蒙的作用,内心深处也常常隐藏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在躁动。
战友中有一些人有爱好写日记的习惯,其中就有一位战友虚构了一篇柏拉图式的东西,对他的情愫有所流露:
《假如,有一天》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二十多天过去了。轮流去贫下中农家里吃饭,差不多有了一圈,和各家的老小都熟悉了。尤其是队里的一些青年男女们,同吃、同劳动、同学习、同娱乐,经常在一起,朝夕相处,觉得亲近了不少。毕竟都是同龄人。
这些天,那个大眼晴的、面庞秀丽的、身材娇好的姑娘,看我的次数多了起来,目光中明显的带有电。她那温柔的目光,象一团火焰,向我燒来;象一把利刃,刺向我的心田!
假如,有一天,她会不会向我走来?
假如,有一天,我离开了这里,她会不会陪伴我---一个居无定所的戎装哥,走遍天涯!
农民老实、憨厚、纯洁、真诚,我们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例如,有位战友住的那家主人,见到那位战友无论是吃干饭还是吃稀饭,每顿都是只吃一碗,肉、鱼、蛋不吃,菜也很少吃,就说吃饱了。那家主人不知道军校还有规定,而我们这些当兵的人,从来都是执行纪律不走样。那家主人很朴实,添一碗松散的饭,战友说吃饱了;那就把饭压得紧紧的,战友也说吃饱了;那就再把碗换大一点,还是说吃饱了。到后来,主人家的碗越来越大,饭也越煮越硬,还压得紧紧的。还有一家主人,见到我们的战友总是没吃掉她做的肉、鱼、蛋,于是就把肉、鱼、蛋掩藏在饭里面……
农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我们的深情厚意。
在离开社、队归校的那一天,很多农民在默默地流着眼泪,我们也是。他们实在是拿不出什么别的东西送给我们,就炒了一些他们自己种的板栗,往我们的军用挎包里装。因为牢记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规定,我们不肯拿,就向外倒。农民又往包里装,我们再往外倒……到最后,农民中的很多人,就只好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这种哭,既含有不舍、又含有心意未被接受的委屈感等,因多种成份掺杂在一起,而引起的。看到这动人的一幕,现场带队的学校领导只好下命令:“每人可拿上一把,带回学校留作纪念!钱,由学校统一支付。”农民们这才开始松了一口气,并且破涕为笑。
五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四日,我们接到了学校的紧急电令,让我们急速赶往金陵·浦口火车站。当晩我们就没有睡觉,连夜乘坐专列前往北京,等待毛主席的检阅。
我们被安排住在北京市南苑机场,食、宿各方面照顾得非常好。根据上面的统一布署,机场派军用汽车将我们送到了人民大会堂,接受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向我们频频招手,示意问好,并鼓励我们这些部队院校的学生,积极投身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叶剑英老帅在讲话中对院校学生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一些具体而又细致的要求。接着,贺龙老帅在讲话中又提出了一些补充要求。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二日,我们接到了通知,明天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第六次检阅红卫兵,安排我们这些部队院校的学生接受检阅。清晨5点钟,我们就早早地起床了,穿上刚换发的新戎装,整装待发。上午九时三十分,我们来到了天安门广场,那里的红旗如海,歌声如潮,大红气球挂着大幅标语在高高飘扬,标语上写着“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等。随着学生的队伍,我们从天安门广场东边入场,踏着《东方红》乐曲的节奏,手里高高举着红色的《毛主席语录》本,眼里噙着幸福而激动的泪水,口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经过金水桥时,我们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天安门城楼上,城楼又高、又大、又远,加上当时又被激动而幸福的泪水模糊了视线。
我们终于见到了毛主席的身影。他那高大魁梧的身形,穿着一身戎装,戴着红帽徽、红领章,不时地向大家挥动着大手,时而又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谈笑风生。毛主席一会儿走到城楼东边,向大家挥着手,一会儿又走到城楼西边,向队伍招手致意。
我们沉醉在巨大的幸福中,忘记了还要移动脚步,一动不动地站在了原地,最后还是被拥挤的人群推搡着,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里。
我们队的战友们从北京告别后,分别奔赴到全国各地去进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串联,去学习外地的革命经验,去经风雨,见世面,长见识。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各地的名牌大学,学习它们的革命经验;大庆,学习大庆人的事迹和精神:“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有些出生于南方的战友,偶一到那里,感觉就是冻得难受,尤其是在夜晚,茫茫的沙滩上,除了依稀见到一些钢铁井架外,就只能听到呼啸的风声了。吃的方面,三顿都是玉米碴子,连窝窝头也见不到一个,难以下咽。但一想到大庆人的精神,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不退缩;大寨,学习大寨人的精神:“ 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大寨人的事迹,齐心协力、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英雄壮举。还有一些人去了井冈山、韶山、遵义、延安等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地方,学习革命志士的事迹和精神:“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另有一些人还去了一些地方,比如,上海、天津、济南、郑州、武汉、广州……
串连回到学校后,通过学习外地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战友们认为第一步就是要建立一个革命团队。有了团队,革命起来才能声势浩大,才能跟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对着干。开始由几名战友共同商议,达成共识后,就以接受毛主席检阅的那一天,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叫“11.3.革命造反兵团” ,简称“革造兵”,并且对外发表了倡议书。后来,加入的人越来越多。
因为上面要求我们,要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 谁是“走资派”?很显然,学校级别最高的就是校长、政委(党委书记)。大家考虑来考虑去,打倒两人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符合上面的要求精神。最后举手表决,由多数人说了算: 结果是提出了“打倒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校长”的行动口号。与此同时,另外还有一些战友,也成立了一个革命团队,叫“革命造反总司令部”,简称“革造司”,提出了“打倒资产阶级的走资派×××政委(党委书记)!”
行动口号提出来之后,就开始书写或张贴大字报或小字报,对校长、政委进行了揭发、批判。在学校的走廊上、大小马路两边搭起的竹棚上、建筑物的墙壁上,到处都贴着五颜六色的大字报、小字报。例如:“打倒资产阶级司令部”,“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打倒校长×××”,“打倒政委(党委书记)×××”……
大字报、小字报,有用红纸写的,有用白纸写的,有用废旧报纸写的,有用草稿纸写的。贴了一层又一层,新的盖住旧的,有的被雨淋湿后残缺不全,有的被风吹着在那里摇晃着,有点像在女生宿舍阳台上晃悠的那些袜子、胸罩、月经带等一样,五花八门,眼花缭乱。也有点像现在四处张贴的虚假广告,例如,办证的,刻章的,治病的……
“革造兵”要打倒的“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校长”,山东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1927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胜利时,任副团长。他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他率部参加了本溪、鞍海、新开岭战役、塔山阻击战、四保临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宝战役、解放广西等多次战役。1949年6月,任副师长,并率部南下作战。1950年11月,任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教研组副组长。正军职领导。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戎马一生,打了几十年的仗,身上到处都是伤痕累累。
“革造司”要打倒的“资产阶级的走资派×××政委(党委书记)”,四川人,1935年加入红军队伍。历任部队的教导员、政委,某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正军职领导。曾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曾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学校最大的礼堂只有一个,今天“革造兵”的人给校长头上戴一顶高帽子,胸前挂一牌黑牌子,拉上台斗一斗。明天“革造司”的人又将政委拉上台去斗一斗。再就是写大字报、小字报揭发他们的“反动罪行”。斗来斗去,揭来揭去,也没有搞出什么东西。两位老领导的一生都摆在那里,清白得很,都非常忠于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他们。大家觉得非常的百无聊赖,不上课,又没有事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进大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那些气体动力学的方程,在高等数学领域里都是属于比较难学的,自学有一定的难度。不让老师讲课,我们这些做学生的感到有些彷徨。
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热衷于去搞运动,去斗来斗去的。有些人脑海中始终装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金玉良言。例如,有的人在别人搞辩论、写大字报、开批斗会时,借故有些东西没弄清楚,需要到学校的图书馆里去查找。于是,就去那里找了个较为隐蔽点的地方,坐在那里看书,“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有的人则跑到玄武湖、莫愁湖、雨花台和中山陵等地方,去体验祖国山河的美丽,去那里呼吸新鲜的空气。对玄武湖的宽阔湖面、如云碧水、浩渺烟波,环洲、梁洲、翠洲、樱洲、菱洲的如茵绿草、似锦繁花;莫愁湖莫愁姑娘的凄婉故事,胜棋楼的楹联:“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如同一局棋枰”;雨花台的烈士壮举、雨花奇石;中山陵的以“天下为公”、“博爱为怀”的国父精神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弄来弄去,弄了差不多快有一年的时间,也找不到什么事干,两个团队就酝酿着夺取学校的领导权。谁都想当权,谁都梦想着弄顶官帽子戴戴或弄把交椅坐坐。夺来夺去,两个团队就打了起来。除了没有用到枪、炮等兵器之外,木棒、砖头、石块……全都用上了。
期间,有些人被莫名其妙飞来的砖头砸伤了。于是,一些人为了躲避武斗,只好跑回到自己的老家去了。
后来,进入了复课闹革命的阶段,边上课,边搞革命。又断断续续的维持了一段时间,上了一些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学到了一些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一九六八年八月下旬,我们毕业分配了,分到了祖国的各地。凡是有部队的机场、港口、军队有关的科研单位或院校,几乎都有我们的同学、战友。绝大多数人被分配到了边远地区,工作在基层连队,其中还有七个人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西藏部队各机场去工作。从此,开始了各人自己的戎马生涯。
六
毕业分配时,我们全队一百零四名战友中,就有七人写了申请书,主动要求到祖国最边远、最艰苦的西藏雪域高原去守边戍疆,成为守护边疆的钢铁长城中的一砖一石。他们通过不断地努力和争取,最终都获得了批准。祖国那么大,军营如此多,为什么他们唯独要选择去西藏扛枪站岗,而且人员还那么多?在全队的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七。
这与他们崇高的思想境界密切相关。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党、团员,那时的好男儿志在四方,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成为了他们崇高的理想。尤其是经过了军校的各种磨炼之后,思想更加单纯和高尚,铁肩担道义,视功利如粪土,将一切交给了祖国和人民去安排。既然已经做了军人,就要随时听从祖国的召唤,真正地做到:“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祖国要我守边卡,边防线上把根扎,雪山顶上也要发芽。”他们,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雪域高原去奉献青春,去书写出自己绚丽多彩的人生。
一九六八年九月,分配到西藏去守边防的战友一行七人,行进在前往西藏的路上。他们一起乘坐一辆敞篷的解放牌大卡车,从西宁出发,经青海湖,翻日月山,进入柴达木盆地,途经茶卡、诺木洪等地,到达了格尔木。在格尔木休整一天后,走纳赤台,上昆仑山口,经五道梁、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口,到安多、那曲、当雄,一路颠簸,行程一万多里,终于抵达了拉萨。行军途中,耗时长达十二天半。
大卡车走在用碎石铺就的简易公路上,高低不平,坑坑洼洼。途中灰尘遮天蔽日,有眼不敢睁,有口不敢张。每到一地,战友们相互看着对方,看到的是,一个个灰头土脸:眼睛睫毛上沾满了灰尘;嘴唇干裂,呈现出一个扁平而又呈椭圆形的白色线圈。
穿越昆仑山口后,空气开始稀薄起来,大家明显的有了高原反应,呕吐不止,连肚子里的黄水、苦水都吐出来了。部分高原反应特别严重的战友,已经无法站立起来,连坐着都成了一种奢望,只能是平躺在车上。生平中第一次感觉到了呼吸的困难,这时,即便是拿出了最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使出了洪荒之力,也帮不上什么忙,也照样解决不了高原缺氧的问题。头晕也好,呕吐也好,都只能是去默默地忍受或忍耐。只要是不立即死去,只能是选择慢慢的等待,让身体各个部位的器官去调整或适应。进藏的路漫漫,只能是选择继续前行,前行才可以到达有人的地方,才能实现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就要义无反顾地一直走下去,无怨无悔才有出路……
他们到达西藏后,被分配到了空军当时所在的海拔高度为4200米的当雄机场和海拔高度为3540米的拉萨机场工作。海拔高度为3850米的日喀则机场建成后,又有几位战友进驻到那里工作。
西藏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例如,因为大气压力的关系,大米饭有时是半生不熟,吃夹生米饭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情,又硬又难吃。想吃点新鲜的蔬菜,只能寄托到梦中去实现,现实中只有脱水菜可吃。进食的肉类,多为猪肉罐头,或者肉干,等等。住的则是自建的铁皮屋顶木板房,封闭性差,又不保暖。烈风起,满天沙尘舞,地上、墙上、床上、被子上,到处都沾满了沙尘,睡觉时,竟然还需要戴着口罩。平时,脸上,眼晴上,衣服上,也沾满了沙尘。
出行十分困难,地处高原,气候恶劣,长年积雪结冰难融,山也高,坡也陡,车祸在所难免。有位战友,一次因公出差,从日喀则机场前往拉萨,途经海拔高度为5300米的雪格拉山时,遭遇了翻车,汽车和人翻滚到公路下168米处,导致腰椎的第二、三节压缩性骨折和50%的错位。在同行的战友们精心的关心和照料下,这位战友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伤愈后虽然被评为二等乙级伤残,但仍然在那里坚持工作。
刚到西藏时,由于不会藏语,造成语言交流上的不通畅。一天到晚就只是窝在军营里,靠战友们的相互鼓励和帮助,来获取心灵上的温暖。
夜晚一个人站岗独处时,只能遥望着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心里默默地思念着万里之外的亲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尚且还能会上一次面,而西藏的军哥、军嫂们必须无条件的遵守“西藏军人,两年才能探一次亲”的部队规定。 加上山高水远,空气稀薄,军嫂们来藏的不适应,实际上两年还不一定能会上一次面。故在军营中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西藏西藏,特殊情况;一个尼姑,一个和尚;一次探亲,两年守望……"
用他们的青春和血汗,昼夜守卫在珠穆朗玛山和雅鲁藏布江的这片土地上,为战鹰翱翔在西藏的上空护航,为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攀登珠穆朗玛峰提供天气保障。他们,在雪域高原谱写青春,造就辉煌!
他们护卫了祖国,祖国也没有忘记他们。他们中的一人被晋升为拉萨空军司令员,其余的人,也都获得了相应的职位。二十多年以后,他们中的多数人先后脱下了戎装,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
我们队还有一个战友从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空军某机场的基层连队工作。在那里,领导十分看好他既拥有比较高的文化知识,又经过了空降兵的严格锻炼,对他委以重任,这让他有了一种归宿感,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在接手本职工作之前,他被送到部队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了一段时间,主要是养猪。在一次母猪生仔的过程中,他整夜守候在猪圈里,给一个刚刚生下来就快要断气的小猪仔,嘴对嘴地给它吹气供氧。他被“五七干校”评为了“五好学员”,达到了锻炼思想的预期目的。
在连队,他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每天清晨他都要比别人早起一些,主动打扫办公室、走廊、厕所等地方的卫生,给连队的战友们备好洗脸水。平时抓紧点滴时间,自觉地学习政治和本专业的业务知识,不断地提高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经过一段时间的踏实工作,他被基层党支部吸收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实现了他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体验到“利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内涵。
在部队的飞行训练、飞行表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专机飞行、重大军事换防的机群转场等业务保障中,他一丝不苟,尊重科学,坚定不移地按照“不唯上,不唯书,只为实”的精神办事。例如,在一次夜间飞行训练中,指挥员是一位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夜间打落过美国王牌飞行员被誉为“夜空猎手”战斗英雄称号的领导担任。当时的天气,由于受到烟霾的影响,造成能见度小于4公里,短时内又无好转的可能,不符合飞行训练的条件。由于部队人员已经全部就位,指挥员、飞行员多次急切期待放飞。他根据飞行训练的天气条件要求,严格把关,坚持不宜放飞的原则意见。
如果指挥员觉得有异议,就请指挥员在飞行保障任务书上签字。不过,在做出停止飞行训练的决定之前,他留有余地,建议指挥员派一名飞行技术非常过硬的资深的飞行员先上天去侦察一下。结果,那位飞行员在空中报告说,能见度极差,着陆时看不清跑道,不适合放飞。指挥员这才作出了撤销当夜的飞行计划的决定。不久,他在飞行训练时,再次遇到了那位领导担任指挥员,不但没有挨批评,反而受到了表扬: “有你在把天气关,我就比较放心。”
他还在陆军、空军、炮兵等多兵种的大型联合演习中,多次负责天气保障工作。这对他的知识面、心理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例如,演习中,参加的兵种比较多,每一个兵种对天气条件的要求,必须清楚;对演习的总体布署要熟悉。有时要动用的兵力达到数万人,这样,在大部队行动之前,他除了要作出准确的天气预报之外,还要对各兵种进场的顺序,运用的兵器,进场的时间……进行精细的考虑,做到有条不紊。他还要将考虑好的成熟意见,及时地报告给总指挥部和各兵种的指挥所。
在每次演习期间,他总是吃不香,睡不踏实,全力以赴地去保证好完成演习任务。演习结束后,他作为空军的代表之一,多次受到总指挥部首长的接见和宴请。例如,在一次演习中,由于完成任务出色,他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家孔从洲司令员(李讷的公公)的亲切接见,这使他充满了成就感。
在部队驻地所在的城市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期间,机场作为抗震救灾的总指挥部,也是灾民的集散地,承担了向该地运送数以万计的抗震救灾物资和向外地转移大批伤员的空运天气保障工作。尤其是保障了一架飞机在超越天气条件下及时飞到北京向党中央报告了地震灾情,使受灾的城市迅速得到了全国各地的支援,大批急需的抗震救灾物资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运往该地,使灾民有了基本的生活条件。
在抗震救灾中,他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受到了陈永贵副总理代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接见,并一起合影留念。
在空军天气技能大比武的比赛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空六军的第二名,受到了部队的嘉奖。
他是属于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创新型人才,无论是在部队工作还是在地方工作,他都能倾注满腔的热情、一丝不苟地去把工作做好、做精。
脱下戎装之后,他被分配到了湖北省气象部门工作,担任了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和部门学科带头人,享受省政府的特殊津贴。他曾先后四次荣获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获取荣誉证书、奖章34本、枚。在长江流域防汛抗洪的天气服务中,荣获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并获得全国科技界先进个人称号。
七
我们队的战友有一位分到了南方海岛的海军部队工作。他刚到部队时,对南方海岛的湿、热气候难以适应,身体多个部位的器官动不动就过敏。例如,吃什么都会引起肠胃不适,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拉痢疾。痢特灵、黄连素即使不离身,也没有将他的痢疾彻底地治断根,药一停就复发,反反复复持继了很多年。面部有时也会发生过敏,被湿、热的海风一吹,不是鼻斜,就是嘴歪,到医院看过几次,吃了一些抗过敏的药,例如,扑尔敏和氯雷他定等,也无济于事。
他到部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送到海岛农场去进行劳动锻炼,放牛、喂猪,水田里的插秧、割稻禾等,样样活儿都干过。海岛的气温高,经常会达到34---37℃,而且高气温维持的时间特别长,往往会超过半年之久。在水田里插秧、割稻禾时,水面上的蚂蝗密密麻麻、黑乎乎的一大片,咬起人来特别凶狠,叮进肉里扯不掉,拔不出,让人望而生畏,不寒而栗。即使是像他这样在华中农村出生、干过水田农活的人,也难以适应。他在海岛农场锻炼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他返回部队之后,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从普通的士兵做起,除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积极参加到公益活动中,认真学习舰艇上各个部位的操作技能,用较短的时间,很快就熟悉了海军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技能要求,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基层指挥员。
他在工作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已,虚心向其他官兵学习,谦虚谨慎,与士兵打成一片,深受广大官兵的称赞,一步一个台阶被提升为海军某基地的政委。
一九九八年,他率领部分海军将士奔赴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不惧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地战斗在抗洪抢险的最前沿。他身先士卒,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十二月,他被晋升为海军某部政治部副主任。二OOO年七月,他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军衔。二OO三年六月,他被晋升为海军某部副政治委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将军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随同舰艇官兵一起出海执行任务,或者训练,与官兵们同吃、同住、同娱乐,长年生活在舰艇上。他很少坐在机关的办公室里,深受广大海军官兵的称赞和爱戴。
当将军得知他有一位高中的同学、军校的战友,暂住在离他不远的周边某个地方,他专程驱车前去看望,并将这位老战友接到他的驻地,热情款待。他带着这位老战友参观了海军的一些新型舰艇和大型修理厂等,让这位老战友看到了海军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景象。
我们队还有一位战友,毕业后与其他六位战友一起,分配到了西藏雪域高原,工作了二十多年。在那片土地上,留下了他青春的足迹,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智慧。
他在西藏守卫边防期间,夫妻俩聚少离多。由于彼此间相隔的空间距离达到了万余里以上,加上雪域高原上的空气稀薄、气候条件恶劣、交通不便等方面的因素,导致他们夫妻间有时甚至是好几年都会不上一面。尤其是当他俩有了孩子之后,会面就更加困难。孝敬双方的老人,撫养子女和操持子女的上学和成长,料理日常的家务,身体上的孤单和心理上的寂寞,等等,所有的重担都由妻子一人去承担或应对。导致妻子长期以来,积劳成疾,过早地受到了病魔的困扰,以致于刚过知天命之年,妻子就只能是依靠轮椅的帮助,才能进行一些有限的活动。
待到越过了不惑之年之后,这位战友才脱去戎装。好不容易才盼到夫妻团聚,他满以为可以过几年安稳的日子,谁料想,没过多久,妻子却一病不起。
这位战友对妻子情深意笃,照顾得细致周到。他一边坚持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一边精心照料瘫痪在家的妻子。加上他本人长年以来工作在西藏,因心脏负累过重,导致有时出现心律失常。但是,他一直以来都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病瘫的妻子。例如,他每天都要坚持早早地起床,买好菜,做好饭,喂完妻子和做好清洁卫生等,尔后,还要赶着去按时上班。中午或黄昏后,当其他人都在休息时,他还要推着轮椅上的妻子外出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边走边交流思想感情,鼓励或唤起妻子同病魔展开顽强的斗争。
在单位的小路上,在公园里花木掩映的小径中,在宽敞的马路上……人们不时地总会见到一个穿着旧戎装的老兵,推着轮椅上的病人,走在那里的身影。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赞叹:“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老兵对自己的妻子真好!”
就这样,他全心全意地守护在病瘫的妻子身边,长达十七年之久。让生活无法自理的妻子,照样能够有尊严的走在人生的路上,一样的享受着人间的温暖和幸福。
当年,我们队的全体战友都参加了那场考试,曾在写《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中,倾注了满腔的热情。战友中有人甚至还透露过,在构思这篇作文的时候,曾在意象中将“越南人民” 想象成了自己最心仪的女朋友。这样,灵感才能来得快,才能写出情真意切来,才能得高分。当年全国参加考试的人那么多,作文能多得一分,就意味着会有很多人的名字,要排到自己的名字后面去。这封信,绝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信,如果它能在全国处于领先的水平,则有可能要载入史册中。这真的是值得奋力一搏,豁出去了。事实上,这封信在当年,曾经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
须臾间,也就只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我们的战友中,就有些人用当年拿笔写信的手拿起了枪。为了保卫自己美好的国土,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勇敢地同来犯之敌作殊死的战斗。这就使他们对朋友或敌人的概念,有了一些感性的认知,就如同作家本杰明·迪斯雷利所说的那样:“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我们队还有一位战友,尽管他在数理化的学习上,悟性稍高一些,接受能力也稍强一些,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他对文学的爱好。他利用业余或者休息的时间,读了一些文学书籍,例如,在军校期间,他读了《莎士比亚戏剧集》,巴金的《家、春、秋》,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高尔基的书,普希金的诗集,海涅的诗集,鲁迅的书,郭沫若的书,茅盾的书,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四大名著……
退休后的前两年,他一边打工,一边找书读。在此期间,他读了莫言、史铁生、韩寒、铁凝、严歌苓、池莉、方方、蒋方舟、张欣、安妮宝贝、阎连科、王朔、王跃文、王小波、臧克家、刘震云、刘墉、徐志摩等作家的一些书。其中有的作家成为了他崇拜的偶像。有的作家他曾看到她慢慢长大,怎么在不经意间,就成了鼎鼎有名的大作家。这让他感悟到,对作家的神秘面纱,不宜太过于迷信。
退休后的第五年,有一天,他突发奇思妙想,也想当作家。于是,他就拿起笔来,开始写起了作文。此后不久,他不幸先后两次中风。脑梗塞的后遗症十分明显,疾病给他带来了诸多的不适和不便。医生在他的就医诊断书上写着,脑梗塞下游的部分脑细胞已经坏死,脑两侧半卵圆中心缺血灶,脑萎缩,脑白质异变,脑动脉硬化,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弱,右侧肢体肌力受损,行动不便等。他,以前酷爱的篮球运动,再也无法进行了;那些诸如开会、培训、采风、交流等活动也无力参加;所有的聚会活动也参加不了;亲朋好友举办的各类喜庆活动也无力参加;原来计划的“行万里路”,也无法实施;等等。即使这样,他就是不愿意放弃文学的写作或读书。
他热衷于读书,每天坚持早起、晚睡,像挤海绵里的水那样地挤出时间来,利用一切时间多读些书。他知道,现在要获取更多的知识,只能是靠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报纸,往脑子里多填充一些新的知识。每当他在读书时,书里面那些浩翰无边的知识,立刻就变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而他自己则变成了一片铁屑,被紧紧地吸引住了。为此,他经常是废寝忘食。
他一边读书,一边在精心地构思着他自己的作文。这样一来,他经常要在很多的场合,去考虑写作方面的事情。例如,有时是在路上想,有时是在床上想,甚至在吃饭时也在想。想着想着,他就听到了灵感从天而降的声音,看到了灵感飘然而至的身影。灵感来了,他就写一点。灵感累了、困了,他就去读书,从别人的作品中去找寻或者呼唤灵感。
每当他在写作文时,他总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像天籁之音;看到那些从自己脑子里蹦出来的字,是鲜红的,还冒着热气。
到目前为止,他的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等作文的文字数量,超过了25万字。他正在向第二个“25万字”发起了冲锋,接着就是第三个……
他在中国作家网上已投原创稿一百多篇,审核通过并公布了五十多篇。他作文的数量和质量,符合了某大型网站提出的签约条件,成为了该网站的签约作者。他还向报纸、书刊等纸媒投稿,也有一些被刊出。
尽管他的写作尚处在非常低端的水平,从来也没有取得过什么骄人的业绩。毕竟他起步较晚,长期的戎马生涯,肩负重任,容不得他拿出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文学的读书或者写作。脱下戎装后,为了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容不得他拿出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写作或者读书。他只是在退休了几年之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梦想,才导致他开始练习写作文。
他认为,人生不在于取得了什么显赫的成绩,那需要天赋和环境等多方面条件的具备,否则,就很难有取得成功的可能。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否去努力做了什么。他谨记了一句格言:“不是因为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努力了,才能看到希望”,并将它付诸行动。他经常挣扎在一种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的痛苦中,深刻地体验到了写作的不易和艰辛。
他尽力了,并有一种释然和宽慰感,姑且将写作只当作一种业余爱好而已,去陪伴自己的人生。
人生,是一次由起点逐步迈向终点的过程。在途中,尽管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高山、峡谷,沟沟坎坎,杂草荆棘,十之八九不尽如人意。但是,走过的人中,很多人都会感慨: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
我们队的战友,很有几个穿戎装的时间比较长,他们十八岁入伍,六十多岁才退休,穿了四十多年的戎装。退休后,他们仍然未离开军营。其他的战友,有穿戎装三十多年的,或二十多年的……
我们队的战友,见证了部队的飞行器,由喷气式歼击机歼-5、歼-6、歼-7、歼-8、歼-10、歼-11A、歼-20,轰作机轰-6、轰-6H、轰- 6k,运输机运-5、运-8、运-20等发展的全过程。为保证这些飞行器的训练或实战的安全,操碎了心,奉献了自己的青春。部队的发展、强大和现代化的建设,有他们的一份心血和智慧。军队的威武雄壮,与一代又一代军人辛苦努力和无私奉献密不可分。他们,始终怀有一种不了的戒装情……
八
从军校毕业分别后到战友们第一次的宜昌大聚会,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距离,但是,却仿佛发生在须臾间。这真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啊!
细细地回想或检索了一下,战友们这一辈子到底都干了什么。除了穿了很多年的戎装,发生过一些够不上青史留名的故事外,既没有干出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传说,须臾间,就这样平平淡淡地过完了一生或者差不多快过完一生。
很多事情,开始时有着各种各样、美妙无限的幢憬,实施的过程也很长,很复杂,但结果则不尽然。比如,我们这批军校生,当年的理想都十分的丰满,很多人都想当将军,因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的士兵”。更何况,我们从入校的那一天起,就曾疑似是军官,这就充满了更多的希望和更值得努力奋斗。半个世纪过去了,其间,很多人都是在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地工作。须臾间,结果就有了,当上将军的人屈指可数,寥寥无几,而大校级和大校级以下的,则占了大多数。又比如,这次举办的“战友世纪大聚会”,从酝酿、策划、征求意见、选址,到具体实施,历时近一年多。开始时大家都在想,离别了半个世纪,彼此天各一方,趁有生之年、还能走得动时,见见面,叙叙旧。战友们都很期待,很向往。结果,在须臾间,聚会很快就结束了,一天的大会交流和一天的游览,大家又分离了。这就给战友们留下了一些尚需思考的问题:有人从海外归来,来回行程万余里,先到故乡的省会会面,再到举办地省会集合,最后才到举办地参加活动,旅途奔波劳顿。有人从西藏雪域高原、从寒冷的东北赶来,出发时穿着厚棉衣,到了目的地只穿夹衣或单衣,身体各器官短时内需要调节或适应巨大的气温差异,明显的有一种不适应感。
除此之外,战友们都已经七十有余的高龄了,体弱多病,退休后未参加或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已有十来年的时间了。大会所需的经费、会务的服务工作等,都得自行筹备和操办,运作起来有一些难度,等等。这些都是客观问题,都会给聚会带来一些影响,而且调度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在一起聚聚,较为容易产生一种距离感、陌生感,亦会导致彼此间更为挂念。如何处理这种矛盾,还是得交由战友们自行解决,大家协商抉择,多数人说了算。
从这次聚会得知,我们队的全体战友,没有任何一个人,触及到贪腐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有幸成为富翁,而去享受那种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我们普遍都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尽管这样,在聚会期间,仍然没有听到,有哪个战友说过对自己的人生后悔、不甘的话。大家都表示自己的人生过得很充实,很值得,在内心的世界里,一直有阳光在陪伴。
本次聚会是由山东、河南、湖北等省的同学共同倡导和发起的,得到了全体战友的一致响应和支持。宜昌所在地的战友充分利用和发挥了他们良好的人脉关系,使聚会期间的住宿、就餐和所进行的座谈会、观光游览等活动,进行得十分顺利,让参会的全体战友,享受到了打折优惠、干净舒适、美味佳肴等的优质服务。
山东有位战友对这次聚会感慨不已:
分别已是五十年,昔时容颜难再见。点滴趣事经提起。尘封往事涌心间。
相握相拥在此时,任由泪水流满面。频频举杯不言醉,战友相聚心里甜。
他对观光游览的印象是:
屈子昭君西陵峡,风景秀丽甲天下。
大江截流气势大, 水力发电惠万家。
夷陵山水美如画,目不暇接处处佳。
土家靓妹唱山歌, 天籁之音娇似花。
俗话说,天总会要黑,人们总会要离别,天底下没有永远不散的宴席,即使是老战友也概莫能外,没有谁能够永远陪着谁。不管在聚会时有多么的热闹,多么的开心,多么的不舍,战友们都免不了要离别,要回到各自休养生息的地方。这真的是:
相见时难别亦难,恋恋不舍往家返。两眼含泪不敢流,只因都是男子汉。
此次聚会时虽短,意义可是不一股。同学情谊今续上,再次相聚在来年。
这次聚会,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战友情、同学谊,却是天长地久的。
祝愿各位战友多多保重身体,期待下一次的重聚首,再相会!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