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佗城南门古渡码头游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见证着时光的流转。龙川县佗城南门古渡码头便是这样一个地方,它历经风雨沧桑,见证了无数的兴衰荣辱。近日,我有幸踏上这片土地,探寻它的过去与现在。
南门古渡码头,始建于明代,这座古老的码头坐北向南,原址至今仍存。当我来到这里时,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尽管岁月已经在它身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但它依然坚定地伫立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南门古渡码头的建筑风格独特而古朴。码头的主体由砖石砌成,砖石上有着岁月侵蚀的痕迹,展现出一种沧桑之美。码头的边缘采用了古朴的石栏,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增添了码头的艺术气息,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特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码头的顶部铺设有平整的石板,这些石板经过岁月的打磨,变得光滑而温润,走在上面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整个码头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明代的建筑特色,又融合了当地的文化元素,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
南门古渡码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曾是龙川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连接内陆与沿海的关键节点。在古代,这里舟楫往来,商贾云集,各种货物在这里集散,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码头周边的街道上,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展现出了当时龙川经济的繁荣与活力。这里不仅是货物的集散地,更是文化的交融地,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这里汇聚,带来了各自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码头文化。“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005 年,码头进行了重修,如今的它总长 32 米,宽 20 米,还有一个 180 平方米的平台,供乡民乘船上落或装卸货物。站在码头上,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繁华的景象,商船往来,络绎不绝,货物在这里装卸转运,人们在这里忙碌奔波。
曾经,南门码头是商贾云集的繁华要地,是龙川的经济命脉之一。无数的商人在这里汇聚,交流着商品与信息,推动着经济的发展。这里是热闹的,是充满活力的,它见证了龙川的繁荣与昌盛。“繁华历尽,方知平凡是真;回首沧桑,只想平淡如水。”
然而,随着历史浪潮的变迁更迭,南门码头也逐渐褪去了繁华。时代的发展,交通方式的改变,让这座古老的码头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它不再是商贾往来的必经之地,不再是货物集散的重要枢纽。它慢慢被人们遗忘,陷入了沉寂。
但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时代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今,随着古城的升级改造,南门码头也迎来了新生。它从鲜少人问津的闲置地,华丽变身为备受欢迎的热门景点。这一转变,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
当我走进古城,沿着古老的街道前行,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油然而生。街道两旁的建筑保留着古老的风格,仿佛将我带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石板路,每一处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而南门码头,就像是这座古城的一颗明珠,在历史的尘埃中闪耀着光芒。“明珠虽小,光华璀璨。”
走近南门码头,我看到了熙熙攘攘的人群。游客们有的在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独特的建筑和历史韵味;有的在细细品味码头的故事,感受着岁月的沉淀;还有的则静静地站在江边,欣赏着江水的流淌和周围的美景。大家都沉浸在这片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地方,享受着与历史的对话。“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我沿着码头漫步,感受着江水的清凉与宁静。码头上的建筑也经过了精心的修缮,展现出了古老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古老的砖石与现代的装饰相得益彰,让这座码头更加富有魅力。在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过去与现在的交织,历史与未来的碰撞。“过去与未来,在这里交汇。”
站在码头上,我眺望着远方,眼前是一片开阔的江面。江面上船只往来,江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带来了一丝丝凉爽。我不禁想起了曾经在这里忙碌的人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梦想,在这里拼搏奋斗。而如今,我们也在这里追寻着自己的梦想,感受着历史的魅力。“梦想如舟,奋斗作桨。”
在码头附近,还有一些展示着过去历史的展览。我走进其中一个展厅,看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这些展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南门码头的历史,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过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客们在展厅里驻足观看,认真聆听讲解,仿佛穿越回了过去的时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离开展厅,我继续在码头上漫步。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晚霞映照在江面上,江水变成了金黄色,仿佛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码头上的人们也被这美丽的景色所吸引,纷纷驻足欣赏。在这一刻,南门码头仿佛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无法自拔。“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随着夜幕的降临,码头上的灯光逐渐亮起。灯光下的南门码头更加美丽动人,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面上。码头上的人们也渐渐散去,留下了一片宁静与祥和。我站在码头上,感受着这宁静的夜晚,心中充满了感慨。“夜的宁静,是心灵的栖息之所。”
南门古渡码头,这座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地方,见证了龙川的兴衰与发展。它从繁华到沉寂,再到如今的新生,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如今,它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与时代的进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相信南门码头将继续见证龙川的发展,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与象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未来充满希望。”
这次的南门古渡码头之旅,让我收获颇丰。我不仅领略到了历史的韵味,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还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游客们也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共同见证了这座古老码头的新生与魅力。而当地的美食也为这次旅行增添了别样的风味。龙川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佗城豆腐丸。这是一道将豆腐与肉馅巧妙结合的美食,口感细腻,味道鲜美。还有龙川的客家酿三宝,将茄子、苦瓜和青椒酿入肉馅,再经过精心烹制,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此外,龙川的糍粑、艾粄等特色小吃也深受人们喜爱,它们都是龙川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品尝这些美食的过程中,我仿佛也感受到了龙川人民的热情与勤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美食是生活的调味剂,也是文化的传承者。”
[作者简介]:罗洪安,笔名晨风(鸿福安康),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蔷薇绽放》 《生活絮语》 《桃红柳绿》 《岁月如风》 《那些藏于心底的话》 《阳光下的影子》 《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 《晨风吟草》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8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共 1 条评论
夏祺笔丰,遥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