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赏析林燕祥作品(二章)

作者:新长城编辑部   创建时间:2024-06-04 11:48   阅读量:23874   推荐数:2   总鲜花数:8赠送列表   字数:5233

赏析林燕祥作品(二章)

晨风

〖1〗
评〈潮音袅袅伴终生〉

    潮汕,那片充满独特韵味的土地,承载着无尽的历史沉淀与人文魅力。在阅读完林燕祥的《潮音袅袅伴终生》一文后,内心犹如被那悠悠潮音所触动,泛起层层波澜,思绪也随之飘荡,沉浸在那丰富多彩的潮汕世界中。


    文章开篇便以回忆的笔触,将读者瞬间带回到潮汕农村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质或许匮乏,但精神生活却充满了热切的期待。“做戏”这一乡村独有的文化活动,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作者童年的欢乐与期盼,也奠定了整篇文章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早早吃完晚饭去抢占戏台下的位置,那种比过年还兴奋的心情,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极度渴望与珍视,让读者仿佛能切身感受到那热烈的氛围和期盼的心情。


    作者着重描绘了潮剧这一古老而独特的剧种,深入阐述了它的历史渊源与独特魅力。潮剧作为宋元南戏的分支,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与发展,被誉为“南国奇葩”。它的经典剧目既融合了其他剧种的元素,又散发着潮汕地区独有的气息,充分展现了潮汕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对潮剧的详细介绍,不仅让读者对这一剧种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凸显了潮汕文化的丰富多彩和源远流长。那些优美的唱词,如“驹光留不住、瞬息暮云低,垂柳空摇摆,难把夕阳系”,犹如珍珠般点缀在文章中,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文学魅力,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潮剧唱词的精妙绝伦。


    个人经历在文中亦是一条重要的线索。作者回忆起与潮剧相关的点点滴滴,如高中同桌琳珠家看戏、外公带自己去戏园子、在后台看演员化妆等场景,这些生动的画面仿佛将读者一同带回了那些美好的时光。特别是描写观看澄海潮剧团演出《彩楼记》时的情景,以及回家后绘声绘色地给外婆转述剧情,更是深刻地展现了潮剧对作者童年的深刻影响以及她对潮剧的热爱之情。这些回忆不仅仅是个人的经历,更是潮汕文化在个体生命中的烙印,让人感受到潮剧与潮汕人民生活的紧密相连。


    在情感表达上,文章既有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逝去亲人的深深缅怀。外公外婆虽已作古多年,但那些与潮剧相伴的日子却依然美好而清晰。这种对往昔的留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真挚而深沉,令人动容。同时,作者对潮剧的热爱贯穿始终,无论是儿时的痴迷,还是成年后的感慨,都体现了潮剧在她心中的重要地位。这份热爱不仅仅是对一种艺术形式的喜爱,更是对家乡文化的深深眷恋和自豪。


    从文学价值的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具有诸多显著特点。首先,语言优美生动,充满了地域特色和情感温度。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方言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如“做戏”“戏园子”等,让文章更具真实感和亲切感,仿佛能让读者闻到潮汕乡村那独特的气息。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回忆儿时看戏开始,到介绍潮剧、讲述个人经历,再到表达情感和对潮剧的感悟,条理清晰,循序渐进,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和情感脉络。再者,主题深刻,通过潮剧这一载体,不仅展现了潮汕文化的魅力,也探讨了艺术与人生、情感与记忆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引发深入的思考。


    然而,文章也并非完美无缺。在描述潮剧具体剧目和情节时,可以更加详细地展开,以增加读者对潮剧剧情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在探讨潮剧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以更好地展现潮剧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在融入更多潮汕人文历史元素方面,也还有提升的空间,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和立体。


    我认为《潮音袅袅伴终生》是一篇情感真挚、内涵丰富、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它以潮剧为线索,串联起了作者的童年回忆、个人情感和对潮汕文化的热爱,让读者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也对潮剧和潮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篇文章不仅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潮汕文化的一次有力弘扬,它让那袅袅潮音在读者心中久久回荡,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在当今文化多元、快速发展的时代,这样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提醒我们要关注和保护那些即将消逝的传统文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和光彩。


    从创作背景来看,潮汕地区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潮汕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在经济上,潮汕人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敢闯敢拼的精神,在国内外商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文化上,潮剧、潮州音乐、潮汕建筑等都是潮汕文化的瑰宝,体现了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潮音袅袅伴终生》的诞生并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对潮汕地区的深厚情感和对潮汕文化的深入理解,也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关注。


    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来看,作者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内心可能充满了对潮汕地区的热爱和眷恋。他/她回忆起童年时观看潮剧的场景,回忆起与亲人一起分享潮剧的快乐时光,心中或许会涌起一股温暖和感动。同时,作者也可能对潮剧的现状和未来感到担忧,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潮剧和潮汕文化的关注和重视。在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下,作者用细腻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潮音的热爱和对潮汕文化的赞美。


    将潮汕人文历史融入文章中,更能凸显文章的深度和广度。潮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潮汕地区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活跃。潮汕的建筑风格独特,如潮州的开元寺、牌坊街等,无不展现出潮汕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潮汕的美食更是闻名遐迩,如牛肉火锅、潮汕卤味、粿品等,让人流连忘返。潮汕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潮剧、潮州音乐、英歌舞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潮汕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文章中融入这些潮汕人文历史元素,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潮汕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总之,《潮音袅袅伴终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以潮剧为线索,展现了潮汕文化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对创作背景、心理描写和潮汕人文历史的融入,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让我们一起走进潮汕的世界,领略那潮音袅袅的魅力,感受那潮汕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让这颗岭南文化的明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同时,我们也期待作者在未来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精神享受和文化启示。让我们在潮音的陪伴下,继续追寻那美好的人生旅程。



〖2〗
《关于“情商不高的四郎”之我见》

    在林燕祥所撰写的这篇文章里,我们有幸领略到了一个别具一格视角之下的《四郎探母》。在传统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往往将焦点聚集于杨四郎的忠勇以及其内心的挣扎纠结之上,然而此文却独具匠心地将侧重点放置于他在感情处理方面所呈现出的“情商匮乏”之态,如此独特新颖的解读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为之一新。


    杨四郎在历经长达十五年的分离后,得以重回宋营,而当其面对母亲、兄弟以及妻子之时,他的言语表达和行为举止竟然展现出如此巨大的差异。对于母亲佘太君而言,儿子的失而复得,再加上多了一位公主儿媳,这无疑是天降的大喜之事,满心的欢喜自是顺理成章。可是,对于那苦苦守候了十五年的发妻来讲,这所有的一切却显得这般残酷。


    当四郎妻满心欢喜地迎接这场重逢之时,所得到的竟是丈夫对另一个女人的夸赞之辞,那种从惊喜瞬间跌落至愤怒与委屈的心境,着实令人心疼不已且完全能够理解。这十五年漫长的等待与深切的思念,对于一个痴情的女子来说,原本是能够承受的,然而丈夫的移情别恋以及对新欢的溢美之词,却犹如一记沉重的铁锤,狠狠地击碎了她所有的希望与坚持。这十五年的倾心付出仿佛在一瞬间变得毫无意义可言,那汹涌澎湃的愤怒恰是她内心痛苦的尽情宣泄。


    由此处,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所谓情商在人际关系当中的至关重要性。情商,绝非仅仅是能够感知自身的情绪,更是要敏锐精准地察觉到他人的感受,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杨四郎在直面妻子之时,显然未能充分考虑到她的真切感受,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言语会对她造成何其巨大的伤害。他只是一味地沉浸于自己的情绪和所历经的种种之中,而全然忽略了那个始终在痴痴等待他归来的女子。


    倘若杨四郎能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先去倾诉对妻子这十五年的无尽思念与深沉爱意,再委婉含蓄地阐明自己在北辽的万般无奈,或许结局将会有所不同。通情达理的“四嫂”或许便会在理解之中给予原谅,而不会被愤怒所完全淹没。女人的心,往往最为看重情感的真挚表达与深深珍视,一句贴心的情话,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许便能够化解诸多的矛盾与痛苦。


    林燕祥借由对这一细节的深度剖析,让我们洞察到了经典故事背后更为深层次的人性与情感。她的笔触细腻入微且深刻独到,不仅仅是在评判杨四郎的情商问题,更是在唤起我们对于情感关系处理的高度重视。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又何尝不是时常面临着类似的情形,忽略了他人的感受,进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与误解产生。


    与此同时,这也让我们对经典作品萌生出了全新的思考角度。经典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久远不息,正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涵以及多面性。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深入挖掘,每一次全新的发现都能够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启示与感悟。


    此外,作者林燕祥本人的经历也颇为值得一提。她毕业于中文系,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写作,并且身为广东省作协会员,拥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以及深厚的文学素养。她的作品广泛散见于众多媒体,充分展现出了她广阔的创作领域以及多样的风格特色。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能够深切感受到她对文字的精妙驾驭能力以及对情感的敏锐捕捉感知。


    总之,这篇关于《四郎探母》中杨四郎情商问题的文章,不仅仅是对一个故事的深刻解读,更是对人性、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度探讨与思索。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更为注重他人的感受,努力提升自己的情商,同时也让我们对经典作品拥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期望我们都能够从中学到一些宝贵的经验与智慧,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灿烂,让我们的情感关系更为和谐融洽。我们也满心期待林燕祥女士能够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精彩绝伦且深刻独到的作品,让我们能够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不断遨游,持续收获崭新的感悟与启迪。


    在这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当中,情感无疑是我们最为珍贵的财富,而情商则是守护这份财富的关键之所在。让我们以杨四郎的故事为镜鉴,不断提升自我,用心去精心经营每一段关系,用爱去温暖每一个身边的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真正领略到生活的美好与真谛所在。同时,我们也理应感激林燕翔女士的这一独特视角,让我们对熟悉的故事有了全新的思考与感悟。或许,这便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它能够让我们在平凡无奇的故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深远意义,能够让我们在古老悠久的传说中找到适用于当下的无尽智慧。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妨多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多多从他人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如此一来,我们不但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更能够让自己的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让自己的灵魂更为丰盈充实。无论是在面对感情还是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我们都能够更加从容淡定、更加智慧巧妙地应对。


    最后,让我们再次细细回味林燕祥这篇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深刻思考,将其作为我们前行道路上的一盏熠熠生辉的明灯,照亮我们在人际关系与情感世界中的探索之路。愿我们都能够成为高情商的人,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及真挚深厚的情感。正如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应心怀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理解他人,如此方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更加久远。




[作者简介]晨风,高级工程师,广东省河源市人。系中华诗词一级著作家、中华诗词学术研究院终身名誉副院长、《中华风》杂志社副主编 、《大家文学》顾问、河源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作家•纪实》 《报告文学》杂志社特聘作家,《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河源市作家协会、河源市评论家协会会员,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兼龙川分社社长、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特约记者。已出版《爱心储存》《蔷薇绽放》 《生活絮语》 《桃红柳绿》 《岁月如风》 《那些藏于心底的话》 《阳光下的影子》 《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 《晨风吟草》等九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80多次。连续2届获得“全国冰心文学征文大赛(成人组)散文金奖”,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金奖作家”“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时代新锐作家”“华语春晚十佳诗人”等称号。多次应邀出席国家有关文学艺术成果研讨会和北京人民大会堂颁奖大会,受到国家有关领导人和文学艺术界名流接见。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2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