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闲话俗语系列(2):茶满欺人,酒满敬客

作者:散木   创建时间:2019-09-23 16:00   阅读量:23009   推荐数:0   总鲜花数:15赠送列表   字数:3848

茶满欺人,酒满敬客

闲话俗语系列(2)

作者:散木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这吃饭穿衣、行走坐卧、言来语往、待人接物,时时处处都讲究个规矩和礼节。这品茶饮酒都是纯粹的待客之道,自然更不能例外。


你就说这“茶满欺人”吧,虽说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但在敬茶的分寸把握上却大同小异,普遍以为七分满的程度刚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茶七饭八酒十分。”满杯满盏的倒茶,在各地茶艺茶礼中都是比较忌讳的。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间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照此说,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茶叶作为中国四大发明之后,对人类的第五大贡献。


发展到今天,不用说茶的品类不胜枚举,数不胜数,单是一个“茶”和“茗”,就需要先分分清楚。一般而言,单独说到品茗、品茶的时候,基本都是一个意思,所说的都是喝茶。要是相对专业一点儿的区分,一般认为早上采的是“茶”,晚上采的是“茗”。关于“茗”,许多字典、词典和著作都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茶的通称,故有“品茗”、“香茗”等词;其二详解“茗”的意义,如陆羽的《茶经》:“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辞海》:一说是晚收的茶;《辞源》:茶之晚取者;《中华字海》:一说是茶的老叶,即粗茶;《汉语大词典》:一说是晚采的茶;《康熙字典》:茶晚取者。 “茗茶”则又是另一种意义,《中国茶文化大词典》关于茗茶有一段话:光绪十三年《新安志》卷二:“茶则有胜金、嫩桑、仙芝、来泉、先春、运合、华英之品,又有不及号者,是为片茶八种,其散茶号茗茶。”这就澄清了一个概念误区:“茗茶”是质量下乘之品,并非“名茶”。


品茶之妙,讲究的是“和静清寂”。茶,需要慢酌细品才有味儿,品茶讲究的就是个品,它更追求的是品的过程,要观汤色、闻香气,要细腻的区分和感知一泡、二泡、三泡的不同韵味儿。也难怪,你看咱那个“品”字,不就告诉你了嘛,茶,是要分好几口慢慢喝下的,不能仰着个脖子一饮而尽,否则,那就叫“饮”(四声),哈哈。


茶属于热饮,所谓的茶以暖心,茶香在热气中更易于飘逸出来,客人也需要趁热饮用。敬茶只倒七分满,杯沿以下余留一段空间,则香气不会快速流散,以便客人嗅香薰气。如果倒得太满,客人不便端杯,也容易受到烫伤,不仅难堪,也没了品茶的兴致。再者说了,中医讲究尽量不要空腹喝茶,因为茶可稀释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加上水的吸收率高,致使茶碱等成分过量融入血液,还可能引发头晕、心慌、手脚无力等症状。说的再直白一点儿,客人来访,还未请人家吃饭,先让客人喝茶弄了个七八分饱,成了清茶灌大肚,实在也是有失礼仪。


中国书法绘画技法中都非常讲究“留白”,茶道亦如此。留三份余地,是行事的分寸,也是对客人的体贴。与客人饮茶之时,依旧保持一颗谦虚谨慎之心,时时告诫自己言行慎当。满招损,谦受益,这便是茶道的大智慧。


品茶之雅,便雅在一个“度”字上,失了度,也就失了宾客之间的和气温润儒雅。对于茶的“度”,茶圣陆羽有着自己的见解: “茶性俭,不宜广,广则其味黯澹。”在他看来,无论多贵重的茶都是简朴自在的东西,斟茶饮茶应当点到即止,适可而止。不宜反复冲泡,否则便会寡淡无味;也不宜久泡,时间一长,反而显得苦涩。《世说新语》就描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东晋画家王蒙嗜茶如命,还特别喜欢邀约朋友们一起来品。而在当时,饮茶的风气还没在士大夫间流行,许多人并不喜爱喝茶,所以每次遭遇邀请,反倒成了大家的心理负担,戏称去王蒙家就是遭受“水厄”。


酒满敬客,说的是斟酒与敬茶相反,要讲究一个“满”。物以稀为贵,酒在古代那可是珍贵饮品,一是要用谷物发酵,正所谓“酒是粮食精”;二是酿酒需要耗费不少时间;三是要想酿出好酒还需要特殊的技术,倾注了酿酒师的心血和技艺。可以想象,在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粮食产量低,能拿出来酿酒的本来就不富裕,特别是赶上饥荒之年,酒更是只有皇亲贵胄才能喝到。所以,很多人家备酒,首先是为了祭祀先祖或者鬼神。古语“无彝酒”的意思也是喝酒一定要喝干净,不能浪费。


直到如今,河北邯郸一带依然保留着“敬酒不喝酒”的习俗,主人敬酒的时候,斟满酒,捧送给客人,看着客人一饮而尽,而主人却是不喝酒的。他们的解释就是说:俺们这里穷,有限的好酒只能用于招待客人,必须先照顾客人喝好喝足。


在日本,我曾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对日本的深度影响,无论是在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在酒馆喝酒,斟酒之时一定要将酒斟满直到溢出来。据说这种做法源自于日本江户时代,上流社会斟酒时刻意这样做,以炫耀自己的富有。


酒,是从什么时候有的,又是谁发明的呢?这是个至今没有定论的问题。我所了解到的说法主要有这么几种。


一种是说早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也确实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


第二种说法是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第三种也是流传最广的说法,酿酒始于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是说杜康把剩饭藏在桑园的树洞里,结果,时间一长,剩饭在洞中发酵了,还散发出了芳香的气味,没啥特殊也没啥好惊异的,就这么回事儿。哈哈,酒,就这么简单轻松地走进了人类的生活,而且,这一走就走过了几千年。杜康,也成了酒的代名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汉书》记载:酒为百礼之首。主人邀请宾客饮酒,除了选在自家的堂室,也会选择鲜花满开或者竹林清幽之处。著名的竹林七贤便是常常聚集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环境之中,开怀畅饮,把酒言欢,填词作赋,吟诗作对。古代文人雅士饮酒,可不像我们现在顶多敲个杠子、猜个拳、掷个骰子这么单调缺少趣味儿,他们那是要玩儿风雅的,也是要玩儿出花活的,像什么曲水流觞,对对子,行酒令,既高雅又刺激灵感,传世经典的《兰亭集序》所描绘的场景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从周代的宴席开始,主人和宾客之间饮酒斟酒就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矩。待宾客以老幼尊卑坐定之后,主人需得净手之后才能取杯,将杯樽冲洗干净之后开始斟酒,一定要将杯子全部斟满,双手递与客人。客人双手将酒杯接住,一饮而尽,将空杯放在案几之上。如若酒席之上有不善饮酒的人,主人也会准备好茶水“以茶代酒”,避免宾客处境尴尬。


满酒,说的是对宾客的诚意和热情,而非自我的放纵。虽然历朝历代,人们始终在遵守“酒满敬人”的待客之道,但是各朝各代上流人物或者是文人学士,对自我的饮酒礼仪要求也是很苛刻的,甚至还曾出现过“君子节饮”的风尚。除了唐朝的豪士们,古人饮酒向来倡导“温克”,意思就是酒可以多喝,但是要保证自己不失态,不失言。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所谓的正人君子,饮酒之时要能够做到主宾尽兴而能自持。无论是饮酒或者饮茶,都体现着古人“中庸”的智慧。当然,像《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还有为出征将士的壮行酒则又当别论,这都是绿林好汉和沙场军士们的特殊生活方式,与风雅是不搭界的。斗酒诗百篇的李白发起酒疯来连天子招呼都不上船,那得算是极品的另类,不带有普遍意义。


除了酒满为敬,在酒席宴上还跟着一个“先干为敬”。大概是古人如果想谋财害命,就经常在酒中下毒,主人家先喝,以告白客人敬请放心饮用。


白酒要斟满,洋酒可不是这样的。讲究的西餐场合,那葡萄酒的侍酒礼仪可是一门很讲究、很精细的学问,对如何开瓶、倒酒、选杯、持杯和敬酒等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不像咱们拿洋酒跟白酒一样玩儿着命的大口大杯的灌,要倒得优雅,赏得悠雅,品得高雅。喝葡萄酒,得讲究“闻香、观色、尝味”三步曲,闻香除了静止闻香,很重要的环节是摇杯闻香,一来是要摇掉二氧化硫气体,味道不太好闻,浓了的话类似臭鸡蛋气味。二是醒酒增香,通过摇动杯子,使杯子的酒液与空气更好的接触,促使香气更快更好的散发。如果酒倒满了,这杯子可就没法摇啊。香槟酒和一些发泡的酒,那品酒的意趣在于欣赏起泡的过程,尤其是郁金香、长笛型的杯子,先分2-3次倒入,既让泡升起,又不至于起泡升腾太快溢出杯子。


茶,喝的是一种滋味儿,品的是一种心境,修的是一种德行。两相对饮,主人和客人间的情谊,随着逸渺的茶香,飘进彼此的心中。清清静静,温文尔雅,即便在酷热难耐的仲夏,也能让人神清气爽,怡然悠然。


酒,喝的是一个热乎,整的是一种豪气,造的是一种场面。众人欢庆,美酒入口,火辣在舌尖儿,灼烧在内腑,刺激在神经,醺醺欲醉,似神若仙,不知不觉间就消弭了生疏,抹平了差异,化解了隔阂,拉近了距离,那叫一个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即使在冬日,也能让人浑身暖暖和和,爽爽乐乐。


俗语不俗,浸透着人生哲理;民俗不俗,漾溢着百姓智慧。


俗语浅显,意蕴深远;俗语够经典,民俗更醇绵。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立马删除。

【编者按】 茶,喝的是一种滋味儿,品的是一种心境,修的是一种德行。​酒,喝的是一个热乎,整的是一种豪气,造的是一种场面。作者从茶与酒的起源,制作,品鉴,文化等诸方面,引经据典,娓娓道来,饶有风趣,使人在品读过程中得到知识,陶冶性情,获得一种如饮甘醪,如品香茗般的惬意与享受。全文语言流畅,旁征博引,生动形象,是一篇不错的美文。问好作者,感谢赐稿。【编辑:古井晓月】【推荐号:201910180350】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