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香山红叶】《潮起潮落》第二章 初级的求学

作者:老渔翁   创建时间:2016-02-16 00:00   阅读量:11559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3111
 
 
艾大海在七周岁那年的秋天上学了。
 那时,不是每家的孩子和家里的每个孩子都能上学的。原因是家里穷加上孩子多。一家六、七个孩子,差两岁一个,到了该上学的年龄,都上学真是上不起。大海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大哥比他大十岁,二哥大他八岁。大海该上学时,大哥已经辍学不上学去南方叔叔那里找工作了。妈妈说过,走的时候大哥个子还小,背的行李比他还高。爸爸把他送走后,妈妈在家伤心落泪,直到收到来信说平安到达了,妈妈这颗悬着的心才落了下来。后来大哥参加工作了,省吃俭用省下钱、粮票邮回来补贴家用,特别是困难时期,真是雪中送碳啊!二哥因家里困难没上几年学就参加劳动了。他出海晕船吃尽了苦头,最后在陆地干农活,再后来他当兵了。
  这年,本来是该姐姐上学了,但爸爸妈妈没让姐姐上,却让小两岁的大海上学了。因为大海是家里的小儿子,两个大儿子都没上好学,父亲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小儿子大海身上。这样姐姐做出了晚上学的牺牲,让大海早早地上学。当时大海并不清楚这些事,只知道班里的同学都比他大,都是姐姐的年龄。后来姐姐在不高兴时抱怨过大海抢先上学的事。再者大海还有个小两岁的妹妹也要上学,这样就把姐姐的上学安排在第二年,妹妹安排在第三年。一年一个,当时的家庭经济状况真是负担不起。最后,姐姐虽然读书很好,但没能念到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帮着妈妈干活了。这个情况大海长大了清楚了,所以,在他心里一直感到愧对于姐姐。
 当然,姐姐没能很好地上学也有社会的原因。女孩子上学,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农(渔)村,是不太引起重视的。中国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还在一些家庭起着作用。加上家里孩子多,经济又困难,让男孩子上学,就不让女孩子上了。大海家的那个渔村,当时女孩能上学的能占百分之三十,能上初中的也就在百分之十左右。
 大海爸爸妈妈饱尝了不识字的痛苦,从思想上对上学是有认识的,尽管家里孩子多,还是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上学。但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也有让男孩子多上女孩子少上的想法。大海上中学二妹小学毕业就不上学了。这时三妹该上学了。虽然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但小学没有停课,三妹妹就是这个时期上学的。
  三妹自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很好,还当学生干部,同学和老师都喜欢她,认为她是个上大学的料。但她初中毕业后,爸妈决定不让她再上学了。按照她的学习成绩,她是能考上高中的,老师也认为她应该考高中。可爸妈不让她考。这时大海已经在外地工作了,她写信给大海让做爸妈的工作,好让她继续上学。当时爸妈的想法是,四个大孩子都离开他们在外地,不想再让她也走了,要把她留在身边,怕她上完高中再考大学也走了。大海知道爸妈的这种想法后,很体谅老人的想法,没有更多地做老人的工作。结果三妹没有去念高中,回家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了。后来国家恢复高考时,大海让她复习功课参加高考,并给她邮去了复习材料。但因她没上过高中,又已参加了劳动,再让她参加高考确实是难为她了。最后她还是没有再上学。
 大海还有个小妹。小妹上学时哥哥姐姐们都参加工作了。她上中学时,二哥在城里给她买回一辆自行车,她可以骑自行车上学了。高中也考上了,念高中就住校了。那时爸爸妈妈年龄大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太好,她高中没毕业就不念了,大海给找工作上班了。
 大海家女孩子中小妹上学是最多的了,但最后也还是没有把学上完。
 大海家的这个自然屯有近百户人家,小学校在村东头。学校有八间旧平房,没有别的什么设施。设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每个班三十多名学生,在校学生一百八十名左右。大海上学是村上最早的,所以是班里年龄最小的,最大的要大他三、四岁。
 大海是个听话的孩子,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学习不是最好,但是在班级前十名。学的课程主要是语文和算术,其它的有图画、音乐、体育。语文课除了学习识字、写字、作文外,还学习写毛笔字。算术课要学习珠算,也就是打算盘。这些课程他都愿意学,所以他的成绩不错。他不好的课目是体育,但这没有大碍。
 老师多数是本村的,个别的是邻村的。大海印象最深的是六年级时的老师。年龄三十五、六岁,个子不高,大大的眼睛,浓浓的眉毛,方脸盘,不胖不瘦,讲话声音宏亮,朗读有声有色,课文分析清晰简要。作文课讲的特别好,作文的主题、中心思想、段落、描写、开头、结尾都讲的清清楚楚。给大海的语文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对大海的一生影响很大。
 这时正是困难时期和大跃进年代。学生除了学习还要参加社会劳动。记得刚上学时,就参加淘铁砂子。当时大海太小,妈妈不放心,到现场把大海领了回来。后来还到农村的生产队去拔苗。由于生活所迫,不少学生没毕业就辍学了。
 大海坚持了下来,读完了六年,小学毕业了。
 大海十三周岁那年考上了中学。
 在那个年代,在沿海的渔村,在一般的家庭,能上中学,是一件不小的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时他们村能读到小学毕业的能占适龄学童的百分之三十,能上中学的是这百分之三十中的百分之三十。这年他们班的三十名同学,报考中学的只有十一名。十一名同学考上了八名。这在当时的一个公社,升学率是最高的了。这时大海已经懂事了,知道爸妈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让他多读书,好有点出息。大海暗下决心,一定好好读书。
 大海考取的这所中学,地处这个县的西北部。它覆盖这一片的四个公社,这四个公社升中学的学生都在这里就读。学校有两栋瓦房,前面一栋是教学用的,靠东头是老师的办公室,西边是教室。后面的一栋东头是厨房,西边是学生宿舍。学校设三个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每个班四十名学生,在校学生二百四十名左右。大海家地处最北边,离学校有九公里。除冬季外,每天步行往返十八公里,早起晚归。冬天住在学校,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这对一个刚到十三岁的孩子来说,也是挺艰苦的。
 爸妈也很辛苦。妈妈要把他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要按排他的饭菜。有时干饭带不上,要带玉米粥,这就要在头天晚上把做好的粥装进饭盒,第二天早上结成固体的了,就可以装在书包带着上学了。冬天天不亮妈妈就要起来给大海做饭。那时家里没有钟表,妈妈要靠听鸡叫掌握时间,基本上下半夜睡不好觉。吃完饭天还没亮,爸爸要把他送到离家近的同学家。晚上放学回来也是已经天黑,爸爸要迎出一段路,把他接回家。
  哎!这个学上的真是辛苦啊!
轻松的时候就是放寒假了。在完成作业之后,大海有时带着三妹去村东头的天然溜冰场滑冰。三妹比他小六岁,他正好带她玩。村东边有一条小河,上游下来的雨水等经过这条小河,在这里入海。由于潮汐的关系以及河水水流不大,在入海处形成了一个水潭。水潭与海交接段是一条一米宽左右,三、四米长的一条沟。涨潮时海水通过这条沟进入将水潭灌深、扩大,最深处能有一米,扩大的面积有三千多平方米。退潮后海水走了,水潭最深处有半米深,面积缩小到一千平方米左右。因存留在潭里的多为淡水,所以冬天这里就结冻成一个溜冰场了。
 冬天好天气的中午,大小孩子们在这里滑冰玩耍。滑冰的工具是自制的“冰车”。是用木板钉的,长方形的,木板的下面平行两条木楞,木楞上顺着钉有直径半公分粗的铁条,铁条接触冰面。人坐在上面,能坐一个大人,还可带一个小孩。大人的双手拿着一头钉有铁钉的两根木棒,用有铁钉那头用力接触冰面,“冰车”就迅速跑起。挺好玩哦!但要十分小心哦,不小心滑到冰窟窿里就掉到水里啦。水不深,没什么危险,但鞋、袜子和裤腿都要湿了,回家免不了要挨妈妈的骂。
 开学了,大海又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中学的课程增加了物理、自然、历史、地理、政治等。他各科的学习都可以,没有偏科的现象。印象较深的是学会了识谱,还学会了拉二胡。这时除了课任老师外,有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是个城市姑娘,对大海很好。
 艾大海在这里学到了不少东西,他永远都忘记不了这段时光。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