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香山红叶】《潮起潮落》第八章 特别的论文

作者:老渔翁   创建时间:2016-02-23 00:00   阅读量:11327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3857


    大海上大学的年代是个特殊的年代。
   特殊的年代造就特殊的一些人和事。
   大海的论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当时,学校并没有安排学员在毕业时写论文。大海自己在学习的最后阶段,在政治课学习“辩证法”的时候,结合专业课学习的内容,主动地和一位同学合写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题目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海洋某些鱼类的洄游》。
     这真是一篇特别的论文。它用哲学的观点去认识分析自然科学,很有新意,实属少见。论文在学校的《情况简报》一发表,立即引起了瞩目,又在学校的《团询》刊登,并在全校的大会上进行了演讲。在学校引起了轰动,学院的简报上这样说:“他们在全校大会上演讲后,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赞扬和好评。这是一篇试图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对鱼类洄游作了分析和认识的文章,读后使人很受启发。”更轰动的是这篇论文经学校推荐,当时全国自然生物学方面最权威的《动物学杂志》和渔业方面最权威的《水产科技情报》杂志,都给予了登载,并加写了编者按语。
   《杂志》的编者按称:工农兵学员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并力求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生产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他们写的《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海洋某些鱼类的洄游》一文,读后使人很受启发。鱼类洄游是鱼体内部生理要求和外界环境统一的结果,正确认识鱼类洄游规律,有助于判断渔场、渔期,掌握鱼群动向,对渔业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篇特别的论文这样写到:
    这学期,我们对《渔业资源》这门课,采取了与教师共同讨论和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我们运用毛主席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教导,对海洋鱼类洄游的某些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认识,突出的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抓主要矛盾是正确认识海洋鱼类洄游的关键。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许多矛盾,由于它们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其中必有一种起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
    海洋中鱼类的存在,决定了渔船和网具的存在。离开鱼去研究渔船与网具,是倒立着看问题,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鱼类生长于广阔的海洋里,它们的行动经常发生着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却是有规律的。大部分海洋鱼类具有洄游的习性,洄游成了它们全年生活周期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鱼类的洄游一般包括产卵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三种。鱼类在各个阶段的生长习性各有其特点,对环境的适应亦各有其特征,这说明它们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其主要矛盾是不同的。例如:鱼类在产卵洄游阶段,这时主要矛盾是要产卵,它要奔赴产卵场,对环境则要求有一定的水温.盐度.透明度等外因条件;但在索饵洄游阶段,主要矛盾是要进行索饵,因此决定鱼群行动的主要因素却是饵料了;在越冬洄游阶段,主要矛盾是要奔赴越冬场,逐步游至水流较缓的深水沟或深水潭栖息,这时决定栖息的外界因素中主要是水温。我们还可以看出鱼类在不同阶段的洄游中,其主要矛盾是互相转化的,例如:在产卵阶段产卵是主要矛盾,但这个矛盾在索饵阶段就转化了,而产卵洄游中的非主要矛盾索饵,在索饵阶段则成为主要矛盾。这告诉我们:抓到了它们阶段性洄游这个基本规律.抓住这阶段中的主要矛盾,弄清在什么条件下矛盾转化,这就基本上掌握了鱼类在海洋中的洄游规律。
   二.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世界上有万事万物,每一事物都各有其特殊性,要想正确地认识每一事物,就要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
     在渔业生产中,经常会出现渔期早晚不同和渔场变化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需要具体地加以分析。例如:山东荣城南部沿海,1972年青鱼渔期较1971年晚,其原因是由于1972年高龄鱼的数量比1971年少,初次性成熟的二龄鱼数量占渔获量的95%以上,而它们的性腺发育程度低于同时期的高龄鱼,所以开始产卵洄游的时间较高龄鱼迟。这可看出,青鱼渔期的早与晚,取决于每年生殖鱼群中初次性成熟的二龄鱼和高龄鱼的组成情况,在高龄鱼多于二龄鱼的年份,产卵渔期提早,反之则延迟。在生殖鱼群组成相同的情况下,渔期的早晚则主要由环境因素的影响所决定。1972年3月捕青鱼时,大连水产公司605号渔船头一天鱼获量不高,但船长并没有冒然决定转移渔场,他正确地分析了“清明”鱼露头,“谷雨”鱼上岸这个鱼游规律,认定青鱼必定要经过这里到岸边产卵.找饵料;另外,他还分析了鱼获物组成情况:虽然打上来的鱼数量不多,但个头大,新鲜整状,因此一定是“头喷鱼”,断定必有大鱼群在后头,又根据当时的潮流小等情况,所以决定留下待守,果然在第二天连续获得了高产,占据了中心渔场。这就生动地告诉我们,对鱼类的洄游必须作具体分析,只有具体地分析才能明白鱼为什么来的早与晚,才能正确地判断渔场。否则,是不能正确地认识鱼类的洄游,或者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认为是孤立的,一成不变的,不可知的,那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我们必须客观地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来分析具体事物,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地掌握事物的特殊本质,正确认识鱼类洄游。
     三.在注意一种主要倾向时要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

    主要倾向和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的问题,是同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的问题紧密联系的。在分析鱼类洄游的过程中,也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产卵洄游的鱼一般不摄食,因此我们往往对饵料就不予以注意了,但在温度和环境突变的情况下,会导致有的鱼暂时停留而进行摄食,在这种情况下,饵料因素就应当注意了。在夏季表面的浮游生物往往被上层鱼类所吃光,但较下层的浮游生物却未被摄食利用;在越冬洄游初期,虽然水温已降低,但在一定限度内,因鱼类体内未达到一定的丰满度,它们还是不离开索饵场,而继续索饵。所以,对鱼类的洄游不要只看到产卵不摄食,而忽视了由于外界因素造成的暂时停留而进行摄食;不要只看到表层的浮游生物被吃光而没有鱼,忽视了较下层的浮游生物和鱼类;不要只看到水温底,已到越冬时期,而忽视了鱼体内部丰满度不够所引起的继续索饵。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全面地看,在注意一种主要倾向时,要注意可能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否则,就不能正确地判断海洋鱼类的洄游。
    四.抓住根据,分析条件,正确认识内外因的关系。
    每年海洋里大部分鱼类都要进行三种洄游。上面已讲到在各个洄游阶段都具有其不同特点,对环境也有不同的要求,其行动也发生不同的变化。这就说明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辩证关系。
    例如:对虾在产卵洄游到达烟威渔场时的适温范围为5-6.5度,而在渤海产卵场的适温范围则为11-13度,秋汛开始时适温范围又变为22-23度,交尾时适温范围又为16-21度,越冬洄游的底温为14-14.5度。1970年小雪前,由于北风不大,一直刮偏西风,结果虾群偏南,从砣矶竹山挡游出渤海,1971.1972年11月上旬,由于东北风大而频繁,强冷空气侵袭,使渤海水温急剧下降,所以,虾群游出渤海的时间提前,当时烟威近海的水温低于北部,因此虾群偏北,则主要从铁山挡冈上或隍城岛头向外游出。这是由于各阶段虾体内部因素的不同,所要求的外部条件也不同,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通过虾体内部发生了洄游的不同变化。其它鱼类也如此。所以,在掌握了鱼类的基本洄游之后,还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抓住根据,分析条件,注意在什么条件下,它们的内外因关系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海洋某些鱼类的洄游这一客观规律。
   五.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要注意条件。
      海洋某些鱼类在什么条件下集群?在什么条件下分散?在什么条件下互相转化?这是认识鱼类洄游的重要因素,这是一个对立面在什么条件下怎么转化的问题。
    如果在产卵场捕到少量的鱼,这些鱼大部分是性腺未成熟的;若捕到多量的鱼,这些鱼大部分是性腺成熟的。这两种情况:前者是因为鱼体内部尚未到达产卵阶段性腺尚未成熟,所以栖息较分散不大稳定;后者是因为鱼类性腺已成熟,鱼高度集群且稳定。如果我们虽然捕到集群的鱼,但这些鱼是已经产过卵的,这表明鱼群即将分散。所以事物都是对立的统一体,其中相互联系着的矛盾双方是又对立又联结的,矛盾的双方各以和它的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集群与分散,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没有分散就显不出来集群。在一定的条件下,分散会转化为集群,集群会转化为分散,因此,那种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待鱼类的洄游,认为集群与分散是绝对的.孤立的,那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错了。
    上述鱼群现象的转化,是根据鱼体内部这个主要条件和外界因素而决定的。这证明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在认识海洋某些鱼类洄游这个问题上,只有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分析各方面的条件,才能掌握好渔场的变化。
    总之,通过对鱼类洄游的分析,使我们体会到:“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通过资源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师生同讨论.共剖析的初步尝试,我们加深了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只有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指导自然科学的学习,才感到有东西可学;反之,站在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上去学习,则什么也学不到,即使学到的所谓理论的东西也是倒立着的。在教学中,由于唯心主义作怪,倒立着看问题,把谬论当作真理的情况经常出现。把鱼和捕捞工具的关系倒立着看,必然得出,资源课一般了解了解就行了的错误观点。而事实却显示出了它的真理性,这门课有它的特殊性,它正是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好课题。那就不是只在课堂上讲一讲,书本上看一看就行了的问题,而要深入到实践中去,搞调查研究,努力运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教学和学习,才能指导生产。由于我们对唯物辩证法学习的不好,因此,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体会还是很不深刻的,欢迎批评指正。
    这篇特别的论文,在大海刚刚起步的人生道路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