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三河镇不大,弹丸之地,只有两条呈十字形的交叉街道。
不知何日,在十字街路口的南侧,也就是我们中学操场旁边的一小块空地上,添了个卖杂货的小摊子。在那"抓革命,促生产","大干社会主义","快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年代里,有谁还顾得上管这些小商小贩呢?那摊主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自何处无人知晓,摊子上也没有营业执照之类的玩意儿。他自己说姓姜,这人的头型颇有些特点:周围细发不肯长,头顶像个溜冰场。不用煤来不耗电,白天黑夜都发光。呵呵,就因为这一特点,人们都叫他"姜秃头"。姜秃头个子高高的,皮肤白白的,有时穿起长衫或戴上礼帽,有点像蒋介石的模样。"蒋"与"姜"谐音,镇上认识他的人干脆就叫他"蒋秃头"。他这人挺和蔼可亲的,叫他蒋秃头,他不但不恼,反而还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个调侃称号。特别是接生意时更是心底无私,绝对的童叟无欺。
姜秃头的杂货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笔墨纸张……要啥有啥应有尽有。在镇上做了几年生意,就有人说姜秃头,腰缠万贯,富得流油,你信不?如果不信,就听听镇上人说的顺口溜:姜秃头的杂货摊,经营有方不简单!货真价廉人缘好,和气生财年过万。年过万?真的有这么多?据知情人透露:年过万还是个保守数字,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每年净赚万把多!
七十年代的乡村小镇,"万元户"那是真正的"土豪"啊!可是,这个"土豪"酸不拉叽的,平时花起钱来,就好像割他的肉、放他的血一样心疼,与巴尔扎克笔下的老葛朗台相差无几。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习惯粗茶淡饭倒也罢了。可他那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实在不能让人恭维。就是在炎热的夏季,头天晚上吃剩下来的饭菜,第二天他照样大快朵颐,吃得香喷喷的。
我们学校与姜秃头的杂货摊只有一墙之隔,如果走偏门只要分把钟。下课铃一响,我们就三个一群、四个一伙急不可待地跑到姜秃头的货摊处,摸摸这个,看看那个......
"想买么?"他笑眯眯地摸摸我们的头。他特别喜欢十三、四岁的男生,看到胸前挂玉佩的男生两眼更是放出慈爱的光芒。
有一天放学,我陪张雨新去买文具盒。姜秃头那双眼睛紧紧盯着张雨新的小脸,左看右看,前看后看,上上下下打量了一遍,"唉,多像我的儿子……"接着又问他,多大了?胸前为什么不戴玉佩呀?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做什么?……他夸奖张雨新回答得好,还奖励他一个漂亮的文具盒。
一九九一年仲夏,老天爷大发淫威,水乡顿时汪洋一片。水位退后,镇里忙的头等大事,就是抢修学校危房。我们学校有好几排老教舍受损严重,在抢修施工现场,乡亲们挥汗如雨,小褂子找不出巴掌大的干巴。姜秃头看在眼里,动在心里,连忙"吭哧、吭哧"地送去好几箱饮料,说是免费供应。乡亲们都倍感惊讶,今日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姜秃头没有吭声,只是整张脸染成了大红布,头顶上的那块"不毛之地"更加油光锃亮,有些不好意思地又回到了摊位。
受损的教室修好了,学生们都开开心心地坐进教室里读书学习。可有一段二十多米受损的围墙,抢修工程停下来了。校长急得两头转,听说是上面的钱没有到位。姜秃头知道情况后,急匆匆地跑到校长室,掏出一张一万块钱的活期存款单,说:"这钱拿去修围墙吧……"
这件事在全镇反响很大,镇宣传科把这事报到县电台。电台的记者专程赶来采访,这才知道他的大名叫姜由友,是江西上饶人。镇上的人叫他姜秃头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他的大号姜由友也很少有人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小镇也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镇上新开了好几家大杂货店,姜秃头杂货摊的生意逐渐变得有些不景气。
不知啥时候,他的摊位前多了一张小方桌,桌子上不但有雕刻的印章,还有漂亮的根雕。咦!这个姜秃头还真是个能人呐!一个个不起眼的普通树根,被他一捣鼓,竟然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再看看那印章上的字,正楷、老宋、篆体……无论哪种字体,他都会摆弄。那柄缠绕着细细麻线的刻刀,在他手中,犹如技术高明的白衣大夫手中的手术刀一样,游刃有余,轻松自如,眨眼工夫,就"剜"出一个汉字。
说来也怪,自从他摊前增设了雕刻这玩艺之后,摊前的人气就蹭蹭地往上涨。镇上那些捧茶杯的闲老官,都喜欢在他摊前坐坐,一边品着茶,一边欣赏他的艺术品。听到他们的谈笑风声,那些南来北往的客人们,也会在姜秃头摊前驻足,看这看哪……有一年有个"老外"。相中了一套根雕的桌椅,出手就是一千美金,这还了得?一千美金?那几个看闲的人,都把舌头吐得老长。
这一套根雕桌椅值一千美金?那可相当于一万元人民币。这么值钱的"宝贝",竟出自姜秃头之手。这事在小镇上传开之后,他这摊前更热闹了。人们不仅欣赏他的艺术品,更艳羡他这双价值连城的手。许多人慕名而来,想拜师学艺。不知何时,镇上有人称他为“姜师傅”,而不是“姜秃头”了。
二、姜师傅
姜师傅慈悲为怀乐于助人,只要来学雕刻的,他总会热情地接受,根本不会考虑日后徒弟们是否与他争抢饭碗。他只管关照徒弟用心来学。
有一日,在姜师傅摊前的空地上,来了江湖四人,说是夫妻二人和一双儿女。一阵锣鼓喧天之后,先是小男孩进行空翻,紧接着是小女孩攀援竹竿,表演空中绝活。那女孩看上去十三、四岁的样子,面黄饥瘦的,一副病态状,可能是营养不良所致。她刚爬上竿的顶端,就气喘吁吁的。待她正欲来个九霄揽月的高难度动作时,熟料小手一滑,"啪"的一声从六、七米高的竹竿上摔了下来,尽管下面有铺垫,还是摔得七窍出血,不省人事。围着看表演的人一下子惊呆了,孩子妈抱起女儿放声痛哭,孩子爸哀声求道:"各位大爷大妈大哥大姐行行好,凑点钱救救俺闺女的小命吧!"
这时,便有人你一元,他两元地朝地上扔钱。可这点钱毕竟是杯水车薪呀!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外乡,孩子爸急得"哇"地嚎啕大哭起来。就在这时,坐在桌前雕刻的姜师傅"霍"地站起来,急速跑到那男人面前,大声说:"快!送孩子去医院,救孩子要紧!这钱我出。"说着,就往医院的方向一路小跑。
后来,小女孩得救了,医药费花去近四千块。临走时,这一家人千恩万谢,小女孩跪在地上连连叩头,拜姜师傅做了"干爸"。姜师傅心疼小男孩闯荡江湖受苦,就主动收他为徒,教他学雕刻。孩子爸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此等善举让人刮目相看,在小镇上传为佳话,都夸姜师傅是世上少有的好心人,真正的菩萨心肠!
姜师傅人缘也是绝对的好,做生意从来不跟人家讨价还价。有时候顾客手头不便,少个块啊八的,姜师傅总是"嘿嘿"一笑,说:"拿去吧,少就少一点。”不像有的生意人小气巴巴的记在小本本上。他也时常让人给忽悠,镇上有几个品德不怎么样的人,隔三岔五的来赊帐,说是隔几天把钱还来,其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是"千年不赖,万年不还"。姜师傅从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整天都是乐呵呵地忙他的生意。
有一年农忙,晌午时分,天气突变,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眼看暴雨就要来临。这时姜师傅想起房东有二十多亩地的小麦晒在珠光大道的水泥地上。他急忙收起摊位,快速奔向珠光大道去抢场。
当他跑到灌溉渠时,眼前的一幕把他惊呆了。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在渠边玩耍,瞬间被一阵狂风卷入渠中。说时迟,那时快,姜师傅一声高叫:"救人呀!”就一个箭步冲过去,跳入水中。那时,正是插秧的黄金季节,渠水浑浊,水流湍急,孩子顺流直下,只看见孩子的头发在水上忽上忽下地漂浮。姜师傅急中生智,吸足一口气,鼓足全身劲儿,来了个鱼鹰逮鱼的动作,一个猛子扎下去顺水直追,一下子就抱住了孩子。他把孩子迅速托出水面,并敏捷地将孩子的脸朝下,来了个雄鸡独立的姿势抬高身体,让孩子伏在他抬高的大腿上,然后在孩子的后背猛拍三掌。孩子"哇"的一声吐出肚子里的水……
一阵"轰隆隆"的雷声过后,接着就是倾盆大雨。这时,渠岸边已经来了许多人,姜师傅高高托起孩子,就在孩子父母接孩子上岸的那一刹那,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玉佩!我的儿……""喀嚓"一声惊雷,紧接着又是"咕咚"一声。
"不好,姜师傅被水冲走了……"渠岸上的人纷纷跳入水中,救起了姜师傅。
人们把姜师傅送到医院,他一直昏迷不醒,后来又高烧不退。嘴里有时还说"玉佩、儿子"之类的糊话。被救男孩父母轮流在医院服侍他,徒弟们也轮流来为他端茶倒水,忙这忙那……经过两个多星期的精心调理,姜师傅的身休已经恢复正常。出院的这天,被救男孩父母把儿子叫到姜师傅面前,叩头谢恩。
这孩子好面熟呀……他边想边摸摸孩子的头,他多么想看到孩子的胸前挂着的那块月牙形的玉佩啊,可是此时的他没有......姜师傅也不好意思深问,怕自己那天在雷雨中看走眼。就在这时,他眼睛一亮,像是看到什么?又像是想起什么?
"你,你是……噢,我想起来了,我奖励过你的文具盒,你是张雨新……"
" 是的,快谢谢叔叔!”妈妈说。
"就叫干爸爸!"爸爸抢话说。
......
既然是救命恩人,雨新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姜师傅的"干儿子"。对于这干儿子,他是宠爱有加,常有人与他开玩笑说:"比亲儿子还要亲呐!”
当时,我好羡慕张雨新呀!找了个好干爸。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姜师傅攀上了一桩"美事"。就是这桩美事,让他一下子变成了姜老板。
三、姜老板
这桩美事,还得从那个"老外"说起。上次"老外"买了一套根雕桌椅,带回加拿大赚了两千五百美金。"老外"尝到了甜头,他又想向姜师傅进一批根雕艺术品,带回加拿大发点小财。
这天"老外"在路上正好碰到了儿时好友张为然。他俩在谈笑的话题中,无意扯到了姜秃头。
一提到姜秃头,张为然的心海涌起感动的浪花 ,是啊,如果不是姜师傅,自己的儿子可能早已命丧黄泉了!
"这个人呀,是个呱呱叫的大好人,是你侄儿雨新救命的大恩人……"张为然感激涕零地把儿子怎样落水,姜师傅如何施救以及捐资助学,出钱救了小女孩的命……如数家珍一般,全盘托出。
说者无意,听者留心。这个"老外"本来是想买根雕,现在听张为然这么一说。他是喜出望外,觉得姜秃头是个可以信任的人,如果与他合作办个根雕厂,一定会财源广进、利路亨通的!
再说办厂子,姜由友心里早有这个打算。他想办个根雕厂,就能带领小镇上的人,一起脱贫致富。可就是苦于投入缺少资金,销售缺少渠道,现在机会来了,办厂子的事,就是"鼻涕往嘴里淌"的顺事了。
合同就在姜由友杂货摊前的那张小方桌上签的,合同的内容是"奇波(老外的名子)负责资金投入、雕刻产品的销售。姜由友负责抓产品生产、技术指导,利润三七(奇波三)分成,就这么简单。
当时正是包产到户,生产队空旷的库房多的是,厂房就选在小镇附近的生产队公房。他们稍加粉刷,购买了一些桌子板凳、雕刻用具,又把生产队原来的会计室,布置布置,就成了姜老板的办公室。姜老板把这几年培养的十多个徒子徒孙全部招进厂来,又特地在县城做了块"三河镇双联根雕厂"的厂牌。挂牌的这天,姜老板一不请舞龙队,二不请鼓号队,更没有剪彩的仪式,只是简简单单地放了点鞭炮。用姜老板的话说:"一切节约从简,为的是更好地发展生产"。
姜老板办事是铁板上打孔有板有眼,他在小镇上张贴广告,高价收购各种树根。徒弟不解地问他,为何用"高价"二字,姜老板笑呵呵地说:"共同致富呗"!
在农村里,树根随处可见,这个不起眼的"废物",现在居然成了"宝贝"。乡村里的人看到自己挖来的树根,能换成一沓一沓的人民币,心里就好似打翻了的蜜罐子,甜蜜蜜的。
根雕厂的生产很快就步入了正轨道,从原料购买、脱脂处理、剥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加工等十多道工序,都有专人负责。每道工序都要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一天晚上,姜老板觉得自己犯困,就早早地入睡了。夜里,有人来敲门,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开门一看是自己的妻子。她一进门就哭哭啼啼地说:"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儿子……"她一边哭着,一边握着拳头拼命地敲打他的后背。这时,他猛地惊醒,原来是在做梦。
梦醒之后,他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失子之痛让他再次泪流满面……
十二年前,他和妻子经营一家乡间小店。那时儿子刚刚咿呀学语,一天下午,他去镇上进货,妻子管店带孩子。当时儿子坐在店门口吃东西,就在妻子上厕所的这当儿,儿子不见了……为了寻找儿子,他卖掉了所有家当,开始了漫长的寻子之路。没过两年,妻子便因思儿过度,忧郁成疾离开了人世。妻子临走前,紧紧抓住他的手,哀求道:"一定要找到我们的儿……"
为了寻找儿子,他睡过桥洞、摆过地摊、讨过饭……风餐露宿千辛万苦,可始终没有找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
"张雨新是不是我的儿子?"他自言自地念叨着。他自己吃不准,光看"小脸、玉佩"不能说明问题。世上相像的人,相同的物多来着……
往事就像开了闸门的洪水,呼啸而来,一幕一幕似电影在他眼前清晰地呈现。泪水打湿了枕巾,寻子之痛是如此得的刺骨寒心!他想儿子,他想妻子,更想从前的家!
"………"这天晚上,他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小镇的早晨宁静而美丽,斑斓的朝霞令人心醉。姜老板早早起身了,今天要给新招的二十多名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培训教室就设在厂会议室、七点钟还没有到,二十多名新工人就到齐了。
"老板来了"。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姜老板。他那双皮鞋擦得比他的"光明顶"还要亮,那件黑色的西装外套匹配上他的"博士头形",看上去比教授还牛。他讲起话来铿锵有力:
" …… 根雕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都必须遵守这 个原则。在雕琢方法上应是'三雕七磨',即以模仿根自然形态的磨制……"姜老板从根材处理到造型上色,把根雕的十多种工序,由浅入深,由内到外,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嬴得了课堂上的阵阵掌声。培训结束后,有的学员还不肯回去,围着姜老板问这问那。姜老板不厌其烦地回答学员们提出的每个问题。
毋庸置疑 ,第二次培训新工人时,厂会议室挤得满满的。有人挤不进去,干脆就站在会议室走廊上听。来听技术讲座的,不光是本地人,还有许多外地人。
根雕厂的培训班,吸引了周围许多群众来学技术,这件事给三河镇的领导启发很大。他们意识到农田承包到户之后,农民更渴望发家致富的技术。因此镇里很快办起了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像姜老板这样的能人,给农民传经送宝。
根雕厂的第一批产品、开始打包,准备发货。姜老板的心里异常激动,他一大早就来库房,对每一件根雕作品都要细致地查看,就像姑娘出嫁那样考究。
"不合格的,就留在厂里做老姑娘,也不要丢娘家的脸……"姜老板笑呵呵地对质检员说。
质检员的名子叫秦俭,厂里人都叫她小俭。年龄,她一直很保密,看上去三十出头的样子。她脸色红润,眉清目秀,特别是那头瀑布般的长发,更是美丽飘逸,与姜老板的"光明顶"正好构成了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线。
"厂里多个老姑娘,就可多个人陪姜老板了"。小俭含羞莞尔一笑。
小俭与姜老板相识纯属偶然,他那回出差,没有买上"硬坐",只好在火车厢内找最佳"立足点"。说来也巧,身边袅袅婷婷地站着位姑娘。她风姿绰约神态迷人,淡淡的香水味儿煞是好闻。看到姑娘那个印有"上饶市德益根雕有限公司"字样的挎包,他便惊喜地问:"你是上饶人"?她闪动着长长的睫毛,极温柔地点了点头,亦问:"你也是?"他含笑点点头,颇有风度地递上名片。
他乡遇同乡,这份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也许,他们在上饶见过面,但在记忆中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而在这单调寂寞的旅途中,他和她却一见如故了。两人谈得很投机,不时地发出笑声。一会儿,身边有一位旅客下站,他占了座位后,马上彬彬有礼地让给了她。她坐了一会又怕他累着,便体贴地让他也"弯弯腿"……
姜老板回厂不久就把姑娘聘来做质检员,她原来吃的就是这行饭,所以一来就走马上任。她做质检员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第一次货发到加拿大,"老外"对根雕质量十分满意,很快就被商家抢购一空。为了扩大生产,满足市场需求,"老外"又大把地投入资金,一边扩建本部厂房,一边在周围乡镇组建根雕分厂。没过几个月,就在全县新发展了五个分厂。随着分厂不断增多,成立"根雕集团有限公司"的筹建工作迫在眉睫,姜老板便顺理成章地出任公司懂事长。
四、姜董事长
根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的这天,三河镇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人们穿上光鲜的新衣从四面八方赶来凑热闹。新建的公司大楼门前,舞龙队、舞狮队、腰鼓队、秧歌队……组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就连空中的大雁也被这巨大的欢乐场面所感染,在空中隆重地排起了“人”字。
"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我首先向你们的光临表示热烈欢迎!经过三个月紧锣密鼓地筹备,三河镇双联根雕集团有限公司今天终于揭牌了。参加今天揭牌的有: 县委县政府、县外贸局、镇党委……”主持人洪亮的声音透过麦克风响彻天空,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姜董事长的讲话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发扬与时俱进、永攀新高、永争一流的精神,使公司步入一个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天地!在共建和谐社会的征程上,我愿意带领全体职工、全镇人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
掌声再次如潮水般响起,那些已经得到实惠的农民,满怀崇拜地盯着眼前这位新上任的董事长,就像盯着一位活财神。
公司成立仪式结束后,县委的益兵书记激动地说:“姜董事长是个能人,应该不拘一格地提拔培养……"
不几日,镇组织科便把姜董事长列为"纳新"对象,着手培养他做后备干部。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的春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就在近几年内,三河镇光是根雕私营企业就发展了五十多家。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小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人们不仅享受着物质生活,而且不断地追求精神生活。
太阳刚刚下山,夜幕方才拉开,大姑娘、小伙子们就一头扎进歌舞厅……
小镇的歌舞厅里,有个异乡妹子不但歌唱得好,舞也跳得棒!她那甜美的嗓音,曼妙的舞姿总会赢得观众阵阵海潮般的掌声。她的一曲《浪漫的十八岁》,不知俘获了多少"公子哥"骚动的心。当时,有个戴着"蛤蟆镜"的走上舞台,殷勤地献给她一束鲜花,她满脸娇羞地收下。走到后台,她定定地望着手中这束鲜花,兀地发现这束鲜花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她忙取出来一看,上面有一行潇洒的字迹:晓萱我喜欢你。她的心"格登"了一下,这不是自己苦苦相恋的他写的么?她又飞快地"扫描"了一遍,不错,正是自己心中"白马王子"的手迹!顿时,她觉得身子暖暖的,心里甜甜的。
这个"白马王子"是谁?这个晓萱姑娘又是谁?我一说,大家就晓得呐!哈哈,白马王子就是落水男孩张雨新。那晓萱姑娘就是姜董事长的干女儿。
雨新和晓萱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旅馆,那天晓萱正端坐在服务台里面。雨新鼻子上驾了一副时尚的墨镜,手上却拎了个特别土气的篮子走了进来。看到他这洋不洋土不土的滑稽相,晓萱不禁"噗嗤"笑了。她的笑本是无意的,但是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来说,这种笑声无疑是极富感染力的。他看着面前这位青春逼人的少女,讲话的声音不由得柔柔的。而情窦初开的她已经从他的眼神里,感觉到了一丝从未有过的异样,于是她的笑开始有点羞涩,她感觉自己好像喜欢这个帅气、直爽的男孩子了。
不可思议的爱情就在这对少男少女身上,猝不及防地发生了。
......
"你好坏唷!自己不亲自把花送给我"。
"嘿嘿,这就是浪漫的爱!"他两眸深情地望着她,痴迷的眼神陶醉了她的心。
从此,他俩成双入对形影不离,镇上的人都说他俩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
"你小子真有艳福"。我们几个同学只要凑到一起,就会拿雨新开涮:"这么好的姑娘怎么会爱上了你?”
"我帅呗"。他笑呵呵的,一脸的幸福。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咱再说说姜董事长。姜董事长最近有三件特别开心的事:
第一、他创作的嫦娥奔月根雕艺术品,被博览会评为金奖。
第二、他被批准为正式党员,并选为三河镇党委委员。
第三、他被评为省劳动模范,五一节前将要去省政府参加五一劳模表彰大会。
你说几件喜事凑在一块,谁不乐?这会儿,姜董事长已经喜不自胜了。人啊,在最幸福的时候,总会想起最亲的人。这不,他又想起了他那已经去世的妻子了。
这一晚,他又一如既往地拿出妻子临终前交给他的月牙玉佩细细端详。这个玉佩是他结婚时母亲给的"传家宝",据说传了五代了。这玉佩形状似半个月牙,月牙的直边有凹凸形状,两个月牙玉佩相拼时,只要投好凹凸接口,就是一轮圆圆的明月,并会显现出:"夫妻同心,百年好合"这八个字。
可现在……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儿子出生后,他的一半给了儿子,那天暴雨中看到张雨新的月牙玉佩,真有点像。张雨新是不是自己丢失的儿子?几次暗访都未果。三河镇上的人,只知道张为然是姑妈家倒插门的女婿,姑妈去世之后,一家三口才搬到三河镇。他也几次到张为然姑妈所在的村庄进行走访,村庄里的人,都说他们夫妻二人长年在外做生意,很少回家。唉……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说:"儿子你在哪里……"
"干爸",干儿子和干女儿这时推门进来。孩子们来了,他满脸的愁容顿时一扫而光,忙笑呵呵地说:"坐、坐,坐,我来倒茶!"
"干爸,今晚来是想与你商量一件事,我们打算下个月二十六日结婚,你看行不"?
"行呀!干爸头一天就去喝喜酒‘’,他高兴地看看雨新,又看看晓萱。晓萱害羞地说:"行呀!就盼你早点去咧"!
"你们结婚是终身大事,干爸也没有什么好东西送你,这个月牙玉佩就送给你做陪嫁吧"!
晓萱还没有伸手,雨新一下子抢过玉佩:"这玉佩?这……"他看了看:"像,太像了!"说着就从内衣口袋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月牙玉佩。
天呀,这玉佩,这孩子……这时他的脸色、他的心……他又很快镇定下来,生怕两个孩子会看出什么。
"像,真的像"。他拿起两只玉佩,很熟练地投好凹凸接口,这时桌子上的玉佩如一轮明亮的圆月,清楚地看到:夫妻同心、百年好合。
两个孩子看傻了眼,太神奇了!
这时两个孩子是打破了砂锅,问长问短,问这问那……突然一阵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也打乱了姜董事长的思绪。电话是雨新爸打来的,提醒两个孩子早点回家。
两个孩子走了,他的心也被他们带走了。屋子里空荡荡的,他的身子软得像滩泥。玉佩成对,儿子成双,可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想,在这个骨节眼上,我不能自私。自私了,会影响到儿子家庭,波动两个孩子的情绪。想到这里,他把十几年寻儿的辛酸泪水,坚强地吞进肚子里。他要把这个秘密藏起来,哪怕守一辈子,等他百年之后,告诉妻子,我们的儿子,他活得很好!
夏天是个充满生机的季节,是个花簇似锦的季节,就在这美好季节的一天,雨新在镇政府听到一个好消息:他干爸当选为三河镇党委副书记!
五、姜书记
时维暮春,正是桃红柳绿的时候。暖暖的阳光得意地挥发着热情,田野上一片金光跃动。姜书记身穿一件新潮茄克衫,拎着公文包,迈着矫健的步伐,赶往镇政府参加党委会。
这是他出任三河镇党委副书记之后,第一次参加党委会。开会之前,顾书记与姜书记"碰头"时,高兴地告诉他,三河镇被省政府命名为根雕之乡,同时也被评为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乡镇。省、市、县三级领导对三河镇寄予很高的希望,要求三河镇的经济发展要尽快步入快轨道,力争近年跨入全国"百强镇"。
党委会之后,姜书记先从本公司入手,急抓三件事:第一就是向"老外"回报近期公司发展新规划,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第二是成立根雕展览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根雕,热爱根雕,把根雕事业发扬光大,造福百姓,让三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根雕之乡。第三是逐步实行机械化生产,尽块购买雕刻机、打磨机等。
自从担镇党委副书记之后,他肩上的担子重了,手上的事情多了,厂里镇里两头忙,人都瘦了一圈。近来又受了风寒,咳嗽不止,秦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笃笃笃……"
"进来"
秦俭推门进来,把带来的冰糖炖雪梨,往姜书记面前一放,"扑哧"笑了。然后脉脉含情地说:"看你咳得地动山摇的,把我的心都咳碎!这是用我家祖传的止咳秘方,冰糖炖的雪梨,吃下去润肺清热,生津止渴,滋阴润肺,祛痰止咳……”。
眼前的她,一束黑头发被红绸带绾着,曲线生动流畅的身段,裹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在火热的夏天加上她那颗火热的心,他陶醉了。这不就是我的妻子么?近二十年了,今天我的耳边又响起:"把我心都咳碎了"的话语,这不是我妻子常说的话么?想到这,他的眼泪扑簌簌直落。
她掏出手绢,为他轻轻抹去泪水,那手绢上淡淡的香水味,又一次勾起他们在火车厢内的那次相遇……
夜晚,特别的安谧静美。知了睡了,青蛙也睡了。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像一位仙女,她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他们在田野的林荫道上散步,很显然,他们已成了形影不离的恋人。
忽然她驻足,傻乎乎地看着天上的星星说:"人想想也真有意思呐,要不是那趟班次火车,我们俩今天怎么会走到一起呢"?
月亮像是在偷笑,星星眨着眼睛。他摸摸"光明顶"笑嘻嘻地说:"事情就那么简单,要是我那回买到了'硬座';要是我那回挤的不是2号车厢,而是3号、4号车厢;要是你那回不背那只印有'上饶市德益根雕有限公司'字样的挎包,我们能认识么?中间少了一个环节,今天都不会走到一起的。
她娇嗔地点点头,偎依在他的怀里又问:"怪呐,巧事怎么就让我俩碰上呢?"
这时月亮躲进了云层,星星也害羞地眯上了眼睛。他吻了一下她的额头,甜蜜地说:"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三河镇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基础设施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路道桥梁急需要改造。镇上有座三河桥,桥面不但狭窄,而且受损严重,必须拆除重造。
一天下午四点钟左右,几名拆桥工人在拆桥梁时,桥面突然塌陷。多名工人落水,其中两名工人被石块压在河底,情况十分危急。
三河桥离姜书记办公楼很近,他第一时间赶到出事现场,迅速通知镇干、派出所、医护人员……火速组织救援队伍。姜书记一边指挥现场救援,一边脱去外衣,径直跳入水中。这时岸边的党员干部、公安民警……都纷纷下水救人。落水的工人很快被救上岸,两名被压在河底的工人,救援难度非常大。时值深秋,河水冰凉,加之河底淤泥深、石块重,姜书记几次潜入河底都无法掀开石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岸边围观的人黑压压的一片,工人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声,如同这深秋的寒意,让人颤抖。时间就是生命,姜书记心急如焚。就在这时,他操起一根木棍,带领几名水性好的年轻民警,一同潜入水中,运用杠杆、水浮力的原理很快耗开了压在工人身上的石块。两名工人救上岸后,经过医生的抢救,一名年长的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另一名幸运生还。
第二天姜书记病倒了,他生病期间,来看望他的人很多,有县、镇领导、有公司同事、有厂里工人、有周围群众……表示"心意"的人也很多,特别是周围的那些群众送鸡呀、鸭呀、蛋呀……"没过几天,姜书记家里鸡鸭成群,蛋积成箱。姜书记深知他们的"心意",他把群众的这份"心意"看成是责任,觉得自已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责任更重大。
姜书记把所有的"心意"都折成人民币,带上一信感谢信,也带上自己那颗真诚的心,送到群众手上,也送到群众的心里!
在这次生病中,县委益兵书记、镇党委顾民书记,这两位"一把手"还唱了个"双簧"。"双簧"的意思是说,姜书记你工作忙,不忍看你守空房,衣食起居谁来问,劝你早日娶新娘……
这个"双簧"唱得好来!演唱到最后,两位上级竟然用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的"命令":"尽快与秦俭洞房花烛"。喜辰吉日就定在下月二六十日,干爸爸、干儿子同日完婚,两场小麦一场打,双喜临门。
秋天,是个成熟、迷人的季节,一群群大雁排着"人"字形队伍往南飞,一块块成熟的稻谷好似天际飘来的晚霞,一朵朵金黄的秋菊在秋天里开得更加灿烂。离婚期越来越近,姜书记的工作越来越忙。他与秦俭已经说好,婚事简办,除了双方亲戚之外,县、镇两级领导一客不请,公司里的干部职工也一个不动。
"但有一人必须要请的‘’。
"是那个'老外'吧"?
" 是啊!"
"我来公司这么长的时间了,还没有见过这个"老外"的‘嘴脸'长的是什么样子?秦俭笑嘻嘻地说。
时间一晃,就到了 二十六这天,三河镇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溢,人们兴冲冲地赶到镇上凑热闹。姜书记的干儿子,雨新家里的喜气不必言表。单说姜书记这边,一切礼仪皆按乡间风俗进行,踏柴(财)路,跨龙门,拜花堂,喝交杯酒……凑热闹的人起劲地说着顺口溜:"今天新娘真漂亮,新郎头上油光光。今年结婚明年养,养个儿子当县长……"
接下来是新郎新娘敬酒,只见新郎官胸前戴着大红花,脸上挂满了美滋滋的笑容。他手挽着新娘步入客厅,在闪光灯下,洁白的婚纱掩映着新娘娇睸的笑脸,好像绽开的白兰花,笑意写在她的脸上,溢着满足的喜悦.
酒敬致一半的时候,有个熟悉的身影跃入她的眼眶:咦!这个人不是李波奇么?他怎么来作客了?
这就是我常与你说的"老外",名子叫"奇波"。新郎紧紧地握住"老外"的手,把他介绍给新娘子认识。新娘子一下搞蒙了。奇波?老外?……她的心纠结了一下,身体不自主地打了个寒颤,但很快恢复正常。她没有吱声,更没有敢看"老外"的脸。近二十年了,也许这个"老外"早已经把我忘记了……
"…………"这里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秘密。等到宾客散去,关好洞房门之后,就听新娘子讲这个秘密的故事吧。
六、尾声
" 亲爱的,你想听故事吗……"?
宾客散去,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关好洞房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才停,新娘子就娇滴滴地噘起樱桃小嘴说。
"故事?什么故事"?新郎心急火燎地看着新娘那粉嘟嘟的脸,浑身燥热,正想与新娘子亲热呐!
"我讲给你听,你就知道了"。
"什么故事留在新婚之夜讲?该不会是……"他觉得有点奇怪。
"刚才在席间敬酒,你介绍的那个老外。"
"老外?他怎么了"?新郎此时浑身的燥动,顿时化成一汪春水。
他俩相拥躺下,脸对着脸,四目相看。新娘子脸似桃红,眉似柳叶,一双丹凤眼,真是漂亮。
她搂着他的脖子,像说稍稍话一样,讲那个"老外"的故事:
“那年我十六岁,正上高一。那天,我和往常一样边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边欣赏路边的风景。当我走到大街的十字路口时,一辆黑色的嘉陵摩托车疾驰而来,眼看就要撞上毫无预兆的我时。说时迟,那时快,随着一声呐喊'快跑'两个字的落地。一个小伙子一个箭步上前,把我推出好远,而他自己却被呼啸而过的嘉陵撞倒在地。"
" 肇事者见势不妙,仓皇地开着嘉陵一溜烟地逃走了。惊魂未定的我赶忙去扶这个舍身相救的小伙子,咦,这不是李波奇吗?李波奇比我高一级,他读高二。尽管高中不准恋爱 ,但是谁又能抵挡住那份青春的萌动?这个李波奇一直在暗恋我,虽然从未对我表白过,可是那深情的眼神已经暴露了他所有的心事。不好!李波奇的头流血了!小小年纪的我,哪经过如此场面?我一时吓得大哭,边哭边用我的衣袖擦他头上的血,李波奇,你不能死啊!你不能死啊......”
" 还好,李波奇有惊无险。顺理成章,我们恋爱了"。
"后来,怎么样了?"他急切地问。
"可是, 我的父母死活不答应,嫌他家里太穷,人又长得丑……,我们的恋爱也就搁浅了。 有一次,他因为打群架被学校开除了。从此他与黑社会的'哥儿们'混在一起,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拐骗妇女,贩卖儿童……张为然的儿子,就是从他手上买的。据说张为然是近亲结婚,养的孩子都没有存活,张为然买到孩子就全家搬走了。
"啊……原来……"他不由自主地叫出声来。
"在一次严打中,李波奇被立为严打的重点对象。他听到风声连夜逃走了。后来听人传言,说他逃到外国,改名叫奇波…………”
第二天,姜书记把妻子在洞房花烛夜里讲的"故事",用电话向县委益兵书记作了汇报。益书记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县公安局立即进行布控,很快将老外捉拿归案。"老外"对当年抱走姜由友儿子的事直言不讳,彻底交待了自已的犯罪行为。他投资帮助姜由友办起了根雕厂,实际上就是想给姜由友一些补偿,来赎回自己的罪恶。鉴于他的所作所为,法院对他从轻处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到了夏季,这天下午,三河镇医院里传来了喜讯。姜书记的妻子、儿媳在医院生产,儿子、孙子同时出生。
儿子、孙子,"双子"临门,在三河镇一时传为佳话。那真是: 好人好事福气多, 善人善心结善果。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