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2017年新年来临之际,作者和几个文友一起,告别水瘦山寒的北方,踏进恬然幽静的塘佳山,仿若步入仙境,误入世外桃源。在村长的带领下,走古道,过古桥,登金螺峰,攀玉京峰,望明月山,沿塘佳山河,伴葱茏竹海,探根溯源,在现代与古朴的交织与碰撞中,被遗留的古迹所惊叹,被深厚的文化所感染,也被一抹浓艳的墨绿所震撼。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不停地赞,为静里藏幽的意境所憧憬,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沉浸在大好河山之中,真有遗忘千年的冲动。问好老师,感谢赐稿!【编辑:高杰】【新长城编辑部精品推荐170223第4410号】
塘佳山的绿
作者:郎骑竹马
2016年12月31日,当我步入淡装浓抹、悠然自得的塘佳山时,竟发现匿迹了近一年的春天,暗藏于这国家级5A景区的明月山的南麓。塘佳山——一座遗弃于大山深处的古村,极似一位待字闺中的处子,恬静地酣睡于幽池秘境的绿涛中。
一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沉淀于连通村外的峡谷中。
此程,我们应了塘佳山村李村长之邀。随同一轮岁暮慵懒的冬阳,半缕若有若无的霜风,及几个闲情逸致的文友,托付一条宽不足五米且五月份方才竣工的水泥公路的引领,溯流而上,驶进了素昧平生的塘佳山。以至我第一眼见到她时,有一份未曾相见、却似曾相识的亲切,冥冥如与故人相约。其实无须约定,只求天意使然。
而这玉润古朴的塘佳山,并不因我唐突的拜谒而惊愕,而窘迫,而矜持。相反,她呈现出应有的淡定、端庄与风雅。
塘佳山峡谷,将村庄系结于宜安公路S228省道线的仰峰村;塘佳山河,便是紧贴峡谷从东南方向,延入塘佳山庄上的。那条潜伏于村口知寒知暖、汪洋恣肆的河流,沿谷壑劈山破路,呼啸雷鸣,蜿蜒于绿肥红瘦的幽篁丛林,汇入安福县东北的章庄河。当我们辗转于僻静幽深的沟壑时,闻水声与鸟鸣交织,瞰葱绿与枯黄集结,感烟云与暖阳同辉,慨冬景与春色层叠。跌宕起落的沟谷像极了一架毛茸茸的碾槽,车行于密林填充的谷底,如一只往来于碾槽中的碾盘。其实,峡谷远不同碾槽那么简单,因为进村的道路弯弯曲曲,崎岖不平。葱郁而深沉的谷道,安静地盛放着塘佳山妩媚的河道,还有从山林绵绵不绝溢出的绿。
整段峡谷河道时而急促,时而舒缓;时而恼怒,时而恬静;时而桀骜,时而温驯。反复着,缠绵着,放浪着,不知流淌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为什么、或为谁而流淌?也不知从何处来?且将向何处而去?其实这肆意放纵的流水,替厚实的塘佳山增添了无尽的色彩和灵性。似那凛然出水的处子,潋滟而丰盈,清纯而灵动,娇艳而富态。
而缠绕于塘佳山此起彼伏、浩瀚无边的绿,是自村庄四周漫山遍野的竹海,渗漏出来的。极似塘佳山潜伏于绿涛中的细流,含蓄地平铺,写意地涂鸦,酣畅地泼洒。此起彼伏的峰峦,宛如披着一床墨绿而宽广的褥子,又恰似波澜壮阔、浪潮汹涌的一汪碧海。那抹比岁月还飘渺的墨绿,如铁桶一般,包围着这座隐匿于深山的没有确切年代的古村,宁静,安祥,平淡而寂寞。像一位饱经风霜而目光呆滞的古人,守候一次快意人生、风雨兼程的旅行;像一位迎风伫立且翘首期盼的丽人,等待一场酣畅淋漓、气壮山河的爱情。
二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停驻在紧锁村口的金螺峰上。
相传许多年前,塘佳山河有一只田螺精兴风作怪,祸害乡邻。塘佳山村民深受其祸,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值逢隐士桃雷修炼于村口左侧的玉京峰,闻悉妖孽横行,便驱山降妖,将田螺精镇压于村口二溪之间,从此塘佳山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而金螺峰宛如一重镇守村门的屏风,忠实地陪伴,与古老的村落同荣同衰。如果,将塘佳山村比作为一具生命的腹腔的话,那么暴长着翠竹和原始森林的金螺峰,极似一枚毛茸茸的喉结,顶在村庄的最前面。以至游人们深入山林许久,却不知抵达了村庄。
林木茂盛、古树参天的金螺峰,从高处俯瞰像极了一个浑圆的绿球。听庄上老人们说,金螺峰虽不过塘佳山无数峰峦中又矮又小的一座,却从未曾有人登顶过。或许,村人对待金螺峰的感情,等同于藏民对圣山冈仁波齐峰的。其实,金螺峰便是塘佳山人心中的神山,是把守村庄水口的“风水”山。
绕过金螺峰入村,塘佳山村庄便一览无余地呈现于眼前。村庄呈半月形环绕着金螺峰,对神峰形成虎踞之势,二者之间,隔着一片仍呈半月形的稻田。村庄背后,零乱地布满了参差不齐的旱地和梯田,使原本拥挤的古村显得空旷且错落有致。站立村头仰望,四周高山如一只北高南低的铁桶的墙壁,用山峰和竹林将整个山村团团围住。若登上村后的明月山巅眺望村庄,塘佳山酷似一张以金螺峰为太极鱼的八卦图。
村庄赫然跃入眼帘,让人有促不及防的惊厥。这座奋发于密林草莽的古村,共有农家79户、309人,隶属于洪江镇管辖,与安福县章庄乡三江村毗邻。庄上屋舍除近年来新建的钢筋水泥房屋外,尚有22栋历史久远的土胚房,且其中一栋已满220岁“高龄”。土胚房如一群老迈、佝偻、孤独却生生不息的老人,零星地失散于村落之间。然而,这种失散已在岁月的消磨与沉淀中,化为一股宁谧,一息深沉,一种情感,一份塘佳山独有的亘古永存的且与生俱来的平和。这份浓郁的平和,聚集于村庄四周密不透风的竹林,在环山绕舍蹙眉思慕的梯田,在干涸河道寂寥凝视的古桥,在欲行欲止徘徊盘旋的石径,在老木屋和钢筋水泥房混乱交错的村庄,在一缕古风飘荡却无奈于电线竿和水泥路挤压的心胸……
三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缥缈于村庄左侧的玉京峰上。
高耸入云的玉京峰,与三清山主峰有一个相同的峰名。因山中存有“一洞、一观、一谷、一泉”,而被传颂得颇为出神。
玉京峰上的袅袅云烟处隐着一溶洞,因石洞“冬天冒暖风,夏天冒热气”,故得名:风火洞。据《紫云观志》记载: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后,在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将装金丹的葫芦随手一扔,落在紫云观附近化为一山,曰湖冈;踢翻的药材洒在宜春的小仰山(邓表峰)上;一个收风火的布袋,掉在紫云观不远的玉京峰上,化为一洞府,叫风火洞。当然这是流传民间的神话,玉京峰最为确切的身份,便是为道教圣地。风火洞的前身属东晋道士桃雷修道炼丹之所。
相传东晋道士桃雷曾现身弘法于此,朝拜者云集。宋嘉定年间,塘佳山村人募资筹建道场,于峰顶立观颂扬,供奉香火,曰桃雷观。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桃雷观遭火灾,庙堂诸神塑像均焚于火海,独桃雷法身无恙。次年,住持僧苍松谋划重建道观。塘佳山人又出资投劳,兴建正殿一栋,横屋一栋。观堂建成后,村民自二月至十二月各家每日施饭供奉,道观住持则每年二月初普请村民登山侍茶。
玉京峰终日烟雾缭绕,云山雾海,与村后的明月山形成对峙之势,为塘佳山平添几份幽深与神秘。位于村庄左侧上方的玉京峰半腰,有一道沿山势而下的十里峡谷,沟深林密,草木葳蕤,景色秀丽。一条清澈的溪流自山谷潺潺流淌,琴瑟相和。峡谷中生长着数百亩野生樱花林,据李村长介绍,此处名叫樱花谷。每逢春天樱花盛开之际,玉京峰整座山峰繁花似锦,山色旖旎,蝶飞蜂舞,鸟语花香。山峰披着花衣,溪流淌着花骨,石径铺着花瓣,草丛夹着花蕊,风中裹着花气,眼帘悬浮花影……整个山峰似花的海洋,花的国度。身处于山中,宛如瑶池幻影,海市蜃楼,只怕神仙居所也不过如此。
一汪清泉——玉京泉位于玉京峰西坡的山脚,即村庄左侧房屋背后的缓坡地。离玉京泉约十米处,有两株需6、7人合抱大的红豆杉。李村长介绍说:大个为母,小个为公,两树树龄达1600余年。玉京泉自两片页岩缝隙中渗出,味道醇正,清凉甘洌,不因潮汐而恣肆,不因枯水而衰竭。如今泉眼四周,由于山势平缓,土地肥沃,且有泉水滋润,已被庄上人改造为一片菜园。唯有此泉,汩汩而淌,永不枯竭,仿佛滔滔不绝地吟唱着,玉京峰上源远流长的故事。
据传,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韩愈,被贬潮州刺史后改任袁州刺史,曾于此饮泉祈雨。唐朝诗僧齐己路经宝境,饮得甘泉,吟成《宜阳道中作》:“宜阳南面路,下岳又经过;枫叶红遮店,芒花白满坡。猿无山渐薄,雁众水还多;日落犹前去,诸村牧竖歌。”
四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集结在守护古村的明月山上。
其实,栖隐深山千年的塘佳山并不算老,甚至,它不过是明月山南坡襁褓中的一个婴儿。从远处看古村,恰如以明月山为靠椅而端坐的姿态。风景秀丽的明月山,因其山势酷似一轮明月而得名,山中云雾茫茫、流水淙淙、林涛渺渺。塘佳山河的两个源头,便诞生于明月山的南坡。
村庄靠左的一个支流,起源于明月山主峰——太平峰半腰的峡谷。海拔1736米的太平峰建有太平寺。相传明末年间,温汤定光院住持定空禅师路经塘佳山村,于一古树下小憩。梦见一鹤发银须的长者,手执拂尘,指着明月山顶峰说:“尔等不须它处求道,天下自此可太平矣!”村民闻讯,好生欣慰,便劝高僧遵照仙人指点,留在此山隐居,建庙修行。高僧见明月山山势陡峻,巉岩突兀,苍松挺立,龙脉旺盛,为修庙建寺的风水宝地。曰:天意也,佛缘也!
遂于明月山主峰西侧兴建寺庙,取名太平寺(现仍可见太平寺遗址),而明月山主峰亦称太平峰。后来,太平寺逐渐成为宜春一带及江南名寺,曾一度烟火鼎兴,高僧辈出。其中一名叫“六合”的和尚,曾剃度于定空名下,后做了瑞州古刹大愚寺的住持。
塘佳山河的另一个支流的源头,起于明月山乌云崖下的峡谷,自山谷而直下,将村庄均分为东西两半。明月山乌云崖因山峰险峻、高耸入云,且终日乌云压顶而得名。而当此刻,乌云崖支流呈献于我们眼前的,是一俱干涸、裸露而嶙峋的躯体。河床中的光滑的鹅卵石,或屹立、或躺卧、或层叠、或独处。由高处飞落而下的河道无时不暗示,每逢汛期,河流必定一派山洪呼啸、排山倒海的盛况。
明月山的绿,便是由塘佳山河滔滔不绝地流过村庄,且汇入江海的。河水恰似这深谷竹林的一抹浓绿:你越是痴情凝视,她愈加眉宇紧锁、视而不见;你越是意念翻滚,她愈加心如止水,平淡如初;你越是急促呼唤,她愈加矜持羞赧、踟躇不前;你越想执子之手,她愈加曾经沧海,寂寞如花……而当你转身欲离,她却以风情万种、妩媚千般之势袭淹。
恰如那一痕回荡于山谷的风,似时有又似时无,似是相识却素未蒙面。透过那无尽衰败的季节细看,塘佳山有掩饰不住的萧瑟和沧桑,斑驳与苍老。而与塘佳山固有的那片碧绿相互涂抹,却显得此般自然、清新与和谐。冬天的那场苦心经营的叛逆,也在骄阳的劝阻下回归了自然、原始和真实。
五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泼洒于茶盐古道的匐满青苔的石板上。
安睡于深山之中慵懒的塘佳山,仍保存着许多古老与陈旧的痕迹:堆积于村西、可追溯至冰川世纪的石林;村前村后,无数树龄逾千年的古树;几处被村庄挤压得东倒西歪的老房;一些散落于房前屋后的石臼、石杵等;一段段穿梭于时空的阡陌小径;暗藏于村头不见其影、只闻水声的暗河;潜伏于山村、徒存残垣的私塾遗址;坐在村头抽旱烟、晒太阳、吞吐光阴的老人;还有蒙头酣睡、视游人于无形的鸡犬,它们伸着懒腰,悠闲在出没于村巷俗尘……再是,那条时断时续、似连非连的青石古道,更能说明一切。
一条湮没于草莽和岁月的古道,自东向西穿插整个村庄,蜿蜒而细长,横陈于明月山南坡的山脚,曰:茶盐古道。石径和南北向的乌云崖支流,在村庄中部垂直交叉,仿佛给古村背负了一道沉重的十字架。李村长告诉我们,这条石道大有“来头”:它起于江西南昌马祖道场,止于湖南衡山南岳石头希迁大师道场。一头连着江西,一头连着湖南,为湘赣两省主要通道之一。且因古道连接着禅宗两个最大的道场,所以逐渐形成了“行走江湖”的说法,最后,引申出武侠小说中的“江湖道人”。古道延展千里之遥,它见证了禅宗文化在江南的兴起与发展。该道以青石板铺设而成,古时从宜春往吉安等地,塘佳山古道为最重要的通道,两地间的茶、盐等物资均由此道过往。
那条古道不知沉睡了多少年,也不知还要沉睡多少年,它与塘佳山村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且轰轰烈烈的恋情。而连通古道、屹立于村庄中部的春福桥,已替古道和村庄的婚姻做媒八百载。或因年代久远,塘佳山人早记不起取名春福桥的含义了。不过,我认为不外乎这样几种说法:或是取自“春”、“福”吉祥的寓义;或是由一个叫春福的人捐资建造的桥;或是建桥的小地名与春福二字相关;或是那条乌云崖支流就叫春福河……该桥为石拱桥,桥身石块用糯米、蛋清、石灰和黄泥调制,粘合而成。这是中国古人一种最为古老的建筑工艺,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其实,在塘佳山此般古老的石拱桥远不止于此。至少我在婉约的塘佳山河及两支流上,见到了三座相当历史、相似规模且保存完整的古桥,镌刻着塘佳山的繁华和落寞。也许每一次轮回更替,都会经历一次分娩的阵痛;每一次进化都将是一程涅槃与重生,都沉重而凝重,都痛苦而痛快。塘佳山村庄不例外;塘佳山茶盐古道也不例外;那屹立于古道的春福桥,更不例外!
塘佳山厚实宽广的胸膛,总能将忍让、包容、信任委婉地收放于一起。
六
那抹塘佳山凝重的绿,渗透在村前屋后的每个角落。
为我们领路的李村长,饶有兴致地解说了塘佳山地名的由来:塘佳山并非字义中“唐家之山”的意思,这个村庄自古只有杨、李二姓,从未有唐姓的人入居过。据现存的杨、李二姓的家谱记载,该村庄已有1200年历史了。且古村最初以“佳山”之名称谓,后至乾隆年间改名为“塘佳山”。李村长解释说,塘佳山取“佳”字之意,是因此处为“最佳”修塘筑池的处所,不过这是村民们口耳相传的说法。而我认为村名取“塘佳山”仨字,应理解为:此处为有塘、有家、有山的地方,故以“塘家山”名字概之。后来当地村民觉得,“塘家山”容易让人误解为“唐家”人的山,遂将“佳”取代了“家”,并沿用至今。此般推敲塘佳山村名的生成,即没牵强附会的别扭,更让那诗情画意的塘佳山,增添几份美感。
行于古村内纵横交错的水泥路上,不免令人焦虑且百感交集。塘佳山村仿佛无时不紧锁眉宇,仿佛在思虑着什么,如一位忧心仲仲、长吁短叹的老人——也许是思量塘佳山的前程。面对着代表现代文明——钢筋水泥的入侵,她不知是收容还是拒抗,是放任还是力争,是消极还是愤怒。也许她很伤感,也许她正迷惘,也许她在抉择。然而,在此刻不知是远古收留了文明,还是文明包容了远古。或许这正是她思索的原因:那一条蜿蜒于峡谷的水泥公路,已替代了她体内的肌腱;那一栋栋用钢筋水泥浇铸的瓷砖平房,已植入到她的五脏六腑;那一行行东倒西歪的电线竿,已成为掌控她的大脑和神经;那些带着色彩的塑料袋,已被丢弃于她纯净的骨肉和体液中,淤积着……
终于从小个子李村长的身上,我明白了此番担心是多余的。
我们在庄上一家客栈用餐时,李村长一边向客人们敬酒,一边叙述着塘佳山悠久而零散的历史。村长谦虚地说:他一年前讲解塘佳山的故事时,一次只能讲五分钟时间;现在能不停顿地陈述半小时以上了。我回敬了村长一杯酒,打量着这个消瘦、单薄却睿智的中年男子,心中油然生出一份敬意。原来,这李村长夫妇俩都是硕士毕业生,在外地打工拼搏多年后,毅然返乡竞选村长。村长告诉我们,他当这个村长是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挖掘塘佳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深山未识的塘佳山带到山外,并带领村民致富。
我确信:李村长绝不是说空话的人。因为李村长热情、纯朴、真诚、温和、向善的品质,感染了我和所有的同行人。还有他的博识广闻,他的开阔胸襟,他的积极向上,他的奉献精神,他的乐观豁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塘佳山村有这位自强不息的村长的领路,又怎能不更绿、更清、更美?又怎能不焕发蓬勃生机?塘佳山,有足够的像李村长一样的人格魅力,留住每一颗深山探幽的心。
即将辞别塘佳山的时候,我想,这天生丽质、满地芳菲的塘佳山,一定是水做的。如若不是,她的肌肤怎会如此清润?如若不是,她的气息怎会如此清新?如若不是,她的眸子怎会如此清澈?如若不是,她的春心怎会如此清灵?
七
真想,踩着塘佳山的那条江湖古道,走向远方……
突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帘塘佳山的风雨来,霏雨中的塘佳山定会更富神韵!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