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过方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微评论
——读四川作家杨清的散文集《在路上》
作 者:王爷地盘 【合肥:王顺中】
萨特说:“人的实在是它自身向着欠缺它的东西的超越,如果它曾是它所是的,它就向着它可能是的那个那个特殊的存在超越”。一部散文集《在路上》,就是川东作家杨清在从未停止脚步的人生旅途中,对那个特殊存在的自我超越。今天,我就尝试着走进文本,走进作家的内心世界,与我逸动不止的心一起,去领略杨清蛰伏于文章字里行间浓过酒酿的挚真与挚爱。
冰心说“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因为富有诗意的童年是近乎童话的审美境界,它是那样令人神往,引人入胜,因而一旦提及童年,饱厌幸福,脑门洞开的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冰心这段被人传承已久的佳句,就会理所当然地把童年与美好的过往联系在一起,甚至武断地给并不一定存在直接联系的二者之间画上一个长长的等号。然而对于那些曾经历过某种伤痛,尤其是肉体和精神双重创伤的不幸者,比如作家杨清来说,童年也许就不那么美好,不一定那样令人回味无穷了。有人说每一个可爱的生命都是降临人间的天使,只是有的人是脚先着地,而另一些不幸者则……而作家杨清也许就该归类于后者,为数不多的天使吧。
因为天生的残疾,上天赐予生于川东偏僻山区,聪明倔强的作家童年的,不仅是其梦中苦柚一般耐人咀嚼的童真,更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在我们当年的乡下,儿时应该是一个幼小的孩子躲在母亲怀里肆意撒娇,尽情享受暖阳一般温馨母爱的年龄,但三岁时就一直体弱多病的杨清却成了母亲暗自落泪的心病。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可能时来运转的明天,病急乱投医的母亲还是接受一位病友的建议,按照当地风俗,为他拜了干亲,认了个慈眉善目的“干妈”,甚至让儿时的作家有机会拥有同龄人难以企及的,更多的母爱,乃至常常霸道地钻进对方母亲的怀里,贪婪地占了人家“小哥哥的怀”。从此,在干妈以及其他亲人满满爱意的呵护下,少年作家终于有幸步入校门。但因天生残疾而禁不住极度自卑打击的先生曾一度逃离家庭,逃离学校,用一个男人最为无用的逃避方式,向家人,向老师,向亲友再次展示自己屈辱而无可奈何的胆怯与倔强。即使返回校园的他也总是默默地躲在教室的某个小小的角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甚至记恨找茬的老师突然找上门来。
然而“上天给你关上一道门,一定同时向你开启一扇窗”。就在天生残疾的少年作家胆怯地躲在教室一角,默默地等待命运向他宣判的时候,那扇久未开启的天窗竟然真的被一位美丽的天使打开了。有一天,一位不识时务的女老师还是不请自邀,找上门来了,将心“寒如冰”,生怕听到自己名字的杨清叫了起来。“全班哗然,我呆住了。我甚至埋怨她为什么要和安分守己的我作对,让我承受巨大的压力。然而我还是鼓起勇气站了起来,喃喃着我的答案……”“我咬了咬牙,涨红了脸,又说了一遍……”。在这位“大姐姐”—— 美女老师的再三鼓励下,经历短暂的沉默,静得可怕的沉默后,儿时的作家终于鼓起勇气将正确答案写在老师面前……也许正是在父母之外,那位温柔似水的干妈,慧眼识金,具有菩萨心肠的美女老师的关爱、关心和耐心鼓励下,一度失去信心,迷失自我的少年作家终于重拾自信,找回自我,在铺满浓浓爱意的人生路途上顺利走过自己虽有缺憾,却没有遗憾的童年。以至于今天的你我才能在作者笔下流淌暖暖爱意的文字里,回味“揉进了母亲的细腻心思和无私的关怀”的熏腊肉;品鉴母亲每每亲手裹就,“那么的香甜可囗,耐人回味的‘凊水粽’”;重拾作家曾“与哥哥为了争吃一小块煮好的腊猪耳朵而让我痛哭一场”,简直有点令人脸红的记忆;才能感同身受的体验到作者童年的点点滴滴。
作家说:“如果说人生是一趟驶向前方的列车,你可以选择任何一站下车上车的话,最让你停下脚步留恋的地方,就是童年”。但是,生活毕竟不是美丽的童话,生命绝对不是一条可以随意冻结的河流。 没有跛脚的生命列车不会怜惜弱者的眼泪,还是倔强地驶向青春的下一个站台。海明威曾经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在这里,上帝眼里“愿意自救”的保尔——杨清,不仅克服了各种困难,甚至习惯了某些世人的冷眼,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后,终于出茧化蝶。他不仅完成了龙门鲤鱼的纵身一跃,而且能用自己饱蘸感情的生花妙笔挥洒了自己激情澎湃的青春。因而,在其娓娓道来,浸透深情的文字里,我们能够与之一起分享过年、回家——先生那回味无穷的一种甜蜜;跟他携手共同欣赏“父母之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作家笔下,我们慢慢懂得一年一度的杀年猪为啥变成他乡游子无法梦圆的遗憾;腊肉飘香的季节为何成了一位儿子心里写满追忆,注满期盼的守望;甚至“我考上中专后的第一年春节,”第一次得到“表姐给我的20元”压岁钱,时至今日干嘛仍旧成为中年作家笔下恋恋不忘的过年情节……
就常人而言,失去了心爱的恋人,诀别一段中途夭折的婚姻,永别一段幸福快乐的生活,该是人生中多大的不幸呀!但是身残志坚,满怀美丽憧憬的作家并未被生活的变故击倒,更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冷静而满怀诗意地追忆,温情脉脉地用自我疗伤的文字反刍这段已经死去的婚姻。书中的作家像一位失群的孤雁,面对夜晚初上的残月,眼前闪闪烁烁的孤灯,情不自禁地自我呢喃。“尽管时光流逝,沧桑变迁,但我心中依旧重复着这些难忘的故事,在恬静中细细品味人生的甘苦”。前妻的音容笑貌,总是在作家眼前时时充满诗意地浮现:第一次走进自己梦里的温柔,再次走进家门的温馨,与自己一度相濡以沫的温存,后来彼此渐渐产生隔阂的遗憾,甚至在协议离婚前夜,彼此仍旧依依难舍的伤感与无力回天的无奈,都在先生凝结泪滴的笔下毫无遮掩地屡屡重现——一份不忍自我品鉴的苦涩。海德格尔说,把现身状态的生存论上可能性加以传达,就是把生存在语言上展开,这本身就可以成为“诗意的”言谈目的。而我捧在手心,久久不能释怀的美文——作家杨清的散文,尤其是那些对自己那段中途夭折的爱情,满怀愧怍与冷静反思的短片何尝不是作家“诗意的”言谈目的所在呢?在作家流淌柔情蜜意的笔下,我们仿佛看到一对走进婚恋情节的恋人,像首次并肩携手行走在爱情荒漠的一对男女。初次感受着脚下绵绵细沙的亲吻,面红耳赤地驮着满满一壶的幸福,信誓旦旦地要去实现彼此地老天荒的的梦想……当生活的沙尘突然湮灭了当初的激情,迟钝了彼此曾经一度狂热的爱恋,再次举目,沙漠的尽头还是沙漠,回去的脚印早已不见了踪影,这才猛然醒悟:梦想虽然美好,但现实早已今非昔比,剩下的只能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沉沉的遗憾。这究竟是现实生活的启迪,还是趟过爱河的作家对你我有益的精神馈赠呢?
当流逝的岁月慢慢淡忘了如烟的往昔,老去了你我以为像海誓山盟一般永不变色的容颜,前妻“那端庄、秀丽、漂亮,少女固有的羞涩神情和因激动而发红的脸,定格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烙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永远雪藏于作家心底的秘密。与此同时,生活的历练,人生的考验,对爱的理解与精准的诠释,都随着彼此角色的转换,曾经浓于酒醅的爱情便摇身一变。一对破碎姻缘之间曾经的爱情渐渐冷却成了朋友、同事之间的友情,甚至升格为兄妹手足一般不能割舍的亲情……也许?
而今,轻轻翻阅杨清的散文集《在路上》,我们在领略作家飞扬的文采,惊艳于杨清笔下多彩的人生,研习先生曲折而执着的心路历程,感叹作家拥有一颗天生缺憾而并不残废的伟大的心的同时,心情并未随着审美愉悦而轻松明朗起来,反而渐趋沉重。我难以抑制自己心底的万千感慨,在对作家萌生了发自内心的崇敬的瞬间,心里还是隐隐作痛,生活呀!你究竟是作家的铠甲,还是先生的软肋?彷徨在人生的旅途上,手捧作家“都是平常经验,都是平常影象。偶然涌到梦中来,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的散文集,细细咀嚼先生这部沉积着光阴与生活重量的精品,我沉吟良久。突然,一道闪电划过头顶的天空,我像拈花一笑的迦叶,瞬间洞悉了作家的创作初衷,立马明白什么才叫“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胡适《梦与诗》)……
【编者按】作者从杨清的散文集里,由文及人,一点一滴地剖析他的人生轨迹,和生活历程。从习惯别人的冷眼,到克服困难,经历十年寒窗苦读后,最后破茧化蝶,用生花妙笔书写激情澎湃的青春,从生活的历练与人生的考验里,读出了他的坚韧;从对爱的理解与情的诠释中,品味他的个性;从梦想到现实,再到今非昔比,领略他的细腻,他的温文尔雅,他的淡泊宁静,虽身残,但志坚,因为执着,所以一直《在路上》,聪明着,倔强着。在生活与光阴里,正如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没有亲历,真不能感同。文章由表及里,深入浅出,有理有据;结构紧凑,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语言朴实凝练,感情浓烈,更富有韵味,无形中把读者引入文章的氛围中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心路历程。佳作堪赞,推荐共赏!【编辑:高杰】【新长城编辑部精品推荐170327第4569号】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