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电影
电影大多数人都喜欢看吧?但对电影近乎痴迷,甚至还自己动手,当起了制片人,玩起电影来,估计就不会多了吧。那是我童年时的一段趣事。
小时候,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匮乏。看一场电影要盼好多天。都是公社轮流到各村露天放映,轮到哪村里放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十里八村的人都赶过来看。一次,得到一个消息,说距我村五里的杨村有电影。我和伙伴吃完晚饭就兴冲冲地奔去了,可等到了哪里,才知道上当了。回到家来,大人们问看的啥片子?我说,“白跑游击队”!呵呵,这件事被大家笑了好一阵子呢!
村子里放电影,大队喇叭里就会提前广播。中午放了学,大家就会跑到放映场地画道道,叫“占地方”。到了晚上,因你挤了我的空,我占了你的地儿而争吵起来,那是常事。
放映机子亮了,投出一道白白的光柱,调整镜头与屏幕的角度,我们管这叫“对片”。这时,孩子们就会伸出手来,在灯光里做出各种手势来,有的扮个小鸟,有的扮个老鹰,有的扮个互相咬架的狗头,引得大家一片哄笑。
电影开演了。每当听到放映员用极不标准的普通话报幕,“今晚为大家放映,彩色战斗故事影片……”我的心里就会一阵阵激动,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有看不懂的,就会小声地问,“最后咋样了?”旁边就会有人主动担任解说员,“当然是胜利啦。把鬼子全部消灭掉了呢。”后来,人们总结出个经验:“电影有啥看头?最后都是咱们胜利,敌人失败了呗!”话虽如此说,但只要有电影,大家还是会乐此不疲的去看呢。
当时,就那么几部片子,几部样板戏,几部战斗影片。大家不知看了多少遍了,里面的每一句台词甚至都能背下来。
后来,我和几个伙伴竟萌发了“玩电影”的念头。咋样玩?自己动手做呀!演电影最主要的东西是啥?片子呗。我们找来大小不一的玻璃片,用玻璃刀剌成方形,然后用墨汁涂黑,放到太阳底下晒干。这就做成了“底片”。里面的图像好办,我从竹扫帚上折一段细棍,以此当笔,在上面画上人物,就是“胶片”。我最拿手的是画孙悟空和猪八戒,可以勾勒得惟妙惟肖呢。
胶片制作好了,就缺灯光了。那时家中还没有通电。家家户户是煤油灯照明。说手电筒是唯一的家用电器,一点也不为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一分钱的私房钱也没有,哪里去弄钱买电池买手电筒呀!
后来,我们不知从哪里听来一个办法。就是将家里的废电池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具体是这样做的:先将废电池上面的塑料片撬开,用钉子在里面黑胶片上钉出几个小孔来,然后往里面灌食盐水。灌满了,放到太阳底下晒,晒干了再灌,直到灌不进了为止。然后用肥皂把钉眼封住,把盖子扣上,电池就做成了。我们把六节“新电池”用牛皮纸卷成一个筒,连上小灯泡,就可以发出很亮的光来。
如何做成一条光带呢?我们把纸盒子前面掏成一个方形的窟窿,把手电放在里面,投出的光就是方形的。再把“胶片”放到方窟窿处,投射到墙上一块白灰屏幕上,就可以映出影像来了。没有音响?那好办,用嘴说呀!
通常,我一边打灯光,一边换片子,还要担任解说呢,“今天为大家放映的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你看孙悟空手持如意金箍棒,驾着筋斗云来啦……”
我家一间放草料的窝棚成了电影院。每天下午放学后到吃晚饭前这段时间,就是我放映“大片”的黄金时间。还有一两个伙伴做助手。帮助找片子,扶着电池和纸箱子不要乱动。门口还有一位“卖票员”。按照规定,除了放映人员的兄弟姐妹,还有本胡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子免费外,其他的人来看,都要收一枚铜钱。收铜子多了,到村供销社换成电池或灯泡,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做好放电影的“伟大事业”呀。所以,大家还是挺支持的。
十几年后,我大学毕业,当上了一名化学老师。明白了往废电池中加盐水是补充电解液,可以延长电池的寿命。放电影时出现那条光柱,叫做“丁达尔效应”。每当学生问起“老师,你喜欢上化学,是不是和小时候玩电影有关”这样的话时,我就会开心地大笑,心中泛起幸福的涟漪。
新长城网欢迎你
http://www.xccwx.com/
|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