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梁弥阿姨的书和韩枫叔叔的画,梁阿姨和韩叔叔是一对让人羡慕的恩爱夫妻,更是两位令人敬佩的老共产党员,如今他们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图①护校毕业的梁阿姨(后左)和我母亲(前中)
1937年,在日本人的炮火中,我带女从上海逃到湖南双峰,梁阿姨的父亲带着全
1947年,我母亲和梁阿姨都因为境遇窘迫而报考可以免费入学的长沙教会护校。
图②163医院的梁阿姨(前右)和我母亲(后右)
1949年,我母亲和梁阿姨同时参加革命,参加部队,参加工作,在浏阳河畔的湖南军区163医院。
1952年,我母亲和梁阿姨在163医院表现优秀,分别成为不同科室的业务骨干,并且都当上护士长。
1953年,我母亲和我父亲(湖南军区组织干事)结婚,梁阿姨是唯一的伴娘。
1956年,梁阿姨和韩叔叔(湖南军区首长秘书)结婚,证婚人是我父亲也为其做过秘书的晏福生将军,介绍人是我的父亲和母亲,这样,两位老战友娶了两位老同学。
1957年,梁阿姨千里迢迢跑到东北,看望正在长春志愿军留守处的老同学和她的儿子,当时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大皮球。
1985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带着他们的大孙女到上海看望他们的老战友和老同学。这时的他们都已解甲归田,更觉得战友情真,故人情深。
1996年,我在上海工作一段时间,工作单位离梁阿姨家不远,有时去她家过周末,陪梁阿姨聊天,看韩叔叔作画。
2011年,梁阿姨来沈阳学习和推广他的刮痧养生疗法,整天东跑西颠,我基本上是全程陪同。此时的她,已经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可是还能骑自行车,还背着双肩包,包里的笔记本电脑随时打开上网,手里的拐杖还可以当做小板凳随地休息……
图③梁阿姨的赠书及其作者介绍
2019年,梁阿姨91岁,她要自己从上海来营口看望因病行动不便的老同学,机场拒绝了她,我们也婉言谢绝了她老人家。她没有实现这个愿望,却实现了另一个夙愿,那就是写了一本十几万字的回忆录《我的坎坷人生路》。
这本书里的内容,我大都不陌生,既听母亲讲过,也亲身经历过。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四件事:
一是在韩叔叔去世前,老两口就与上海军医大学签好了自愿捐献遗体的协议。
二是老两口共同做出的决定还有,死后便把单位分配的房子交还给单位,不留做私有财产。那房子在延安西路和江苏路的交汇处,现价每平方怎么也得个十万八万的。
三是当年老两口有二十万存款,拿出十万在韩叔叔的吉林老家建一所希望小学,另外十万在梁阿姨的湖南老家建一所希望小学。
四是梁阿姨在老伴去世后,一直在全国各地怕来跑去,到处学习和推广刮痧养生疗法,一来治病救人,二来将全部收入贴补两所希望小学的后期费用,三来看望和帮助各地的老同学、老战友。
两年前,梁阿姨不无沮丧的告诉我,吉林的这所希望小学停办了,让我帮他找律师解决这个问题,我也确实找到上海的朋友与她联系,但是,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结局。
此外,梁阿姨心中还有其他的难言之隐,当下风气不正,假做真时真亦假,斜为正处正似斜。她做的好多事情都不被人理解:像我这样总是担心他身体健康的是一种不理解;儿女对于母亲许多事情一意孤行也不完全理解,一些老朋友看她刮痧挣钱难免有些误解……梁阿姨可管不了这些,只是笑一笑,连句解释的话都懒得说,好像也没时间说,她真是太忙了。
她今年93岁了,告诉我并不觉得自己老,更不觉得自己没用了,眼下还有几件事情要抓紧做:再写一本老年人不服老的书;还要为希望小学的事情多做些工作;带着儿子到营口看看你妈妈和你们。
她还说:你们家对我们家有恩情,你的爸爸妈妈是我们的婚姻介绍人,你是我儿媳的工作介绍人,你还是我在北方推广养生经验的介绍人、联络人……
梁阿姨,亲爱的梁阿姨,敬爱的梁阿姨,您不要再说这些感谢的话了,要说感谢、感激和感动的恰恰是我,不是因为那个大皮球,而是因为你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向我真真实实的介绍:什么是共产党,什么是共产党人,什么是人!起码在我视野里,现在已经很少看到这样的人。
梁阿姨,等我把这本书好好读完再去上海当面向您好好汇报,营口,您还是别来了。
图③梁阿姨的赠书及其作者介绍
图④书中一段有关我的母亲和父亲介绍梁阿姨夫妇相识的故事以及当时的照片。
图⑥梁阿姨干什么都不服输,而且不服老,古稀之年考取导游证,成为专职导游员。
图⑦耄耋之年的梁阿姨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图⑧韩枫叔叔遗作。
图⑨梁阿姨九十岁新作《我的坎坷人生路》
图⑤1985年我的父亲和母亲(右)和梁阿姨夫妇(左)在上海合影。前排是老同学,后排是老战友。(原创首发)
共 2 条评论
感谢作者支持社团,祝创作快乐。
感谢闲妹及其社团,代表梁弭阿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