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白话》
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此前翻过三遍,都没有读完,更没有读透。
第一遍读是1994年,在绥中万家“姜女石”的海滩上,每天都去那坐一会,与海浪相伴,与东坡交谈。书是一个来看望我的朋友送的,里面夹着一个纸条:谢经理,高兴点,我们等着你回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书读到一半,便被一纸调令打断。后来的日子离功名利禄近了,也便离东坡居士远了。
第二遍读是1997年,在上海江苏路的玲珑宾馆。每天下班都觉得心烦意乱,每个周末都感到寂寞孤单,幸好还有流放中的苏东坡(选读黄州、惠州、儋州的苏东坡)。书是借来的,借我书的小朋友特别爱学习,特别能考试,若是在宋朝,起码可以当探花。
第三遍读是2012年,在海南儋州的国宾馆里,白天在文友的陪同下参观东坡书院,晚上乘着酒兴在手机上翻出《苏东坡传》,主要是想知道为何他就能悟出并且做到苦中作乐,浪里淘金——“此心安处是吾乡”,于是开始写作《仰望,便是最好的还乡》,后来登在《儋州日报》上。
近日失眠,或是难以入睡,或是半夜醒来。于是找到有声读物《苏东坡传•林语堂》。昨晚听了《序言》《文忠公》《眉山》……今早听了《童年与青年》,朗读者的声音很好,只是背景音乐的声音有点大。
读东坡一如读生活——如何安生,如何乐活。与苏东坡的一生苦难相比,我们够幸福了;与苏东坡的三次流放相比,我们够幸运了;与苏东坡的六十四岁相比,我们够长寿了。然而,苏东坡能把一生苦难变成千秋大作,能把三次流放变成“平生功业”,能把六十四岁变成九百八十(1101~2021)我们则望尘莫及。
如果有可能,很想按照林语堂的指引完成一次“东坡游”,从眉山到汴梁再到凤翔,从徐州到定州再到密州,从杭州到扬州再到颖州,从黄州到惠州再到儋州,从秭归到常州再到郏县……能够跟随苏东坡的心路历程和生命足迹,如此走过大半个中国,此生足矣。
想必能够完成,因为我们不仅要向苏东坡学习,而且要向林语堂学习。
(原创首发)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谢谢。
2021-05-30 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