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俗语早期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可能得算是清代李渔的《怜香伴·议迁》:“多承高谊,好马不吃回头草,就复了衣巾,也没不得这场羞辱” 。现代作家们使用的更是频繁,在沙汀的《困兽记》、高阳的《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以及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都曾出现过,这也足见它的深入人心、影响广泛。
在广袤的大草原上,牧马人会任由马儿自由自在的吃草。尽管给了它们充分的自由,可是那些宝马良驹却依然会秉持着家族遗传的良好习性,沿着既定的方向一路向前吃下去,直到吃饱,基本不会“瞻前顾后”,也很少“东张西望”、左右徘徊、踟蹰不前。
俗语正是抓住了马的这一鲜明特性,劝诫人们要专注于自己选定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达成目标,不要沉湎于既往,不要为过去而烦恼,特别是不要走回头路。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一是对“跳槽”而言,此处不养爷,自有爷去处!既然选择了离开,明确了目标,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坚定信念,克服困难,闯出一片新天地,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达目的不罢休,南墙挡道咱就拆墙头儿;二是用于劝诫恋爱中人,一旦被恋人甩了,即便对方找回来,也尽量不跟他第二次握手了。估计也是担心之前的因分歧而分手会带有心理阴影吧。哈哈,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非吃回头草!
生活中,这句俗语还常与“浪子回头金不换”连用。这后一句说的是一个姓金的老员外晚年得子,起名叫金不换。由于过分溺爱,这孩子游手好闲、挥金如土。后来,在母亲耐心的长期的教育引导下,幡然醒悟、改邪归正,最后成为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按理说,这两句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但组合起来却成了蕴含人生哲理的一副巧对儿。
跟这句俗语相对的还有另一句,叫“紫燕偏爱旧时家”,说的是燕子喜欢曾经住过的窝。
记得小时候,姥姥家是半砖半土坯的房子,坐北朝南三开间,在堂屋房梁和椽子的夹角处,常年有个燕子衔泥筑起的巢。
每年的春分前后,就会有燕子飞来,每每看到小燕子们在屋前的院子里盘旋,姥姥总是先叫我们躲到东屋去,还不许大声说话,她独自一个人,站在屋门口,往院子里对空攘出一把小米儿或者高粱米,然后,她也回到东屋来,一边儿静等燕子回窝,一边儿嘱咐我们:小燕子喜欢住有善心的人家儿,你要对它好,它会记得,它们认旧家,念旧情,可是胆儿小。它们刚回来,你们谁也不许对着它们大呼小叫的。说话的功夫,就能听到堂屋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哇,这一定是小燕子们回到家里、回到它们的窝里来了……
回到俗语的话题。这两句俗语看似反向,却是异曲同工。两句话所表达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一个是志向坚定不走回头路,一个却是思归怀旧图安稳。
然而,柳丝长,细思量,这看似截然相反的两句话,却恰好折射出人生两大阶段所宜抱持的生活态度:风华正茂、年轻力壮之时,就应当志存高远,像骏马一样勇往直前,冲出一片广阔天地;及到夕阳西落,月是故乡明,叶落需归根,大都愿意回到熟悉的地方,过最简单、最安定的生活,享受安逸和快乐。
既然俗语的主体是马,咱就顺带聊几句关于马的事儿。 “马”,是个象形字,长长的脸,大大的眼,鬃毛飞扬起来,四蹄张开。后来逐渐抽象,“眼睛”和“鬃毛”,“腿脚”和“尾巴”分别连在了一起;后来,腿脚和尾巴变成了繁体字中的四个点儿,直到简体字的时候,再度简化成了一条线,“马头”也变的更抽象了。
传说里,古时的马那可太神威了!不仅可以四蹄生风,日行千里,它们还有双翅,叫天马,既能地上跑,还会水中游,更能天上飞,超威超猛,因此,被玉帝选中做了殿前御马。
可是,被娇宠的日子长了,不仅人会变,马也会变。只因长期蒙受玉帝宠爱,这天马也渐渐的骄横起来,开始胡作非为。一日,天马擅自离开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被守宫门的神龟带领虾兵蟹将一齐阻挡。这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龟。
玉帝得知后,盛怒之下,令人削去了天马的双翅,压在昆仑山下,并且300年不得翻身。苦捱了200多年后,人类始姐人祖从昆仑山经过,有御马园的神官儿给天马透了信。当人祖经过时,天马大喊:善良的人祖啊,快来救我,我愿陪您去人世间终生为您效力。人祖听了,生出恻隐之心,砍去了山顶上的桃树,帮助天马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
天马也是不忘恩情,同人祖来到人世间,不仅终生终世为人祖效劳,还遵照人祖嘱咐,让它的子孙后代全身心为人类服务。所以,我们看到的这些马,平时,耕地拉车、驮物、任劳任怨;战时,与主人一同披甲备鞍,驰骋沙场,不吝生死。
后来,当天庭准备挑选十二种动物安排生肖时,马,自然就成了人们必然推选的爱物。玉帝也知道了它知错能改,而且深受人们喜爱,就允许把马排进了生肖榜。
马,在十二生肖中怎么就排在了第七位呢?这个还是跟十二生肖的设计初衷是用以计时直接相关的。古人把一天二十四小时分成十二等份,每个时辰俩小时,分别挑选在相应时段比较活跃的动物,相当于给每个时段配置了一个吉祥物,既易于联想记忆,又便于提示人们做出相应的生活劳作安排。
比如,子时——夜间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正是老鼠趁夜深人静,频繁活动之时,称子鼠;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称丑牛;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人们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称寅虎;卯时——清晨五点至七点,天刚亮,兔子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常在此时出窝,称卯兔;辰时——早晨七点至九点,一般容易起雾,传说龙喜腾云驾雾,又值旭日东升,蒸蒸日上,称辰龙。后来把这种记时法,延用到了记年,这才有了现在的十二生肖。
午时,也叫马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依道家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人和大多数动物习惯躺下休息,此时,只有马保持站立,即便睡觉也是站着,不仅很少躺下,在这个时段还尤其活跃,喜欢四处奔跑、仰脖嘶鸣。于是,就把午时对应着归属了马。
民间传说是虚构的,但人类之于马的亲密情感却是真实的,也是其它任何家畜所不能比的。自从进入农耕社会,马就成了人类精心伺养的牲畜之一,并且作为了六畜之首。
马,以它的聪明、勇敢、忠诚、耐劳,成为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无论是在农耕、狩猎、运输、交通等方面,还是在古今中外的血雨腥风的战场上,马,都为人类立下了不朽功劳。
时至今日,尽管由于科技发达、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马做为人类的助手作用已经大幅度削弱,但千百万年来那一幅幅天马行空、老骥伏枥、千金买骨、义马救主的动人图景,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心头;追风赤兔、踢雪乌锥、照夜玉狮子、昭陵六骏……一匹匹、一群群威猛骏马的英勇形象,依然鲜活。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立马删除
共 2 条评论
好文章推荐共赏,期待更多精彩
谢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