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之六言绝句
六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近体诗的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根据每句字数,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当前所言近体诗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相比,六言绝句比较少见,从唐诗看,有四绝、六绝,唐宋及以后诸代,六言绝句不乏名篇。
六绝,要求每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一诗四句,偶句入韵,一韵到底。并有六律,平仄相对,偶句入韵,一诗八句,中两联对仗。
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常见体:
【平声韵】
《一》绝句押平声韵
《1》六言绝句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对仗)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门对鹤溪流水,云连雁宕仙家。
谁解幽人幽意,惯看山鸟山花。
——李白《春景》
《2》六言绝句起首句押韵格式:
仄仄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
——杨简《无题》
《3》六言绝句平起首句不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尤眠。
——王维《春眠》
《4》六言绝句平起首句押韵格式: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陈朝老《暮春》
【仄声韵】
《一》绝句押仄声韵
《1》六言绝句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仄(韵),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韵)。
山南结其蔽庐,林下返吾初服。
宁为五斗折腰,何如一瓢满腹。
——王维《自适》
《2》六言绝句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韵)。
五月榴花似火,南风树影婀娜。
仓庚宛转麦秋,卷尾啼鸣结垛。
——张聿之《五月》
六言和五七言两种诗体的比较对照,来展示这两种不同诗体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效果:即六言适合于共时性的并列呈现,而五七言适合于历时性的线性述说;六言较宜于静态描绘,而五七言更宜于动感表现;六言宜于传达粗略的总体印象,而五七言宜于展示微妙的细节感受;六言长于刻划客观的画面,五七言长于表达主观的情绪。如果把诗称为表达情感与意义、语序完整、意脉清晰的表达型诗歌,然而,六言绝句却是一个例外,不仅很多写景诗因意象叠加而埋没意绪,而且不少抒情诗、说理诗也同样因为具体或抽象名词的叠加而模糊语序意脉。其妙处正在于所谓“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突出意象,隐藏逻辑,使读者在语法空白处获得无限想象。而句与句之间的并列,相当于扩大了的意象叠加,获得两个视觉意象形成一个可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它们联合起来暗示一个不同于两者的新的意象。
六言绝句用典巧妙与对仗工整的结合。用典使诗句凝炼含蓄,对仗使诗句对称均衡。在对仗的句式中,上句和下句之间的关系是空间的并列,而不是时间的先后延续,流水对除外。自唐代六言绝句正式成型开始,对仗就成为最基本的特征,最典型的六言绝句是四句全为偶句,而不讲对仗者可算作六言绝句的变体。因此“事偶尤精”是六言绝句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这与五七言绝句的评价标准全然不同。在诗评家眼中,五七言绝句两句对仗的作品已非正体,五七言绝句大约散起散结者,一气流注,自成首尾,此正法也。若四句皆对,似律诗中联,则不见首尾呼应之妙。显然,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五七言应具有意脉的连贯性,因而不宜使用对仗。古人这种对诗体的直觉把握是非常深刻的。的确,不仅从大量的作品统计可看出,五七言绝句多为单行散句,六言绝句多为骈偶对仗,而且语言学上的分析也表明,五七言奇数字句式相对更富有音乐性和咏叹情调,适于时间上的延续,而六言偶数字句式音步整齐单一,相对更适于空间上的并列,事实上,骈文所谓的“骈四俪六”已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就对仗这一特点而言,宋人继承了唐代六言绝句的写作传统,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全诗对偶。然而,由于唐代六言绝句多为田园、征戍、迁、怀人、送别的题材,内容较为单纯,因而多采用白描手法,极少用典。宋代六言绝句则主要受元祐诗风影响,而元祐诗风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才学为诗”,即大量用典。而用典的最高要求是精当深密,即在简练的形式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涵,使原典的意义和诗歌所要表达的旨意合若符契。对于六言绝句来说,精当深密的用典还必须与工整的对仗结合起来。
“多重工对”,即属对词语在多重层次上形成对偶。若:史书语对史书语,佛经语对佛经语,古诗语对古诗语,若参以他语,便不相类。无论是何种题材,都要能准确地运用典故来表现旨意,或诙谐,或典雅,或伤感,或沉痛。而在使用典故做对仗时,特别注意字面义、比喻义的多重对称。
六言绝句属于一种特殊的近体诗,每句由三组双音步的词构成,停顿节奏为二二二,在诵读时,所有音步的时值相等,缺乏五七言诗那种单双音步交相迭代的变化感,显得单调呆板。同时,由于没有五七言诗那种单音步的调节,因而与近体诗的声律相矛盾,这种诗体在唐代时尚可配乐而唱。而在宋代,诗与乐进一步分家,六言绝句几乎全是无音乐伴奏的徒诗。
但是重视觉描写和对仗工整的诗风始终占据着六言诗坛的统治地位。如果诗歌语言能唤起画面的联想和想象,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就可以称之为“诗中有画”。我们知道,诗是一门时间的艺术,而画却是一门空间的艺术,二者本不能兼容。所谓“诗中有画”,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诗歌语言的描绘功能,也可称为以画为诗,它是相对于以文为诗、以史为诗、以词为诗而言的。所以可以说诗中的“画”是用描绘性语言虚拟出来的图画。如果我们分析这种描绘性语言,就会发现它与诗歌的词汇选择及其排列组合密切相关,如富有色彩感的形容词、表示具象的名词以及埋没语序的并置构词法等等。
我们说诗人在形式上有意识强化六言绝句的绘画美,实际上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即六言绝句远比五七言绝句更爱采用如下的具有绘画性质的词汇类别和构词方法:
颜色字。诗中的颜色字能唤起一种具体的色彩联想。就唐诗和宋诗的总体风格来看,唐诗色泽鲜明,而宋诗设色清淡。然而宋代的六言绝句却是个例外,颜色字使用的比例很高。无论是写景、咏物,还是节序、题画,随处可见。
方位词。所谓方位词,是指置于名词之后、限定地点位置的词汇,这也是六言绝句最常见的一类词。方位词的意义在于使描写的对象空间化,增强诗句的空间感。从语法上来说,就是突出句子的地点状语,或干脆把叙述句变为存在句,即某处有某物、某事存在。
叠字。在宋代,六言绝句中叠字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五七言诗,见于各类题材诗中。这是因为六言绝句为二二二节奏,双音步的叠字最宜于安排。叠字的功能不在于叙述,而在于描写,若: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喈喈逐黄鸟之声。
意象并置。在诗歌中,所谓意象其实就是名词性的语言形象。而“意象并置”是指意象之间无句法联系或句法关系不明确的并列,它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意象本身的形象性,使诗歌直接诉诸直觉、感性和想象。
综上所述,由于颜色字、方位词、叠字和意象并置手法的使用,六言绝句较其他诗体更富有描绘性的特点,因而较易唤起读者的视觉性、空间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绘画感。因此这是一种空间的诗,而非时间的诗;是作用于视觉的诗,而非作用于听觉的诗;是供案头阅读、壁上书写、纸尾题跋的诗,而非席上讽诵、尊前歌唱、花间吟咏的诗。六言绝句在整个诗歌批评史上备受忽视,或许当我们用“以画为诗”的观念去重新审视这种诗体时,会得到一些意外的美的收获。
共 3 条评论
向作者问好!
真好,又涨知识了。????????
春祺笔丰,遥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