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杂说“敬畏”

作者:鲁文可   创建时间:2020-03-11 02:11   阅读量:21260   推荐数:0   总鲜花数:20赠送列表   字数:2722


杂说“敬畏”

文:鲁文可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我又一次想到了“敬畏”这个词: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敬畏律令规则······


“敬畏”的意思简单明了,就是既敬重又畏惧。记得小时候的逢年过节,父母都是把好吃的东西先端到院子祭祀“天爷爷”,再摆到八仙桌供奉祖先,最后才是开饭。东西一点没少,可从老人的神态上看得出,好像完成了一项神圣任务。当初不知这是怎么回事、有何意义,成年后逐渐明白,这既是一种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更是一种自我精神约束,实际上也是一种敬畏心态: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所以,在我独立生活后,也就把父辈的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当然,这并不影响我唯物主义的信仰,而是给自己画了一条红色警戒线,增加了一层无形的约束:做人守规矩,做事不妄为,心里始终有把戒尺,尤其面对权威、庄严和崇高事物,坚定保持一种恐惧、尊敬及谨慎、严肃的心态,“敬由内心,畏对外部”,慎独慎微,难求富贵,至少免犯错误,每天都过得踏踏实实。足矣!


我想,类似这样想法的人是绝对的极大多数。因为在我们中国的语境里,“敬畏”常和“道德”联系在一起。翻开中华文明史,人们就会明白,敬畏是中华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做人之基、成事之道。古人对“敬畏”有很多精辟论述:有“君子以恐慌修省”之良言;有“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的名言;有“有所畏者,其家必齐;无所畏者,必怠其睽”的警告;有“畏法度者最快乐”之达观;有“君子观洊雷威震之象,以恐惧自修饬循省也。君子畏天之威,则修正其身,思省其过,咎而改之”之告诫;有“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的劝解;有“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的操守;有“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的界限;有“君子之心,常存敬畏”之习惯......


即便在民间也有很多类似的告诫:比如“举头三尺有青天”“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还有更严厉的训诫,“人可欺,天不可欺”,或者说“人在做,天在看”。所有这些都是劝导人们:做人做事要有敬畏。“在“敬”和“畏”之间,“敬”是因,“畏”是果。“畏”具有主动性,“畏”由“敬”生。因为惧怕惩罚而按规范要求去来束自己。唯物者可以不相信天地神灵,但必须相信道德规律,包括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等。


罗列这么多古论俗语,是又一次学习,更是对自己再次警省。虽然年过花甲近古稀,似乎一切都无所谓了,但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秉性,改不了也不能改,但愿平平安安、不留遗憾地走完一生。近期一段时间蜗居家里躲疫情,由此对“敬畏”再次思虑。


敬畏自然不是空洞的。据媒体报道,这次疫情病毒的缘起是有人吃了蝙蝠,与2003年有人捕食果子狸而导致SARS一样,都是因极少数人对自然界的无度攫取,乱捕滥杀野生动物,引起了自然界对人类的反噬、报复。个别人的个别行为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招来一场席卷大地的疫情,让全国上下乃至全世界一起埋单。教训是深刻的,必须痛定思痛,必须遵从自然法则,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生不息的家园,永续繁衍生息、造福人类。大自然众多生灵,各自都有特定的作用,有些是可以通过贡献生命服务人类的,有些是没有这个功能的,是绝对不可乱捕食的。大自然很空旷,大自然很神秘,看得见摸不透,心中不敬畏,相处不和谐,任何的逆道而行,迟早要吃大亏、要受到惩罚。人类应该在教训中醒悟,自觉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名合格的地球人、做一名善待其它生灵的良善之人,一起携手,和谐同行,共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敬畏生命不能混同为“活命哲学”。一场疫情传染以及所采取的管控和抗疫非常措施,让人们更知道了生命的珍贵,更知道了什么是“岁月静好”,也更知道了“生命诚可贵,人间真爱更无价”道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理应珍惜,乃至祈祷延长,这是人之常情。我想,讲“敬畏生命”不能混同为以保生活命为原则的“活命哲学”,更不能各自只顾个人的“命”。我们周围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我们的伙伴,要彼此真诚相待相惜,不践踏生命,更不能取命于人、取命于物,关键时候还得需要“舍己救人”,这才是人生真谛。如果单纯保全个人活命,我们如何致敬抗疫一线的“最可爱的人”,又有谁来抢救已被感染的患者?所以,敬畏生命应以限制个人欲望为前提,尤其不能以有损他人利益为代价来追求个人的活命;敬畏生命也包括“舍生忘死奉献他人”,这是更有价值更受尊重的敬畏。反之,算不上敬畏,而是一种罪过。


即便我们珍爱个人生命,那是应想到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会天然地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孔子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早年父母往往把儿女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命重,我们生命寄托着父辈的牵挂和关爱,没有理由不珍惜;活着是一种责任,自己生命牵伴着亲人的心情与期盼,只有活着方可完成应有的担当,方可将爱传递下去。任何单纯追求自己活命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敬畏律令规则是做人的最基本底线。这应该是“心有敬畏”最基本、最必须的一条。如果说其它的敬畏属于“高大空”,难受法规约束,靠得是信仰或精神枷锁,而敬畏律令法规则是具有绝对权威性和强制性的。律令规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或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的集中体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它们,任何社会就像没有约束的泛滥洪水,将会淹没一切。谁不敬畏谁就会跌跟头、吃大亏。 这种敬畏是现实的、具体的、随时随地的,有些是外部强制性的必须敬畏,如法规纪律,容不得个人抉择。有些是靠个人主观意识的素养敬畏,比如属于信仰、道德范畴的规矩、职德、公德以及文化传统等,这种敬畏是不讲证据、不讲条件的,只要有敬有畏就好,不去推敲,不管为什么,其表现形式往往是通过细微行为而体现。我个人理解,在这里的“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价值追求,是对事物人格化的一种尊重;“畏”,是一种行为的警示界限,是一种对自身言行的自律,是一种对萌生不规行为的自我约束。一句话,是内在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的自然外化,是一种为了实现人生理想、信念而对自己行为的主动限制、反省,是一种道德自律。


蜗居中的敬畏思绪杂乱万千,而大街上仍然一片安静,人流车流稀少,不管习惯与否,行人都戴着口罩,偶尔有交流的也是点头示意,且人与人距离一米开外,是担心传染还是怕惹是非,反正都属于惧怕。但愿人们在教训中多点反思,敬畏自然,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学会感恩……


2020.2.16


60725_dec5.jpg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编者按】当下疫情,一开始人心惶惶,好在慢慢控制住了。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我又一次想到了“敬畏”这个词:敬畏自然 、敬畏生命、敬畏律令规则······作者对“敬畏”从古到今,娓娓道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敬畏生命不能混同为“活命哲学”,“敬”是态度,“畏”是界限,其实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敬畏自然,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学会感恩”,------为作者点赞!感谢作者赐稿!祝作者笔耕不辍!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1 条评论

  • 子过发表了评论

    作者把“敬畏”写的入情入理,从拜神到儒家伦理,再到“敬”与“畏”,最后到人间大道。一切都是人性,都是生活的本真,敬畏自然,善待生灵,珍爱生命,学会感恩。感谢作者赐稿,每每读起作者都受益匪浅!

    2020-03-11 02:22
    亲,没有评论了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