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乡情更怯
作者:汪师人
从1980年考上大学算起,我走出百罗畈已整四十年了。当父母、兄弟还住在上面时,我走动勤快些;直从母亲和弟弟搬进城里后,就几乎只剩下清明节回去上坟一桩事了。
前年,太湖县知名企业中腾公司决定投资开发百罗畈,一时间,故乡的名气火了起来。朋友们知道我是土生土长的百罗畈人,少不了向我打听些有关情况,这让我感到很窘迫。
我就出生在其中一座最大的古宅子里,并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这座石条作基、青砖为墙、飞檐翘角、廊柱林立、屏窗镂花、一进三重的大宅子,共有大小十几口天井,弄道纵横交错延伸至每个角落,陌生人进去就像置身迷宫。由于长期烧土灶和点油灯(早时是燃松脂),墙壁、屋梁和家什都烟熏火燎,一片焦黑。
大集体年代,宅子里面住着十几户人家,少则三五口,多则十几人。
每家厨房既是饭厅,又作客厅。一端砌灶台,高高的畑囱探出屋顶;旮旯里堆放着柴薪、柴墩、炭团、刀斧等;灶台背后靠墙摆着案板、碗柜、水缸、水桶等用具。一端置一方桌,周围四条板凳,桌凳表面的缝隙间填满污垢,油黑锃亮,辨不清材质和纹理;墙角处通常有一只茶桶,里面一只大瓦壶被里三层外三层包裹得严严实实,早上烧一瓦壶茶够一家人喝上一天,自己渴了或有客人来了,操起一只海碗倒上一碗,茶的颜色和味道虽不地道,但温热解渴没问题,谁还顾得上色香味呢!
各家各户在弄道里搭建鸡埘、灰窖,摆放石磨、竹床、椅凳、摇篮、猪食盆、粪桶之类。猪们鸡们悠闲地踱步,毫无顾忌地随地大小便。生活垃圾、污水等统统倒入天井里,永远没人清理,臭气熏天。
上重堂厅是禁地,里面屯着生产队里的储备粮和种子等重要物资,板门上了铁锁,钥匙掌握在队长手中。
中重堂厅两侧靠墙叠放着合屋老人的寿材,白木的,油漆的,高大的、矮小的,像在张口讲述死亡的故事,氛围阴森压抑。
下重堂厅两侧胡乱堆放着生产队里的犁、耙、风扇、斛桶之类的大型农具。
大门口是合屋老幼的聚散地。男女劳力每日在门口听候队长的分工,然后奔赴田间地头;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坐在门前的台阶、石墩上看护幼童和晾晒的谷物及衣服不受侵害;一群孩子在晒场上摸爬滚打,全身上下没有干净的地方。夏夜最是热闹,劳累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洗过澡后倾巢而出,男人坐在一起边抽烟边摆龙门阵;女人乘着月光星光去门前河里洗衣,满河都是捣衣声和说笑声;孩子们追逐嬉闹,将萤火虫装进南瓜管或玻璃瓶中,拿在手中当荧光棒挥舞,末了带回家中放在床头照明;有些孩子疯够了玩累了就倒在大人怀里或干脆卧在石阶上沉入了梦乡。
住在大宅子里的人家无隐私可言。一家生火户户冒烟,一家来客户户知道,一家吃肉户户闻香,一家争吵户户紧张,一鸡下蛋满宅鸡鸣……常言穷相争,饿相吵,家庭内部和邻里之间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最令人沮丧又习以为常。
为寻求出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百罗畈的后生们开始北上南下进城打工,村子里只剩下妇孺老弱了。田地渐渐抛荒,屋舍渐渐凋敝,设施渐渐损毁,人心渐渐浮动……
面对交通信息闭塞、发展后劲不足等客观因素,稍有些能力和条件的人被迫选择了离开。一个曾经有五、六百人口的小山村,最终只剩下几十人长年居守,且多为老弱病残者。百罗畈沦为了名副其实的空壳村。
我深知父辈们起早摸黑、面朝黄土背朝天却换不来温饱是啥滋味;我深知光着脚板放牛、打柴、下地是啥滋味;我深知挑柴走上十几里山路去镇上卖,被人拒绝、压价、嘲讽是啥滋味;我深知上初中高中时无米可供,父母让我上亲戚朋友家求助是啥滋味;我深知空着肚子去上学、听课、写作业、睡觉是啥滋味……
穷则思变。怎么变?百罗畈老一辈人表现出了过人的远见和勇气,那就是“穷不丢书”。家家户户咬紧牙关、勒紧裤带、省吃俭用、比着拼着供子女上学,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他们知冷知热、有情有义、发愤苦读,年年中考高考总是喜报频传,满门及第的户子不在少数。这个当时最偏远最贫穷的小山村,被十里八乡的人们羡慕和称颂。
墙里开花墙外香,现实往往得出悖论。中考高考的确改变了许多孩子和家庭的命运,百罗畈却因为人才大量流失,反而更加贫穷了。每念及此,我就产生一种痛惜和负罪感,觉得故乡的衰落,我背负一份责任。
十八岁之前,我喝着家乡水、嚼着家乡谷长大。十八岁以后,我成了异乡人。虽不曾带走家乡一草一木,却也没为家乡做出实质性的贡献。母亲住在百罗畈时,我经常回去。除了到两位叔叔家坐坐,我轻易不串门,只是待在家里陪母亲。把母亲接到城里后,我每次回去不是拉下头盔的面罩,就是摇上车窗玻璃。我对于“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句感同身受。
我与故乡渐行渐远,这是无法掩盖的实情,但我愿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谈谈百罗畈开发这件事情。
国家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之后,紧接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将吸引大量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中腾公司对接国家政策,调整发展方向,这是极富远见之举。中腾公司之所以选择了百罗畈,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具有开发的价值,二是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现状为土地流转和开发提供了便利。对此,百罗畈人应当形成共识: 失去机会,百罗畈将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用好机会,百罗畈的未来会更好。摈弃保守、自私、狭隘的思想,以开放、包容、乐观的态度欢迎、支持、帮助中腾公司搞开发,即使牺牲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也是值得的。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天宝爷爷、朱金龙老师、定坤叔都是在百罗畈出生长大的人,他们对故乡那份执着眷顾之情令我钦佩。天宝爷爷和朱金龙老师退休之后,回百罗畈建了房子,经常大老远回来住一阵子,算是满足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心愿。定坤叔“托衷情于片纸,望故乡而高歌”,用诗歌和散文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相比之下,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忤逆者和旁观者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故乡的人……虽然于我既遥远又切近、既清晰又模糊,但毕竟那里留下了我幼年和少年的足迹和梦想。无论经历几度山花开、几度芳草绿、几度霜叶红、几度雪飞春,以往的人和事依然在梦中。
我常在梦里故乡行!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共 4 条评论
拜读老师佳作,遥祝秋安。
秋祺笔丰,遥祝好
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作者虽然说站在局外人看家乡,但浓浓的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还是力透纸背的。家乡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和自己深深牵绊,缠绕。也许只有一个游子才可以理解其中的滋味吧。深有同感。欣赏佳作。
50后至70后的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无不有这浓浓的恋乡情结,因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即使那时条件艰困,然而正所谓儿不嫌母丑犬不嫌家贫,虽然住进了城镇或都市,但日渐颓废的家乡总是那么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