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教鞭的轨迹
平凡而又难忘的1965年。那一年,我19岁,锦绣的年华溶入了孩子们金色的童年。3年过后,我发觉自己已淡忘了从11岁起就一直保持着的憧憬和梦幻,当一个新闻记者,而深深地爱上了执粉笔头、拿金教鞭这一微小而高尚的职业和事业。普通的教鞭,竹条的,木棍的,随手拿来的,精心制作的,无论哪一种,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是那样灿烂,是那样绚丽。她激发了我火一样的热情:青春之火,你就在这山沟沟里猛烈地燃烧吧!
然而,事与愿违,你越是想得到的,偏偏就越难以得到。历史的辩证法不是捉弄人、撩拨人,便是锻炼人、考验人。 “文革”从我手中夺走了金教鞭,还像阿Q的对头——赵老太爷那样干嚎:“你——不——配!”
真的“不配”吗?非也。请看,文革之前,我义务办农民夜校扫除文盲;为了方便山民子女就近入学,我一人办了五级复式班;浩劫之余,中华民族空前觉醒,全民族全社会终于对立国之本——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此时,我又与教鞭结合了。当我重新亲吻、紧握她的时候,我发誓,永远不能让她再离开我了。我用沸腾的热血、满腔的热情,熔铸了一条新的金教鞭。为了把她握得更紧,我从初中四期的基础,直接插入涪陵教育学院函授中文专科第四册进修,并且在毕业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又一头钻进了教材教法研究与改革,投入了初中语文整体教学法试验,搞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一条龙。
金教鞭,因改革而闪光,“先生讲,弟子听”的老传统太古老、太陈旧了,早就应该更新了。历史的长河是无限的,历史长河的奔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怎能永远踩着前人的脚步“亦步亦趋”呢?不!我们的责任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开拓、创新,才是我们这一代的风格!
我让同学们评论课本、评论课文、评选最佳课文、最佳人物形象,遴选学生的优秀作文以补充教材,打破教材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备课、编习题、上讲台,打破教师的神秘感,促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主人翁意识,尽快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集体评改或互相评批作文,互相评改作业,造成浓厚的互助互学气氛;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在课内外语文活动中搞各种智力竞赛,评影视,自办黑板报,自创文学社,参加全国性征文竞赛活动,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能力。创造气氛,创造情境,创造氛围,开放着一朵又一朵创造之花,生长着一棵又一棵创造之材!
金教鞭虽然不是点石成金的魔鞭,但确实是造就四化栋梁材的催化剂。从我这只“小小渡船”过渡远去的学子又读完大学、中专,一批又一批走向工作岗位,一封又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函叠满了我的案头;还在我身边的学生,一个又一个差转优的典型超越我的设计而腾飞。
被不少同事同行判为“撸不起的”石辉,同其他作文尖子一样,从全国中学生“创造杯”征文竞赛中捧回了鲜红烫金的“获奖证书”。作文尖子的白晔在获同一项奖以后,又写了八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故乡情》,热情讴歌了当代青年的开拓精神和高尚情操。素以“懒、流、扯”闻名全校的雷长文,如今一改过去的恶习,端正了学习态度,从班上的末几名进入了前四名。更令人难以置信的,以前他与我格格不入,如今他同我积极配合,他也是“创造杯”的获奖者。变了!变了!他们越来越朝气蓬勃,越来越像共产主义接班人了!
哪里需要金教鞭,金教鞭就在哪里出现。离开了受教育者,金教鞭就没有任何作用。
同学们自主开展活动,我乐意当参谋,基至当观众,无论哪种,我都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他们从“大姑娘坐轿——头一回”到逐步成熟,他们办的各种“专号”磁铁般地吸引着全校同学。“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让他们飞向蓝天、飞向未来吧!
金教鞭啊金教鞭,我从你身上感受到了责任,感受到了光荣,也感受到了教书匠的喜悦。
一九八五年至一九八七年,我和我的学生连创辉煌,一九八八年至今,我们又一直在这偏僻的石堤山区——渝鄂湘黔四省市之间的山旮旯,满怀豪情地奔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大道。
我是小小渡船,金教鞭是我的船桨,我要和我的金教鞭一起,把一船又一船师友情、栋梁材载向四化的彼岸。
共 1 条评论
子过老师的分析透彻合理,语言金句连珠,有力度,有水平,我很赞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