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 疫情 2022 2
奇书
时代的每一粒灰尘,落在个人头上,都是一座沉重的大山,以前对于这说法,我根本就不以为然,嗤之以鼻。
不说现在的社会时事,有着太多的调侃,鸡汤,段子,恶作剧,只看那全世界浩浩荡荡70多亿的人们,那粒灰尘就真是会落在我头上?拉倒吧,忽悠呢。然而,现在,唉!嘿!嘿嘿!我只感到打脸,周身发烫,茫然四顾,后怕不已。
当我在键盘上嗒嗒嗒的敲下这段话时,窗外凉风徐徐,树叶窸窣,空气宜人。窗外又有了熟悉亲切的戏谑声。抬头望去,几只久违了的麻雀,正在枯木逢春的树干上活蹦乱跳,叽叽喳喳;不远处小区的小池塘边,又传来青蛙呱呱呱的欢叫,天上地下,盎然生机……
此时,2022年8月30日星期二,中央气象台和手机上的气象APP,预报都是:25度/21度,空气优19,小雨转阴。小雨还没来,那天,倒的确凉爽宜人了。想想不过就在二天前,窗外还一直暴日高悬,烈焰灼烤,树木耷拉,枯叶脆卷,除了小区门口的高音喇叭,一遍遍的在呼喊:“接区防疫指挥部通知……”凡是活的能出气喘气的,基本绝迹,真是恍若梦里。
重庆,北纬29.35,东经106.33(市城区),是中国继北京,上海和天津后的第四个直辖市。重庆市位于我国内陆的西南部,地界东临湖北省和湖南省,南接贵州省,西依北靠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省相连。辖区东西长470千米,南北宽450千米,辖区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为北京、天津、上海三市总面积的2.39倍,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其中主城建成区面积为647.78平方千米。
和世界上所有著名或不著名的城市一样,重庆也有着许多人文景观,显著地理特征。从我记事起,重庆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字儿“热”,二个字儿“闷热”。四川盆地特有的地貌,让重庆这座倚山而建之城,一到夏天,就与众不同的闷热。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这是大千世界固有的生态平衡,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规律。
要说热,太平世界,同此凉热。重庆特有的闷热,却堪称世界一绝。
记得儿时每到夏天,邻里和自家就得晕头转向,忙忙碌碌。那时,住房条件不好,一座四层鸽子楼,每层楼,都是不知自何年就露出了木质条纹的木梯和木地板,踩上去吱嘎作响,险象环生,却和这座简陋的鸽子楼一样坚韧,默默地矗立在清贫之中,从没塌陷出事。
夏天每个清晨黄昏,每层楼就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黄昏晚饭后,也就大约六点多钟,火球似的太阳还高悬在天空,各家的孩子们,就纷纷开始了端盆舀水,细细且均匀地浇在自家门口的木地板上,以便被濡湿的木地板散热后,铺上宽窄不一的凉板,晚上睡个好觉。
被太阳一整天闷烤得发烫的旧木地板,一遇凉水,便腾起缕缕水蒸气,在大大小小的光柱中,散发七彩,煞是好看。少年不知愁,欲说还休。每当这时候,孩子们最快乐。大家么喝着比赛洒水,看谁家门口地板上的光柱更艳丽,叽叽喳喳,活蹦乱跳,不甘落后。
清晨呢,则是在大人们不断的催促下,贪睡的孩子们才睁开懵懂的双眼,慌慌张张的爬起来收拾凉板,空出楼道,让大人们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每当这时候,整幢四层楼上下,都充满了辟里叭拉收迭凉板的巨大响声,伴着窗外火辣辣的太阳,成为儿时记忆一景。
说来可怜,更令人难忘,每天早上醒来坐起,再懒洋洋地揉一会儿眼睛,才慢吞吞站起来,以此来纳凉避暑的孩子们,当然也有大人,不管男女老幼,都在凉板上留下了一个个水湿湿的身影,自己身上基本也是汗湿漉漉。这,就全拜重庆特有的闷热所赐。
童年的记忆,少年的期盼,青年的奋起,中年的颠沛和老年的平静,这一路走来,曾让多少原住民谈论起家乡特有的闷热,莫不都搔着自个儿的后脑勺,笑容可掬。闷热,早刻进了每一个重庆人的身体,流淌在血脉。
共 2 条评论
夏祺笔丰,遥祝好!
文思泉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