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征文编号:35]四十年来灯如昼

作者:舞语   创建时间:2019-11-07 09:10  阅读量:20582  推荐数:0   总鲜花数:0赠送列表   字数:2125
四十年来灯如昼

文/舞语

夜色阑珊,漫步在小城明亮的路灯下,望着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和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一些关于灯的往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刚刚记事的我,就在脑海里深深印下了一幅图景:黑暗中,有人一手端着煤油灯,一手遮挡着灯的火苗向我走来。端灯的有时是妈妈,有时是爸爸,有时是姑姑,有时是叔叔,还有时是爷爷。后来我知道,遮挡火苗是怕有风把灯吹灭,还因为整个家里就这么一盏灯,需要在每个屋子端来端去照明使用。
那时家里只有一铺大火炕,一家人挤在一个炕上,炕边的墙上,有一个灯窝儿,就是在厚厚的土墙上凿了一个四四方方的凹洞,是晚上睡觉时放煤油灯的地方,我想可能相当于现在的床头柜的用途吧。那时谁靠着灯窝的地方睡,谁负责“止”灯,就是把灯火吹灭。爸妈及姑姑的枕头底下,总是放着一盒火柴,那时候叫“取灯”或“洋火”,随时准备着孩子们夜间需要时把灯点亮。
煤油灯是用如同缸瓦一样的粗瓷烧成,下面是一个上粗下细的桶罐儿,里面装着灯油,上面有一个带眼的盖儿,灯捻儿从灯油里穿上来,听爸爸说那时候多半用的是火油,虽然当时也有质量好一点的柴油,但是价格很贵,所以只有用火油,还得到镇里的供销社去打,大约四毛五一斤。火油灯点着时灯烟很大,灯窝的上方被熏的黑黑的,人们叫它“灯烟子”,据说可以止血消毒。有一次我在当街和小伙伴打架,石子打在眼睛旁,流出血来,哭着跑回家,爷爷就在灯窝里刮了点灯烟子给我敷上,血确实止住了,可我的眼角从此留下了一个黑点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慢慢淡化为蓝色了。如今每当照镜子,就会想起那盏煤油灯。抹不去的,除了这个不经意留下的痕迹,还有微弱的灯光下一家人团聚的温暖的大炕,以及早晨起来看见妈妈在锅台前后忙活的身影,那盏煤油灯温柔的灯光与操劳的妈妈一起裹挟在早饭热腾腾的蒸汽里。这盏灯,照耀出多少艰难岁月里的美好往事啊!
那时也早已有了蜡烛,不过那可是种奢侈物,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可以买一包,每个屋子点一支,这个年就亮堂堂的了。
随着日子越来越好,我家有了一盏“罩子灯”,算是煤油灯的“升级版”吧,火苗被一个玻璃罩罩住,看着既精致又干净,灯光也亮了好多。爸爸说这个很金贵的,费好大周折才买到。那是妈妈的最爱,也是我喜欢的新鲜物,每晚坐在灯旁好奇地看着它。有一天晚上,忙了一天的妈妈想洗洗头,就点着了罩子灯,放在柜子旁的垂凳上。我趁妈妈不注意,把那个塑料梳子放在了灯罩上边,不一会儿,梳子齿儿融化了,整个梳子变了型,气的妈妈捶了我两下,心疼地端过罩子灯反反复复查看弄坏了没有。这样的趣事还很多,比如我拿着妹妹的辫子梢儿放在灯罩口儿,拿爸爸的书把灯盖灭。再后来,又出现了一种带灯伞的罩子灯,我从来没有见过,据说比罩子灯还好看,也更加明亮,但是很贵,大约一块钱一个,我家一直没能买得起。
那时大人们每天集体下地干活,晚上要去生产队里记工分。有时候我闹着也要去,于是妈妈把那个红本本给我拿着,带我到了生产队,把本本递上,队长按出工多少把刻着五分、八分、十分不等的戳戳扣在工分薄上的格格里。记得队长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盏“提灯”,显得很庄重也很气派,队长就在灯下一个一个记工分或者开会讲话。这种灯适合夜间室外照明,亮度可以调节,后来我家也有了一个,平时就挂在草屋子的墙上,夜里爷爷经常提着它去给牲口填草料,有时夜间去老碾房压碾子,去场院里看场,去生产队里分粮食等等就提着它。
我在各种煤油灯的灯光下,度过了儿童时期。随着灯盏的更新,我们的生活也逐渐被照亮。在我即将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那个地区开始有了电灯,那是在一九七六年左右,在整个公社管辖的区域,除了我们村,其余的地方都安上了电灯,主要原因是我们村子太穷了。听爸爸说,为了我们村也能和其他村子一样通上电,生产大队的负责人到处奔走,想各种办法。公社从财政上挤出一些资金扶持我们村,我理解为就像现在的落实扶贫政策吧。在离我们村子很远的地方有一个铜矿,他们把换代的旧线杆给我们村里拉来一车,赞助给我们。很幸运,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村里终于家家都安上了电灯,我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写作业了。但也不是每个屋子都安上电灯的,根据屋子的不同,灯泡的度数也不一样。人经常聚居的主屋会安装度数高一点的灯泡,厨房和侧卧的灯泡度数就很小,有时为了省电,还会把电灯挂在厨房和卧室之间的天窗上,这样两个屋子可以共用一盏电灯。
我勤劳的父老乡亲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改变着贫穷落后的生活。后来又有了日光灯,人们俗称“电棍儿”,到了晚上掌灯十分,人们可能会从窗口里散发出的灯光是雪白还是晕黄来判断谁家穷谁家富。记得我家从电灯换上“电棍儿”那晚,我和妹妹在炕上兴奋地蹦跳玩耍到很晚还不肯睡。

在灯光的一路照耀下,迎来了改革开放,新的时代到来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土房和茅草屋逐渐变成了砖瓦房和楼房。灯具也一点点更新了花样,有了吊灯、吸顶灯、落地灯、台灯、壁灯,还有了各种组合灯、水晶灯以及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灯,丰富并装饰着现代愈来愈美好的生活。
四十年来灯如昼,在五光十色的灯光闪烁中,在万家灯火的明明灭灭中,在我的心怀、思绪里,长长的岁月浓缩成了几盏明灯。每当我在深夜醒来,伸手一触就能点亮枕边的台灯时,眼前依然会浮现出我记忆深处的那盏暖暖的煤油灯。

【编者按】您的参赛作品已釆用,敬请关注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感谢您对本次赛事的支持!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