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登录注册
恢复默认
  • 明黄

    淡蓝

    淡绿

    红粉

    白色

    灰色

  • 14px

    18px

    20px

    24px

    30px

  • 默认黑

    红色

    蓝色

    绿色

    灰色

  • 0

    1慢

    2

    3

    4

【室雅兰香】杭城一日(散文)

作者:黑人阿明   创建时间:2020-10-24 08:38   阅读量:27828   推荐数:1   总鲜花数:10赠送列表   字数:2549

杭城一日

作者:黑人阿明



    2007年10月23哥们打来电话,邀请黑人到“楼外楼”饮酒赏月......显然,撂电话的时候这哥们不太高兴;今早他又打来电话,说是单位没事,可以出来陪我玩一天,无论如何也不好再拒绝了,于是约定九点半在官巷口的奎元馆见面。


  在杭州,吃地道的杭帮菜到“楼外楼”,吃素菜到“天外天”,吃各色杭州小吃到“知味观”,吃面到“奎元馆”。黑人最爱吃面,包括北京的炸酱面、打卤面,上海的大排面、阳春面,还有朝鲜冷面,兰州抻面,山西刀削面,加洲牛肉面,甚至包括挂面、方便面,于我都是美食快餐。


  在奎元馆我们要了两碗面:比较便宜的片儿川和比较贵的虾爆鳝,前者是杭州小吃的代表作之一,面滑汤宽,其中的肉丝、笋丝、雪菜、香菇汆在一起色香味俱全;后者的原料和制作则更加考究和精致,河虾仁新鲜均匀饱满,鳝鱼片做得毫无腥气,应当说是黑人吃过的面中极品。


  抑或是老字号的原因吧,这里的服务态度和店内的环境一般,有点像北京的全聚德、东来顺和沈阳的老边饺子、勺园......皇帝女儿不愁嫁,酒香不怕巷子深,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看来我们都是黄盖的后裔。


  吃完面一身大汗,出门打车,直奔夕照山。对于“杭州十景”黑人如数家珍,但是每每说到“雷峰夕照”就缺乏具体的形象化概念了,这次一定要到近前仔细看看,重建于夕照山上的雷峰塔到底是什么模样。


  刚下车,便有许多“游托”围追堵截,非要带我们上塔,这一下就横扫了黑人的兴致,加之早已知道新建的雷峰塔里面都是现代化设施,包括电梯和闭路电视,更觉得不伦不类而趣味索然,于是,放弃登塔,悄然遁入桂香扑鼻的林荫道,围绕夕照山转向湖边,在不同的角度拍摄巍峨耸立于层林之中的雷峰塔端,最强烈的感觉便是如日中天,金碧辉煌,耀眼夺目。


  过去人们常把湖东北的宝淑喻为美女,把湖西南的雷峰比做老翁(雷峰夕照就应当是残阳败塔),可是现在的“老翁”却是“返老还童”了,像个“猛男”,更像“大款”,估计那“美女”也快倒了吧——晕倒、倾倒。只是苦了白娘子,好不容易翻身解放,这回又被镇压下去,鲁迅先生如若有知,该写《论雷峰塔的重建》。


  好不容易摆脱了“游托”的纠缠,却又遇上了船夫前来好言相劝。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船夫的确不错,一百块钱花得并不冤。“航线”完全由黑人自己定:由夕照山到小瀛洲,再到苏堤、杨堤、花港观鱼。其中包括一塔(雷峰)两堤(苏、杨)三潭(印月)四庄(郭刘蒋汪)五景(雷峰、三潭、苏堤、杨堤、花港)六桥(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怎么样,值吧!


  船夫本是满觉陇的茶农,虽说没念几天书,却对西湖的掌故了解颇多,而且语言丰富,表达幽默,不时引起我们的开怀大笑。说到雷峰塔,他亦庄亦谐,先说鲁迅先生的“论、再论雷峰塔的倒塌”,然后给我们讲笑话:凡是有“气管严”的男人只要去雷峰塔一拜,腰杆立马挺起来。


  小船荡漾在夕照山和小瀛洲之间的粼粼秋水中,由心底荡起阵阵涟漪,一圈一圈四下散开,特别像那流逝的青春岁月,渐行渐远隐于湖山。西湖,一浪一浪的碧波更像是一页一页的翻阅——谁说轻风不识字。西湖水便是西湖志,湖上好多景物正是历代读者不断更换的书签,譬如千年雷峰,烧了又修,塌了再建。譬如湖中三潭,先是“宋三潭”,后是“明三潭”,现在的“清三潭”也成为西湖经典。于是,不要指责雷峰塔的重建者和城隍阁的创始人,百年之后,游人照样会在那塔下阁中发思古之幽情。


  让人感到沧桑可触的还有无数人留下爱情和生命脚印苏堤六桥,还有曾经淹没于历史烟尘如今又浮出水面的杨堤,还有几易其主,兴衰沉浮的湖上四庄,特别是汪庄和刘庄,解放后竟从豪宅变成“行宫”,里面的主人权力更大了,可以主宰几亿人的命运。我知道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是在刘庄诞生的,因为这一天黑人呱呱坠地。当年几番接近刘庄都被荷枪实弹的卫兵喝退,现在好了,我们的船可以大摇大摆地划过去,一饱我的好奇心和优越感。


从穗庐登岸,这里便是黑人再熟悉不过的花港观鱼。坐在里西湖的南岸,竟然还是那挂垂柳,还是那张横椅——近看丁家山下的精美园林,远眺曲院风荷的接天绿意,风轻云淡,心旷神怡。再去观鱼,不知为什么,这里的鱼总是长不大,远不如看玉泉中的潜水艇过瘾。最后来到牡丹亭,本来是想绕过这处风景的,可是拐来拐去又陷入假山瘦石和花团树丛之中,那就在老地方拍张新照片吧,表情有些麻木,如同柳梦梅与杜丽娘的故事,不是剧情平淡,而是审美疲劳。


  迷人的花港,在亭亭杉树围绕的青青草坪上,我们先后看到两伙正在拍结婚照的新人,第一伙的确都是俊男靓女,能有十来对,不知为什么,新郎还有所区别,新娘却差不多的模样;第二伙有电视台的采访和录像,仔细一看,那新郎和新娘都是残疾人,尽管每摆一个“pose”都很吃力,但是那满脸的光晕还是让我们的心里暖融融的,即便是作为背景的雷峰塔,似乎也被感动得温和亲切了许多,再不是冷酷无情的爱情杀手。羡慕他们,祝福他们。


  长话短说,当我们从长桥走向湖滨的时候,天色已晚。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我们正是和绰绰山峦一道,和高高树冠一起,举着传着那轮又大又圆又亮的和田玉盘,沿着湖岸从西往东,穿过一亭又一亭,翻过一桥又一桥,其中,印象最深的还是长桥,从桥左到桥右只需几步,正可谓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而在这座桥上回望雷峰更是让人刻骨铭心:那耸立在山上的雷峰似海里的水晶龙宫,那荡漾在水里的雷峰像云中的凌霄宝殿。


  晚饭是在知味观吃的,白天出了许多汗水,于是喝下不少扎啤,这里还有黑人最爱吃的熏肚、豆皮、油闷笋、小笼包。累了。醉了。记不清都和哥们说了些什么。




备注:图片来自网络,若涉及版权请联系,以便删除

【编者按】友人请黑人阿明到杭州官巷口的奎元馆吃面,要了片儿川和虾爆鳝,因为这里是老字号,皇帝女儿不愁嫁,却不知杭州比奎元馆好吃的面多了去了,周瑜打黄盖自愿上奎元馆。与友人上雷峰塔感觉不伦不类,感慨百年之后,游人照样会在那塔下阁中发思古之幽情。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就是在杭州刘庄诞生,这天也是作者的生日,如今这里向游人开放,满足了作者的好奇心和优越感。作品文字柔美,笔触细腻,细节描写与设计颇见功力,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推荐阅读。【编辑:闲妹】【推荐号:202010250451】

新长城文学网公众号

求索者文化传媒公众号

3 条评论

登录后才可以留言